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饮食文化包括了哪些内容
饮食文化包括了哪些内容
饮食文化包括了哪些内容,中国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多的,慢慢品尝是对它最大的尊重,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饮食文化包括了哪些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内容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1)什么是美食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饮食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讲究“体味”“体察”“体觉”“体证”,它说明要把你的整个身心投入才能吸取。也许这就是食物媒介独特的传播魅力,它既是物质的,又是文化的,更是情感的、道德的、美学的、心理的。
因为食物已融入血脉,留在心底,它不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舌尖的味道,而更多的是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以及弥漫在心头的乡愁的味道。
无疑,每种饮食传统都代表了某地人们看问题的特定角度、思维的方法、生活的方式、态度及其世界观。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播,感受到大家处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而文化本身是共享它的一群人的行为模式或风格。在这一点上,饮食习惯可以当作一个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标准来使用。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此外对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梳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中原菜是八大菜系的.根源。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很注重“滋、养、补”。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5、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Ⅱ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什么
中国的饮食文化:
1、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调配饮食,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特征。我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菜蔬更是四时更替,适时而食。
3、讲究菜肴的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注重情趣。我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质量、营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颖,风趣盎然。
5、在不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几大菜系,主要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徽菜、湘菜、浙菜、闽菜、京菜等等菜系。这些菜系到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善,品种风味蔚为大观,并各自成体系和特色。
Ⅲ 饮食文化是指什么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
特点:
中华文明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其一,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Ⅳ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是什么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且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中华传统美食推荐:
1、桂花糕
桂花糕自古以来就是收到很多人喜欢的,主要是用糯米粉和桂花加上糖制作的,口感细腻,还有桂花的清甜和芳香,是中国古代十大传统名糕之一。
2、绿豆糕
绿豆糕是很受欢迎的糕点,不会很甜腻,粉粉糯糯的,入口绵密,主要就是以绿豆为主制作而成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糕点,是中国十大传统糕点之一。
3、凉糕
凉糕一般在北京和四川、嘉兴等地是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是以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味道非常的清爽,它还有健脾清热、祛湿等功效,还可以做成酸辣口味的。
4、米糕
米糕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它的制作历史也很悠久,是我国的传统小吃,汉代的时候就有人制作,主要是用锤子把糯米锤成粉蒸熟,食用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5、马蹄糕
马蹄糕在广东等地是非常流行的,也是最受欢迎的十种广式早茶之一,香甜软糯,入口绵密,据说是源于唐代的,多加食用还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等。
Ⅳ 饮食文化的定义
饮食文化的定义: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中国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就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遍天下。
文化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而要谈中国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到中国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
Ⅵ 何为美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什么
对于“美食”,人们的定义千差万别。
有的人一顿普通的饭菜,就觉得很满足,很可口。有的人每天山珍海味,也依然觉得索然无味,心想真不如那深山的野味王八。吃久了,也会觉得腻。如此看来,可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食,只有时间上的美食概念,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空的变化,人的想法和口味自然也会改变,这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若人可以控制,那么他就不会觉得吃什么会腻了。
何为美食?难道因为长相美,好看的菜,充满美感,有香气,才算美食,或者好吃,才算美食。所有评判里,好吃才是最接近大家的想法。无论你如何选材,有什么手法烹饪,用什么点缀和造味,最本质的东西依然是觉得好吃才是最重要的。撇开一些形式,朴素的手工,在过程中凸显朴素的质地。
那么,人们说的星级酒店的鲍鱼、扇贝和生蚝,还有大龙虾算不算美食?或者你可以随便晒出的网红店食物,那些自助的看似丰厚的佳肴?其实可能算,也可能不算。对于吃不惯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口味,不一定适合他。对于吃的惯的人来说,一个五仁月饼都可能算美食,那又如何?那么他认为的美食,可能就单纯的只剩下日常的朴素的菜系,或者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描绘的场景那样,家常菜才是最可口的,远甚于那些酒店、大饭店和概念店的花样菜系。
于美食家品鉴的口味而言,任何一次夸张的评测与表达,也只是他自己个人的口味的展示。或者,在先前那些写小吃的文人看来,最能符合自己口味的才算美食。大众喜欢的美食,顶多是集体的从众,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吃过,或者是因为作为一名吃货,不吃遍天下无敌菜,不觉得厉害。那么在你自己看来,那些好吃的并非“美食”的概念,而是一种营销的代入,让集体进入其中,制造更多的神秘感。很多是一些美食家炒出来的,或者随着大众口味的变迁,人们逐渐开始注意到美食养生的可能性。
而在精致的烹饪过程中,看到一些故事和灵感的拓展,带有故事的饭店,加上看似平淡无奇的菜肴,如果他真的为每一位顾客呈现一道真诚之作,那么他至少也是值得被尊重的。
就像《食神》里面的一碗带蛋的“黯然销魂饭”,不过就是一碗平常的叉烧饭,却可以打动一个高级的评委,的确是有趣之处。
Ⅶ 中国的美食文化
这方面的文化中国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慢慢的了解,可以去网络里搜索资料。
Ⅷ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是什么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是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上万年(湖南陶器和水稻种的发现),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特点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
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Ⅸ 饮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饮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饮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说起吃每个人都不陌生,人人都会吃,人们每天都离不开饮食,但是说起饮食文化却很少人知道,我为大家整理好了饮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文化包括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此外对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梳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中原菜是八大菜系的根源。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结束语】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都属于饮食的中心。
古代宫廷饮食文化常识
史料显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礼政已经相当完备了。从肴馔品类到烹饪品位,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等等,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周代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豆也是如此,《礼记.礼运》载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食品的消费十有严格限制的,《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种等分出自古代的记载。《尚书.洪范》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礼记.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直至清代,这种等级上的饮食规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皇家宴为例,皇帝宴桌有菜肴40品;皇后的头等宴桌膳品减少为32品;妃嫔的二等宴桌每桌2人,三等宴桌每桌3人,每桌菜肴则递减为15品。而皇帝皇后吃不完的菜则往往赐给大臣们吃。
礼仪虽在不断改变,但总的精神是不变的:我的官做得比你大,我的权力比你大,吃得也要比你好。中国的食文化悠久与精美也在皇帝那张嘴巴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年齐桓公吃厌了珍馐美食,就想换个口味——直接说吧,他齐桓公想吃人肉了。他手下有个臣子叫易牙,此人的厨艺非常出色,齐桓公就把自己的这个意思对易牙说了,易牙就马上回家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做成汤给齐桓公喝了。在饮食发展史上,帝王与权臣贵族起了最大的推动作用。而最好的美食总是首先出现在帝王与贵族的豪华筵席上。中国的宫廷御膳,称为天厨,代表了不同时期饮食文化的高峰。
中国古代宫廷贵族饮食文化
任何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作为统治阶级,封建帝王不仅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其统治下的臣民,以示自己的至高无上,而且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标新立异,以示自己的绝对权威。这样作为饮食行为,也就无不渗透着统治者的思想和意识,表现出其修养和爱好,这样,就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宫廷饮食。
首先,宫廷饮食的特点是选料严格,用料严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权力的无限扩大,使其荟萃了天下技艺高超的厨师,也拥有了人间所有的珍稀原料。如早在周代,帝王宫廷就已有职责分得细密而又繁琐的专人负责皇帝的饮食,《周礼注疏·天官冢宰》中主有“膳夫、庖人、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腊人、食医、疾医、疡医、酒正、酒人、凌人、笾人、酰人、盐人”等条目,目下分述职掌范围。这么多的专职人员,可以想见当时饮食选材备料的严格。不仅选料严格,而且用料精细。早在周代,统治者就食用“八珍”,而越到后来,统治者的饮食越精细、珍贵。如信修明在《宫廷琐记》中记录的慈禧太后的一个食单,其中仅燕窝的菜肴就有六味:燕窝鸡皮鱼丸子、燕窝万字全银鸭子、燕窝寿字五柳鸡丝、燕窝无字白鸭丝、燕窝疆字口蘑鸭汤、燕窝炒炉鸡丝。
其次,烹饪精细。一统天下的政治势力,为统治者提供了享用各种珍美饮食的可能性,也要求宫廷饮食在烹饪上要尽量精细;而单调无聊的宫廷生活,又使历代帝王多数都比较体弱,这就又要求其在饮食的加工制作上更加精细。如清宫中的“清汤虎丹”一个菜,原料要求选用小兴安岭雄虎的睾丸,其状有小碗口大小,制作时先在微开不沸的鸡汤中煮三个小时,然后小心地剥皮去膜,将其放入调有佐料的汁水中腌渍透彻,再用专门特制的钢刀、银刀平片成纸一样的薄片,在盘中摆成牡丹花的形状,佐以蒜泥、香菜末而食。由此可见烹饪的精细。
再次,花色品种繁杂多样。慈禧的“女官”德龄所着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仅在从北京至奉天的火车上,临时的“御膳房”就占四节车箱,上有“炉灶五十座”,“厨子下手五十人”,每餐总“共备正菜一百种”,同时还要供“糕点、水果、粮食、干果等亦一百种”,因为“太后或皇后每一次正餐必须齐齐整整的端上一百碗不同的菜来”。除了正餐,“还有两次小吃”,“每次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总在四五十碗左右”,而所有这些菜肴,都是不能重复的,由此可以想象宫廷饮食花色品种的繁多。 宫廷饮食规模的庞大、种类的繁杂、选料的珍贵及厨役的众多,必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极大的铺张浪费。
官府贵族饮食,虽没有宫廷饮食的铺张、刻板和奢侈,但也是竞相斗富,多有讲究“芳饪标奇”,“庖膳穷水陆之珍”的特点。
贵族饮食以孔府菜和谭家菜最为着名。孔府历代都设有专门的内厨和外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形成了饮食精美、注重营养、风味独特的饮食菜肴。这无异是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祖训的影响。
孔府宴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菜名,还是食器,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如“玉带虾仁”表明了孔府地位的尊荣。在食器上,除了特意制作了一些富于艺术造型的食具外,还镌刻了与器形相应的古诗句,如在琵琶形碗上镌有“碧纱待月春调珍,红袖添香夜读书”。所有这些,都传达了天下第一食府饮食的文化品位。
另一久负盛名、保存完整的贵族饮食,当属谭家菜。谭家祖籍广东,又久居北京,故其肴馔集南北烹饪之大成,既属广东系列,又有浓郁的北京风味,在清末民初的北京享有很高声誉。谭家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材用料范围广泛,制作技艺奇异巧妙,而尤以烹饪各种海味为着。谭家菜的主要制作要领是调味讲究原料的原汁原味,以甜提鲜,以咸引香;讲究下料狠,火候足,故菜肴烹时易于软烂,入口口感好,易于消化;选料加工比较精细,烹饪方法上常用烧、火靠、烩、焖、蒸、扒、煎、烤诸法。贵族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极具个性化的制作方法。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5、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小结:我们都喜欢吃,吃好像是人的本能,不需要别人来教。但是,我们也要懂得吃,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这么丰富,我们要做一个很能吃,也很会吃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