① 家庭礼仪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家和万事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家庭不仅仅是人们吃、喝、住的场所,同时是有着丰富伦理内容的情感港湾。“在家庭中讲礼仪,才能造就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人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反之,不讲礼仪,很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造成家庭矛盾。” 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家庭美德规范。
1、常对亲人说“谢谢”
家庭是最具私人性的场合,但这并不改变一般的人性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讲必要的礼仪,就是尊重他人,不仅不会使人尴尬、陌生,而且使人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在家庭成员之间表达感激,主要是表达对亲人的关心,对家人说声“谢谢”能使对方感到心理快乐,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当然,家庭成员中的客套应与一般生活中的客套相区别。
2、整洁的家是主人的镜子
家庭的整洁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整洁的家体现了女主人的勤劳和文明卫生的习惯,走进整洁的家,给客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体现了主人对自己的高要求。
3、夫妻之间互相尊重
夫妻相处最根本的原则是尊重、平等、宽容和互相关心,尊重对方的人格、性格、爱好、隐私,让配偶感觉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关心对方的事业、前途,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关心,例如嘘寒问暖。宽容、理解对方,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夫妻双方要宽容对方的缺点,发生矛盾时,要做必要的妥协。
4、家庭接待客人的礼仪
知道客人来访,要搞好家庭卫生,准备好茶、烟、糖果、饮料等。客人来访时,最好出门迎接。不要穿内衣内裤接待客人,即使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要穿便衣接待。客人进屋后,要主动给客人敬茶或饮料。
5、为什么用餐时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
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小孩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以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有筷子敲打碗盆。这种解释比较容易流行。事实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古时候有所谓“蛊毒”之说,相传蝈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取百虫放入瓮中,经年打开看时,必有一虫将别的虫都食尽,这虫就叫蛊的。古人因此将毒害人而令人不自知,称为蛊毒。在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为使蛊起作用,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因此, 用筷子敲打碗盆就成了饮食中的大不敬。
6、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9)、分手告别时,应招呼“再见”或“慢走”。
②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之浅谈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构建“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建设,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一、构建和谐家庭的条件
1、坚持民主原则是创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础。一个和谐的家庭,不论你对家庭的贡献多大,功劳多高,为家庭成员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联系家庭成员的作风不能丢。要始终摆正自己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充分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面临多少困难,民主意识不可缺少,团结统一不能动摇。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到心胸开阔,从善如流,平等待人,乐于听取各种意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营造民主的良好氛围,夯实和谐家庭的基础。每个家庭成员应勇于分担家庭责任,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要看法一致,在赡养老人问题上要观点相同,在钱财使用安排方面应没有分歧。
2、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家庭的根本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的人际关系,努力使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之中。平等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家庭,要牢固树立平等观念,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夫妻应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让互谅,彼此忠诚,同甘共苦。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相互学习,相互爱护,积极履行义务,营造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助人为乐的家庭氛围,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处理好兄弟姐妹、婆媳、姑嫂、妯娌等其他家庭关系,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家人,彼此之间做到和谐共进、相互理解、真诚合作,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让家庭更加温馨更加和谐,从而使每位家庭成员都热爱家庭,热爱生活,努力工作,进取向上,促进家庭进步。
3、弘扬仁爱精神是创建和谐家庭的强大动力。世界上心的距离是最远的,也是最近的。只有心与心的沟通和交融,才是和谐的最高境界。爱有利于拉近人际间的距离,消解人际间的冷漠,融化人际间的隔阂。有爱才有充实人生,有爱才有精彩人生,才能提升心灵,美化心境,使人爆发出无限向上的追求和空前的创造力。在中国,仁爱的精神是和谐文化理念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是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是建立在对人在世界中地位的充分肯定和责任自觉基础之上的。家庭是以血缘和姻缘为纽带。创建和谐家庭,应充分发挥血缘和姻缘的特殊功能,注重人伦亲情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宽容海涵,既是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创建和谐家庭,只有以博大的襟怀容忍和接纳家人,播撒仁爱的种子,才能实现人与人、人的身心之间的最大的和谐。
③ 怎样让家庭充满亲情,邻里更加团结
为人处世不能忽略亲人。邻里关系,因为那是你的根基。
中国是一个很重视亲情关系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家庭文化为支柱建立
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对人们的家庭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原有的家庭关系往往
会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有旧观怠的摒弃,也有以反对旧的家庭观念以达个人目的,
也有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代替家庭关系。
我们在处理亲人、邻里关系时既要重亲情人情,又要正视时代飞速发殿给亲情
关系带来的变化,亲情之间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上存在的差异、鸿沟,从而做
到合情、合理、合法,赋予亲情以崭新的内涵,使今天的家庭更为和睦,亲戚、邻
里之间关系更和谐。
1.沟通代际交往经
第一难念的经就是代沟的经。随着社会变迁的迅速,使得两代人的观念、态度、
行为与习惯有很大的距离,显得格格不人。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将父母与子女两代
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态度、道德认知、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与思想习惯上的差
距所形成的心理鸿沟,称为代沟。
父母常抱怨现在的子女太不尊重父母,而子女也抱怨父母太不了解儿女,使得
原本和乐的家庭时起争端。
父母和子女之间为什么会有代沟呢?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所定型的人格,根深
蒂固,在那时候所形成的行为模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心态性格等,不易做太
大的调整,。而造成固执己见的个性。、人类学家则认为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念,有
不同的精神规范,农业社会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工业社会所适用的形式,毕竟是
大不相同的。
导致代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l)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
在思想上,上一代人比较实际并趋于保守,年轻人则比较开朗、奔放;在道德观念
上,老一辈人更为重视传统的道德标准,下一代人则很少受此束缚;在行为反应上,
上一代人比较迟缓,年轻人则比较活泼;在性情上,上一代人比较沉着、谨慎,下
一代人比较活泼开朗;在生活态度上,上一代人注重实际,下一代人比较多幻想……
所有的这些差异,直接引起了两代人的相互抵触情绪。
(2)两代人的时代感不同。青年人一般对新事物敏感,不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勇于创新。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时就志向远大,准备投身于
革命,但其父却顾虑重重,劝其安心读书,但周总理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
创精神,敢说敢干,终于成就大业。由于时代感、历史观及世界观的不同,也容易
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隔膜。
(3)两代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年轻人都有理想和抱负,懂憬美好的未来,思维
内容广泛,反应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适应新环境能力强,爱独立思考,富有开
创精神。他们创新意识强,心灵手巧,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但他们很容易偏激,处
理问题不够沉着冷静。老一辈人经历的事情多,老成持重,性格成熟,在人际交往
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他们看问题更深刻、透彻一些,但有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封
建意识的束缚,容易保守,思想固执,因循守旧等。还有一部分老人家庭权威思想
较重,有的还比较偏执、独断,要求子女无条件地绝对服从,青年人会因此而不满。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代沟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现代化国家工业化
与社会化伴随而来的产物。尤其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两代间的差距,显得特别敏感。
对于代沟的正确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代沟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代表着一种进步,
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应是排斥,而应该是欢迎。假如你的子女和你的意见不一样,
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有变成独立个体的需要,只要那种独立是有理由的,只要
他跟你的不同是有道理的,你都应该帮助他建立自我。
子女现在和你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表示他永远和你的意见不一样,父母的职责,
并不是阻止他的尝试,而是注意他,让他不要出了问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想法的不同,并不是我们人为地去否定它,不理会它,这种差
异就会消失了。存在差异是必然的,置之不理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子女与自己的意
见不同时,我们只要把它当作是认知的不同,并不妨害两代人之间的深厚的感情。
我们采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是减少差距或误解的唯一方
法。沟通仿佛在两代人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是我走过去顺从你的意思,也不是
你走过来顺从我的意愿。我们应该在桥的中央会面。
应该说,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
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
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老年人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老年父母之间的这条“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在一夜之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实属不易,看来只有相互谦让点了,为
此一个能为双方接受的代际交往的和谐之策便是:求同存异。
美国着名的特纳公司的老板特德·特纳是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他为人宽厚,
头脑敏捷,是美国新闻界和娱乐界的焦点人物。然而如此成功的一个人当被问及最
大的憾事是什么时,他却难过地回答:“没能做一个像样的儿子。”
老特纳当年是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广告商,他与儿子在早年便有许多思想上的
隔阂,在许多方面都难以达成一致。知情人说,这父子俩只要单独在一起超过十分
钟,便定会争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让谁。每次都搞得不欢而散。
那时,年轻气盛的特德·特纳总认为,有个性的人必须勇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即便
是亲生父亲也不例外。直到后来有一次父子俩为是否卖出一部分名下产业而彻底意
见对立,正在人们观望这对父子俩到底是谁会占上风的时候,老特纳却突然引弹自
尽了,虽说死因并非完全与此事有关,但至少也是因素之一。特德·特纳为此深受
刺激,后悔不迭,他深信,如果自己不是那么激烈地与父亲争论,以至伤了他的自
尊,而是先把自己的观点放一放,慢慢用事实说眼他,也许父亲就不会死,自己能
与对手求同存异,却为什么不能与父亲这样做?
求同存异对于促使代际关系的和谐确实是一个上策,它不仅可以保存青年人自
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
求同存异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代际交往中,理解
更多的是要求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例如,青年一代有充沛的精
力,好竞争,求创新,喜独立,不愿受人支配,给人一种“豪放不羁”的印象,对
此,老年父母很不理解,觉得青年人太狂了。而老年人稳重,深思熟虑、清心寡欲、
顽固、保守,对此青年一代也很不理解,觉得老年人太老了,似“朽木”一般。这
样理解上的偏差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态度和交往行为,影响交往的深度和质量。
如果双方都能做一次角色换位,扮演一下对方的角色,体验一下对方的情感,就能
很好地改变自己的看法,做出利于交往的行为来。
求同存异还要求双方有时能做到“忍痛割爱”,舍弃有碍代际交往的心理和行
为,实际这是一种“丢卒保车”之举,虽丢弃了自己的一点东西,却求得了双方的
和谐。
求同存异的另一个要求是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请言”,达到求同的目的。
有些青年人或老年人很重视和对方的双向沟通,互通有无,例如老年父母经历多,
见识广,社会经验多,这些可以通过与青年的交流,传播给他们。而青年人在科技
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也拥有一些颇具现代化特色的知识、技能,例如电脑的使用,
就可以由青年教授给老年人。特别是当前的“信息爆炸”或“组织爆炸”,对每一
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智能结构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己有的知识无法满足参与社会活
动的需要。因此,青年人与老年人应当携起手来,走向同一个结合点一学习新的技
能,掌握新的知识,更新知识体系,完善智能结构。这样,两代人在时代变革的潮
流中,差升缩小了,冲突消失了,代际交往和谐了。
代际交往的矛盾和冲突无法避免,但也不会令我们束手无策,如果青年儿女和
老年父母都能做到求同存异,做到理解对方,并能在实践中主动协调代际关系,讲
究代际交往的艺术,不仅旧的矛盾可以解决,而且新的冲突也不会出现,至少冲突
不剧烈。从而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④ 婆媳、姑嫂、妯娌关系怎样处
问:我家住农村,快出嫁了。男方家中人很多,我将面临婆媳、姑嫂、妯娌关系的处理。我担心,都是妇道人家,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恐怕很难能处理好,真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以防后患。 答:以往大家庭中,的确阖家长久和睦相处的情况很难得。人多嘴杂,易滋生错综复杂的矛盾,何况家庭内时时处处都有利害关系。因此,从利于事业、爱情等目的出发,你应当与男友(未来的丈夫)细心计议,争取顺应时代潮流,自立门户,成为核心型家庭。可以分小中大三步争取: 小步是经济上分户。婚后你与丈夫的收入不要与大家庭。“打混仗”。眼下你就应合理地商定好你俩在家内的负担费用,并与家主订成协议,愈细愈好。 中步是衣食分户,住在一起。一旦住房仅有一套或在同幢屋内,彼此隔不开,则衣食分开列户,住房的使用与费用负担也订好协议。 大步是衣食住均分立,这就在经济关系上构成了核心型家庭。 一、你应当与你的那位先生统一认识。至少在比较重大的问题上,你必须与他持同一意见,不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各执己见而不相通。你应当与他详细地规约好与家人相处的原则、举措。大量事实表明,最难办的、最能成为隐患的,是夫妇俩之间的不协调和意见相左。有时甚至是很细小的一点分歧,就酿成了感情上的巨大冲突,给家庭、婚姻关系造成损害。 二、了解每个家人的个性脾气,作出切合的相处策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乃至神经类型不同,因而同一句话、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感受、反应是不一样的。人际关系中的这种个体差异,应当充分地认识。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中,就应多留神观察,也可向你先生了解,获得一些其家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资料,作出客观的心理分析,从而对每一家庭成员确立下你选取的最佳相处方法。当然,不是要你八面玲珑成为这个家庭的主角,而是大致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成员,相互能融洽相处。 三、持不卑不亢的做人原则。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20年媳妇20年婆”,先当奴隶,尔后当主人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这并不意味着不尊重长辈与老人。家庭内的不卑不亢,是指扫除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妇道人家与夫道人家都是主人,地位相同。男尊女卑的观念还存在,但毕竟成了强弯之未。当今时代,有见识有文化修养的女人到处可见。因而你讲到"妇道人家"容易勾心斗角多是非的看法与顾虑,是有待澄清与纠正的。 四、情操高尚,宽容大度,善于接纳正确意见,懂得照顾体贴亲友,这样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⑤ 兄弟姐妹之间如何才能和睦相处200传统文化
在一个家庭了。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做到“兄则友”“弟则恭”“姐爱妹”“妹尊姐”哥哥对弟弟的友善,弟弟对哥哥的恭敬,近亲,姐姐爱护妹妹,妹妹尊重姐姐。有了这种前提,不论出现什么矛盾,兄弟姐妹之间都可以心平气和地互相商量,耐心解决。
兄弟姐妹成年后,有的新婚单独出去过,应该经常互相走动,聊聊工作,学习,生活,互相支持,鼓励,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对于尚未成家的弟妹,要帮助出主意,当好参谋,帮助他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分家后,对父母的瞻养,照顾,要妥协的安排,要抢着多承担尊老养老的义务。过年过节,兄弟姐妹应尽量团聚老人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兄弟姐妹之间谁在工作、生活上出了纰漏、犯了什么错误,互相不要埋怨和不管,更不要歧视,应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耐心细致了解情况,做好帮助、教育工作,让他(她)更快地认识和改正错误。
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关键在长兄,长姐。长兄,长姐要负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弟弟,对妹妹要知冷知热,关心他们成长。家长各事要多做一些,事事以身作则。孝敬父母,要尽心尽力,给弟妹做出榜样。弟妹感到哥哥,姐姐像父母亲那样的疼爱,帮助自己,就会加深对哥哥,姐姐的感情,这样关系就非常的融洽。
⑥ 怎样培养良好的家风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
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传统文化,家风也应该有独特的个性。但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孩子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仅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和影响孩子。
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第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子
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生活空间里,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民主平
等的关系、文明礼仪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对孩子的成长
都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和催化因素。
⑦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是什么
1、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2、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3、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4、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
5、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6、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7、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8、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9、孩子等于果子,果子成就如何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