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传统文化弊端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弊端是缺乏平等性。“平等”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权利义务)上的平等。“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三大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基础。没有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就没有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就没有个人权利可言。
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应承担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乎无丝毫自由可言。皇帝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打骂甚至杀死孩子。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古代等级森严,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虽然也有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更普遍的是“刑不上大夫”。孟子讲“浩然之气”,限于人格独立;庄子推崇“逍遥游”,限于精神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弊端是缺乏科学精神。首先,我国古代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四书五经”不谈科学,科举考试也不考科学知识。被李约瑟称为“最具科学精神”的道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四大发明只是技术成果。
其次,我国古代不重视工商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而近代科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
最后,我国古代缺乏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是科学之母。在诸子百家中,名家讲形式逻辑。
⑵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
中国文化最大的弊端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的看待世界。这个弊端与优点都是与西方文化而来的,所以我尝试从中西文化差别中分析中国文化的弊端。
中国文化讲求系统,而西方讲求个体的。但双方都追求平衡和稳定,而系统的稳定是静稳定,个体的稳定是动稳定。所以中国的系统要求尽量少的变化和新事物,以免对系统稳定造成冲击,西方的个体则追求新、动与变化来维持个体的平衡稳定。系统害怕新事物破坏系统结构,而个体则害怕无新目标的丧失与毁灭。所以系统总是完美守旧打击新事物,个体总是抛弃旧事物拥抱新事物。
中国文化系统地看待世界也同样是中国的创新与西方的创新不同的原因。 西方的创新是不同体系间逻辑自然延续的必然结果,而中国的创新是体系内不同个体或不同范畴的事物的融合。西方创新是体系的突破,中国人体系内的融合,一个是向外,一个向内。 他们对世界理解的不同决定了取向的不同。也就是说创造力学体系并不比创造一种新的菜系更具创造力,只不过给人的观感不同罢了。
逻辑先天没有停止性,只有毁灭性,逻辑的生命与意义就是不停的演绎前进,逻辑停止演绎了也就说明逻辑进去了自我的毁灭。逻辑是脱离现实的。而中国的感受所想象与融汇贯通的是已知的,所以是体系内的,服务于现实的需要。感受追求的是平静,也就是体系的新的平衡。所以,西方必须不停地向外发展,中国不停地向内发掘。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中国文化中这个所谓的弊端是中国文化的优点的反面,也是必然。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吸收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
对于那些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要继承,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同时对于那些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由于阻碍历史进步的糟粕不仅要批判,而且还要抛弃。
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力度。目的只有一个,让那些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继续发扬光大,激励当代,教育后人。让人们通参观学习,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古代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使之成为造福人类的不竭源泉
⑶ 为啥说“个人永不被发现”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缺陷
梁漱溟先生说儒学是反求诸己的学问,又有言:“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识见上不过于相信自己。”不独修身为然,论学作文亦当如此;论他种文明,须常怀尊重与敬意,于自家文化,自尊自信之外,尤不可缺自反自省。今亦节选梁漱溟先生部分文字,以彰前贤筚路蓝缕于中西文化比较之功。
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
五四运动以来,所以遭受“吃人礼教”等诅咒者,是非一端,而其实要不外此,戴东原责宋儒理学:“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其言绝痛。而谭复生(嗣同)所以声言要冲决种种网罗者,亦是针对这一类的理念而发。不知者以为中国桎梏于封建,其实封建不过依恃于武力与迷信,植根甚浅,何足以久存?久据中国而不可去者,是伦理理念。理念虽后天形成,而在人类理性中远有其根,终不可拔——只可修正。
自由是一种理念,产生于西洋历史,曾被认为自明之理,俨若神圣而不可犯。伦理是另一种理念,产生于中国历史,其若为自明与神圣亦同。中国正为先有这种理念起来,所以那种理念便起不来。虽起不来,而中国人未尝不自由。害就害在这“未尝不自由”上,从此便难得有明确之自由。再例如一个人在中国只许有义务观念,而不许有权利观念,乃起因于伦理尊重对方,反而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虽亦不免于被压抑被抹杀,但其压抑抹杀之者,是“理”而非“法”。
今日中国人恒不免落于两偏的情形:一偏于自私,一偏于不私,而不像西洋人大致总差不多。西洋人当初从身体出发,与一般生物为近之时,虽说辗转不出乎自私,然人毕竟是人,其与人与物通而不隔的生命,不知不觉随时流露出来,便是公而非私。及其理性随社会形势渐次开发,“自己人”的圈步步放大(看第十一章),则更趋向于公。从大事到小事,许多礼俗制度既随以养成,生活于其间的人自私不自私就大致相去不远。惟生于今日的中国人不然。一则礼俗制度破坏凌乱,大多数人失所依傍,自易堕落,而少数人之理性自觉此时却以转强。再则身体本能浸弱,生发之气不足,亦最易流于贪吝。
古语所谓“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是也。然如是者纵居多数,而火尽薪传,其少数人理性乃愈不可掩。所以今天中国人,其自私过于西洋人怕是事实;却是另一面,其不自私亦超过西洋人。——只这其间有些是与遗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