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怎么样

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1-12 05:54:05

‘壹’ 古镇民居装饰文化艺术研究

古镇民居装饰文化艺术研究

导语:异族迁入现居地之后与原住民之间的两种异源异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吸收其他民族先进、合理的文化成分,以充实、丰富乃至取代本民族的文化结构。

在南宁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中的老民居已被推倒或改建,现代新建筑取代了传统民居,只有部分民居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下来并供游人参观。扬美古镇相比较之下是南宁市目前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又具有南方传统特色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体,集中反映了南宁人民的社会文化、民族风俗等,是我们研究南宁社会及文化的重要实例。

一、扬美古镇民居的建筑形象特点

扬美古镇普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传说、历史典故以及花草鸟兽为题材,在各个建筑物上运用雕刻、叠砌、壁画等民间工艺手法进行装饰。斗拱梁架等处重点雕饰,在梁与柱交接处安置镂雕雀替等十分普遍,也有将整条横梁向下一面雕上组图的。正堂的神楼,描绘人物山水画,厅堂最少不了的是悬挂着画轴、楹联、诗文、格言之类,以兆荣华富贵和劝告诚谕家人等,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1.屋顶文化

滴水以花草图案和龙凤纹为主扬美古镇的房屋为硬山搁檩式建筑,材料是采用青砖直接在地上砌筑成墙,墙体结构紧密,檩条直接架设在山墙上,具有浑厚、稳定和规范化的风格特征。扬美民居为双面人字顶的屋面,屋顶、脊身、脊尾、瓦当等以深色为主。脊饰在镇宅避邪这方面的用意是无需说的,正脊饰花鸟、卷草,脊端头饰瑞兽、几何曲线回纹,檐口饰精美雕饰,常见的瓦当类似曲凹的三角形,以花草图案和龙凤纹为主要内容。民居的屋顶脊身、脊尾以生铁铸雏形,外包砂土塑成形,可以防雨淋不怕晒。檐口和挑手是房屋的显眼之处,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刻意装饰的部位,并且往往显示出房屋主人文化修养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前檐设木挑手承檩,使下面形成可避雨的檐廊,外檐常饰以木雕、彩绘。扬美的明代古屋屋檐悬挂着木雕花带,檐口设置细长形挡板,板面上有序地雕刻精细浮雕,多为花草、云气或水波纹,并施以彩绘。清代民居屋檐形状各异,有弯弓形、双层隔热形,还有用青砖角叠成各种花纹形的。工匠们在挑手两面雕刻各种精美的花叶、祥云或曲折回环形图案;主挑之下有托挑,其托手多刻成重莲形,也有瓜柱形,挑臂则呈弯曲状,使挑手组合粗中有细,富于变化。黄氏庄园是古镇上很有代表性的一座清代建筑,砖瓦结构,在檐口下叠涩出檐,前、后立木质檐柱,檐口下及屋顶下的墙楣上绘民间风俗彩画,作为墙面和屋面的过渡部分,墙楣绘画呈条带状,高度约30~60厘米,形成“裙带”:或岁寒三友,或兰花、牡丹。雀替用于檐廊柱与连系木的接头处,端头大,肚部曲线小,在起到稳定柱梁保持垂直的作用外,还增强了木梁的荷载力,是极富特色的建筑构件,庄园以优质木材把雀替透雕成各种回曲、枝叶、云朵等图案,并施以色彩,古朴典雅。

2.墙壁与柱础的符号与文饰

象征金钱图案的漏窗墙扬美民居大量使用青砖砌墙体,屋顶与墙面的交接处多用砖雕、灰塑进行装饰,或阴雕,或浮雕花卉,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塑出卷草纹“草尾”。扬美古镇清民居山墙造型以人字墙为主,亦建有马头墙,亦称之“封火墙”。这本是皖南民居的外部形象的主要特征,古镇这里亦有,证实了历史上发达地区与边塞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影响。在墙体上使用透空的效果,称为漏明墙。扬美的五叠堂酒店,在建筑外墙和合院内部运用漏明墙形成空透效果,既可减轻自重,也能突破大面积墙面的单调感觉,还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室内山墙上部的墙楣上用粉彩描绘工笔壁画,有的只用黑、白二色。柱础石起防腐、防虫以及承受负荷的作用,扬美多雨,木柱下都要垫以石础。从立面看柱础造型,有鼓形、瓶形、莲花形和须弥座形等。这些造型变化丰富并组合运用,有的从大自然的花卉瓜果汲取灵感,有的为正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各种几何造型,柱础又有多层。青石质柱础,呈多边形的柱础每面刻浮雕图案,有的柱础雕饰暗藏八仙。柱础上的雕饰以阳镌篆字福禄寿喜四字为最多见,其次为龙凤、麒麟等。

3.门窗的文化

(1)门的装饰艺术格扇门的精美木雕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是很讲究“面子”的,他们笃信风水,力尽纳福避邪之用心。扬美普通民居的大门,门楣上镶设两个圆形的门簪,门簪是连接门框的木构件,具有结构作用,门簪上刻吉祥文字、干坤或太极卦符;石门坎两边的方形枕石正面凿刻吉祥图案,既寓意招财进宝、避邪禳灾的功利意识,又起着装饰门庭的作用。中等之家还设有门匾,匾额由门簪承托着,呈长方形和花瓣形,面上遍刻花纹图案和吉祥文字。门户以石料修筑台基,宅院多为二或三进,门前青石踏步,门的附设构件门坎和门枕石,有的是细料石凿成,有多种不同式样的石刻浮雕。能在门簪、门额柱上挂上“进士”、“举人”的匾额是荣耀之致。扬美的举人屋建于清朝,大正门上面悬挂着醒目的“举人”匾,匾上面镶有80×50厘米的木制大喜字,第一进的中堂上书有1.2米正方的大“寿”字,第二进门上镶有个木制的“吉”字,正厅设神楼,摆放祖宗牌位。举人屋檐下绘有花草鸟兽图案,屋脊两头各塑一条龙,外墙金字顶雕刻有一串花朵,薄薄的花瓣,完好无损。慕义门的主人孙氏是扬美的富商,是随狄青南下平蛮时在此定居的。慕义门属砖木结构,外观极似一座城墙或城堡,洞并非长方形,而是略带拱形,门板用长木条拼成波浪状。“慕义门”三个隶书字体大字镶在门头。整个门呈岭南风格整座慕义门的门窗,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以花鸟居多,其他次之。门的数量根据室内的大小设置,格扇由格心与裙板组成。格心花纹样式很多,用棂子构成方格、条框等。镂空雕花格扇门完全成为一组画屏,花鸟树石跃于门上。门的格心是整块板精心雕刻的通雕装饰,雕刻了图案造型中最为常见的镂空的“麒麟送子”、“喜上眉梢”图像和“富有日新”等文字,裙板上有植物雕刻。

(2)窗饰艺术窗户既要考虑通风、采光和安全防护三方面要素,又要考虑造型的美感和结构的合理。扬美普通民居的'窗户造型格式常见的有直棂式和横竖棂子;富贵之家则用菱花、漏花等形式,庭院围墙上多用漏窗来装饰墙面,即窗洞内有流花图案的窗,花纹图案多用瓦片、青砖、木竹等制作。除木质窗外,漏花窗常用陶瓷、石雕,也有用砖雕的。直棂窗采用粗壮挺直的方形或圆形木料构成,具有稳固、安全的功能。五叠堂是清朝时期古镇上的茶楼,工匠们巧妙地将柱形棂子加工镂刻成连续的形状,使粗拙呆板的棂子有了线条弯曲变化。横竖棂子是在直棂式的基础上,在棂间有规律地嵌入粗短的棂子,构成同心方菱形图案,既增强了窗棂整体的稳固性,又增添了窗式的艺术美感。黄氏庄园中大量运用漏花窗以丰富空间层次,分隔和组织建筑庭院空间,有利于调节空气、气温和光线。在墙上开漏窗,用石、砖、灰浆等材料雕砌纹样,以利于视线穿越,把室外景色分割成美丽的画面,同时又把室外景色引入室内。

二、扬美古镇民居的艺术表现形式

扬美民居的装饰形式主要采用雕刻、雕塑、绘画等方法。人们在梁架、柱子等结构构件上,都做了木雕、石雕装饰,或画上各种图案,在一些大面积的承重砖墙上,有的还砌有砖雕,丰富了墙面,从而避免了单调之感。在室外常用的有:砖雕、石雕、灰塑等,在室内则有木雕、绘画等,用写实和变形的手法综合运用,使它们在同一空间里面,相得益彰。中国人对建筑的色彩装饰方面,北方的浓妆艳抹和南方的清新淡雅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干燥寒冷,自然环境色彩单调,所以北方人喜爱强烈的色彩;而南方炎热多雨,因而扬美民居建筑本身和它的建筑装饰色彩都很淡雅,如雀替以木材原色和纹理作为装饰,建筑墙上所绘的图案甚至有的为黑白两色,大多反映出建筑本身固有的颜色,如屋顶用蓝色的瓦,墙多用青砖,木材也显示出自身的颜色和木纹。即使比较考究的民居,也只做木材的油漆,住宅木构门窗如果上漆,多为暗红色漆。在建筑材料上,扬美古镇民居屋顶多为蓝、灰瓦,墙用青砖,地面是青砖或青石板,台基多用白磨石和青石。在扬美古镇民居的一些砖石结构建筑中,出挑部分采用木质材料,既轻盈美观又与砖石的材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扬美民居建筑往往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构件承重、围护等作用的同时也进行适当的装饰,在扬美民居中有的是在雕饰上比较侧重,有的在材质上有所见长,有的则是以绘画装饰取胜。建筑装饰反映文化内容,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应用象征比拟是比较好的手法。扬美民居中许多雕刻看起来是艺术装饰,但其本意是出于功利、教育,如桃园三结义、将相和、二十四孝等。在民居装饰应用中利用谐音来表达思想,如用莲、鱼表示连年有余;蝙蝠、梅花鹿表示福、禄。这种方法称为“谐音的比拟”,这是伴随中国语言文字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鱼和“余”的谐音,含有多余、多财、多福之意;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建筑装饰里出现鱼产子就能起到儿孙满堂的象征作用;传说中鱼经过修炼能跃过龙门而成为神兽,它比拟着凡人如能升入朝门则功成名就,福禄俱得,所以扬美民居的雕刻常见有鲤鱼跳龙门的题材。

三、古镇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南迁扬美的汉族先民建造民居时,按照中原传统的硬山搁檩式民居形式建造住宅,同时建筑形式吸收了当地干栏式建筑中的一些合理因素,是二者的合理取舍和有机结合。根据南方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将房屋建在坡地上,近水而不受水浸,并且将住宅空间加宽抬高,扩大居室空间,前后檐墙上部留空而不密封;厢房前后开设棂窗,使空气对流。同时设置挑手支撑檐檩,使屋檐向外延伸,防止雨水对檐墙的侵蚀,形成宽大的檐廊,以及在左右厢房架铺檩铺板成阁楼,用以储藏粮食。“硬山搁檩地居式”民居形成了既保留中原汉式建筑的基本形式,又吸收当地壮族干栏式建筑具有南方特点的一种新的民居建筑类型。扬美古镇是壮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包围中的一个汉族古镇,有宗教文化、百越文化和广东文化的交融。有佛教和道教的信奉者,尊孔崇儒成为时尚。传统的伦理观念,如忠孝、礼让、宽恕、仁义等在民居装饰艺术中体现了出来。岭南文化风格独特,不仅考虑到了地方民俗风情气候,更融合了儒家道家甚至佛家的不少禅学理论。扬美古镇建筑风格深受广东岭南文化的影响,吸取了岭南的传统特点。屋脊的呧吻造型,翘起的脊尾,屋檐封板上的浮雕,挑手上的莲花、瑞兽,门簪上的八卦、太极等图形,柱础的花篮、宝瓶、腰鼓造型以及柱础上十二生肖、勾连回纹等,这些无不是岭南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不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再创造和组合。

四、结语

异族迁入现居地之后与原住民之间的两种异源异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吸收其他民族先进、合理的文化成分,以充实、丰富乃至取代本民族的文化结构。扬美民居装饰文化部分决定于它的传承,部分取决于它的新的环境因素,适应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特色。事实说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是双向性、相互性的。扬美民居装饰艺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时期里取长补短,共同创造的结果。扬美古镇的民居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它,会有不合理的方面。我们从零星的修缮,到对建筑群及古镇的整体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地不失原有特色,继承原有民居的地方风格。

;

‘贰’ 建筑文化很好,它好在什么方面

我们知道,建筑文化是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文化解读,我们就可以了解当时的审美和技术,从而探索出历史上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另外,通过对建筑文化的研究,我们能掌握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空间艺术,在实用上对我们将来的城市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叁’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是住建部直属单位吗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1997年6月经建设部批准成立,以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建设行业服务为目标。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1997年经中编办批准成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以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为己任,以竭诚服务建设行业为目标,作为国家政府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和延伸,整合行业多方资源,努力拓展业务领域,将文化产业与建设行业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构建起了科学的建筑文化产业运行模式。目前为止,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已经形成了国际交流、会议研讨、行业培训、技术咨询、展览展示、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建筑图书阅览与展示等多方位传播建筑文化、服务建设行业的业务结构。

‘肆’ 大同市文化交流中心办事处是干什么的

大同市文化交流中心办事处是为老百姓提供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聚集地。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通常围绕剧院或音乐厅修建,配备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

‘伍’ 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一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崇拜族长,国王,皇帝等,而在中国古代,神权统治始终依附于皇权。这决定了中国建筑是人的居住地,而不是上帝的居所。即使在后来的宗教建筑中也是如此。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

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将人和现实生活固定在理想的现实世界中。中国传统建筑在其中考虑“人”的感受,并且比“事物”本身的自我表达更重要。这种人文创造方法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

从宏观的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装修、装饰,都可看到对理想美的追求。就像皇家建筑中的龙、凤雕饰,和各个地方建筑上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福、禄、寿、喜”及诗画装饰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中心,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陆’ 中建协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有什么区别

根据我在网络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两个词条查询的情况,两个机构的基本情况如下,供您参考。
中国建筑业协会(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成立于1986年10月,当时名为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自1993年第二届理事会改为如今的名称。是全国各地区、各产业部门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地区建筑业协会、产业部门建设协会,以及有关专业人士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2009年被民政部审定为AAAAA级全国性行业协会。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事业单位,1997年经中编办批准成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以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为己任,以竭诚服务建设行业为目标,作为国家政府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和延伸,整合行业多方资源,努力拓展业务领域,将文化产业与建设行业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构建起了科学的建筑文化产业运行模式。目前为止,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已经形成了国际交流、会议研讨、行业培训、技术咨询、展览展示、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建筑图书阅览与展示等多方位传播建筑文化、服务建设行业的业务结构。

‘柒’ 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

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1】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一员的纳西族文化,则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纳西族世居于丽江古城,在漫长沧桑的历史长河中顽强地保存了自己古老的文化,在与汉族融合过程中,也并未丧失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且成功实现了文化融合的双赢:汉文化平和融入纳西文化,使纳西文化更趋于博大精深,强健明朗。

本文着眼于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发展变化轨迹,去解读其在与汉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过程中,在民居建筑艺术方面所呈现出不同变化。

关键词:建筑 文化 纳西族 融合

民居建筑风格是一个特定民族在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与当时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它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

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当地纳西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建筑风格,彰显自然与人的和谐,纳西丽江古城更是把这种“人—自然—建筑”三位一体的协调性发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人类理想居住环境的典范,其民居建筑特色也显现出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一、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发展

纳西族在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不算是一个大民族,但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与民居建筑特色算是享誉中外,颇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纳西族建筑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

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

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建筑样式的记录,这与人类建筑起源是堪称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族的建筑风格日趋多元化,但至今在纳西族一些较偏远地方仍保留有古老的居住形式,现如今在四川左所纳日人中就仍然留存这用土块垒起四周,辅以木架,然后覆盖上干草和木板,中设火塘的居住形式。

这种居住形式我们也可以从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房与屋的书写中隐约可见,纳西族自从进入有文字社会发展阶段以后,就基本上告别了这种原始居所,取而代之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民居木楞房。

在《丽江府志稿》中就有记:“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高与床齐,用铁锢。

刳木甑,炊灶其上”。

可见,这种井干式建筑是纳西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木楞房是纳西族地区山村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主体建筑,虽然至今纳西族山区仍保留着不少木楞房的建筑,但其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样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纳西人民在总体框架和设计风格样式等方面仍旧留有传统的印记,但是在房屋的内部装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就是的简陋装饰已经逐渐被现代的装饰材料和手段加以完善,这些古老的建筑也正经受着现代文化的洗礼。

在纳西族的民居建筑特色中,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丰富的内容,加之独特的秀美的自然环境,逐渐使丽江古城成为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当地居住的纳西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抒写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纳西古城的恬静与安逸的生活氛围,民居建筑的自然的和谐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不渗透着纳西族深厚的的文化底蕴与审美倾向。

二、丽江古城民居特色

1、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

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楞及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纳西先民认为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尊重自然、亲和自然是深入纳西民众的心灵世界的人生观,这在古城居民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古城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户户垂杨、家家流水;丽江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着水流而设,布局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发散发展,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西部有西河,东部有东河,四通八达。

民居与官署混融在一起;街随水走,屋随水建,它与汉式传统的中轴线建筑及官民不同等级的建筑风格不同,它尊崇的是不拘一格又自成一体。

在丽江古城的西北部,束河民居建筑就体现这一特点,依山傍水,而民居建筑错落有致,风景及其俊美。

不仅地域文化如此,丽江古城的文化也蕴藏着深厚底蕴,清代以来,来此任职的汉官们,也相继带来了汉族文化的注入,清代官吏万咸燕在丽江任职长达十七年,仅从文化方面来看,他为丽江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到了明清两代,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频繁,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建筑思想不断为纳西人所接受吸收,尤其是汉文化的进入,风水说以及儒家思想等影响,使丽江古城建筑风格完全汉化了。

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纳西民众之间的流传从侧面也反应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念: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界的山脉、地脉、水脉,甚至认为每一棵树木都有神灵的依附,所以不能任意砍伐。

这种朴素唯物主义是纳西先民从漫长生存的检验中提炼加工而成,渗透到整个民众的心灵世界中,继而也影响到了具体的建筑风格。

2、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深沉的历史沉淀。

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

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

纳西族民居建筑吸收了汉族、白族、藏族的建筑特色,如在古城民居建筑中,大多以木构架为主体,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以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作为度量单位:在外部轮廓中,有高大的台基,屋顶式样繁多,单坡、歇山等,院落组织上,除主要建筑殿堂外,附属建筑多用配用、夹室等,并为沿着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以及建筑色彩的使用……这些都明显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

白族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主要是在门窗、墙壁、装饰绘画等方面。

丽江一带的蛮楼的建筑风格及式样承袭了藏族传统建筑风格,如古城物有见尺收寸的建筑技术与藏族的碉楼建筑有相似之处,民居中的蛮楼式建筑也有藏式建筑的风格,白族的照壁、木雕、墙基,汉族的福禄寿喜、庭院布局、四季博古等等,但这些不同民族风格都融合到了纳西民居建筑中,与纳西风格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多民族的多元化是历史上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结果,在这些兼容了多个民族风格的民居里,诗书礼仪、耕读传家、祭拜祖先、生老病死、迎请送往等思想、民族有以软文化的形式沉淀下来,形成了古城民居深厚的历史意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建筑就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以及地域性,因此,不同的民族对于建筑地点和形式的选择、房间的朝向、房间内部的布局都不尽相同。

阅读全文

与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