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陕西有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陕西有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1 18:30:37

A. 陕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陕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大雁塔、兴教寺塔等。

一、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B. 你知到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有那些吗(至少写三个)

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太多了吧,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昭陵、茂陵、乾陵等等,西安一条地铁就能挖出150座古墓,哪座大学没有名人墓都不好意思叫大学,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密度,在全国绝对绝无仅有。

C. 西安有哪些着名的文化遗产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2、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3、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4、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5、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

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D. 陕西这些世界遗产超赞!不来看就亏了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远 杨英琦

世界文化遗产,全人类的 历史 记忆与共同财富。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可你知道陕西有几处吗?

秦汉雄风,盛唐神韵,曾孕育中华文明的陕西,在经历十三个王朝的更迭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明印记。陕西的世界文化遗产有3处共9个点,分布于全省各地,它们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与其他省市共有的长城。

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临潼区西杨村村民杨志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经过勘探和挖掘,一座大型的俑坑出现在了世人眼前。杨志发没有意识到,自己偶然发现并不仅仅是文物,而是“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了外国元首来中国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此参观访问。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1.5公里处西杨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目前已发现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其中发现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且陶俑的兵种丰富,排列整齐有序,其形象也各不相同,神态生动。当人们第一次站在兵马俑一号坑前,总会被眼前的一幕震撼:气势磅礴的军阵,仿佛将人们带回了秦帝国。

如今,距离兵马俑被发现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它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发掘,弥补了这个断裂文明的缺失。对于研究封建帝王的埋葬制度,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 社会 生活、雕塑艺术、青铜铸造技术等方面特别珍贵。”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赵康明在自己的着书《考古生涯》中如是说。作为第一个修复兵马俑的人,赵康明深深明白这些陶俑的文化意义,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兵马俑保护与修复事业上。

现年52岁的刘江卫同样从事着兵马俑的修复工作。刘江卫于19岁那年就进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工作,时至今日,他接手的文物修复任务仍是一个工程量巨大、遗留问题众多的“硬骨头”。

在刘江卫看来,兵马俑文物修复过程中最难的是对陶俑颜色的保护。“兵马俑被烧制好后会先在其表面涂刷一层生漆层,然后再在此之上进行彩绘。而出土的陶俑,因温湿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些彩绘层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卷曲脱落。”刘江卫说。

不仅如此,刘江卫对秦始皇陵出土石铠甲的修复也费尽心思。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在距秦始皇陵现在封土约200米处的陪葬坑,出土了大量石质铠甲和石胄。刘江卫和同伴们发现石铠甲中大部分是札甲或做工精致的“鱼鳞甲”,应是高级将领所穿。由于考虑到石铠甲的自重问题,刘江卫设计了一套“内胆”,如同模特架一般,把石铠甲“穿”在上面,相当实用。

“我们面对的是已经很脆弱的文物,就如医生面对得了重病的病人一样,来不得一点马虎,操作上任何细小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的是非常大的损失。”刘江卫感概道,做文物修复保护工作要慢工出细活,更要耐得住寂寞。

40多年来,伴随着 社会 的发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发展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遗址也成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不断深化拓展着秦始皇陵的展示利用,使其成为了研究、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如今,秦兵马俑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1亿人次,观众接待量仍在持续增长中。秦兵马俑不仅是陕西最“飒”的“世遗”,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 社会 发展之间的交流。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表示,这是一条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陕西境内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就是这条繁荣道路上的重要坐标。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象征着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未央宫始建于公元前200年,作为西汉都城最重要的宫殿,这里是汉帝国的权力中心。来到7至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则变为唐长安城的大明宫。它地处唐长安城东北,南倚唐长安城北墙而建。如今,该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北部的龙首原上,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

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踏上了西行之旅。历经18年两次出使西域,张骞——这位着名的汉朝外交使臣,凭一己之力为后世留下了公元前2世纪西域和中亚地区最早、最详细的书面资料。张骞本人也因此与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 历史 事件产生了密切的关联,而张骞墓的挖掘,证实了这一伟大 历史 人物的存在,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珍贵遗产的墓葬,代表着中国人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也因此受到后人无尽追思和纪念。

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与彬县大佛寺石窟则更多的彰显出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它们见证了佛教沿丝绸之路的传播之旅,直至唐代长安的盛行。其中大雁塔是7至 8世纪为保存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兴教寺塔则是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皆在佛教传播史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在陕西省榆林市城区外的红山上,伫立着一座现存规模最大的烽火台——镇北台。这座“万里长城第一台”为延绥巡抚都御使涂宗浚于明万历三十五年所筑,是长城线上最为宏大的观察指挥所。登上镇北台远眺,四周是整片的青葱草地,远处可见山峁与沙丘围绕着绿洲。高台巍峨,林海辽阔,一片壮美的塞上风光映入眼帘。

镇北台选址正位于原秦长城遗址附近。此处是 历史 上“北阻河套、南屏乌延、东控山西、西扼甘宁”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地游牧民族都曾试图经过此地入主中原,是边防线上不可或缺的关口。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明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刘敏宽曾为镇北台作出此诗。榆林古时为边塞,长城沿线正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镇北台也身处黄沙大漠,毛乌素沙漠曾对此处不断侵袭。清雍正年间,榆林城已是“风卷沙土与城平“,人们甚至可以骑马踏沙土上而入城。但如今,镇北台早已不是从前“四望黄沙,不产五谷”的模样。

今日的镇北台附近,有碧波荡漾的红石峡水库,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沙地植物园,蜿蜒广阔的沙地运河,甚至有着常年丰收的果园,这一切都得益于榆林人民多年艰苦治沙的成果。

“过去的镇北台,不是这个样子。”榆林市长城学会会长段云飞感概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市林木覆盖率仅剩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每当狂风大作,这里沙尘滚滚,遮天蔽日,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几乎看不到一点绿。

1950年,第一次全国林业会议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治理工作从此展开。为了实现“绿色”梦想,榆林人民前赴后继,开始了治沙防沙的长久事业。

1974年,当地成立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在当地风沙侵蚀最严重的补浪河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植树造林运动。据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第三任连长贺利娥回忆,当初开始治理的时候,此地是大片的荒漠,方圆几里都找不到一根柴火,但姐妹们自己盖房子、种树、育苗,誓要把这个沙漠治理好。

“最初十年,我们艰苦奋斗,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自然灾害斗。全连60多人一年仅有20多块钱医药费,自己种植各种中草药治病。我们就是一个同心圆,为治沙而生。”第一代老民兵贺莎莲说。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一代代林业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在毛乌素沙漠上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走廊。

70年来,曾经黄沙浩瀚的榆林,森林覆盖率从0.9%提高到了33%,当地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明沙已经难觅踪影。如今,镇北台所处的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消失,镇北台不再掩于黄沙之下,而是伫立在广阔的绿洲之上,镇北台周边的景色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坚持治沙的缩影。

以上就是陕西3项9处世界遗产,其中6处(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位于西安。你去过几处?有机会来看一看吧!

E. 陕西有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石窟类有:1.麦积山石窟(包括仙人崖、水帘洞)、2.炳灵寺石窟、3.北石窟寺、4.柏孜克力克千佛洞、5.吐峪沟千佛洞、6.龟兹石窟群(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赛姆千佛洞)。

城址类:1.长安城、2.唐大明宫、3.骆驼城遗址、4.锁阳城遗址、5.玉门关遗址、6.交河故城、7.高昌故城、8.楼兰故城、9.米兰故城、10.尼雅遗址(和田)、11.玛扎塔格。

墓葬类:1.汉茂陵、2.唐昭陵、3.唐乾陵、4.张骞墓、5.果园—新城墓群、6.苏巴什佛寺遗址。

寺庙类:1.草堂寺(鸠摩罗什)、2.法门寺、3.大雁塔(大慈恩寺塔)、4.小雁塔(荐福寺塔)、5.张掖大佛寺、6.苏巴什佛寺遗址、7.台藏塔、8.西安化觉巷清真寺、9.天水后街清真寺。

F. 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相信,不少朋友都是比较喜欢出去旅游的,而很多朋友也是知道陕西省有着比较多的旅游景点,那么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呢?其实陕西省的主要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有: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骊山北麓。2、大雁塔,大雁塔是为了保存当年玄奘法师带回的佛经而修建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地区。3、大明宫。大明宫是当初唐朝时期修建的宫殿。4、半坡遗址,这是人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5、大唐芙蓉园。

阅读全文

与陕西有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