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西宁风向标文化怎么样

西宁风向标文化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1-16 02:47:14

Ⅰ 西宁的文化产业发现的怎么样越具体越好!最佳答案有加分噢~

西宁:从历史深处走来

来自远古的述说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座修建于魏晋十六国南凉时期的黄土台,是最能代表西宁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它高大雄伟,气势非凡,承载了西宁沧桑的历史记忆,以至于不少西宁人会毫不吝啬地将太多的想象和传说附会在它身上。正如一位世代居住在虎台下的西宁市民说的那样:“虎台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的伟大和崇高。”

可是,在青海民族大学芈一之教授看来,虎台代表的仅仅是西宁历史中的一个片段。“西宁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应该从历史中去寻根。”芈先生这样说。

让我们把目光投入到一个更加深广的场景之中,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有可能体味到芈一之先生这句话真正的涵义。

1973年10月,考古人员在西宁市北川上孙家寨村发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舞蹈彩陶盆。这个诞生于距今5000年前的彩陶盆,成为了人们研究河湟地区乃至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状况时不容忽视的重要物证,它超凡的艺术价值是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

1991年,我省考古人员对西宁北川小桥地区的沈那遗址做了挖掘,距今4000年前到3500年前西宁地区古羌人的生活面貌逐渐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西宁的历史轮廓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了起来。

芈一之先生考证,出现于《后汉书·西羌传》中的无弋爰剑是第一位被写进史书的西宁先民。

此后,经历了两汉时期的苦心经营、南北朝时期的兵燹战乱、隋唐时期的文治武功,西宁迎来了更大的辉煌。

北宋时期西宁被称为鄯州,宋徽宗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鄯州改名为“西宁”,意为西方安宁之意。

今天,在西宁南绕城快速路一侧,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段古城遗址,这就是建于北宋时期的青唐城遗址。

据《青唐录》记载,青唐城“枕湟水之南,广二十里,旁开八门,中有隔城。”

芈一之先生说:“这样的规模是相当大的,明朝的西宁卫城只相当于它的一半。”从青唐城遗址的规模我们不难看出西宁当年繁荣的盛况以及统治者对西宁这个边陲重地的重视。

地方史学家杨文盛先生告诉我们,今天的西宁是在西宁卫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杨先生为我们描画了西宁卫城的规模。

西宁卫城为正方形,周围九里一百八十步三尺,大约5313米,城高五丈,大约16米,开城门4座,每座城门上设有城楼,巍峨壮观,气势非凡。

虽然今天西宁卫城的遗迹已经所剩不多,但诸如西门、南滩、东关等与西宁卫城有关的地名,依旧被一代又一代西宁人沿用了下来,这是历史留给今天的西宁人最珍贵的记忆。

2008年,西宁北门城楼重建工程竣工,这项工程再现了西宁卫城的雄伟和壮丽。

杨文盛说:“西宁北城门的重建,说明这几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关注。西宁北城门作为西宁市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有力地提升了西宁的文化品位,增添了西宁的文化魅力。”

多元文化塑造魅力西宁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

西汉时首批屯田的汉族进入西宁,从而拉开了西宁地区的移民史。此后,从辽东远道而来的吐谷浑与当地的羌族杂处,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唐代吐蕃进入河湟谷地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式;自元朝起,大量的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牧民和商人不断迁入西宁,使得西宁迎来了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到了明代,大量外地移民又迁入西宁,这些五湖四海的移民,不仅与当地人民一起促进了西宁的繁荣和进步,而且还创造了西宁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西宁市南山之巅,矗立着一座威仪的寺院——南禅寺。南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据说,最初的南禅寺是由山门、关帝庙以及依托关帝庙修建的戏台组成。后来不断得到扩建和修葺,并最终演变成了今天西宁地区着名的佛教庙宇。

土楼山与南山遥遥相对,土楼观就静卧在土楼山山腰上。因为土楼观和南禅寺遥相呼应的地理位置,西宁人习惯于将土楼观称为北禅寺。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可见土楼观的历史之悠久。

历史学家考证,土楼观原为东汉时期,当地人为护羌校尉修建的祠堂。东汉后期,佛教传播到河湟地区,土楼祠堂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作用逐渐加强,经青海西去天竺的僧人日益增多,土楼祠堂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清朝,土楼祠堂逐渐变成了道教的活动场所。

其实稍谙西宁历史和地理的人都知道,这南北二山上的一寺一观,只是西宁多元文化现象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南禅寺和土楼观,以及矗立在西宁市大街小巷的各民族人民建造的标志性建筑,一起谱写着西宁的和谐,为西宁营造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赵卫忠是一位来自深圳的摄影家。2009年8月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我走过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像西宁这样在一城之内融合了汉、藏、回、蒙古、撒拉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城市,很少见,这是西宁市最独特也是最珍贵的文化财富。可以说,不出西宁市你就能领略青海各民族的风情。”

文化多元化,为西宁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几年随着“中国夏都旅游圈”的形成,有关部门把西宁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景区、景点纳入“中国夏都”旅游圈中,西宁依托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记者从西宁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西宁已经拥有了塔尔寺、藏医药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馨庐四个国家级4A景区,东关清真大寺、南山公园、人民公园、赞普林卡、老爷山五个国家级3A景区。以西宁为中心的各类知名节庆、赛事活动已达12个之多,并且来西宁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

西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这几年西宁市对文化保护的巨大投入。

2004年,西宁沈那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西宁市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在开工仪式上说:“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更需要内在文化的丰富支撑,文物就是文化的记忆和延伸。合理开发利用沈那古文化遗迹,对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沈那遗址博物馆彻底改变了西宁市作为省会城市至今无博物馆的现状。通过对沈那遗址近十年的研究宣传工作,沈那遗址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了我省的文化品牌。”

2004年7月30日,位于西宁市为民巷内的一座距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的西北民居迎来了它的新生。它就是被称为馨庐的马步芳公馆,这一天馨庐整体修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在修缮的基础上,馨庐内还成立了青海省民俗博物馆。

2008年,西宁市有关部门开始了对城隍庙的勘察。

2009年5月5日,大型音画舞蹈诗《天域天堂》与西宁观众见面。《天域天堂》是西宁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工程之一。这是一部围绕打造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展现夏都西宁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剧目。《天域天堂》将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更好地推介大美青海,魅力夏都。

而这些也只是西宁人在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所做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因为这些艰辛的付出,展现了西宁这座古城深刻的文化底蕴。

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这样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质的体现。这几年西宁市加大了对文化古迹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这是西宁人文化意识的改变,西宁将大有作为。”

西宁:打造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

青海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西宁市的发展,2008年1月10日,省委书记强卫在参加全省两会时提出,要把西宁建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同年12月3日,省委书记强卫调研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时提出“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

在遥远的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许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少女住在城堡里,有三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

一名勇士送给她一顶皇冠,一名勇士送给她一把宝剑,另一名勇士送给她一块金砖,但少女对谁都不钟情,她只好向花神求助。

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就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砖变成球根,这朵由皇冠、宝剑、金砖演变的鲜花就是象征爱情的郁金香。

2009年7月25日,记者从西宁市人民公园绿化部门了解到,其实,郁金香本就生长在青藏高原,这种名贵的花卉是在1554年从土耳其引入欧洲后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宠儿。

郁金香重返故乡

西宁引种郁金香是十几年前的事。

1989年西宁市人民公园引种郁金香获得成功。

1994年,西宁市人民公园在园内举办了第一届郁金香花展。

此后,观赏郁金香就成为了西宁人每年春夏之交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

随着郁金香种植的成功,有关部门看到了它潜在的经济价值,青海郁金香花节在高原古城应运而生。

西宁市花卉协会高级工程师王清萍介绍,郁金香属冷凉性花卉,在全国来说,只有青海最为适宜种植。上世纪末,我省意欲打造郁金香种球基地,挖掘郁金香的潜在价值,因此有关部门开始在成功举办了数届郁金香展的基础上,筹划举办大型郁金香节。

2002年5月,首届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在西宁举办,就是在这一次花节上, “中国夏都”这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也就是从那时起,“以花为媒,推动夏都品牌,展示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了西宁各族人民的共识。

2009年8月3日,记者从青海省旅游局获得了这样一组数据:

2002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22.2万人次,旅游收入48100万元;

2004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32万人次,旅游收入52140万元;

2005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6300万元;

2006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64万人次,旅游收入61370万元;

2007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80.6万人次,旅游收入68734万元。

2009年,郁金香节和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成功联姻,为期4天的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上,共有29个省区市代表团、3930多名国内外嘉宾及客商参会参展,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36项,项目总签约额398.74亿元。

这些逐年递增的数字,足以说明郁金香花节已经成为了促进西宁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西宁赢得“夏都”美誉

考古研究表明,古时的西宁是一个草木葱茏、气候温润,极其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时光的变迁中,西宁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气候恶化、植被退化等诸多的生态变化,并最终形成了今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征。

青海师范大学的张忠孝教授,是一位对青海的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变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他说:“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气较为干爽。每年6月、7月、8月份,正当全国许多城市酷热难熬时,西宁却凉风习习,凉爽宜人。”“西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天,气候特点是春秋相连,夏天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无炎热相逼,无蚊虫叮咬,是个难得的避暑胜地。”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西宁在前不久刚刚揭晓的第六届(2009)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中,荣列“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第五位。

2009年7月24日,北京客人赵宏臣漫步在水井巷内的藏饰店前。他说,自己虽然是第一次来西宁,可是对西宁并不陌生,因为这几年,青海先后多次在北京举办了以“中国夏都”为品牌的旅游宣传活动,有关部门甚至还把广告做到了北京地铁站,西宁已经成为了许多外地人最向往的避暑胜地。

西宁的夏天是清凉的,“中国夏都”的文化品牌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来西宁旅游避暑的外地游客与日俱增,从今年6月份,西宁的大小宾馆就出现了“一铺难求”的局面。

省内一旅行社的经理这样说,入夏以来,他们每天都要以250名至300名的游客量往青海湖景区发送客人。

据铁路部门反馈,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天,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发往西宁的火车基本满员。

航空部门介绍,目前南航、深航等航空公司在西宁增加了航班数量和航线。

无怪乎一位在西宁从事旅游业的人士这样感慨:从2002年的首次推出到今天,“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作为西宁旅游的代名词,许多外地人正是通过这个品牌走进西宁、了解西宁的。

生态西宁吸引世界的目光

古人认为一座城市最合理的布局,历来有背山面水、背阴朝阳的讲究。西宁海拔2275米,它背靠青藏高原,面朝中原大地,形成了仰观高原、俯察东南之势。这样的布局完全符合古人对城市山水的要求。

西宁不仅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而且西宁还是三水汇聚之地,这样的地貌使得西宁形成了集高山平湖与田园风光、江南水色与辽阔莽原、金色海洋与丹霞赤壁为一体的自然风光。

站在西宁城中,远望南北二山,但见南山山峦绵延,柔曼起伏,拥城而来;北山丹霞耸立,壁立坚劲,彰显阳刚之气。这样刚柔并济,两山夹峙的地理地貌在全国都很少见。

俯身观水,只见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条巨川绕城而去,河滩湿地上草木葳蕤,植被丰茂。这样的景色,在都市人倡导回归自然的今天,无疑极具吸引力。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自有记载以来,西宁的大气、山水、田园、农作物都没有受到有害元素的污染。加之西宁市民大多热衷于美化环境植花种草,这就形成了西宁绿阴匝地、遍地鲜花的生态环境。“处处涌泉,户户垂柳”曾是西宁多泉的真实写照,这几年,西宁加大了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绿化树种的改造,麒麟湾公园、北门泉等绿化工程的完工,为西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良好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如今每逢周末,南川河畔的小游园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泡上盖碗茶,尽情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兴之所至,他们还会加入到唱“花儿”的行列,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更有那兴致极高结伴而来的人,带齐了乐器行头,拉开场子自娱自乐,引得路人驻足旁观。于是有人这样评价西宁:“如此悠闲的生活方式,只有成都可以媲美。”

着名驴友、作家游永波也这样赞誉西宁:“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生态毫无疑问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西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全可以和许多欧洲城市媲美。”

如今“生态西宁”已经成为了继“中国夏都”之后,青海呈现给世界的另一张标志性名片。

多元文化在此交融

西宁虽然地处偏远,可发达的交通网络将它和祖国内地连在了一起。

据了解,西宁距首都北京的铁路里程为2090公里,距上海的铁路总里程为3401公里,距广州的铁路总里程为3215公里,在交通工具日益先进的今天,这样的距离简直就是须臾可至,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西宁发展旅游的可能,而发达的航空网络,更是让西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交通枢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者梁红在考察了西宁的交通情况后说:“通过扩大城市规模建设,让未来的西宁市成为了青海省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并有可能发展为青藏高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青藏高原旅游服务基地。”

交通的便捷带给西宁的是文化沟通的便利。走在西宁的街头,你几乎可以听到全国任何一种方言,吃到很多外地的小吃,有专家指出,当代西宁文化辐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

打破西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西宁的文化品位,拉动了西宁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树立了西宁对外宣传的良好形象。但不能否认的是,西宁也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等发展困境。

文化产业何去何从?7月3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内相关专家,并期待着他们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启迪。

“总体上看,西宁文化产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西宁目前文化产业仍处在较低发展层次,与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相称。”谈起西宁文化产业建设,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马进虎这样说。

马进虎认为,西宁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认识和发展观念落后、产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文化经营市场活力不足五个方面。

马进虎说,目前西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散、弱、小的状况。同时,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此外,不少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政,产品项目大多一窝蜂,要么均是乡村旅游,要么都搞节庆活动,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同时,西宁文化经营部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经营运行机制僵化,经营活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和品牌。此外,市场法制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消费市场经营不规范,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而这一切无不制约了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

马进虎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西宁市太阳部落经理岗毅先生说,很长时间,西宁的文化产业尤其是演艺业呈现出了一拥而上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演艺业的发展。岗毅希望能有更好的途径打破这个瓶颈。

马进虎针对这一情况说:“西宁文化产业类企业在逐渐增多,可企业内部能胜任文化策划、工艺美术研发、设计的人才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更重要的是,西宁对文化资源的内涵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以批量涌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专家崔永红对于马进虎的观点十分赞同,他对解决这样的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品,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打造,才能培育出高品位的文化品牌,进而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崔永红认为,西宁发展文化产业当务之急是要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崔永红还说:“资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西宁经济欠发达,资金相对困难,单纯依靠政府有限的投入不可能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因此,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西宁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鼓励和带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时积极开辟形式多样、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出台鼓励政策,吸引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境外资金进入文化产业。”

针对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崔永红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西宁有关部门应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从市场准入、运营、竞争等方面规范青海省的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积极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要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开发,加大文化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技术更新传统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崔永红认为,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兼备文艺专业素质和市场经济素质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或引进一批既具有开放的文化创新思维,又具备现代科技素质与经营才能的人才,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现有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造就和凝聚一批懂生产、懂经营、善管理和德才兼备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依托文化西宁旅游前景无限——访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

持续多年的夏都旅游热在今年达到了新的高峰。进入6月以来,西宁市大小宾馆均出现了“一铺难求”的情形,旅游车辆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8月3日,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青海省对“大美青海”的宣传力度加大,环湖赛、攀岩赛、黄河抢渡赛等一系列赛事的举办,以及西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西宁旅游业的进步。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来西宁旅游人数出现井喷的现象?

孔佑鹏:首先西宁是青海唯一的中心城市,首位度比较高,它是我们青海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大部分来青海旅游的人,都要经过西宁,这就使西宁的旅游设施占全省的70%以上,这是西宁最大的优势。

这几年省上提出了建立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也确定了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把西宁建设成高原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并根据这个目标,做了很大的投入,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西宁旅游业的发展。

西宁是青海旅游的富矿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

再有,“清凉夏都”和“生态西宁”是我们对西宁旅游推荐的两大品牌,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比如配合青海省的有关部门在中央媒体上对西宁旅游产品做了大量的宣传,还有我们在北京地铁站上也做了主题宣传等等。

今年国家旅游局为了扩大内需,要求我们将发展旅游客源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内,按照这个指示,我们在西宁旅游的客源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产品推荐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西宁。

在西宁市,我们还给所有星级宾馆都配备了西宁旅游指南和旅游折页,希望能给游客在西宁的旅游带来帮助。

记者:您怎么看待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孔佑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旅游业将谈不上发展。

西宁除了依靠清凉的气候和原生态的景观吸引游客外,更重要的就是依靠多元的文化来吸引游客。

西宁的建成史有2100多年,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和包容诚信的文化品质。

来异地旅游就是因为有文化的需求,是想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特色。一个具有旅游潜质的地方文化,应该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异的心理需求,我认为西宁的文化特色完全能够满足外地人对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心理需求。

记者:目前西宁市针对旅游产业的开发做了哪些工作?

孔佑鹏:我们知道,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几年,西宁在针对旅游业的文化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旅游线路设置上,我们有宗教旅游线、体现民俗的旅游线、体现生态环境的旅游线,这些旅游线路的设置,就体现了西宁特有的文化。

Ⅱ 青海西宁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习俗 经济状况以及气候。越具体越好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 西宁市简称宁,因取“西陲安宁”之意而得名。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西宁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地势自北向 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 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宁市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省会。

西宁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的表达方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 和藏族的“拉伊”等。其中2010年西宁市的“汉族民间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西宁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宗教并存,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友好、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现已实现和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通航。2011年伊始,西宁机场二期工程核心建设项目,航站楼现已开工建设。1997年6月开通的“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是青海、西藏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重要途径。
西宁市把旅游业作为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战略规划。西宁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环西宁200公里“中国夏都”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青海湖、日月山、塔尔寺、原子城等着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西宁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国十大安静城市(社会噪音),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目前西宁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形成了群众体育、传统民族民间体育、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晨练的人数不断增多,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传统的赛马、拉巴牛、摔跤、武术等体育活动有声有色;竞技体育成果显着,西宁市湟中县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特别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随着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青洽会”、“藏毯博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走进高原,走进西宁,旅游观光、投资置业。

四海的宾朋,我们尊贵的客人,来吧,雪域古城欢迎您,高原夏都欢迎您,喝一碗甘洌醇香的青稞美酒,温暖你我炽热的心灵!

Ⅲ 青海西宁旅游景点攻略

青海西宁旅游景点有塔尔寺、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老爷山、马步芳公馆、青海省博物馆。

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青海省辖地级市、省会,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6.7965万人。2020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98亿元。

西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中央军委西宁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Ⅳ 西宁必去的旅游景点

西宁是的青海省会,位于青海东部。来西宁旅游,您会发现这里独特的壮观的景致,充满了历史年轮下的沧桑与浩瀚。西宁有什么景点是最值得看一看的`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西宁主要景点介绍

西宁南山、西宁植物园、西宁文化公园等大都不收门票,收的也不贵。还有新宁广场,中心广场可以晚上去玩,挺热闹。玩饿了,可以去水井巷吃东西,我只能提供这些了,不过如果您的行程不仅仅局限在西宁,可以去大同老爷山、鹞子沟、青海湖、鸟岛,说有特色吗,那就是塔尔寺了,最大的藏传佛教基地,不知您信不信教啊,不信也无防,可以去看看,

塔尔寺

塔尔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票价:门票80元。

交通: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上,在西宁市的昆仑路南川东路口有大巴,也有许多出租车拼车去,8元/人,也可以花30元包车。

瞿昙寺

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雷同北京故宫,人称“小故宫”。票价:40元。

交通: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的瞿昙乡,可到西宁新宁汽车站乘到乐都的长途班车,全程80公里左右,每20分钟就有一班,票价10元左右。

Ⅳ 西宁怎么样

西宁的三、四月份风沙有点大;夏天气温低,很凉快,会很舒服;秋天气较干燥,但气温很舒服,穿件薄外套或者长袖衫就可以;冬天温度很低,看天气预报会觉得很吓人,但实际上这里空气干燥,所以并不怎么冷,不像是南方那种湿冷,零度左右就冷的受不了了,而且西宁这边基本家家户户屋里都是有暖气的。

西宁是一个挺不错的城市,是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通讯中心和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西宁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城。

(5)西宁风向标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Ⅵ 搅沫沫的网络社区


社区简介:
搅沫沫社区 为公共论坛,主旨是共享实惠,快乐追求
更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我们努力成为西宁最具有消费力与影响力的生活社区。
搅沫沫社区经过一个飞速稳定的发展期,目前已经拥有“城事生活”、“吃喝西宁”、“房产
装修”、“跳蚤市场”、“车友会”、“亲子乐园”、“旅游休闲”等多个主力生活和消费讨论社区,
以及“理财学院”、“西宁职场”、“摄影沙龙”、“爱心公益”、“宠物之家”等热门话题圈子。
目前,搅沫沫社区拥有一万余有效注册会员,日访问量超过4000人次,月访问量达到10万人次,已
成为西宁地区最具人气的生活信息分享社区。 在2010年,搅沫沫社区将继续坚持立足西宁本土,辐射
青海地区,为市民的吃喝玩乐购搭建信息分享的平台,努力为高品质生活服务和导航,引领你我的时尚
和健康生活。
社区精神:
“搅沫沫”代表了睿智的思辨精神,幽默和谐的处事态度。
媒体文化:
搅沫沫社区锁定的用户群体以18-45岁社会高知主流人群,这个群体的特征是高消费、高学历、高
感度(指信息的整合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他们不仅是众多产品和服务所瞄准的目标消费
群体,还是诸多新产品、新服务的早期消费者,在消费的传播链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个群体好
比消费和媒体使用的风向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或媒体使用特征往往预示着大众即将跟进的潮流。
搅沫沫社区的主要访问群体的职业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外企职员、私营业主等为主,他们关心的话
题以城市民生、房产,汽车,家居装修,婚嫁,亲子,生活信息等几大类组成。
社区愿望:
搅沫沫的愿望,就是集合众多的“分享家”们,一起把西宁夏都每分每秒中发生的动态进行汇聚
与分享;你可以看到不同人身上的生活经历、消费经验;
你可以找到你所知道或你想知道的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有趣活动;
你还可以体会到在每个活动现场的真切感悟与实况报道……
搅沫沫是一个西宁真实、丰富、温暖的网上城市。

阅读全文

与西宁风向标文化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