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提高体制内工作人员文化素质

如何提高体制内工作人员文化素质

发布时间:2023-01-07 07:57:18

1.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2. 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

(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

(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3. 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4、专业素质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1 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2 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3 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4 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6 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2. 提高企业员工基础素质的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工业企业的发展,企业不仅要与本国其他企业竞争,还要与国外企业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需要各类人才。

1当前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向学习型企业转化,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我国企业的现状是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2职工教育培训观念和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由于受到行业改制的影响,在职工教育方面出现消极现象。一是企业只追求效益,而放弃了对职工培训教育。严重阻碍企业深入发展,教育部门的职能逐渐被削弱。广大职工思想、政治素质退化,扎根企业的思想减弱。从而在思想上和工作上产生了消极情绪。二是虽然有的单位意识到职工教育对提高职工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职工教育培训形式化,没有深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精神缺乏。三是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采取的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差。职工教育不但要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也要整体全面地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3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途径

1)加强职工培训教育,观念要更新。

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决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来推行。观念更新,只靠命令和口号是不能成功的。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才内涵,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改变过去重学历、轻能力的狭隘观念。科学地、全面地看待提高职工素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其次作为人员多、包袱重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还有技术知识较差的职工,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相互转化,形成人人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再次领导干部以及培训管理人员要具有大局观、长远观,具有甘为人梯、甘为伯乐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培养造就企业的可用人才。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实现观念转变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发动和学习,使全体职工领悟到职工培训教育的真谛。改变学习观念,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心协力共同提高。

2)企业建立完善教育机制,鼓励学习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成为人的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对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加大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素质教育开发体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在人、财、物上给与充分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要想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就要建立健全各类学习制度,帮助督促组织广大职工进行有效的学习。三是在学习内容上要全方位,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技能素质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层层加深教育。四是鼓励学习活动,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形成人人学习,全员学习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职工素质。但单单靠这些是不够的。以往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仅仅是对人才的一种回报,只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而现代企业的激励手段不但是靠物质和精神激励,还包括知识激励和事业激励。通过体制的创新激发职工工作激情,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工作主动性。同时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保持一个聚群贤、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3)树立学习观念,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它把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看作是治理企业之本,把提高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建设蓬勃向上的企业群体意识看作增强活力的关键。企业间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学习的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当前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

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不但要树立人人学习的观念,还要创建终身学习的体制。要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反对僵化学习,要灵活多样深入扎实的掌握各项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职工在不断学习的风气下超越自我,并且在创新和超越中体验学习意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4)要从组织学习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推进企业学习,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立是提高职工素质教育的途径。不但要组织职工学习,而且还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目标,加大执行力度完善职工教育检查考核机制,确保推进企业学习的深入。一是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制定相应合理的教育计划,对各类人员培训和素质学习提高提出周密细致的计划和安排,使职工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稳步进行。二是强化职工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要在教学内容上如何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真正让职工学到企业和个人所需要的东西,达到其针对性、实用性,使企业和职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的适应性和应变性。三是加强职工学历教育。根据企业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制定鼓励政策。从企业长远目标和需要出发,积极推选企业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深造。鼓励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全面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

4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工业企业的发展,企业不仅要与本国其他企业竞争,还要与国外企业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需要各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要靠培训教育。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才能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把大力加强职工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精心筹划才能把企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 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一)强化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现阶段,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科技进步的速度已然加快,有人估算,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90%是近50年生产、创造出来的,近年来人类的全部知识每5年翻一番。在西方国家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20%。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要积极适应时代要求,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而培训是开发人的智力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国外把培训公务员看作是最值得的投资,是各种效益中最大的一种效益。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旨在提高公务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和提高过程。

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公务员队伍还存在着文化偏低、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况且,在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各类人员中,大都缺乏行政管理的理论与技能,这种状况与搞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不相适应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政府效能,就要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体素质,发挥公务员的群体效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高效能的政府工作系统。所以说,培训是提高公务员素质,保证公务员队伍优化、精干、廉洁、稳定、高效的根本措施。对公务员的培训有四种情况:

一是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在正式上岗前所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也叫“入门训练”、“职能培训”。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新录用人员对机关的工作特点、组织纪律、动作程序有所了解,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畴,初步掌握即将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正式上岗做好准备。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工作实习,即在有经验的公务员指导和带领下,直接参加实际的行政工作,通过工作实践逐步适应本职工作。二是专门的培训教育,即由各行政部门自行组织办班培训,或派往专门的培训机构去接受培训。在法国,政府特别重视对公务员的“入门培训”,仅用于此项的培训费就占全部培训费的64.4%。

二是任职培训。任职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准备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其相应职位的要求所实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拟任新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所需的政策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为其胜任即将晋升的职务做好充分地准备。

三是专门业务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而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公务员从事专门的业务工作,是指因国家和政府某些工作的需要,从政府机关暂时抽调公务员进行工作,如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等。公务员的专门业务培训也就是围绕从事上述专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的培训。培训的对象完全取决于专项工作的需要,可能是新录用公务员,也可能是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培训的目的是使受培训的公务员具备拟从事专门业务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方法,保证公务员能够胜任专项工作的需要。

四是更新知识的培训。更新知识的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对在职公务员所进行的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全员培训。此类培训的目的在于按照岗位责任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体在职公务员进行分期分批地有计划地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以适应高新科学技术革命、人力资源开发、知识智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新格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激发公务员队伍内在活力

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公务员的内在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不断强化各方面的教育,更新公务员知识与观念

一是要强化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教育,确保公务员在政治上坚持清醒头脑,培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是要强化公务员现代办公自动化知识培训,包括电脑知识、全能知识、行政管理知识等,逐步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要制定规划,每年选派一定公务员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学习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2.建立和推行新陈代谢机制,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一是建立和推行末位淘汰制,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对各类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其考核结果要充分运用到职务(职称)的升降、任免和人才的培训、奖惩,以及工资晋级中去。在考核中建立和推行末位淘汰制,注重考核内容和标准的量化、细化以及公正、客观、科学,使考核结果能真正反映每一个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不断更新充实的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待岗制,对不称职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待学习提高后再回岗任职。落实辞退制度,把那些素质差,不称职的人员淘汰出公务员队伍,从而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对违法乱纪人员,要禁止其在刑期满后再回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来,以达到教育广大公务员遵纪守法、主动工作的目的。
二是完善健全进人机制。各个单位空余的公务员编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录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壮大公务员队伍;要向社会公开招考本部门紧缺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三是完善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公务员健康成长。交流轮岗作为培养和锻炼公务员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用人环境、管理机制、监督体系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积极推行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一个领导的品质好坏、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推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公开选拔机制,科学确定领导职位及招考条件,严格进行报名与资格审查,组织人事部门从严考察,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干部作风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社会上年轻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领导队伍中来,促进干部队伍的优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是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充分发挥和挖掘干部的才干和潜能。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是过去以来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破除论资排辈思想,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机制,使人才开发由静态封闭式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动态的开放式的科学管理,让各类人才的潜能在竞争中得以表现和发挥,达到贤者上、庸者下的目的。推行竞争上岗机制是现代社会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是事业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之经常化、规范化,促进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才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三是疏通公务员下的渠道。首先要营造“下”的良好氛围,采用媒体和其他宣传手段,积极引导广大公务员正确对待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其次要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做好每一个“下”的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其服从、支持各项工作。再次要对“下”的公务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促使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最后,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鼓励公务员“下”的优惠机制,适当提高其政治经济级别待遇。

(三)强化职责意识,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公务员代表国家执行公务,其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办事,真正做到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严守法律,不贪赃枉法;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决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自己周围的一些人谋取私利,或者利用职权与私人关系搞特殊化,违法乱纪。公务员的职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

国家公务员要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即要求公务员“依法行政”,在执行公务时全力地、忠实地遵循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现行制度,在宪法、法律和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创新意识

国家公务员大胆开拓、务实创新的核心要求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时代对新时期国家公务员提出的要求,当前,面对确定市场经济体制和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形势,要把有利的条件转化为现实发展的业绩,除了创新之外别无它法,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有作为,创新才能进步。国家公务员要有创新意识,它既是个人的思想意识,更是一个组织总体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氛围。

3.服务意识

国家公务员要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国家公务员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全体公务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要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不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4.奉献意识

公务员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离开社会需要,公务员是不存在的。因此,公务员要把奉献社会、奉献国家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每个公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尽到了该尽的义务,就是在对社会作贡献。要增强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在索取和奉献的关系上,把奉献放在首位,甚至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作为国家公务员必备的职业素质。

4. 怎么样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当前改革日益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新的形势下,企业职工教育应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题。 ??? 伴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中国企业,日益显出世界工厂的特性,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三世界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建立中国模式,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出了严峻地考验。作为世界经济主导力量的中国企业,更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 企业参与竞争,优势来源于雄厚的资金,精良先进的设备及优质对路的产品。这是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企业中掌握、使用这些资金设备的人,即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职工的素质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素质高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前进,素质不高的企业将会在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当前,我国目前职工整体素质较差,据统计,现有3亿职工中,70%为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实际上是文盲和半文盲;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高级工不足2%。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该年龄组人口的2%。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这一问题,既要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应引起每一企业的高度重视,也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一.企业职工素质的涵义企业人员的核心专长与能力从表象上来看就是员工“素质”,它是对组织中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所具备的知能、知识、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等内容的描述。谈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也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过去我们思考的焦点往往会集中到企业基本成员,即职工群众身上,而没有把企业的组织者、企业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包括进“职工”这一含义里去。这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符合。企业要适应竞争的市场,其自身素质条件的构成不仅包含普通职工群众,还包含企业的组织领导者和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员、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全员的,应该是从职工群众到企业领导者的不同层次的总和。这是对企业职工素质要求在认识问题观念上的转换,这既是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思想符合实际的要求。这一点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二.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是根据某些人或某一阶段的工作需要,通过结合书面的讲解或其他的沟通方式,对这些员工进行教育,以达到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影响他们的行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团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的行为活动。成功的员工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塑造员工行为的作用,为员工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它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和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对员工进行更大的培训投入。培训是一项能获得更大产出的投资,并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才能、知识和创造力已代替金融资本成为新的稀有资源。现代企业正面临市场瞬息万变、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现状,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必须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围绕“人”来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首先, 我国企业培训体系普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对培训的投资严重不足。?2、企业的培训力度不够,管理技术人员资本含量低。?3、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不严谨,浪费严重。??? 这些问题在企业培训效率低下的表现:1、 对象不清,不知培训对象;2、目的不清,不知培训为什么;3、计划不周,不知培训什么;4、四处请人,不知由谁来培训;5、动力不足,不愿认真搞培训;6、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对象感到枯燥乏味;7、培训师匮乏,培训水平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要求。综合地讲,集中表现为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的是短期结果,注重人的短期业绩而忽视持续的发展改进,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展。绩效评估、绩效考核就如“种瓜或者是种豆”。当你从企业家那里得到的是短期评价时,你就会选择同样的短期行为,而你的短期行为又会促使企业家用更短视的方式评价你。这就使企业家和员工的眼界越来越短视,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当事情顺利的时候,双方相安无事,而当事情搞不定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就会激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其次,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一)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体系????1、获得管理者支持,领导重视,培训与教育形成制度化。企业由专人负责企业文化建设,负责人亲自带头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亲自过问培训计划,并狠抓落实。????2、将培训纳入企业的管理,建立企业培训系统。企业应该规定负责培训的部门每年度12月中旬必须向企业领导提交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并制定实施方案。企业领导认可同意之后,下一年度必须遵照此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和落实。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培训部门本着培训面广、培训内容新且及时、培训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等的要求,制定具体且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在具体执行时,有章可循,有条不紊。????3、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培训效果。对于那些表现出色、潜力巨大的员工,企业定期地组织各类如销售、市场策划、财务等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如品牌管理、市场营销、销售渠道、财务管理、物流储运、高效沟通、个人管理等专业知识、技术和管理技巧。通过这些培训项目,员工不仅可以及时更新知识,而且增强了竞争力。? ??4、将科学的培训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与时俱进的学习文化,提高认识程度。企业竞争更是学习力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客户的文化品位在日益提高,一些科技文化教育艺术的商机将越来越多,如果我们的员工文化品位跟不上,就难与客户深交,把握商机。有人说得好:“你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摒弃“一次学习,终身受用”模糊认识,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倡导“工作中拒绝平庸”“不在多少,每天进步”“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等理念,努力促进每位员工知识不断长进,经验不断丰富,才干不断增长,业绩不断创新。同时借鉴国内外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创新团队和个人开放性、多化性的学习方式,形成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5、将培训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加强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给员工股权、福利,增加沟通、培训和成长的机会,这种趋势表明当今企业不仅是雇佣劳动的组织,而且是激励劳动者,使其劳动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的场所。企业要和员工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必须对员工进行更大的培训投入。培训是一项能获得更大产出的投资,并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对培训投入1美元,产出可达3美元。培训还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不断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那种把企业培训视为消耗、负担,只注重对物的投入而忽视对人的投入,将使企业员工观念陈旧,素质下降。????6、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分析,有针对性的制订企业培训计划。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 。正式培训课程的解决方案应主动遵照以下五个步骤来设计这类培训课程(1)、明确培训的目标与最后结果;(2)、设计知识/技能的陈述、讲解、演示;(3)、设计体验式学习;(4)、培训课程的实施;(5)、评价与改进。使培训即使不具备企业环境支持、领导发动、绩效驱动等完备条件时,也可以更成功。但要注意的是,上面五步的逻辑顺序是前后相关、严密接合的。不要为求速度而跨过中间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决定着培训的出发点与价值点;第二个环节取决于培训师的自身积累与水平;第三个环节是培训的核心,是学员的最主要阶段;第四个环节考验培训师的临场控制能力与培训经验;第五个环节是培训课程提高的关键。尤其是“讲解”与“体验式学习”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讲,“讲解”阶段要占总培训时间的20%,而“体验”则占到了80%。但在设计阶段,常常是“讲解”要花费培训师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知识与道具,“体验”设计常常相对用时较短。 7、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总结。员工素质模型的建立能够帮助并强化企业对于人才的知识与界定,换句话说,企业通过分析自身战略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对人才核心专长与技能的要求,从而能够根据素质模型以及对现有人才的评估结果检点企业现有人才的能力状况,并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包括人才吸纳、开发、激励、维持等在内的一系列人力资源规划与行动。同时,员工素质模型也是企业评价与管理核心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由此展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就自然能够服务于企业短期以及长期发展所需关键人才的持续培养与开发等目标。????8、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培训一是要育“才”,要强化对员工教育和培训,在人才建库的同时,明确培养重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挖掘使用人才。二是要重“才”,要树立“人人是人才”的理念,营造一个“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让人人都有“公平感”。三是要用“才”,“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坚持用人之长,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为员工搭建“你能翻多大跟斗,企业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通过人力资源改革,推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把每位员工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使企业具有经久不衰的活力和动力。9、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者知识更新力度。培训不仅仅是普通员工的事情,做为企业领导者的负责人他们的培训更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厂长经理实干精神强,文化知识是先天不足的。这几年,有些厂长经理虽然获得了这样那样的职称,但总的文化素质仍偏低。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学习是前进的基础。”知识积累需要学习,开拓进取有赖学习,能力提高在于学习,前瞻眼光来自学习。作为企业经营者力图事业常新,顺应信息时代节奏,必须熟谙此道,懂得此理,自觉地把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勤“充电”,加足“油”,应对挑战胜一筹。各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积极构建学习平台,有计划地选送厂长经理到国内外高等学府进修深造。(二)提高企业的培训质量,必须开展有效的企业培训????1、首先端正对培训的认识 ????2、加强对培训的管理 ????3、建立科学的培训系统 ????4、建立企业文化强化学习氛围 ?????最后、企业规避员工培训风险的措施????(一)签订培训契约。企业和员工签定与培训有关的契约,表明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可以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受伤害,使培训更加制度化。????(二)员工合理分担培训费用。以个人承担30%的费用企业承担70%的费用的形式较为合理,也有利于员工个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首先,企业应当明确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过去的人事管理到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他们从管理的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在90年代以前,传统的人事工作只是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上,人事部门被定位为后勤服务工作。而90年代后,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并逐渐显现了它的重要作用。 ??? 三.快速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四个方案 (一).职业形象? 通过本企业员工评价最高的成功人士的经历设立快速培训课程,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着重培养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建立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帮助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更加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员工职业素质,并把其贯彻到如着装、谈吐等服务细节当中。(二).心态——责任心员工的责任心,可以说是企业的防火墙,一个拥有责任心的团队必定能使企业顺利发展前进,而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基本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企业建立员工积极工作心态,培养责任心尤其重要。可以将课程设立为以下七点为大纲,快速建立员工的责任心。1.态度与能力 2.态度决定一切 3.建立自信心 4.阳光思维5.胸怀感恩心 6.七大成功信念 7.实践计划(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和个人素质问题,尤其在今天市场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企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乎着企业在外的形象,谁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企业因为一个员工的问题而丧失信誉。设立的课程将从企业及其决策者角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从培养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和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为企业、单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建立领导者自律工程。企业领导人的德才学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那些全身心投入事业,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公司的热爱,会使员工受到强烈感染,使整个企业充满朝气。即使亏损企业,如果领导能与员工同甘共苦,也会激起员工的热情。(四).职业技能技能是一名员工最起码的能力,连起码的职业技能都不具备或欠具备的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个累赘或者说是包袱。对于员工来说,参加技能培训本身既是一种可以获得精神满足和回报的体验。大多数人都对学习、发展和体验新事物的机会心驰神往,在职业生涯中尤其如此。她能够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能,积累新的知识,不断实践自我超越,最终提升他们的市场价值,帮助他们去竞争获取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四.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快速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方案,在竞争过程中必然缺乏一个文化内涵长期系统的支持。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海尔的成功,与其说是经营的成功,不如说是企业文化的成功。纵观世界知名长寿企业,其企业文化被消费者认知、认同的程度都较高。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内质、企业的气色、企业的灵魂。正如拥有非凡气质的人才有真正的魅力一样,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企业,才能吸引人才、凝聚人心,才会有恒久的活力、不断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百年老店。维护可持续性发展、稳定深入改革的措施可以有多种,可以用“硬”的如行政手段,但仅以此达到的发展、稳定往往难以持久、稳固;可以用法律或制度的手段,但仅以此也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疏而不漏;用“软”的企业文化达到的发展、稳定则往往是内在的、持久的稳定。企业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内在的自我约束,能够弥补规章的不足,成为一道富有张力的“隐形堤坝”,防止企业因小纰漏而决堤,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巨大工程。其文化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以人为本,增加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发点要从企业员工的长远利益考虑,这种以人为本文化精神,是带动全体企业职工为企业的价值观、主体观、发展观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一旦被企业职工所接受,就会对企业职工的价值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如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这对于企业职工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很重要。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传播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的功能,是其他手段都无与伦比的。通过营造一系列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可使广大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一个较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可丰富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企业职工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为企业拼搏。当企业的员工发挥了主人翁的意识的时候,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早已凝聚到一起了,这个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达到高潮。中国现在虽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发展的机会也特别好,所以我们要提高素质,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未来我们中国人将不仅仅是工作在现在所说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岗位上,而是工作在管理层、在技术开发层上,这些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提升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并且我们应该意识到,全世界的人才流动就和资本的流动一样,哪有机会,他们就往哪走,哪个国家的技术人员都有表现价值的需求,当我们放开眼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我们需要的人才时,我们就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5. 如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收藏推荐 李进进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要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改革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银行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快转化进程,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就此略谈几点意见。一、目前干部队伍的思想状态据笔者了解,当前农业银行干部队伍在政治思想素质上有许多表现不适应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漠不关心。有的同志认为改不改革无所谓,随大流;改革是领导的事,自己是一般职工,领导叫我做什么就干什么,主观能动性差;部门之间工作扯皮,没有互相协作精神,有些人没事做,还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指指划划,评头品足,人心涣散。第二,缺乏工作责任感,纪律松弛。如一些基层干部职工工作敷衍塞责,会计做不来,出纳怕短款,搞信贷懒下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差。有的信贷员怕苦怕累,对客户要求贷款不作深入调查,又不向领导报告,办事拖拉,损害农行信誉。第三,业务技术素质差,制度观念淡薄。

6. 如何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和国内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两方面的新形势、新任务。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企业提出了一些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的重要组成因素——人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的希望所在。而工会组织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角色和负有重任。
作为基层单位工会组织,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围绕中心、突出维护,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介入到职工队伍建设中,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建设中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新形势下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会工作层次的有效途径。那么,工会组织该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呢?
一、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学习是当前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不管哪一级干部,不管哪一个岗位的员工,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
二、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活动载体。
教育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为职工构筑学习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工会组织要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完善充实自己。工会组织要长期坚持面向基层、立足班组活动,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单位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结合起来,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面手操作赛平台,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激发、调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崇尚知识、重视人才、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通过文化体育活动,弘扬企业精神,陶冶职工情操,同时也充分展示广大职工奉献岗位,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知难不畏难,知苦不怕苦,同心协力迎接挑战的顽强斗志,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展。
三、要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技能知识,要维护好职工学习权益,让其有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

总的来说,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将有力促进服务和工作质量的提高,使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7. 如何全面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
分析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是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企业青年员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素养低。由于近年来引进的青年员工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因此文化素养和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从而自我意识也较强。
价值取向歪。青年员工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被压抑多年的务实意识和利益享有愿望得到了释放,渐而有从关注抽象的政治与精神取向,转为关注具体物质与经济实惠取向的趋势。
进取心思弱。青年员工具有高学历、接受事物快的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对自己迅速增长的智力和体力过分估计,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他人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
创新方法,不断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帮助和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育创造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就成为了企业持续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举办多样化活动。公司根据不同类型青年员工的特长,开展青年员工技术比武,工作负责人技术比武,各类岗位个人操作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为青年的成长搭建人人参与的舞台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强化制度的导向。教育引导广大青工始终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思想觉悟高、经营业绩高、业务技能高、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常时候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机关头豁出来。
狠抓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以形势任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采取编发教育材料、开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强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健全完善青年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引导教育青年员工自觉做到学技术、钻业务,促进青年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
真心帮助鼓励。做青年员工教育工作,心中要以青工为先,坚持深入青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青年员工呼声,反映青年员工意愿,代表青年员工利益。只有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青年员工的力量与智慧,为建设、发展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自立自强,持续提升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意识
工作过程是一项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身的十分单调的活动,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从而使青年员工心理上产生挫折感,由此导致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再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就业的严峻形势,青年员工在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压力:一是怕失去工作的压力;二是来自工作岗位本身的压力;三是来自整个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面对压力和挫折,有的表现踌躇不前,有的自我封闭,更有甚者空虚绝望,严重影响了青年员工的成长和成才。作为青年员工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正确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电力体制改革思路和市场环境压力,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改革和发展定位,青年员工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这就要求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生活抱开放态度,乐于吸取新经验;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强利他精神,在帮助别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敬业精神。在工作的过程中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
积极调整心态。由于现实社会竞争的激烈,再加上每个青年员工的心理承受力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内外环境刺激下,在遇到强烈而持久的内心冲突,过大的外来打击时,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引起心理的波动、失衡,从而诱发不良情绪。这就要求青年员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并积极寻找正确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企业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信息来源广,对新科技、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因此,对青年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青年员工不同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配合适当的心理辅导。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不断提高青年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帮助青年员工在社会理想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客观基础上,把理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把能力用在支持企业发展上。

8. 如何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加职工凝聚力

说到起企业的竞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领先,很少有人提及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表面上看是“务虚”的,实际上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活动开展,对增强职工凝聚力的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异常活跃,给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随之而来的人心思动、人心思迁,人员流动频繁。从积极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国家鼓励人才流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又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但目前的流动还远没有达到有序状况。具体到企业,则多呈现负面影响。我们所在的水利建设单位,近年来也因员工流动影响到企业稳定、队伍士气和正常工作秩序,迫切需要提高员工凝聚力。
凝聚力靠什么?单靠高工资,高福利行吗?不行。事实证明,靠高工资和高福利留下的员工大多不是最优秀的员工,最优秀的员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只能靠优质的企业文化赋予。具有优质文化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前景广阔、良性运行的企业,优秀的人才只有在这样的企业里才有用武之地。

建设企业文化活动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1.高尚和谐的企业文化活动,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要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种追求贯穿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总结适合自己企业的宗旨、经营理念、管理诉求、职工精神面貌的特质活动,及时上升为全体员工行为准则和一致要求,而且要由此发扬光大。
2.成熟健康的企业文化活动有利于员工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保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通过广播、评优、故事、体育竞技、宣传栏活动等,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建立把有共同追求的员工队伍联系在一起,并发挥最大能量,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这样的员工队伍即看中自身价值在企业事务中的充分发挥,又乐见企业在自己手中不断壮大。他们容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各自优势,乐于助人,形成合力。
3.增加员工队伍的自豪感。通过大量有益健康的文体联谊活动,高尚的社会公益活动,使职工产生一种对企业的依恋感,愿意为企业献身;并通过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
4.新时期的企业文化活动,通过其广大的包容性,尽量吸收一切先进文化充实自己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外来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外国人走在我们前面,并有他们的成熟经验;我们要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文化底蕴,同时要借鉴他人的东西。给员工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不只是学技术和技能,更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使员工觉得在企业自己天天在进步,在活动中,始终和企业一起走在时代大潮。

不管做任何事情,没有氛围就不会有彻底的落实,没有通过抓关键事为氛围“造势”,决心和敏感度就不会出效果。企业文化活动推进的第一步走不好,以后的路就很难走。因此,要把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建设氛围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抓关键,形成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推进打下基础。
没有关键人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能起到效果的,因为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是企业各项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工作。谁是企业文化深植实施的关键人?从群体上说: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管理部门;二是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如何把文化的行为在自己管理的队伍中体现出来;三是建立起渗透在各层面的文化专员、文化宣讲员和通讯员三支文化队伍,组织各层面小型、大型活动,使企业生气勃勃。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活动,尤其是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只有砖、瓦、沙子,而没有水泥(凝聚剂)一样。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为了更上一层楼,企业就必然要提高它的文化素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9. 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最大限度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我们作为技术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和创造产品技术的权威性,因为任何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都没办法动摇产品本身的技术魅力,在非平等竞争的环境中,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才是最有力量的竞争砝码。

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将继续努力精进。不单是为自己个人的成长,更为企业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人才,人才培养是企业要付出的巨大成本。绝对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任务,而要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个体系,重视人才,重视质量,重视诚信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创新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优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合理利用。专业技术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就要靠大量的专业人才来管理,来进一步研究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提高新工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激励机制。

1、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跨国公司蜂涌而入。现代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就是知识经济,企业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竞争,而创新主要依靠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依靠力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力。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于建立企业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1.1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处于转制和变革时代,强调的是以专业人才为中心,每一个专业人才都应站在企业的立场、角度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技术难关问题,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专业技术人员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想为企业所想,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利益共存。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于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在不同地位、怀着不同生存与发展目标的人组合在一块,共谋企业的发展之路。

1.2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的动力和机制问题,“管理科学”内涵非常广泛,但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其重要方面,是动力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性、敬业精神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建立更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1.3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是贯彻党的依靠方针的重要保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搞好企业的法宝。落实依靠方针,必须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权益上维护、素质提高。只有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才能使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企业才能在不断地激励机制上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网罗到优秀人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

1.4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在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不严,等于没有,无法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执行,没有好的管理制度也不行,也起不到激励和约束作用。激励机制的根本在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必须制定切实可行,操作简便、规范化、公开化的激励办法,才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忧患意识。

2、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原则。

2.1技术创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企业的利益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紧密相连,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如果得到合理的满足和维护,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开发出新产品,研究出新工艺,获得市场竞争力,盈利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同样,企业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也就有了保证。因此必须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上来,实现企业利益与专业技术人员利益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确保企业目标更好地实现。

2.2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最大积极性、创造性为基础的原则由于企业专业技术激励机制是以人为基础和核心的,所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种激励机制最有效的判断方法是,制定的标准能否激发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全面考虑激励制度是否发挥积极效应,具有推动作用,达不到这种目的,那么这种激励机制是无效的,应重新审定和进一步完善。

2.3贡献与分配相对称的原则。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所作的贡献大小来确定薪金制度、奖励津贴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符合国家“按劳分配”原则,是激发和保持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不给他们相应的劳动报酬,就不会留住人才,就不会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激励的核心是人的价值体现。

3、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建立的主要内容。

3.l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当前,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但由于受其特有体制约束,仍缺乏足够的强大动力来管理。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分开以后,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一般,考核不称职者,不予聘任,取消其待遇;对业绩显着,考核称职者,应予以聘任,享受相应待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组合,合理流动。摆脱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心理,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调动岗位工作不懈怠地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利益双丰收。

3.2创造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创造性、创新性的劳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做出的贡献应当得到企业认可,收入上要得到公平的反映,从而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也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供舞台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比付给他们高薪更能激发积极性。

3.3实行工效挂钩与按资分配相结合,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持股上岗。要实现专业技术人员持股上岗,就必须深化企业股权制度改革,形成与企业命运的共同体。在目前情况下,可采取如下过渡办法,即每月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股份入股,年终着完成了企业下达的目标任务,可按股分红。相反,若完不成目标任务,则扣除的工资归企业所有。推行这种制度以后,能有效地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3.4改善工作条件,营造学习环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人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企业应尽力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心理需求,使他们心情愉快地去工作。要尽最大能力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生活。同时,要营造学习氛围,全力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环境。知识是在创造中积累的,在积累中创造的,企业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创造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要制定鼓励政策,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的欲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使才艺平谈者得到充电,达到有才;使有才者更上一层楼,达到更有才,形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梯队,实现良性循环。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需要从体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以新的工作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发挥出来,为企业服务。

10. 如何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队伍缺乏活力、人员经常串岗等状况,基层文化人才逐步紧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期待,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优化培训机制,针对性提升。基层机关应根据工作整体部署和自身情况,明确人才文化开发的近期和长远目标、重点和措施。要采用适度超前的思路,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急需的、特殊的、关键岗位的文化人才,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储备。按照文化人才种类、层次、特长和发展方向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注重文化人才的个体差异,培训的内容要符合文化人才个体的能力趋向,适合个性发展,努力为文化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中,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学以致用,从实际出发,区分对象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培养。紧贴基层建设需要,依据职责分工、岗位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突出按需培养,切实把不同岗位的人员培养成为胜任本职的生力军和战斗员。
优化用人机制,激发文化人才队伍热情。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用人机制,要优化文化人才资源结构,使文化人才能进能出,维持文化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扬、奖励和重用文化人才,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尊重文化人才主体地位,按照个体差异、发展方向、工作潜能等,通过单位领导评定、个人谈话、相互考评、文化人才自荐竞争上岗的方式,使文化人才合理流动,实现现有人力资源的最佳配臵。建立奖励机制,对文化人才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的理论成果,以及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业绩,给予表彰和奖励,甚至不惜重奖。改革传统的分配体制,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通过岗位责任和岗位贡献的考核来兑现岗位的报酬,使技术文化人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积极推行技术文化人才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机制。选派年轻有朝气、懂技术、会管理的文化人才到基层进行锻炼。
加强民间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在基层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专兼结合的群众文化和图书馆业务骨干队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加强基层文化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到公益文化建设中来,建设一支自愿参加、服务社会公众、弘扬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将有力地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性。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开展贫困地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从教育抓起,大批量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新型体力劳动者即经济落后地区基层的初级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空白问题。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体制内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