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8 00:11:33

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多如繁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就分别举几个例子。中华传统文化: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赡老爱幼的家庭规范传统、与人为善的社会处世传统、广交朋友、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传统、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传统、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传统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如下:
一、内涵:
1、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2、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3、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4、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5、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6、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7、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二:特点:
1、本土性;
2、多样性;
3、包容性;
4、凝聚性;
5、连续性。

③ 谈一谈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6月,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首先要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历史关头,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潮头,我们应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④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1、民族特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显着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2、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3、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⑤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构筑了中华儿女独特而坚定的精神世界,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2.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先进教育的核心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而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也成为了新的改革方向。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确立了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理念,将本民族特色文化蕴含在内,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评价体系,依据此进行评价,这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评判。在该指标评价体系下,学生也会追求自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不是单一的追求课业成绩,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升自身的应试能力上。3.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备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要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资产阶级不良思想入侵对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思想的影响。现代学生只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

1.“仁爱”的崇高道德思想和奉献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而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一个“仁”概括,孔子在论语中对“仁”的思想进行了论述,指出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性的人际互动模式。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都对“仁”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指出“仁”是一种极高的价值追求,蕴含极强的包容和奉献精神。而这种“大爱”之心则是具有人文底蕴的崇高情怀,是现代学生应该去追求的境界,应该被纳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2.严于正己,谨言慎行的行为修养。想要拥有“大爱”,不能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而是要在社会参与中体现出来。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不仅给予学生提供极高的价值追求,还将这种价值追求具体化。《孟子·离娄下》提出“存心”的概念,即强调人要严于律己,提高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学生想要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参与素养,获得他人的信任,从而结交同样可靠可信的朋友,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反省改过的修炼方法。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但也强调人要通过反省改过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保持自己善的本性的同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修炼更高的德行。“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认为,对于仁者来说,即使射箭射不中,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会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身的原因后调整自身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自己更加接近目标。

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方法

归纳起来,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从三大方面体现出来,每个方面包含两个素养,一共六大素养,旨在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个体。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在文化基础上拥有创新的能力,且能很快地适应社会。1.基于传统文化内容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都能产生正面的影响,起到教育的作用。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传递了思想,又归纳了方法,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参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自勉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谦卑的心。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递的诚信、礼貌、谨言慎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能让学生被社会接受,跟合作团队友好相处、共同协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非常丰富。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文化基础,也是为未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路径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想要把握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首先自己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科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增添了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会结合自身的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文化基础,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做到自我提升,从而践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学相长的学习理念。3.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多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从而更加了解现实社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社会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让学生将中国传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盲从。三是让学生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对学生来说就等于是吸取了无数先人的经验教训,使得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提高人生效率。4.布置社会实践任务,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理论和方法,就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此,教师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以后,还要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而理论想要作用于实践,进而转化为实际价值,需要有一个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社会参与中获得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差异,只有理论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学生才能更加有辨别能力

⑥ 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儒学的许多思想都与道德规范直接有关系。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思想价值。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论述了一般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仁人”,认为主要标准是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理想,做到“以德为先”。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一个总的道德规范,称之为“仁”。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想干得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干。在孔子看来,这种爱心不限于自己的亲属,而是以此为出发点,“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要广泛地和大众有爱相处,并亲近有仁德得人。怎样才是博爱大众呢?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使老年人得到安乐,使朋友得到信任,使少年人得到关怀爱护。

1.诚信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体系的基础是由《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奠定的。中国古人观察自然、人事变迁,认为天是真实的、长久的,只有具备天一样的德性,人才能最终获得自身长久的幸福。因此,人必须追求真实、不欺妄,以“至诚”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人的内在德性,表现为真实、诚恳、表里如一,即“内诚于心”;“信”体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言行一致,即“外信于人”。“诚”与“信”是分而为二、合而为一的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基础。

《周易》中孚卦,阐释诚信得原则。诚信,为立身处世的基本,一切道德的根源。中孚象征的是心中的诚信,诚于心而信于外,存诚于心,取信于外。彖曰:“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是说,诚信是天道,是天德,这种中孚所以利于正固,是因为应乎天的,应乎天当然也能应乎人。心中诚信,坚守正道有利;这样才能符合天的法则,因为天的德性,就是诚信与坚贞。

诚信是立人之本。在《论语》为政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所以,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2.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持久和稳固的心理及情感基础

⑦ 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此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等,也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中的精湛思想,但最重要的是关于人们道德自觉性的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慎独”的高度自觉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爱幼、尊师重道、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传统美德”。

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备的特征是:

1、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

2、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

3、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是中华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