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前消费的基本简介
又称消费超前、消费早熟,是指居民的消费水平超过本国同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消费行为。在超过暂时的收入能力的情况下将今后的收入提前到现在支出。 这种消费虽然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运用经济的、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予以科学引导。
超前消费 1、是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方式带来的“国际示范效应”。
2、宏观管理失控,消费基金膨胀和对劳动者消费引导失误。
3、跟由国内富裕阶层引起的“国内示范效应”也有关。 超前消费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需求不足,也即“相对贫困”。马克思说过,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之一。但时至今日,马克思早就被遗忘了,大概没有谁能将今日美国的“超前消费”与马克思的“相对贫困”理论联系起来了。许多人认为,高福利国家怎么还可能有“贫困”?甚至更有人指责所谓相对贫困理论根本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高福利下仍然有“相对贫困”,其表现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里没有任何价值判断因素,只是从纯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从本质上看,“超前消费”正是资本用来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手段之一。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凯恩斯的方式是由国家投资来拉动需求和就业。但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因此就“创新”出一种新的借贷形式——“消费信贷”。这样既避免了国家干预,又能产生有效需求,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制度理念。为什么金融资本肯借钱给消费者呢?既然需求能力不足,是不是可以放缓经济发展呢? 第一,资本必须维持运转,否则企业会倒闭,继而是银行倒闭,将会发生经济衰退以至经济危机,已经投入的资本会血本无归。
第二,资本不仅要运转,而且要不断扩大再生产,因为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尤其在全球化条件下,谁放慢发展速度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进而被外国资本吞并(欧洲的‘私有化运动’就是被美国和日本逼出来的)。 第三,从社会方面看,失业上升,贫富进一步分化,社会问题成倍增加,可能引起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资本运转是不能停摆的。问题在于必须使没有能力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说资本必须想办法“创造”出一消费市场。既然消费者买不起商品,何不直接给他们发钱?但在私有制下,这样做无异于抢劫(劫富济贫),根本违背私有制原理(反向抢劫倒是可以的,如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市。送钱不行,第二个办法就是借钱。于是资本创造出了“借贷消费”,或者叫“超前消费”。这样一来,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经济可以继续循环,资本可以继续赚钱,老百姓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所以说,消费信贷既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也不是福利国家的贡献,而是自由资本发明出来的赚钱形式。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良好运行的假设前提下,是一种“信心经济”。美国凭着超级大国地位,凭着美元霸权,可以有超级信心。美国民间债务15万亿美元,平均每人负债5万美元。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便不敢如美国那样胡乱借钱,所以金融海啸出现在美国也是合乎逻辑的。但这是对消费能力的预支,有效需求的增加只是暂时的,超前消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只是缓解了矛盾,推迟了矛盾的爆发。“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这种虚假繁荣只能靠不断的“制度创新”,包括“金融创新”来维持。于是雪球越滚越大,泡沫越来越多,一旦某个微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多米诺效应,早已被形形色色的“金融创新”绷得不能再紧的资金链就要断掉,那时金融系统,继而是整个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就是“超前消费”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马克思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他并没有看到今天的资本主义。哪知在一百多年之后,已经经过无数次“创新”的资本主义居然还是没有逃脱马克思关于资本发展规律的咒语。 1、通过超前消费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市场需求,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的增长,使生产与消费保持良性的循环。其次,超前消费可以增加资金利用率,只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资金,才能具有货币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我们将会引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促进个人信贷消费是政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变银行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消费总额中信贷消费的比例占到10%,就能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
2、超前消费是社会发展对消费者的现实需要,也是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消费观的转变,负债过日子,对人们的是一种动力和压力,激励人们更努力的工作去解决自己的负债,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要求。另外,适度的负债能够有效地提高投资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3、国家政策现在也在鼓励消费的积极性。为了刺激国民消费,国家强化了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设和家用汽车的生产,扩大了消费领域。国家还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其中信用消费、按揭消费、个人贷款 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办法,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敢用明天的钱的超前消费者。其实政府的大量举债,企业的借贷也是超前消费观念的一种宏观表现,政府、企业的这些举措也推动了地方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同样,作为消费观念的微观表现,居民消费的转变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扩大内需、推动社会消费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超前消费的观念可以激活银行资金。它以相当高的利率,贷给客户,视客户的年龄、收入等情况决定贷款的额度和期限;而且客户把贷款消费的项目如,购买的房子、汽车抵押给银行,当客户一旦丧失偿还能力时,银行就可以把抵押物收回。同时,还可以激活市场,特别是激活了房地产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扩大了内需。另外,这种消费方式还解决了不少人的住房困难。 首先就是建立严格的消费审查制度,用来监督“负翁”们在消费什么。并不是凡消费就能拉动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正如某位经济学家所言,只有消费那些“发展资料”才能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信贷消费的对象包括“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只有对于“发展资料”的消费,才能不仅仅满足于人们当下的欲望,而且有利于个体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对于目前有不少“负翁”是在高消费“享受资料”的现象,我们要及时制止他们进行信贷消费就是为了超前享受及时行乐的思想,避免超前消费给我们社会带来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浪费文化的危险。然而,对于“发展资料”,我们就要鼓励。消费审查制度就是对这种现象进行制度的约束,规范“负翁”的消费选择。 然后就是以规范对“负翁”们的信贷过程进行合法性审查。严格对贷款者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在银行审批贷款项目时,就要看贷款者的信用和收入证明是否真实,贷款使用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贷款者在本行和其他银行还有没有其他贷款,有没有超越他的偿还能力,以此减少贷款变成坏账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要建立个人诚信记录审查制度,一个有说谎记录的“负翁”是对消费信贷制度最大的危险。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推行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小于个人负债且无能力偿还的情况下,如同企业破产一样,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㈡ 美国人为什么超前消费求答案
这次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其根源,一般都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缺乏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品名目繁多,其中许多形成“次贷”;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的生活方式等,经济学家们都这么说。
其实,问题很简单。可以肯定,那些超前消费的美国人不会是比尔盖茨,不会是华尔街的大亨,因为这些人用不着超前消费,这些人现有的钱就消费不完。那些超前消费的都是普通的美国人。他们之所以要超前消费,不是他们喜欢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现实”消费能力,也就是没有现实的购买力。许多人不仅没有现实的购买力,未来的购买力也没有。于是就形成了还不了的贷款,也就是次贷。
美国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进步和全球化使得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但是资产阶级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掌握更多的社会财富,就必然使得多数人相对更缺少社会财富,用商业的概念来说就是多数人购买力不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资本家相对越来越富有,而多数人相对越来越贫困。当然,这种贫困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的贫困是不同的。他们表面上是白领,没有在死亡线上挣扎,过得似乎还不错,但是相对于资本家,他们比历史上的穷人还要贫困。须知,历史上的富翁无非是百万富翁,现在的富翁动辄就是几十、几百亿资产。资本家盖起了房子,一般美国人贷款购买,当他们无力偿还贷款时,于是次贷形成了,危机爆发了。由于美国从里根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为富人减税,对企业高管收入不加限制,强化了贫富的收入差距,这不过是加剧和加速危机爆发的催化剂而已。
这个道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是现在的经济学家往往不信马克思主义,因此他们不可能从本质上分析问题,而是找出一些表面现象来。他们这样做,归根结底是在掩盖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把危机的性质仅仅归结为方法,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㈢ 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存钱,反而喜欢超前消费
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存钱,喜欢超前消费,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美元的一个购买力较大,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美元几乎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许多许多的外贸也是以美元来计价,而也影响了商品的价格。在美国一美元其实可以买很多的东西。在中国和美国同样的收入,但是家庭开支比重来看,美国人的生存开支较少,也就是面临的生存危机较小。
第四就是美国本民族的一些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就奉行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即使在经济发达,在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么快的程度上,也依然也有存钱的习惯,存储是中国长久以来的观念。在美国成立只有200多年,但是他们的超前消费的文化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因此对美国民众来说是影响深远。长久的习惯,历代的继承,也就形成了超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