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厚重文化产品怎么样

厚重文化产品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1-13 21:22:22

⑴ 企业文化如何传承

企业文化如何传承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企业文化如何传承,希望有所帮助!

是的,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企业还有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故事要书写。无论是文化体系自上而下的构建,还是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迅速壮大,抑或是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都在不断书写着企业文化中鲜活生动的章节。这是一种浸透着古早味,又在扣紧时代感中求变求新的律动。

起笔在传承的坚持

这段跌宕多姿的书写,起笔在传承的坚持。

古早是闽南话,古老、有年头的意思,用来形容有历史积淀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下,古早味击中了我们心底的柔软之处:社会在前进,人们急急地除旧立新,蓦然回首,才发觉古早的可贵。古早味是厚重的味道,代表了高度和传承。

有的企业似乎更愿意接受“不破不立”,对“一脉相承”虽谈不上嗤之以鼻,却也难言重视。当遭遇挫折、碰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推倒重来,而不是多想想沉积的传统或已做过的事情中还有哪些合理成分有待传承。一定程度上说,不懂得传承也就意味着事业可能会一次次重复起步。这种由偏执思维导致的事业受阻、资源浪费,值得深思。

如何对待传统,就是如何选择道路,就是如何对待明天。当我们在学习、借鉴的路上越走越快时,不妨回头看看:精神根基是否牢固?有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强支撑?对本企业的文化是否熟悉和自信?

留住古早味,是文化自信与自强的体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愈益凸显,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文化形象,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凸显深厚传统和鲜明特色,不失为明智选择。企业文化伴随企业成长过程凝练而成,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其中折射出的瑰丽色彩,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必须以虔诚的心态来看待企业自有的文化元素:以中国之大,各地都有值得追溯、各不相同的文化承载,与发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自身文化特质的养分打底,“拿来”时更不会有“山寨”之虞。如果一个企业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精神根基,在文化自信和自强的道路上萎靡了精气神,矮化了自我,怎能担当发展远航之责?

留住古早味,是对文化精髓的弘扬。文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从企业发展和员工诉求的普遍性出发,提炼出的具有普遍使用效用的理念,经得起时间检验。这一点从IBM、通用汽车等经历过几代领导者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稳步发展的老牌企业得到了验证。让优秀企业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长期保有企业的优良血统和先进品质,才能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检验企业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既要在体系构建上下功夫,更要在深塑内涵上做文章,既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妄自菲薄。

行笔在变革的深入

这段与时俱进的书写,行笔在变革的深入。

有的企业言必晒古语、行必看先贤,以炫耀其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类“文化啃老族”,粗粗一看,高举的是传承大旗,可是在“复古、尊老”的背后,是追求政绩的表面文章,是对当代文化的不自信。

精神命脉不能割断、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抛弃,但是,绝不等于说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可以墨守成规。复杂动态的社会环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呼声的高涨……迫使企业文化必须变革。重构重建企业文化,需要钻研与承袭,而非利益驱动下的“啃老”式的挥霍或僵化。留住古早味,要在变革中踩准新时代的节拍,让自身文化中的闪光点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符号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活跃产生纠结,这两者的每一次强烈碰撞,又契合着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诉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其说是一种文化发展战略,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和运用。从实践上来说,扣紧时代感必须重视推进方式的科学性、文化管理的规律性以及全员参与的规范性。既要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活动的各领域全过程,致力于优秀传统的普及;又要注意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应对,提高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匹配程度,在有效的应对中不断阐释“旧说”、提出“新说”,实现文化的“生产力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顶层设计的创新性探索,看到了顶层拉动与基层推动这双重动力的激发。有的企业运用视频、动漫、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提供精品课程在线培训、借用视频展播立体呈现、通过线下活动层层递进;有的企业组建专家顾问团队,选取最贴近员工工作生活的内容,将积淀的企业智慧生动化、形象化;有的企业推出主题性青年微电影节和管理创新论坛,演绎平实的生活,把发展理念从被动宣贯转变为主动吸收;有的企业加强多维度有效沟通,把变革作为提高技能的过程,并鼓励员工采纳变革的基本思想,并自觉地运用在岗位工作中。

落笔在对人的关照

这段富有人文气息的书写,落笔在对人的关照。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诠释这一观点的,可以是怀揣青春梦想在工作岗位上的坚持不懈,可以是企业图书室里烟农、零售客户的阅读身影,也可以是企业援建的“文化大院”带给农家的欢乐。尽管我们的企业文化产品质量仍有待提升,但“为员工、为基层、为民众”的价值已经深深融入文化发展热潮之中。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是文化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企业文化传承和变革中的“人”,不仅是指企业管理层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人,也是每一个具有企业性的个体。这恰恰体现了文化延续的特性——所承载的基因始终与每一个相关个体形影相随。

开放的姿态、接纳的气度、创新的进取是企业文化本身应具有的内涵。文化资产不仅是商品,它具有更高价值,可作为多元群体进行内部动员、融合与对话的工具。因此,呈现出兼顾职业与素质双向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更加强调对人的关照,尤其是创新意识、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变革不应仅仅停留在某些手册中,而需要浸润到日常管理经营的点点滴滴。它如血液一样,循环于企业整个肌体的方方面面,并凝练和熔铸精神。除了经济利益外,发挥文化价值也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进而增强凝聚力,释放发展动力。“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重视文化归属,可使个人参与成为现实,个人能更积极地投身于企业发展之中。对一项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来说,人的参与和尊重人权同等重要——对内,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是一种再造和升华;对外,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管理细节中蕴涵的思想理念陶冶着员工的心志;文化故事中体现的美好情操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这或许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行不言之教。

企业文化传承的意义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血液,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2.企业文化的特征

(1)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2)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3)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4)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5)整体性。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6)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当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主要有:学习型组织、敏捷制造企业、企业再造、精益生产、管理集成、扁平化网络组织等。我国的家族企业可以结合本身情况有选择地借鉴与采纳,这样可以避免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走弯路。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企业,在它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外面的管理经验外,自己肯定也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方面都是宝贵的财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善于总结,把科学的管理经验总结出来,传递下去,使继任者少走弯路。

1.企业文化具有连续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吐故纳新,淘汰落后成分,吸收先进因素,遵循着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变革规律,不断演进与成长。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有着提升和推动作用。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有一支优良的团队,依靠团队的集体协同作战精神而完成公司的工作指标。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属于某一个人,企业构成的因素就是群体。企业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利润,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2.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人心

一个企业现在所取得的辉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步前进都汇聚了智慧和汗水,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如同传递一个接力棒,是一种情结的传达,是一种感情的寄予,更是赢得企业向心力,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

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国企,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更应善于总结和提炼,这样承前启后,既是对企业发展历程的尊重,更是对老员工感情的尊重。

3.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4.传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它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的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切的企业目标上来。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这种文化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美国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在我们企业,上到办公室,下到车间都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标语,如:“企业的学习力源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企业的执行力”,“只有你为公司创造机会,公司才会给你机会;只有你为公司创造空间,公司才会给你空间;只有你为公司创造财富,公司才会给你财富”。

如何传承企业文化

传承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承机制,搭建文化理念的通道。企业可以把企业文化培训、文化活动、评先树模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使文化得以有效落地。

1.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是传承机制的一部分。在每位新员工进入企业时,企业都要有相关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在这些培训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只要每一个新来的人员都能感受到企业内在的这种文化,并加以理解和深入感知,企业文化就能够透过时间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并不断被放大。

2.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是为了让更多员工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亲身体验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诸如户外拓展活动,对企业文化中强调的团结、合作和创新是一种很好的诠释。又如先进典范评选活动,不仅能增强获奖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能因此形成榜样的力量,使企业文化最终成为指导员工的工作和行为准则。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程度的高低可以反映这个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也有密切关系。

3.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体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应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4.传承并创新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它的形成本身就凝聚了领导者的文化和组织的文化,它是优于领导者的文化,同时形成了集体的统一价值。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要秉承本企业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必须从有利于本企业发展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一是从企业文化的思路上要有创新。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精神向物质的转化,使企业文化直接为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稳定服务。二是抓住企业发展的关键,选中突破口,立足于打造符合新企业特点、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达到重点突出,带动一般的效果。三是提高企业文化的品味,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制度、规范和口号,简洁清晰,鲜明感人,使企业文化随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发展,通过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可推动改制企业的进步和壮大。四是把企业文化当作无形的资产来认识,并不断地积累和经营,更好地为新企业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⑵ 文化产业问题

产业能力比较

(一)市场化能力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有高科技支持,以视听出版、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和旅游、网络、体育、会展服务为基础产品的文化产业,已占其GDP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中国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但这一厚重的文化积淀大多仍停留在博物馆、研究室里,成为沉默的摆设,缺乏商业运作能力。近20年来,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一部《泰坦尼克号》,收入近20亿美元,近为同期我国文化产业全年收入的1/4(中国1998年文化产业收入仅81亿元人民币);日本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其本国汽车工业产值;影视业在美国的出口值仅次于其航空航天业;英国的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已经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技术及建筑业……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占GDP总量40%左右,其中文化类产品产值所占比重也随之大大增加。而目前我国在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这一标准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相当,即两者的比重维持在1:1左右,而我国两者的比重为1.7:1左右。我国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5%)比发达国家平均低50%左右。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2.5%)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约低30%至60%。

如下图(图五)所示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乐观看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社会公众开始在思想上冲破束缚,渴望了解新观念,体验新生活。于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支出逐年增长,约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3%。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仅仅是起步阶段。其中在美国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也就是说人家每花10块钱里头就有3块钱是用于文化的。这些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保证。

图六:中外居民实际文化消费比重

另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目前文化消费性虽呈逐年上升之势,但近年来教育费用支出所占比重堪称重中之重,这一方面反映出教育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居民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结构过于单一,暴露出市场化能力不强的弱点。

从古老的音乐唱片、电影胶片到录音带、录像带,再到今日风靡全球的DVD盘片、MP3、MD等声像激光电子播放器,乃至最时髦的多功能彩屏短信手机等视听产品制造业,都可看作是当代正宗意义的文化产品的主体产业,也是近30年来全球最具稳定性和增长潜力的新兴文化工业。发达国家仍然在这方面捷足先登,2000年,全球音乐唱片市场总值是385亿美元,美、日、英、德、法五国音像业实际地垄断了全球音像制品市场,唱片市场总值分别为143亿美元、64亿美元、29亿美元、28亿美元和21亿美元,通过资源集团化和经营规模化获取高额利润,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份额。而此时中国的音像业还在为打击盗版头痛。

文化产业的经营过程中,市场化能力至关重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充分挖掘文化产品内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才能真正搞活文化产业市场,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公众形成文化价值观的共鸣,是文化产品顺畅流通,扩大消费,强占更大市场份额的良好方式,也是突显文化产业地位、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文化产业根植于中国这块肥沃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将追求感官享乐作为文化主流、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业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市场体制的转型,人们文化需求的高涨,人们越发意识到文化不仅是政治宣传,还是能赚大钱的经济门类。我国文化产业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一文化的格局,呈多样化趋势全面实现文化产业价值。

产业政策比较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成为“产业”的可能空间和发展特点。为了促进文化产业规范、有序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还颁布了一些法规,如《反垄断法》……1990年,以时代华纳合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政策,使得像时代华纳这样的特大型文化产业组织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趋势,进而开始全面进军国际文化市场,这就使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在文化上感受到了威胁,从而提出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应对挑战的国家发展战略。在法国,对在公众场合举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免税;英国政府给予一些大学出版社以“慈善机构”地位;近二十年来,历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前景分析等信息支持,企业则通过与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来谋求发展。在世纪之交,为知识经济所推动的全球化发展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已经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干之一。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有意识地采取相应政策,使得文化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同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大势。

与西方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熟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产业意识上、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都存在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在过去,文化单位的人们“吃皇粮”的思想根深蒂固,压制了创造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大大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实行的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和推行的传统产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变化的需求,政府逐渐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由“办”到“管”的过度。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政策,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政策引导。2001年11月,我国顺利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中的一员,由此,中国文化产业面临走出去、引进来的机遇和挑战,允许“有限准入”。我国政府在2001年文化产品与服务市场准入上所作的承诺主要涉及音像制品、电影和书报刊和旅游领域,主要包括:在中方拥有管理主控权的情况下,允许外资参与音像制品的分销,外方可以拥有49%的股份并参与经营管理;在中方拥有管理控制权的情况下,允许外资参与影剧院的改造,外方可以持有49%的股份并参与经营管理;在准入后进口40部电影,并在3年内逐步增至50部,提高以分账形式销售的影片进口数量,其中以分账形式销售的进口影片数量从10部提高到20部;中国加入 WTO一年之后,国内报刊零售市场将对外开放,3年后,国内发行批发企业外资可以进入;旅游业方面,将在3年内允许有能力建造100%外资拥有的酒店的经营者进入中国市场,准入后允许占大多数股权的拥有权;承诺在所有重要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以及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

在入世后一年党的十六大上,从最高决策层面对文化产业这个战略产业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十六大报告首次把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并将这一任务纳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报告不但对发展国家文化公益事业提出了“一个支持”“四个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而且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2003年8月,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学习讨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明确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政府可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如文化艺术基金、电影基金、图书出版基金等,对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排演给予奖励与扶持。政府可通过注资或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信息网络的建立、文化产业集团的建立、以及各集团设备设施的更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政府还可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调控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和水平……

就此,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拉开了新的篇章。

产业实力比较

(一)人力资源比较

在文化产业上,我们虽有“文明古国”之称,却不抵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文化的张力。是我们的文化没有吸引力?没有市场?当然不是。当今世界是知识信息的时代,国家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上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对人才的要求,而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特点,对人才的要求则更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需要能够掌握国家产业政策,把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联系起来,成为懂得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

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产物,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也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从所谓的恩赐制到分肥制再到公务员制(竞争制)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人最终选择了市场竞争。经过不断的尝试,他们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经营体系和公正先进的用人理念。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社会,它对人才的开放性就越大,只要是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都是求贤若渴的。如果我们离开了竞争,会发现大批文化产业人才将希望寄予少数贤明的领导身上,等待“伯乐识马”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文化单位是作为事业单位来看待的,缺乏文化生产和经营的内在动力,人们市场竞争意识薄弱,观念陈旧,使得文化产业人才匮乏。虽然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开放,产生了一批文化经营人才,有效地推进了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然而从人力资源大环境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的差距。
图一:1995年,每10万人中,世界上各地区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有着明显的差异。
图二:2004年的一次国民高等教育调查中,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和适龄青年入学率已经较往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仍与美国有着相当的差距。

我国有13亿人口,8亿人力资源,但在文化产业领域却存在人员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等问题。建国50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学科中,直到1993上海交通大学才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每年也仅招收30名学生,这对于全国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而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是大学里的传统专业。以美国为例,全美有30多所大学开办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丰富的人才是美国拥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在建立独立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同时,加紧建立文化产业的人才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拥有过硬文化产业知识和市场经营理念的人员,是文化产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永保活力、提高竞争力的基础。

⑶ 淳正厚重的企业文化是品牌建设的底色

        提及企业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以及员工行为、公司制度等,而这也正是大家接触企业时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和好的心理感受的基本保障,而产品品牌也恰是以此为基准向外界不断表达后的最终呈现。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本质是要体现文化、体现精神,又是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载体,成功的品牌能够与人们产生灵魂的共鸣,并且要用心与之长期交流,因此深藏企业内涵的企业文化便成为建设品牌,成就品牌的底蕴,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企业由内而外传达出的淳正厚重的文化气息则更能吸引到消费者的追随。

企业文化具体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个层面。

1、理念识别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哲学以及企业的道德水准等思想意识观点,也是企业文化的最高指导,是贯穿企业全员的精神力量,因为理念将引领行为;

2、行为识别则包含企业员工对内的工作方式、人际关系模式,对外的客户营销行为等,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员工的基本素养,也是企业内、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决定了员工、客户、以及企业关联方最直接的感受;

3、视觉识别涵盖了企业的基本审美,包括企业办公环境的布置,产品包装、广告基调,以及员工风貌等,好的视觉识别能给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能更好地与同类进行区隔。

        以上种种,为企业文化的基本诠释,这要求企业从员工的培养到公司氛围的养成都要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品牌也正是企业文化长期经营的成果,而不断积累发扬企业敦厚的文化基因更是品牌建设不懈的追求。让产品品牌的培育从扎根企业文化基本涵养做起,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滋养壮大产品品牌。

⑷ 冯良才的墨到底怎么样

现在的冯墨就像80年代的上墨一样,是行业的标杆。墨品优良,支持者众多。不仅质量好,版子也不错。推荐您有空去书法江湖看看,那里帖子很多。除了金牌墨区的,玄香斋的墨也很不错!

⑸ 企业文化如何传承

透过成排的厂房、明亮的车间、高效的物流……可以感受到当今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力。这里也有和谐的人文情怀、纷呈的管理亮点、多元的传媒世界……从中,又能触摸到振奋人心的文化脉动。以下是企业文化如何传承,欢迎阅读。

是的,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企业还有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故事要书写。无论是文化体系自上而下的构建,还是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迅速壮大,抑或是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都在不断书写着企业文化中鲜活生动的章节。这是一种浸透着古早味,又在扣紧时代感中求变求新的律动。

起笔在传承的坚持

这段跌宕多姿的书写,起笔在传承的坚持。

古早是闽南话,古老、有年头的意思,用来形容有历史积淀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下,古早味击中了我们心底的柔软之处:社会在前进,人们急急地除旧立新,蓦然回首,才发觉古早的可贵。古早味是厚重的味道,代表了高度和传承。

有的企业似乎更愿意接受“不破不立”,对“一脉相承”虽谈不上嗤之以鼻,却也难言重视。当遭遇挫折、碰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推倒重来,而不是多想想沉积的传统或已做过的事情中还有哪些合理成分有待传承。一定程度上说,不懂得传承也就意味着事业可能会一次次重复起步。这种由偏执思维导致的事业受阻、资源浪费,值得深思。

如何对待传统,就是如何选择道路,就是如何对待明天。当我们在学习、借鉴的路上越走越快时,不妨回头看看:精神根基是否牢固?有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强支撑?对本企业的文化是否熟悉和自信?

留住古早味,是文化自信与自强的体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愈益凸显,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文化形象,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凸显深厚传统和鲜明特色,不失为明智选择。企业文化伴随企业成长过程凝练而成,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其中折射出的瑰丽色彩,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必须以虔诚的心态来看待企业自有的文化元素:以中国之大,各地都有值得追溯、各不相同的文化承载,与发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自身文化特质的养分打底,“拿来”时更不会有“山寨”之虞。如果一个企业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精神根基,在文化自信和自强的道路上萎靡了精气神,矮化了自我,怎能担当发展远航之责?

留住古早味,是对文化精髓的弘扬。文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从企业发展和员工诉求的普遍性出发,提炼出的具有普遍使用效用的理念,经得起时间检验。这一点从IBM、通用汽车等经历过几代领导者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稳步发展的老牌企业得到了验证。让优秀企业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长期保有企业的优良血统和先进品质,才能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检验企业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既要在体系构建上下功夫,更要在深塑内涵上做文章,既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妄自菲薄。

行笔在变革的深入

这段与时俱进的书写,行笔在变革的深入。

有的企业言必晒古语、行必看先贤,以炫耀其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类“文化啃老族”,粗粗一看,高举的是传承大旗,可是在“复古、尊老”的背后,是追求政绩的表面文章,是对当代文化的不自信。

精神命脉不能割断、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抛弃,但是,绝不等于说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可以墨守成规。复杂动态的社会环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呼声的高涨……迫使企业文化必须变革。重构重建企业文化,需要钻研与承袭,而非利益驱动下的“啃老”式的挥霍或僵化。留住古早味,要在变革中踩准新时代的节拍,让自身文化中的闪光点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符号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活跃产生纠结,这两者的每一次强烈碰撞,又契合着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诉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其说是一种文化发展战略,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和运用。从实践上来说,扣紧时代感必须重视推进方式的科学性、文化管理的规律性以及全员参与的规范性。既要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活动的各领域全过程,致力于优秀传统的普及;又要注意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应对,提高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匹配程度,在有效的应对中不断阐释“旧说”、提出“新说”,实现文化的“生产力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顶层设计的创新性探索,看到了顶层拉动与基层推动这双重动力的激发。有的企业运用视频、动漫、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提供精品课程在线培训、借用视频展播立体呈现、通过线下活动层层递进;有的企业组建专家顾问团队,选取最贴近员工工作生活的内容,将积淀的企业智慧生动化、形象化;有的企业推出主题性青年微电影节和管理创新论坛,演绎平实的生活,把发展理念从被动宣贯转变为主动吸收;有的企业加强多维度有效沟通,把变革作为提高技能的过程,并鼓励员工采纳变革的基本思想,并自觉地运用在岗位工作中。

落笔在对人的'关照

这段富有人文气息的书写,落笔在对人的关照。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诠释这一观点的,可以是怀揣青春梦想在工作岗位上的坚持不懈,可以是企业图书室里烟农、零售客户的阅读身影,也可以是企业援建的“文化大院”带给农家的欢乐。尽管我们的企业文化产品质量仍有待提升,但“为员工、为基层、为民众”的价值已经深深融入文化发展热潮之中。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是文化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企业文化传承和变革中的“人”,不仅是指企业管理层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人,也是每一个具有企业性的个体。这恰恰体现了文化延续的特性——所承载的基因始终与每一个相关个体形影相随。

开放的姿态、接纳的气度、创新的进取是企业文化本身应具有的内涵。文化资产不仅是商品,它具有更高价值,可作为多元群体进行内部动员、融合与对话的工具。因此,呈现出兼顾职业与素质双向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更加强调对人的关照,尤其是创新意识、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变革不应仅仅停留在某些手册中,而需要浸润到日常管理经营的点点滴滴。它如血液一样,循环于企业整个肌体的方方面面,并凝练和熔铸精神。除了经济利益外,发挥文化价值也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进而增强凝聚力,释放发展动力。“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重视文化归属,可使个人参与成为现实,个人能更积极地投身于企业发展之中。对一项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来说,人的参与和尊重人权同等重要——对内,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是一种再造和升华;对外,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管理细节中蕴涵的思想理念陶冶着员工的心志;文化故事中体现的美好情操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这或许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行不言之教。


⑹ 一个酒品牌的文化包装与文化营销的基础是什么

酿酒业与包装业是两个相互融合的互动产业。人民购买酒由过去单一的以“实用为主”(生理需求)转化。有时消费者饮酒,实际上是在品味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文化。这使得酒文化与酒包装成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酒包装不是纯艺术品,却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包装除了具有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外还有促销的作用,即创造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包装为载体并将文化传承其中,起到创造附加价值的这一过程是增加产品中蕴含的文化概念,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最有效途径。在品种繁多的白酒市场上,从酒的销售情况分析得出,酒的内外包装造型的独特风格和气韵,对白酒的销售起着重要的宣传和促销作用。许多白酒厂商把酒包装的差异性、独特性、原创性及小批量化、个性化等作为开发白酒市场的主导思路,这使得酒文化与酒包装成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国优质白酒产地多在水质优良的山地,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陕西西凤、郎酒等都是如此。在白酒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具有个性化、地域性、民族性、人性化的产品包装越具有竞争力。比如汾酒包装:白瓷瓶、青花装饰显得婉约雅致,牧童图案则呼应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充满诗情画意。再看安酒,包装是经过对民间地方戏脸谱的归纳浓缩后制作出来的紫砂酒瓶,封口选用红布扎结与盔中两侧双龙雕,形成二龙戏珠。用竹简花边与黑色衬布反白字的形式制作外盒,民族蜡染作衬,将酒瓶围起来,色彩以深蓝色和有金属感的暗红为主。整个包装构思细腻,表现形式完美,集强烈视觉效果和鲜明地域特色于一身……
酒包装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档次,一般来讲,酒包装可分为中低档、高档、极品三个档次。
1、中低档酒包装:
中低档酒通指价格比较实惠的白酒,对中低档酒进行包装设计时,由于要考虑成本因素,在包装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因此包装的表现力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绝不是说中低档酒包装就没有文化表现力,通过好的创意、好的定位、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一样可以设计出优秀的包装作品。
2、高档酒包装:
高档酒通指价格较高,包装精美,有文化品位的白酒。例如酒鬼酒包装、水井坊酒包装的成功推出,形成高档酒包装开发热潮。白酒企业为提高白酒利润率,纷纷推出高档品牌,争夺高端酒市场,已成为当前.白酒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我国高档白酒竞争格局大概可划成4,大阵营,即以五粮液、茅台两大老品牌为代表的第一阵营;以水井坊、酒鬼酒、国窖酒等为代表的强势晶牌处在第二阵营;以西凤酒、舍得酒、大成明窖精品系列、天长地久等为代表的次强势品牌处于第三阵营;第四阵营则是以中小企业生产的白酒为代表的区域晶牌。高档酒的品牌数量最多,有相当部分的厂家都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名优企业’有高质量的产品品质保证以及厚重的文化作为支撑,把高档酒包装做得有声有色,而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处境艰难。

⑺ 文化厚重的利与弊

多元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

⑻ 阿昌族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五千年所继承下来的传承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的。而多民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每一个民族所继承的传承种类繁多。那么,在继承的阿昌族文化中,他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阿昌族人口共有2.7万余人,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

历史

“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的自称。先民早期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
礼仪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待客有劝饭习俗,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不过,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在劝酒、劝茶时,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节庆
阿昌族过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带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婚俗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婚宴上,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服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饮食
阿昌族喜吃芋头,但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
建筑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禁忌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家堂上忌乱放杂物,忌放刀放枪。火塘上的锅脚石或三脚架或木柴头,忌用脚踏踩或坐在上面,忌向火塘吐口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阿昌族人家的门槛多为方形木料,忌站,忌坐,忌用刀砍,其观念中门槛代表门风好坏和家道人丁的兴盛。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女性忌住楼上;男子在楼下,忌妇女上楼。忌妇女跨踩农具工具。
宗教
阿昌族地区的人民普遍信仰南传佛教和道教,他们崇拜动植物、神灵、鬼魂等,宗教色彩浓厚。

⑼ 难道它没有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吗

您是想说难道它没有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吗改为陈述句,它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
根据青夏教育资料显示改为陈述句是它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⑽ 智库论坛 |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国企混改增效

韩兆东

“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服务,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施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国有大企业来讲,若想实现提质增效,也必须重视新老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这一不可忽视的一环。

“混改”促进企业发展, 创新凸显变革成效

当前,国企“混改”正在稳步快速推进。2020年,中央企业中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超过70%,引入非公资本达到1万多亿元。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为例,早在2014 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将当时的国药集团列入首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企业。此后,国药集团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聚焦主业,先行先试,以创新思维推进变革,以国有资本带动 社会 资本,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的2013年,国药集团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医药 健康 企业, 排名446位;此后飞速发展,2017年成功冲进200强,排名199位;2019 年排名169位,2020年排名145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8月初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国药集团上升至109位。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投资平台,也是国药集团在中国中药领域推进“混改”的试验田。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药集团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部署,2013年成功收购了原广东盈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将“冯了性”“德众”“同济堂”三个中药老字号收入麾下。2015年继续发力,又成功收购江苏天江药业,成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 历史 性突破。

资本混合只是风帆,企业融合才能致远

接下来无一例外,大力发展“混改”的企业都将面对如何有机融合这一项必须妥善解决的崭新课题。

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开疆拓土带来的促进作用确实是明显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了使新企业能够保持 健康 、可持续发展,改善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分析各个成员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并加以有机融合,最终起到助力发展的正向矢量作用,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央企,当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以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共生多赢的央企运营模式, 并建设适合这种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文化,既是提升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又具有现实的 社会 效益。

为什么如此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追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及其作用就会找到答案。

作为央企的国药集团及其子企业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必须担负起建设促进公司长远战略发展、适合“混改”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体系,凝聚所有新加入或新成立的成员企业,从而保障国药集团这艘医药航母乘风破浪。

分析难点、解决痛点, 奔跑中找到平衡点

从宏观上看,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推进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 是没有先例的大胆 探索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只能在实践前行过程中, 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尝试性地摸索,拓展出一条新路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经验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如何将国有企业固有的文化同新加入民营企业固有的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唯有找到工作切入点,才能尽快推进有效融合。

从微观上分析难点,则更为复杂多样。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快速收购了数家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这其中主要包括前文所提及的广东盈天医药、贵州同济堂制药和江苏天江药业。这三家企业在行业内都是比较优秀的优良资产,都拥有过得硬的拳头产品,都建设有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如盈天医药制定有核心价值观、核心管理观、员工每日行为规范、管理者基本要求、基本喜好线等内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 是新中国中药生产、经营、科研体系的缔造者,长期担负着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蕴积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同时,公司本身也是集团企业,下属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十余家,如何有机融合这些新老企业文化,确实面临严峻的考验。依靠简单说教、凭借行政或强制手段包装粉饰出来的企业文化显然同与时俱进精神背道而驰,且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文化建设的初心也无法合拍。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看上去是治理企业的工作,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是多元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甜,落实起来却很难”,这是在“混改”企业推行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难点和痛点。其次,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混合在一起之后,尽管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发展诉求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将导致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取向和建设方式上产生偏差。再次,混合所有制企业往往规模和体量都比较大,是跨地域、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的企业, 不同的地域文化将可能影响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推进的速度和步骤。搞得不够理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就会受到挑战,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难以支撑新的发展,文化冲突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管理效用、消耗企业资源和损害员工心理 健康 。

当然,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远远不止这些。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涉及面广,新问题伴随老问题层出不穷。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助力“混改”稳步前行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没有以“老大”自居,而是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脉搏, 不回避、不冒进,从理性科学分析“混改”企业发展规律入手,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逐步达成企业理念共识,进而组织交流分享文化建设经验,再通过有效宣讲贯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最终使企业文化各要素产生协同效用,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逐年快速提升。

通过分析发现,顺利而成功推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即混合、整合、联合、融合。混合阶段,也就是资本混合到了一起,好比两个人相向走到了一起,这个阶段只是初级阶段;整合阶段,可以看成是两个人的手握到了一起,也就是企业开始对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联合阶段,双方的思想逐渐趋同,文化彼此逐渐接受,两个人拥抱在一起,但这还不是“蜜月”阶段;融合阶段,才是合作的最佳阶段,这如两个人心贴心地紧密配合,全情投入、贡献力量,能够到达这一阶段和层次的企业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为理想和成功的典范。发展到第四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毋庸置疑将是更大、更优、更强的企业,员工热爱这样的企业,对为这样的企业工作而感到自豪,股东为投资这样的企业而富有成就感,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获得较高的 社会 美誉度,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党和国家推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融合”“治理融合”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

为有效找到各方都乐于接受的“平衡点”,2013年12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以国药集团企业理念“关爱生命,呵护 健康 ”为基本点和出发点,专门深入新老企业基层,同中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座谈,调研摸底,汲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文化精华,经过提炼后,编制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这其中包括企业愿景(做中药行业的引领者)、企业使命(传承创新,以优质中药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 健康 水平)、核心价值(客户信任、员工自豪、股东满意、 社会 尊敬)、企业精神(诚信、奋进、专业、和谐)以及具体的管理要求等,核心内容趋同,充满正能量, 都是“混改”各方所提倡的。

这些文化理念在公布前已征得各方意见并反复修改,最终得到共识, 之后的工作便是重在贯彻执行。

首先,为宣贯新编的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 增进各成员企业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发展,2014年9 月,公司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经验交流网络视频会,选择原国有企业中药江油、中药华邈和新并入的民营企业盈天医药在会上代表新老企业发言。大家既分享了各自取得的经验,同时又开诚布公地说出了疑虑、担忧,在自由发言阶段, 各家争先恐后发言,会议集思广益,收集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增进了新老企业之间的深入了解。

其次,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2015年7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制定了《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创新性地借鉴了国学《弟子规》《三字经》的形式和韵律,力求简洁新颖。规范共包含3个部分, 3个层次,仅52条156字,同时结合公司实际,着重体现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等精神内容。如在“高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章节中明确要求:格局大、通运筹、谋实事、善用人、人格美、奉公心、严用权、真廉洁。随后,公司利用自办的企业报、宣传板报、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手段,系统宣传公司文化理念,并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VIS方式开展后期宣贯,促进企业发展、 社会 进步和家庭美满“三体”和谐统一。应当说,这是具有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产品”之一。

再次,将企业文化视作“企业产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全力打造企业文化活动品牌。企业间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其中,积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以“多彩中药”统一冠名的企业文化活动, 是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动 探索 建设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

“多彩中药”始于2012年开创的“多彩药材”,是公司前身中国药材公司潜心打造的企业文化品牌。2014年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后,将“多彩药材”更名为“多彩中药”。名称具有多层含义:“多彩”即多姿多彩,企业是由员工建设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另外,中药材也是绚丽多彩的;再者,无论是药材, 还是中药,既是公司名称的关键字眼,又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可以说“多彩中药”是“人与企”的和谐统一,也是具有公司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的方式和途径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即公司开展的活动都以“多彩中药”来冠名。如“多彩中药·博观践行”五四主题活动,“多彩中药·品质健身” 健康 讲座,“多彩中药·立足岗位我最精彩”员工劳动技能大赛,“多彩中药·爱乐之声”爱心汇演等,旨在精心打造企业产品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多彩中药”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无形中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多彩中药”品牌统一冠名活动倡议,很快得到如天江药业、一方制药、众花南药、中药华颐、中药承德等新老企业的响应,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不过,该品牌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过诸如“搞个活动没必要统一冠名”“象征性用一次就算了”“冠名后不知道宣贯有何意义”“怎么冠名不清楚” 等8个痛点问题。贵州同济堂制药将企业原组织的山区扶贫支教队命名为“多彩支教队”,并没有采用规范的统一冠名,同时提出“只用‘多彩’冠名,不嵌入‘中药’可不可以”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有的企业不理解统一冠名、合力建设企业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针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公司在实施不定期随时指导的同时,还利用每年的党建工作交流会、团组织工作会、企业宣传工作会和“多彩中药”各项企业文化活动组织环节中,着重宣讲统一冠名的重要意义,并从细节上指导如何冠名和宣贯。经过耐心专业的系列宣讲,同时随着“混改”的不断深入,新企业不断加入冠名活动建设中,品牌影响力也从公司本部逐步向全国多地辐射。贵州同济堂制药将“多彩支教队”很快更名为“多彩中药支教队”,这一多年坚持的扶贫支教品牌活动在2020年还获得了贵阳市团委颁发的“优秀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倡导开展的“多彩中药”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活动,也得到了国药集团的肯定,并在集团内部交流建设经验。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背景下,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主动 探索 性的一步,新加入企业和原有企业成员积极开动大脑,不断为“多彩中药” 丰富内容,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2012年创立至2020年,“多彩中药”活动项目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已经累计超过600项,起到了凝聚所有成员企业、众志成城营造“多彩中药一家亲”的合力作用, 而这一冠名是企业独有的,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公司同步经营数据显示, 2 0 1 2 年( 混改前一年) 营业收入为13.79亿元,2013年增加到29.00亿元,此后逐年快速增长, 2 0 1 7 年公司实现营收超百亿, 2 0 2 0 年营业收入达到1 5 9 .41亿元,成功挺进中国中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圈。事实证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业绩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实施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战略,可积极稳妥有效地助推“混改”的深入、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药集团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5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为国家哲学 社会 科学文献中心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www.chinado.cn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010-68352880

阅读全文

与厚重文化产品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