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次老城有什么吸引游客的人文气息呢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山西人留下了非同小可的浓墨重彩,这些笔触的背后,不仅仅是辉煌的晋商文化,还有与众不同的古城文化和大院文化。
这里曾经拍摄过100多部影视剧,就连着名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都曾经在这里取景。一个不小心,榆次老城居然逐渐成为了“华北最大的影视基地”。
2. 晋中榆次概况,帮我描述一下
简介:
榆次(Yuci),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8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地理位置
榆次区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太行山西麓,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11平方千米,人口63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民族以汉族为主,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条件
榆次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人文
榆次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人文古迹众多。东郊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虚阁全部为木制结构,堪称一奇;榆次城隍庙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受到联合国的捐款修缮,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榆次境内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处,古代城池、衙署、寺观、庙坛、堡寨等遍布全区。形成了“庄园、老城、古村、森林公园”四位一体的格局。常家庄园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榆次老城是“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于2005年9月竣工开放的东赵后沟古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旧时曾有“榆次八景”之说,即“罕山时雨
、涂水洪涛、龙门晚照、源池荷花
、榆城烟柳、井峪寒泉、
神林积雪
、蔺郊无霜
”
3. 大家谁知道山西晋中市榆次区 榆次的含义和由来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万,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省城太原仅25公里,太原机场14公里。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榆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文化生态旅游中心、绿色农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五大中心”战略,使得这片沃土承受阳光雨露的沐浴,颗颗种子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结出了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区域性经济中心,以工业园区为突破,使其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一张“王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广开招商源,嫁接软环境,形成了投资的洼地,发展的热土。全区工业形成纺机、机械、酿醋、饲料等主导产业,一批潜力产品、招商项目、技改项目逐鹿市场,再展雄风。
常家庄园、历史街区、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四篇文章,打造出榆次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四张靓丽的名片。常家庄园开发,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实现了榆次旅游业零的突破,常家庄园气势恢宏,儒道兼融,博大精深,造化天成,荣登"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宝座,堪称中国宝、世界牌、民族魂。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林海茫茫,崇山峻岭,云山雾海,国际水准兼有地方特色,山水林禽,如诗如画。城隍庙历史街区开发,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为龙头,榆次老城为半径,正在建设,蓬勃发展。全区旅游形成了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度假与休闲避暑结合、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生态旅游新格局。
“绿色农业中心”以蔬菜、红枣、养殖和加工“四个基地”为突破。全区蔬菜面积突破30万亩,形成了10个万亩基地,两个5万亩基地。全区蔬菜总产量11亿公斤,榆次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8万亩,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7亿公斤。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全区枣树面积21万亩,产量1400多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产业收入至少可达3亿元,年均可为农民提供收入千元以上。全区形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鸡300万只,羊28万只,奶牛存栏3000头,肉蛋奶综合产量达到3.2万吨,牧业总收入2.5亿元。庄子乡羊驼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
“科技教育中心”在农技推广、工业技术创新、科技队伍和学校基础设施上全面突破。总投资达2亿多元,11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华北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师资力量最强的公办民助学校——山西新兴学校竣工交付使用,新建二中正在加紧实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树立起光辉的教育里程牌。
榆次,以“晋商故里”着称。历史上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榆次物流中心建设以专业市场、商贸中心、产品集散地、要素市场“四个载体”为突破,全区专业市场达到20家,田森超市、西湖井旧城改造商业一条街、窑上装饰城、电子商务中心,竞相争妍,效益明显。“物流”,这个被西方管理界称为“黑暗大陆”、“冰山”的秘密武器,在榆次方兴未艾,百舸争流。
“五大中心”战略的实施,正在推动榆次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向前发展!
4. 榆次老城要门票吗
需要门票,75元一人。
榆次老城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六十万平方米,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其地理位置独特,是晋商旅游黄金线路的起点。
老城文化
榆次老城即榆次古县城,也叫子母城,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酷似鲤鱼的榆次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两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
民间传说,在清虚阁中央地下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
榆次老城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城市主干道交会于此。东大街有城隍庙、县衙,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大街有文庙、凤鸣书院,为文化教育中心;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为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小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街巷之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榆次老城
5. 你知道山西榆次老城的千年历史吗
见过南方水乡的温婉,便记住了她的韵味;见过了云南仙境的迷人,便记住了她的灵魂;见过了东北雪国的豪情,便记住了她的风骨;见过了西北土地的浑厚,便记住了她的一生。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西北地区,来到山西省的一座千年老城,这座老城可以说是山西知名度最低的城市了,虽然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低调得令人心酸,几乎每年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寥寥无几。
这座老城不仅保留着当地的古色古香的建筑,还传承着特色的美食,延续着豪迈的风土人情,这么富有韵味的美景,请你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6. 山西省的榆次古城是什么朝代的
山西省的榆次古城是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才逐渐消失了。21世纪初,开始修复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门瓮城,东至俞家街,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
榆次
老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南北大街市场繁荣,店铺林立,是古城经济中心。城隍庙、县衙、凤鸣书院等建筑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体现了榆次老城历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体系。
7. 谁能介绍一下山西榆次是个怎样的城市
次地处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东北边缘,形若
雄师,蹲之欲跃。全境东倚太行,西俯汾谷,北枕罕山,南抱八缚。潇涂二水通贯其间,绕林穿野,锦绣繁华。
榆次历史悠久,民性刚直,文化繁富,蕴籍深厚。
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表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
留生息。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纪录了距今6000多
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的发展、演变。榆罔后裔在此建
国、榆石能言的传说、三家分晋的史海钩沉,都给榆次以悠远、神秘的遐想。猫儿岭古墓群一处,发掘的部分墓葬,出土文物多达4000余件,上起战国,下迄明清,文物之富,价值之高,闻名海内。此外,唐代“三李碑”、宋代大成殿、元代城隍庙、明代清虚阁均弥足珍贵。境北的乌金山为着名的清凉胜境,东南的“八缚岭”被誉为“华北井冈山”,既可登临游览,又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次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榆次的工业、农业、城建、交通、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油然作云,沛然为雨,特别是晋中撤地建市后,榆次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各项建设更是雄关再越,虎虎生威。
在榆次的这块沃土上可谓才俊辈出,人才荟萃。战国时,邑人盖聂以剑术名世,刺客荆轲千里慕名而来。三国时,魏将郝昭以守御着称,败蜀帅诸葛亮于陈仓。此后,孙楚、孙绰名着文坛;孔盛、王溥尤具史才。直吏良臣如寇侍郎、周御史、褚尚书、桑布政使,其政绩均名垂青史。至于巾帼行列,皇后李三娘有兴邦问政之才,烈女赵二姑有喋血抗暴之为。
8. 榆次老城怎么样可以具体说说吗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不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桑芸故居遗址公园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榆次老城里,剔尖的也是山西常见的面食,山西面食种类多,面团用不同的手法加工,出来的就是不同的面食,非常神奇。在古城中可以欣赏到众多的民俗表演,如社火、县太爷升堂、锣鼓等,只是需要注意表演时间。至于古县衙和城墙,那更是需要去看看的。
9. 晋中有哪些人文特色
晋中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满、蒙、彝、土、俄罗斯、鄂伦春、藏、维吾尔、壮族、锡伯、哈尼、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
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贸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晋商在中国市场上发迹、称雄为起点,以明、清两代,以致延续到民国时期,以商业为纽带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每年农历清明节前二日古称寒食节,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唐代诗人姚合曾在《寒食》中写道:“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直至明清时期,各地仍延续寒食节餐饮冷食的习惯,用以追念介子推。再是,这一天可以随便兴工动土,民间拆房建房或修桥铺路时,都要事先在这一天挖挖土地、铲铲墙,以示工程已经开始,待日后正式兴工时,别的神灵也不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