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斗门为什么那么有文化

斗门为什么那么有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4 09:10:52

⑴ 珠海斗门的风俗文化

斗门水上婚嫁风俗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融会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为交通工具,以歌来贯穿整个婚嫁活动的过程。 这种传统的婚嫁习俗延续至今,珠海、中山、江门、佛山等城市的原沙田区居民仍有人崇尚这种传统的习俗嫁娶。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也登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市零的突破。 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斗门区提出的5年计划,为更好地继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青年人采用水上婚礼,计划从2009年起对采取水上婚礼的新人实行政府奖励等措施。一炷炷约半米高的立香整齐排列在村道两侧,燃烧的亮光让夜幕下的村落显得庄严而神秘。几名村民举着一条自制的“火龙”在村道上边走边唱,沿途村民也纷纷走出家门,尾随围观。

9月7日,农历七月廿九,按照当地风俗,斗门莲洲镇上横村村民举行“装路香”表演。据悉,这项已在当地流传了260多年的传统民俗已被列入斗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斗门区文化部门正准备将其申报成为更高级别的市级甚至省级“非遗”。

据斗门文化馆馆长沈俊校介绍,“装路香”是一项广泛流传于江门、中山以及珠海斗门的传统民间习俗,其中在斗门的上横、白蕉的六乡更是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2009年,“装路香”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最终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上横村民的介绍,“装路香”目的主要是要向 “地状皇”(地方话对 “地藏王”的称谓)祈福。200多年前黄杨山北部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当地先民以打渔为生,主要通过在丘山、草滩开荒耕种,或发展养殖业,农业收成对气候状况要求较高。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族长就号召村民在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即传说中“地状皇”的生日,自觉在自家门前烧香祭奠。如今,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这项传统民间风俗却被保存下来。

记者当晚在上横村内看到,村民家门前的立香根部都有一个由萝卜或泥巴制成的“香墩”,形状有的似鹅蛋、有的则像“平底小碗“。据沈俊校介绍,有时村民还会用蕉树或蕃莳作“香墩”材料;在农村道路还是土泥路时,许多村民还会直接把香插在地里。

“装路香”的另一关键道具“火龙”也由村民自制而成。当晚表演的 “火龙”,“龙身”是一条木棍,“龙关节”则由蕉叶梗茎做成,“龙珠”则是一个南瓜。

据当地村民介绍,“装路香”中的烧香祭奠基本每年都会举行,但“火龙”却“有几十年没有举行过了”,今年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村民们才决定重新 “燃起”这一传统风俗。 斗门水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珠海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西安有个关于七夕的传说的地方,在那里,叫什么

在西安的长安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在西安市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珍贵的现实文化元素。位于该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的昆明湖遗址、牛郎织女石雕和石爷庙、石婆庙代表着西安七夕传统古远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与传承,七夕节的兴起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轨迹。今天的斗门镇一带,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七夕民俗活动。这里有正月十七和七月初七的大型石婆庙会,有完好活跃的织女信仰和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等并列为我国六大传统节日。长安牛郎织女传说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名录。
1.西安七夕节的历史文化空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操练水军征讨西南诸国,在都城长安西南西周灵池的基础上开凿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昆明池的修建,还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充满灵气的城市。汉武帝也常在此泛舟游乐登楼赏景。清代北京修的昆明湖,作用就与汉昆明池完全相同。
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象征天上的星辰来到人间,从此,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象。织女石雕现在长安区斗门棉绒加工厂内,牵牛石雕现在斗门南沣村和常家庄交界处,相隔约1.5公里,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牵牛石雕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石雕高228厘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转,浓眉大眼,表情忧郁,作笼袖罢织的姿势。他们相互遥望,却无法相会,默默地诉说着相思之苦,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汉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写道:“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其“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据文献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祭祀牛郎织女的庙宇。
古代长安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为七夕节的兴起、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空间。《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七夕活动的记载。到了唐代,七夕文化臻于鼎盛,形成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玄宗非常重视七夕,在宫中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可容纳数十人的乞巧楼。每至七夕在此欢乐达旦,引得民间争相仿效,更加风靡普及。崔颢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间不相见。”就是对当时长安七夕盛况的真实写照。
2.西安七夕节的现实文化空间。石爷庙、石婆庙从古到今,历经沧桑,几经毁损和重建。据当地老人讲,石婆曾埋在地下,大约在清朝的时候,被一场洪水冲出半个身子,这场洪水才得以退却,人们认为石婆拯救了一方人。因此,有人用土坯为石婆卷了一个洞。民国初年盖了三间大殿,“文革”期间被拆毁。80年代当地百姓自发重建石婆庙,前后两个大殿,占地10余亩。
石婆庙现在每年有两次大的庙会活动,一是农历正月十七前后,当地传说是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二是在农历七月七前后,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石婆庙会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五天。香客以陕西关中居多,远至甘肃、山西、河南等省,高峰时每日多达数万人,敲锣打鼓、扭秧歌、耍社火、放鞭炮,非常热闹,和春节相比毫不逊色。相比之下,石爷庙香火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历史上也曾辉煌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庙内。
庙会上的善男信女各有所求,主要有求子嗣、求婚配、求财富、求长寿、求病愈、求增福等。他们认为石婆能和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解脱烦恼和痛苦,有求必应。石婆会看病,是远近闻名的,据说身上哪不舒服,只要在石婆相应部位摸一下,病就会好。在石婆像前,青年男女则向石婆烧香跪拜,祈求婚姻美满,祈求心灵手巧。
庙里用树干搭了一座简易桥,名叫鹊桥。说是过了这座桥就可以得到婚姻美满,青年男女争先恐后抢着过桥。庙的旁边临时搭一个简易戏楼,台下挤满了看戏的人。演唱的都是秦腔传统剧,从上午一直唱到晚上,气氛非常热闹。
夜幕降临,庙里庙外到处都是守夜的人。传说在这里睡觉能够托梦石婆的神灵感应,消灾祛病,得到帮助。还有些人聚集在大殿里,听远道来的居士唱经歌,有些人也跟着唱,通宵达旦。经的种类繁多,内容大都是劝善的。
除上述活动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给牛郎和织女睡觉的石炕,供献被褥,上香磕头,祈盼他们今夜在此重温洞房蜜月。庙里有一块大石头,有三米见方,石面上有条像水冲的小渠。传说有一天牛郎不慎尿炕了,把炕冲了二条小渠,织女很生气,打了牛郎一个耳巴,一脚把牛郎蹬到距石婆庙四里远的斗门,两个人从此分离。因此,两个石像至今只能默默对视。
石婆庙规模虽小,却有浓郁民俗文化的厚重积淀,在历经了两千年风雨的洗礼后,长安石婆庙浓缩了七夕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特征。据史书记载,向牛郎织女两星祈富、祈寿、祈子、守夜是古代七夕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
慈悲济世,劝人向善,是石婆庙民俗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重建、拓展西安七夕节文化空间的构想。西安七夕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应引起重视。西安斗门之所以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传统的七夕文化习俗,就是因为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和石爷庙、石婆庙这样好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保护文化空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因此,有关方面提出在昆明池遗址上,建设七夕文化主题公园,为保护和弘扬西安七夕传统习俗提供一个新的载体和文化空间,探索一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西安斗门既有牵牛、织女石雕和石爷、石婆庙真实的载体,又有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和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在这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所在地,建造七夕文化公园,可以有效利用石婆庙及其周边独特的文化资源,使人们对西安对门七夕民俗活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民族的、传统的就是世界的,牛郎织女历史文化是中国、全世界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有条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⑶ 珠海斗门古镇怎么样

斗门古镇,当地人称斗门墟。斗门古镇存有民国时候的岭南特色建筑“骑楼”街,一直保持到现在,只是逐渐退出繁华;也有南门古村内保存良好的省级文物赵氏祖祠_猗堂;更有旧时赵氏富人聚居的接霞庄。斗门古街上有骑楼、商铺、各式独特建筑等景观,流连漫步斗门古街上,让人顿生一种恍如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
珠海斗门古街是珠海市讫今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特色古街,诸多建筑构成了其清朝古街的全貌,全长500多米。古街虽历经沧桑,风华不再,但是依然掩盖不住那迷人的异国情调,依然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古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棣属西区的斗门墟镇离香洲市区大约有60公里路程,驱车前往,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斗门古镇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历代地方行政机关驻地。据历史记载,从南宋开始至民国,至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都是广州府香山县黄梁都(镇或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民国时候的建筑一直保持到现在,只是逐渐退出繁华。
说到古镇的骑楼街,全长500多米。据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由加拿大建筑工程师嘉理慰等人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陆续建起了多间百货店,以及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看骑楼上的雕花就可知,曾经在这里居住的人何等的风光。如今骑楼街虽已没落,百业兴旺的景象不再,但是依然有部分商铺在经营着日用百货、闲杂、农具、香火纸宝、文具、药材等等,还有人气。
而南门村,说平常也很平常。但要说特别之处,那就是这条村子居住的村民都姓赵,属于宋朝皇族的后裔,而最特别的当属这里的赵氏祖祠_猗堂。据介绍,这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魏王赵匡美的后裔的祖祠,是由魏王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四世祖赵梅南的别名“_猗”立祠纪念。这座老祠堂,有硕大的蚝壳墙、青砖墙、龙舟屋脊、搁檀式累架、绿色琉璃瓦檐、壁画、木雕、石雕等装饰。
更多关于珠海斗门古镇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5ba18161573162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阅读全文

与斗门为什么那么有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