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唐朝古文化运动有哪些

唐朝古文化运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08 14:03:24

⑴ 唐代古文运动的内容

一、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1] 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二、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⑵ 唐代的三次运动除了古文运动还有什么

唐代三次文化运动分别是题目提到的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和灭佛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一次毁佛运动。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842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在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于会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后终止。在毁佛同时,景教和祆教也受到波及。但由于当时地方上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镇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各地毁佛规模不一。佛教徒称这次毁佛运动为“会昌法难”。宣宗继位后重拾佛教,敕复佛寺。

⑶ 唐朝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什么

是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
以文学思想和风格相近而自然形成的文学群体,一个实际上发起了以诗
歌服务政治现实的新乐府运动,一个则推动着以儒学复古和文章体制改革为主旨的
古文运动,而且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联系,有呼应,并不是隔绝的。

⑷ 唐代古文运动是什么

唐代文学的另一成就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南北朝时代,帝王、贵族左右文坛,为了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的内容,于是特别注意形式美的骈文,发展繁荣起来。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排偶、用典,形式四、六对仗(用四字和六字的句子组成,互相对称),看起来华丽整齐,内容却空洞无物。文风萎靡,形式僵化,拘束于对偶,拘于平仄,无法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和政治见解,无法反映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隋文帝时李谔上书反对骈文,说它“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云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他反对骈文的上书却通篇是骈体)隋文帝也深恶文章浮艳,下令:“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就因文表华艳而得罪。但隋炀帝擅长骈文,自以为与士大夫比文章也可以高出众人,也当选他做皇帝。隋文帝的诏令自然不再有效。唐朝上起诏敕,下至判辞书牍,无不用骈文。北宋有人说:“唐太宗功业雄卓,然所为文章,纤靡淫丽,嫣然妇人小儿嘻笑之声,不与其功业称,甚矣,淫辞之溺人也。”唐文士不能作骈文,即无仕进的可能,骈文的盛况可以想见。武周时陈子昂效法西汉古体文作政论,对当时的文风发生了很大影响。唐玄宗开元、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摈斥文坛浮艳之风,主张以三代两汉古体文为法,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创作上亦力变排偶为散体,成为韩愈之前古文运动的先驱。

唐以前,在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把自己的奇句单行,继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对立。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这种复古的主张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响应,成为一种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安史乱后,大唐帝国陡然走向了衰落的道路。藩镇割据,佛道二教盛行,僧尼道士“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和唐王朝的利益发生矛盾。以韩愈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正是从意识领域内来挽救这个严重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巩固唐帝国。它反映了广大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韩愈主张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佛道二教,来整饬社会风尚。他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而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反对骈文,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古文不仅语言长短不拘,抒写自由,便于表达思想,而且它本来就是载儒家之道的,因而古代名画也便于学习和宣扬儒家之道,排斥佛、道。韩愈说,我所以致力于古文,不只是好其文辞,而且好其道。又说:“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这就是说学古道必须学古文,学古文是为了学古道。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也是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在文体改革方面韩愈主张在继承散文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和创造,反对模拟抄袭的不良文风。强调博学群书又不蹈袭前人,“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做到推陈出新。他认为运用语言,必须“文从字顺”,即合乎自然语气。要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韩愈在文道合一和文体改革方面提出了比前人更为明确具体的主张,而且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写了许多优秀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

韩愈的古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传奇,皆所擅长,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立论鲜明,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富于说服力,名着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均以发扬儒道为根本,虽有封建说教,但能针砭时弊,其中有些见解,至今仍可借鉴。其记叙文爱憎分明,抒情性强,有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有的绘声绘色,可泣可歌,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或叙或议,笔锋均带感情。对所写人物满腔同情,对社会黑暗亦多有揭露,充满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总之韩愈的古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如长江大河浩瀚千里。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善于锤炼词句,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他新创的许多精炼的语句,有不少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如“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杂乱无章”、“落井下石”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公认的领袖。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地位仅次于韩愈。他提出“文以明道”的口号,反对片面追求词藻的华丽。他认为作家的行为和品德是进行创造的首要条件,写出的作品在社会上应起“褒贬”和“讽喻”的作用,应该写得“词正而理备”。他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写出大量的名篇,在这方面取得了与韩愈相当的成就。他的理论和实践同样是古文运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柳文说理透辟,雄深雅健,寓意幽微,山水游记尤为出色。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所写山水景物生动逼真,细致精彩,呈现出如他自己所说的“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之美,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他的寓言讽刺小品如《三戒》、《蝜蝂传》等简洁警策,含意深远,鞭笞世态人情,深刻辛辣,耐人寻味。他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社会下层,往往通过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名篇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及《捕蛇者说》等。

在唐德宗贞元时期(785-805,),由于韩愈的努力倡导,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众多”。而李翱、皇甫浞等皆为着名的韩愈的追随者、拥护者。至唐宪宗元和时期(806-820),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写作蔚然极盛,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载道”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观点,实质是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这里所说的“道”,固然是指儒家之道,但通过韩、柳的创作表明,他们主张的“传道”、“明道”并不排斥对社会现实的评议、批判和揭露。正因为如此,“文以载道”的主张为后世文人普遍接受。古文运动提倡的散体文同样影响深远。它结束了骈文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古代散文的历史地位,并扩大了它的实用范围,从着书立说扩大到抒情、写景、纪游等。北宋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学改革运动,按其主张实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并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古文作家,形成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新的古文传统。它具有题材更广、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文学性更强等特点。新的古文传统形成后,支配中国文坛1000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语体文所代替。

阅读全文

与唐朝古文化运动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