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能学好英语
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对于所有受正规教育的学生而言,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三年。当今学生开始学外语的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姑且无论其优劣),学生一般在进入初中之始已经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但那种只能算是建立在新鲜感之上的对外语的好奇,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学为何物的,还看初中这三年。利用初中三年充分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找到学习外语的感觉,对以后能自由的和各国朋友交流和顺利闯过求学路上大大小小的外语考试不无裨益。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应如何规划方能“兴趣考试两不误”呢?建议广大初中学生不宜过早准备中考,原因有三:
一、 过早的准备初三下学期的中考没有意义,是因为备考的实质乃复习已学知识和研究考试技巧,因此在还没有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之前何谈“复习”,又如何“复习”呢?所以过早的备考是徒有虚名的。
二、 过早的备战中考会侵蚀甚至磨灭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丧失很多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机会。人在备考和学习中的心态是迥异的:备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着如何战胜试题,博取高分,其他的都变得并不重要了;而学习的心是开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欢的知识,也因此迎来了进步的机会。常言道,考试考的好并不代表水平高。考试分高但仍是英语哑巴的学生不在少数,用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备考而忽略了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实在令人痛心!
三、 过长的备考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考试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半年时间为宜,对一些不熟悉的领域的考试可以准备九个月到一年,长于这个准备时间,人就会很自然的对这门考试产生厌烦情绪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中考所考的英语绝非学生所陌生的,半年的复习时间是足够的。
因此,建议学生从初三的寒假开始整理和归纳初中所学的英语知识。复习的时候先把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并适当了解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差距以清晰为自己定位。在临考前三个月进行足够量的做题训练,边训练边检查自己的知识漏洞,然后充满信心的上考场。
那么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前两年半时间内应如何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呢?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培养对英语学习之兴趣,提高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笔者遇到一些学生总是说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天分”是在兴趣中发现的,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接触一个东西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天分”,而是因为投入了,沉迷了,再逐渐发现自己不但爱它而且能把它做好。而“兴趣”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精灵,它不会主动靠近你,只有你先亲近了它,而且是连续坚持一段时间的主动亲近,它才会慢慢地进驻你的内心,说不定到了哪天你蓦然回首,就发现你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如果你对英语太矜持,是无法体验“兴趣”和“乐趣”的。
提高实际英语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课程安排日益紧凑,各科复习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会觉得越来越难找机会练习口语。初一、初二不多学多练,更待何时?事实上,根据中考近年频繁的改革,对初中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以往的重语法轻应用转移为重应用轻语法,即更看重初中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和学习的能力。以2004年中考改革为例,取消补全对话的题目而历史性的增加英语口试考核,就明显体现出题者不再满足于考生会选择运用交际英语,更要求考生能通过自己的嘴巴把话说出来,同时对初中生英语的语音语调也是很看重的。而今年的改革还包括增加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分值,也体现了这种倾向,因为阅读理解是考核考生了解别人观点的能力,而写作则考核考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相应的,今年的语法题做了大幅削减:取消补全句子(即词性转换)的题型,单项填空也从历年的近30题锐减为只有20题。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二、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相信大家都难忘电影《Titanic》中令人震撼的一幕幕灾难场景。是什么造成这艘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坚固的客轮沉入深海?是一座冰山。一座冰山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撞沉Titanic,不是因为它有多高,而是在海面之下掩藏着相当于冰山水上体积4倍的冰山主体。同样的,英语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吸引无数英语爱好者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并非完全源于语言本身,更引人入胜的是语言外衣之下沉积数百年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学英语并不仅在于学语言本身,而更需要学习西方那一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把中西文化比较一下,就会当即发现很多有趣之处。对同一件事,西方人想问题和我们想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等。
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平时积累更多单词,做好储备。不少学生恐惧英语的原因就是难过单词关,而影响学生表现的也往往体现在单词量上。备考的时候不是储备单词的最好时机,要真正掌握以致能运用一定量的单词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因此从初一开始就应该狠下功夫开始储备。
记忆单词和学英语一样,是没有捷径的,只能狠下功夫,但有方法可掌握。关于记忆单词的方法新东方的很多老师都已介绍很多,各种英语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笔者在这里不作无谓的重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方法,一旦找对了方法,并形成用功的习惯,语感就会不期而至,到时记忆新单词也不再是刻意的事。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把握好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日后就有“潇洒学英语”的资本。衷心希望所有初中学生为自己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决战中考,考上最理想的高中。
❷ 如何学好英语
学英语有诀窍,一是方法,二是兴趣,三是努力。
一、 每天都应坚持读英语。可通过朗读:一般文章读2--3遍,带着理解去读,而不只是为读而读。或是背诵英文:以记住好词好句,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感。
怎么学好英语 英语怎么学好
二、从最初级的听力入手,听懂每个单词、每句话、每段话及每篇文章。逐步增加难度。每天至少半小时。
三、 每两天写一篇英文日记或作文。
四、学习英语也要从电视,电影中学习英语,看英文电视,电影不仅能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生活,而且也是学习地道英语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好机会。
怎么学好英语 英语怎么学好
五、唱歌学习英语,比朗诵英文诗更有效的是唱英文歌曲。
唱英文歌可以帮您练习发音,语调和节奏,同时所选的英文歌曲最好语言优美,语法正规。起先可以从童谣入手,再渐渐的学唱抒情歌曲。学唱之前先要将歌词朗读几遍再跟着磁带学唱,唱熟后能背更好。
❸ 如何引导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了解西方文化
建议一:可以从孩子的英语教材入手,利用网络拓展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等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人文知识。
比如,孩子学到英国,可以从网络上搜出英国地图、风土人情、趣味节日、2012奥运会等信息和图片,甚至可以搜索出视频,帮孩子拓展英国所处的陆地和海洋等词汇,再拓展到与水和大海有关的词组,如indeepwater(水深火热),allatsea(无主意)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对看似枯燥的西方人文、地理常识形成形象记忆,学习兴趣会逐步提高。
建议二:英美文学集中反映了英语语言的精华,引导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少儿英语文学作品。
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美女与野兽》等。通过寓言神话的阅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尤其是引导孩子注意由寓言总结而成的成语、谚语,内容简单却涵义丰富,能够大大提升孩子对英语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建议三:逢英语国家的文化节日,在家中营造节日氛围。
过节前,就尽可能吸引孩子搜集节日意义、庆祝方式等信息。家长、孩子分别给对方制作节日礼物。家长引导孩子默默许下自己的节日愿望,如记录自己迎接节日的心情,找到与节日有关的词汇等等,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小小愿望能够在过节时实现。如Halloween,Thanksgiving,Christmas等节日都可以尝试。
❹ 如何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外国文化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是一种载体和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背景,而交际则是前两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语言形式的具体应用。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运用能力远远落后于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只重视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与学,使教学成为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情景对话却包含了很多日常的文化现象。
在我日常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利用英文报刊来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让学生大量阅读《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语用失误。比较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赞扬、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如学生在阅读《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二版)第3期,有一篇文章是关于王力宏的新专辑《改变自己》,从文章中的一句话:Leehom Wa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p singers,学生意识到汉语王力宏和英文Leehom Wang的不同表达方式。
另外,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其词汇量,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报刊背诵比赛,使学生掌握英文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还应通过报刊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利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❺ 学英语为什么要先了解它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要学好英语必须先要了解它的文化,是为了避免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产生中式英语(Chinglish)。
❻ 浅析如何上好英语《语言与文化》第一课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语言与文化》是一门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学会对比研究,从而能够恰当、地道地使用英语。那么,作为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第一课呢?该如何做好课程导入工作呢?该如何引起学生学习中西文化对比的兴趣呢?该如何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呢?该如何强调文化学习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给学生抛出问题将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学习,你认为难吗?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进行回顾和反思。有的会说,在高中的时候觉得英语学起来挺简单的,但进了大学才发现学好英语一点也不简单。有的会说,以前自认为英语基础不错,但进了大学才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口语表达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待英语这门语言的态度仍然处于学习语言结构规则的阶段,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学生均表示,在大学里要更加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语法等,要大量阅读,要扩充词汇,要加强听力能力,这些都不简单,都需要长期坚持。用英语来表达就是:English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easy.It takes great diligence,prolonged effort,and sustained hard work.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专注语言结构规则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若发现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尚不扎实,则需加紧学习,多听、多读、多记、多理解、多说、多练,为高年级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给学生抛出第二个问题当语言基本知识、语言结构规则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做出的表达完全合乎语法规则,说出的句子尽可能接近目的语的发音,这会不会仍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造成对方理解上的困惑或尴尬呢?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继续思考。有的会问,既然用的语法都是对的,发音也是对的,怎么会表达有误呢?怎么会让对方不明白呢?有的则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时候,学生的疑惑和兴趣被引发出来,教师便可通过几个常见又易懂的例子,逐渐引入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而把学生的学习思路从纯粹的语言结构规则牵引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有意识地把中西方文化拿来对比。
第三,恰当的例子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朗读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子,然后表扬她读得很好,再点评说,这句话不能随便说出口。因为西方人对私事方面的问题是很敏感的,收入、年龄等不宜多问。不论你的发音、语调、语法多么正确,问这些私人问题都是不礼貌的。
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个中英词汇内涵对应的练习。在黑板上成对罗列出以下表达:chair与椅子、lion与狮子、festival与节日、weekend与周末、intellectual与知识分子、high school与高校、rest room与休息间、busybody与大忙人、service station与服务站。经过对比,学生慢慢发现越到后面,前后的表达内涵越不一致了。前三组还能对应理解,后六组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有的在感情色彩上还有偏差。若有同学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差异,可留个悬念或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也可以从具体的动物联想方面引出语言使用中的文化问题,举几个联想相似的例子:He is as sly as a fox.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这三个例子分别用狐狸表示狡猾,用驴表示蠢笨,用蜜蜂形容忙碌,学生对此很好理解。再举几个联想空缺的例子:a bull in a china shop,这在西方是指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会惹麻烦的人。对中国人来说,公牛不会引起什么联想,无非是动物而已。在中国文化中,龟可象征长寿,也具有侮辱性,在西方文化中,龟就是行动缓慢的动物而已。再举几个联想碰撞的例子:在中国,狗往往被赋予令人厌恶的感情色彩,西方人则把dog看做mans best friend,把狗当做人类的朋友。西方人对bat毫无好感,但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常与寿桃、鹿一起出现在绘画作品中象征福禄寿。对西方人来说,lion是百兽之王,雪莱曾在诗中号召被压迫者像狮子般醒来(rise like lions),而在中国文化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再如,龙,龙在中国具有权利、富贵、吉祥等好的寓意,而西方的dragon则是一种长着翅膀、口吐烟火、象征邪恶的生物。所以把龙、dragon互译为dragon、龙,从文化对应的角度讲是不对的。
经过这些例子的引导,学生会陷入思考:并不是只要是符合语法的句子,对方就会接受你的表达;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向同一个概念,其实两不相干;而且,一种语言中的有些词或事物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找不到对应的词或事物,例如,cowboy、hippy、水饺、炕、节气等。
介绍到这里,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思路会拓宽,进而会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可让学生对一个句子(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进行中翻英练习,以带动她们积极地思考,到底应该填入哪两种动物呢?
第四,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时,教师便可引出使用规则这个概念。对应于结构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一句完全合乎结构规则的话若违反了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就拿日常交际中的招呼用语来说,若我们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与外国朋友说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ere are you going?等诸如此类的句子,会让外国朋友觉得我们以为他们没钱买饭吃,或者又在打听他们的私生活了。这样的问候不仅表达不了我们的关心,反而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若明白了西方的招呼用语,我们就会得体恰当地使用诸如打招呼的句子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doing?How are things?等。
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目标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以尽量避免因用语不当而带来的种种尴尬和误解。因此,从交际的`意义上讲,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更重要。
第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文化?相关的定义可达几百条。大概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如饮食文化、瓷器文化等;精神文化,如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制度、习俗文化,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使文化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有的文化形式,即独特的生活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观念习俗等。
语言又是什么呢?语言不仅仅是一套单纯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拿中文举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语言表达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如高富帅、给力、我也是醉了等,西方人也逐渐引用了Long time no see.No zuo no die.等可接受的中式表达。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以社会学家的角度说,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语言要放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中使用,才有它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们要明白,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学习孤立的结构规则,不仅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风俗的。越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越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用之交际。
通过以上五步法,学生会逐渐拓宽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白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结构规则,更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规则,应多了解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注意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无形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文化的学习,学会文化的对比分析,学会在文化中思考,做一个有深度的人。教师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深入浅出地渗透中西文化对比、人文思想、哲学理念等,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人文素养,不断深入理解语言和准确地使用语言,达到有效的交际。
❼ 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的语言,凸显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英语学习在我国已经被列为主要课程之一。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初中义务教育的延伸,为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奠定了基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体。语言的习得不仅指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要熟悉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摒弃文化的语言学习是不完整的。 2003年,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国家教育部首次将“文化意识”列为教学目标之一,认识到文化渗透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