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是东亚文化之路

什么是东亚文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3-01-15 01:36:34

‘壹’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有什么特色吗

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明珠!
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东亚着名侨乡,是古代四大口岸之一,历史悠久。
泉州十八景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贰’ 为什么说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

提起东亚文化中心,肯定是少不了泉州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时候的地位相当于现如今的上海。

元朝时候,泉州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被世人称之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每天到达泉州港的船只多达上万艘,是我国历朝历代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而当时丝绸一路的发展,出现了路上和海上两条线路。而泉州高度发达的港口经济,使得其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泉州还是我国古代至今的宗教重要之地。由于海上丝路的发展,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例如穆斯林的传播。而直到今天,这里都还有很多的宗教信徒。所以泉州也成为我国宗教发展的重要地点。

‘叁’ 为什么说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是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第一届评选时同时当选的还有韩国光州,日本横滨。泉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整个东亚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其文化也会间接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云南傣族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当然,相反的,外来文化也会在此地得到包容,甚至融合、发扬。泉州,作为一个从周秦时期就已得到开发,在唐朝更是成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的城市,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文化影响之深远。

东亚顾名思义为亚洲东部地区,有点儿地理常识的都知道,东亚包括中、日、朝、韩、蒙古五个国家。泉州被称为东亚文化之都,一是得力于中国古代开放的外交政策,二是由于该地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运输极为便利。三是对内有河道、陆路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把中华文化广泛的传递出去。另外,泉州的城市风貌古色古香,泉州古城历史积淀丰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东亚特色的宗教文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特色建筑皆有分布。

‘肆’ 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泉州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这项条件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古代东方第一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要求各类文化场馆和设施完善、健全,布局合理,重点场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城市到乡村 文化场馆星罗棋布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图书馆、泉州海交馆、泉州市博物馆、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影剧院等一批市级重要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1.69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泉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启动泉州木偶剧院、泉州歌舞剧院、泉州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泉州木偶剧院新址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木偶剧院。泉州各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都比较完善到位,并结合城区新区发展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文化设施,如晋江、石狮、南安、泉港、惠安等地文化设施建设都走在全国县级前列。泉州全市有公共图书馆 11个,其中国家一级馆6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国家一级馆5个;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0多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全市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3个,覆盖面达100%;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街道)覆盖面100%;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2349个,覆盖面100%。全市有村级文化广场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完成61个省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建设。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349个,率先实现100%行政村(社区)都有“农家书屋”目标,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资金保障,对当地发展文化事业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给予经费支持,能自筹经费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将文化事业 纳入城市长远规划为改善闽南文化保护传承软硬条件,从2004年起,泉州市县两级每年都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市本级投入3亿多元,建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闽南文化标志性场馆设施。2014,泉州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遗”的考察点文物进行维修及环境整治。为了让文化事业在资金上有长久支持,泉州建立了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把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文艺精品创作量、人均公共图书拥有量等指标纳入政绩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衡量各级业绩的重要依据。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文化体育传媒经费1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未来,泉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实现与新区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到2015年,泉州规划投入12亿元,结合泉州环湾城市发展,新建泉州图书馆、泉州大剧院、海峡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工人文化宫、歌舞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指的是城市文化活动活跃,氛围浓厚,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在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与日、韩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并且在成功承办国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已形成特色品牌。
对外交流主打闽南风 规格高经验丰富泉州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包括木偶戏、南音、梨园戏、泉州花灯、海交史文物等活动。文化团体受上级文化部门指派,参加过中日、中法、中美、中俄等文化年活动这类高规格活动。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2108人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港澳台等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时,泉州还邀请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28个文化团体前来参加闽南文化节、中国航海日活动等。1986年,泉州市木偶剧团首次赴日本演出,至今共计21次前往日本、7次前往韩国演出交流,并与“结城座”木偶剧团、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泉州市木偶剧团昨日还受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提线木偶戏剧节”演出。研究洞箫(日本称“尺八”)的日本竹精会和泉州南音乐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经连续6次应邀到泉州进行演出交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及研究人员也经常应邀到海外举办各种展览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及团体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泉州具有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的丰富经验,已先后成功举办4届闽南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1届中国航海日、7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3届国际木偶节、1届国际童声合唱节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这项条件要求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政府履行主导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创新,尊重并体现市民多样文化需求,市民参与热情高、参与能力强,参与渠道畅通,参与方式便捷,参与效果好。
从上至下不遗余力 构建文化网络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泉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达到国家东部示范区创建标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则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不少于70小时,文化馆、博物馆不少于55小时,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94小时。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每年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部数字电影、十个流动图书点下乡。全市全年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同时打造大众文化活动品牌,中心市区泉州元宵灯会、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欢乐泉州·才艺大比拼”、“府文庙之夏”等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比赛等全国大赛中,我市共获得32枚奖牌,获奖数排在全省之首。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社会力量举办市场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2000多场。全市活跃着近700个业余文艺社团,集聚了2万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其中有南音社团233个,民间职业剧团131个,覆盖老、中、青各年龄层次。 保护与传承
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护体系和机制较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健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实践卓有成效,有体现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当地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较好。
保护培养传承 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泉州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34项、县级324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泉州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个(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重点,并构建四级闽南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制定《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泉州较早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认定工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通过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并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和各种有利契机,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泉州于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制定实施《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市委书记:黄少萍
市长:郑新聪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全国着名侨乡
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八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
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奖城市
中国十大品牌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中国外贸100强城市
全国人防先进城市

‘伍’ 中国汉语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谈到东亚文化圈,不得不提起汉字。因为尽管东亚文化圈里有汉字﹑儒教﹑佛教﹑律令等诸多共同要素,但汉字始终作为文化积淀﹑传承和交流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不可欠缺的历史任务。它在东亚地区所担当的主要功能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古代中国的儒教与佛教传播到边缘地区,到人们解读和精通这些儒教和佛教书籍,都是要靠汉字作为载体;
第二﹑边缘地区为了建立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借用大量汉字来标记本土语言,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文字系统里;
第三﹑日本和韩国等地区在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也是借用大量汉字来翻译或创造一些新文化用语;
第四﹑在现代社会里,汉字仍然在东西方以及东亚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功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产业链交流,首先就需要进行大量专业用语的翻译工作。
第五﹑另外,从提高人们的知识度,完善教育制度的角度来讲,仍有必要在东亚各地区坚持汉字教育。
汉字在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如此非凡的作用,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如上所述,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夏商之际(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前后)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字系统,源头是河南安阳古代殷都的甲骨文。特有的方块字形是汉字最突出的个性之一,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具有独立的意义,使人们很快就能记住并适应汉字。而且汉字的形﹑声﹑义三者在方块字中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造字方法非常独特。汉字除了这些构形方面的优点,还具有超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特点。这些都为汉字负载丰富的文化信息,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汉字都是广义文化意义的全息码,它积淀着无文字时代的文明信息,又蕴含着有文字时期文明进化的韵律,体现了多维的价值。东亚文化圈的复兴之路也是实现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这条路虽然比较坎坷,但有了汉字这一强有力的武器,就见到了一线灿烂的光明一样,它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每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东亚文化圈’也应遵循这个原理。‘东亚文化圈’一度崛起﹑发展,又由于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出现过裂变时期。随着“东亚文化圈”的发展和变迁,汉字也在东亚各地区有了不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东亚文化圈与汉字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存在~

‘陆’ 泉州为什么成为“东亚文化之都”

因为,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也是唐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性大都市、“东方第一大港”,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

‘柒’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是一条文化之路

一带一路自古以来,以商业为主,这是一条从东亚通往西亚乃至欧洲非洲的古商陆,当然现在已经变成一条国际化的商业带了,之所以是一条文化之路,是因为在商业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交融、传播。把东方文明传播到了西方,如四大发明;也把西方文化带来了东方,如阿拉伯数字。现代更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丝路地带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

‘捌’ 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宁波

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于2015年7月底启动。8月上旬,宁波接到省里通知。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申报城市,宁波立即启动材料准备、文案策划等工作。8月底,长达50多页的《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书》准备就绪,报省文化厅、省政府同意后递交给文化部。9月11日举行的评选活动初审会议上,经专家认真评审,最终浙江宁波、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以前三名的成绩入围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2016“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定于2015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终审由申报城市代表陈述理由、现场答辩、评审委员会专家打分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最受考验的是现场答辩,因为是根据抽签决定具体哪位专家提问,事先不知道专家会提哪些问题,考的是答辩者对自己所在城市各项文化领域的了解程度及临场应对能力,每位城市代表要接受三位专家的提问。
宁波排在最后。首先,宁波的宣传片向评委展现的是宁波这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港口城市的特质和内涵。
随后,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向评委解说了宁波一系列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城市地域特色和优势以及与日韩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交流合作成就,也介绍了务实可行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策划方案。在答辩环节,宁波抽到的三个专家所提的问题是:一、中日韩三国友好发展的未来寄望于青年,鉴于当前中日关系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如果宁波能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将以何种方式、举办什么样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中日韩青年投入到这个活动,从而实现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二、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何将“东亚文化之都”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之中?三、宁波的公益性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占什么样的地位?如何把非遗传承落实到“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中去?张明华胸有成竹一一解答。当听到张副市长介绍宁波与日韩两国多年来已在频繁开展的系列文化、经贸交流合作活动以及开展“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各项务实、可行的策划方案时,专家们尤为满意。
经过十几分钟的短暂休会,终于到了揭晓当选城市的时刻。文化部副部长上台宣布三个城市的得分情况,按陈述顺序分别为:长沙市86.8分,景德镇市81.3分,宁波市89.2分。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为———宁波市!”
015年12月20日,第七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青岛举行。会上,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共同签署了东亚文化交流行动计划《青岛宣言》,宣布宁波、奈良、济州三个城市当选为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据介绍,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并非易事,根据三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具体要求,“东亚文化之都”需要具备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国际领先水平的硬件设施、较为深厚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参与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等多项指标。在评选工作中,宁波在这些指标上都走在全国前列,文化部对宁波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各项文化事业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宁波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遗址”发源地,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自古人文渊薮,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渊源流长,馥郁书香孕育了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开启了近代维新变革思潮。河姆渡遗址、天一阁藏书楼、保国寺、阿育王寺……宁波的这些文化名片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却依然熠熠生辉。
唐代起,宁波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东南地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近年来,宁波与日韩交往更加密切,与日本的长冈京市、上田市、益田市以及韩国的顺天市、平泽市均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宁波与日本、韩国旅游往来密切,开通有多条国际直飞航线。由于宁波在中日韩交流中的特殊地位,2012年4月,第六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在宁波举行。
宁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11个县(市)区个个成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其中有7个县(市)区还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最近10年来先后推出了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青瓷瓯乐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宁波地域风格的文化精品50余批次,在海外演出深受好评,而且还打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海外宁波文化周”、“国际声乐节”等国际性文化活动品牌。
宁波在非遗保护上还独创了“三位一体”的“宁波模式”,受到文化部表彰并在全国推广,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项。“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泥金彩漆”、“骨木镶嵌”等非遗工艺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据了解,上两届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城市泉州和青岛,利用“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首届当选城市泉州市的统计,2014年,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直接带动下,泉州共举办了20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位居福建省首位。
“东亚文化之都”写入2015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的宣言中。宣言指出,祝贺韩国济州、日本奈良、中国宁波当选为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并支持建立“东亚文化之都联盟”,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开展国际性交流。
2016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开局年,宁波将以“春、夏、秋、冬”为设计主线,开展“东亚文化之都·2016中国宁波”开幕活动、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展览、第24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日韩文化艺术交流季、中日韩青年设计艺术节四个大型主体活动。在国外,宁波还将组织“海丝之旅”“非遗之旅”两个“宁波文化周”,组织宁波交响乐团、“十里红妆”赴日、韩巡演展示。按计划,宁波将开展国内、国外两大板块活动100余项。
随着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的逐步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必将更多地了解宁波,宁波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宁波的文化底蕴、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为璀璨、辉煌的呈现。

‘玖’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作文1000字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作文1000字

有人问:“为什么东亚文化之都是泉州?而不是大家看好的西安和咸阳呢?”让我来解释吧!

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本身已经证明泉州这座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比拟,说明泉州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内外的认可。由于“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由中日韩三个国家主办,参选城市都是东亚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入围的城市更是有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因此“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可以说是泉州无上的荣耀!!!东方第一港,多元文化城——泉州,闪耀全东亚!!!

泉州是无愧于“东亚文化之都”这一美誉的,理由有四个:

一是与其他几个城市相比,泉州拥有的历史文化具备较大的影响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着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联系频繁,这是泉州的一个强项。
其次,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为其他国家带去了物质财富,也带去精神财富,包括茶叶、瓷器、丝绸以及航海技术。泉州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 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第三,泉州古城本身历史积淀深厚,海丝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闽台文化并存,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

最后,泉州这座城市具有包容性,能够海纳百川,泉州文化影响别的国家,而外面的文化也能传播到这里来。正是这种独特魅力,才能让泉州顺利获得“东亚文化之都”这一殊荣。今后,这也将成为泉州又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将激励人们更好地保护当地传统文化遗存。

泉州,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经济特别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是国家级金融改革实验区之一、福建省民营经济改革实验区。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国重要的规模以上亿吨大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中国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中世纪世界着名旅行家马克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市被国家文化部
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去年4月,修缮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昭惠庙的施工队发现,古庙石板下竟有39枚完整可辨识的货币,其中还有4枚刻有“宽永通宝”的清干隆至嘉庆年间的日本铜钱。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足以说明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金融方面发挥的作用。

其实,早在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关系已非同寻常,泉州有大量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朝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它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以贸易往来为基础带来的密集交流,也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民族大融合,而这都可以在泉州觅得踪迹。拥有全球2亿信众的“妈祖信仰”以泉州天后宫历史最久,规格最高,其中也不乏日韩信众。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日本长崎平户人,以郑成功为代表的古代泉州人身上所体现的尚武、忠诚的精神,正是泉州与东亚各国相似的海洋文化精髓的契合点。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东亚文化之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