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名老中医如何解读中医药文化

名老中医如何解读中医药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8 03:05:43

‘壹’ 中医药文化学指的是什么

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认为指的是以黄帝内经为中心基础的中医中药文化学,是中国独有的医药财富。

‘贰’ 老中医邱保国谈养生:做到以下几点,能“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原院长、全国着名老中医专家邱保国研究员,长期从事老年病学和 养生 学研究,对中国传统 养生 文化与文化 养生 有独特的见解,并提出 养生 文化六观念。他认为, 养生 之道,要效法自然,只有使自身、自然、 社会 、文化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体阴阳二气处在平衡协调状态,不仅可以使人体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而且可以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协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身体防护或防治疾病,就要从阴阳变化这个根本上去认识和处理。要保持身体 健康 ,度其天年,就必须注意把握阴阳的相对动态变化和平衡。

人生天地间,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天人相应”是重要的 养生 文化思想。顺应自然以 养生 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以护养调摄。即所谓“法于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顺乎自然界的四季阴阳变化,人才能 健康 无病。二是指顺乎自然之理。必须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界间的自然规律,按其规律 养生 ,才能有益于 健康 。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内经》上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强调养神的重要。清静养神始于老庄,“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说明清静养神以使机体生理功能正常,抗病能力增强,不易患病的道理。 养生 一定要养神,这是 养生 文化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传统 养生 文化观认为,人的 健康 寿限除了与 社会 大环境密切相关外,还强调自身心理的 健康 ,强调人的自身“精、气、神”与 社会 的统一。善 养生 者要善于适应 社会 环境,达到人的心神与 社会 相统一的境界。

大至宇宙,小到个体生命,运动是绝对的,动中的恒静是相对的。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宇宙,运动是维系生命生长、繁殖的动力。在运动中求得平衡,这一论点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医学及 养生 文化领域。“衡动说” 养生 文化理论的另一面强调了“动”中的“静”,只有在动中把握“静”,动静结合才能达到衡动。生命需要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衡动是生命赖以存在的规律。 养生 文化主张衡动不止,生命不息。

“后天慎养,人能胜天”,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五脏六腑功能的维持。传统 养生 文化观强调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养、滋养、调养,用后天水谷精气滋养先天之不足。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得胃气的充养,才能发挥藏精气、润肌肤、养血脉、壮筋骨的功能。

在中医的 养生 抗衰老理论中,护肾保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精和肾的充实与否,是决定人体 健康 长寿的重要基础。“善 养生 者,必保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强调了护阴精在人体生命活动及 养生 中的重要性。

在谈到现代文化 养生 时,邱保国研究员强调,现代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除注重上述几种 养生 文化观念外,还应注意三点,即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文化修养和敬业济世。

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调节神经,改善和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就会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增加患病的机会。

道德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一个缺少德行修养的人,为私利而迫害他人、有害 社会 ,那么,他的精神必然紧张,甚至惶惶不可终日,这必然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身体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现代 养生 文化注重生命的质量和品位,敬业济世,正直善良,心胸坦荡,荣辱不惊,达到处逆境而自强不息、受挫折而志不沮丧、乐善施而不求回报的境界。建立这样的 养生 文化意识,才能达到身心 健康 ,永葆青春。

‘叁’ 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

我们要先了解中医药文化有哪些,是什么。在我们充分了解后,我们可以开始从从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着手,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进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申请相关社团活动,用于宣传中医药文化,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展览会、各种节会等等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科普,并且可以参加一些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更加深入了解。

‘肆’ 老中医评价如何评价老中医

1、《老中医》的亮点之处,一大腕云集,演技高超;二是制作精美,符合观众观剧的标准;三是电视反映了对仁医之道的坚守以及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民族大义。
2、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不仅是从医的典范,也是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典范。冯远征饰演的赵闵堂语言幽默、好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喜欢自己自吹自擂。在每一次疑难杂症面前,他都没有抓住机会。
3、而翁泉海却扎扎实实,不断突破,使泉海堂门庭若市。他知道自己的本分是治病救人,才一次次化险为夷,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尊敬。要做好每件事,首先要讲究“德”,有“德”才能持久,才能站稳脚跟,其次才是技术最后要不断钻研。

‘伍’ 《老中医》是否诠释了国粹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确实是中国的国粹,但是《老中医》却令人啼笑皆非,没有办法诠释中医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看来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我们之前的中医医学,对于大众来说能治好病而且没有副作用才是最好的医学,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现有的医学,而不是去直接否认它的存在。

‘陆’ “全国名中医”郭剑华:中药、针灸与推拿 缺一不可的中医瑰宝

(上游新闻记者 梁呈蔚 图由受访者提供)他是全国首届名中医,他推动中医在南非从“巫术”到合法,他培养出一批批医术过硬、医德良好的中医药人才,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郭剑华。坚持中医非药物疗法与中药内服外用综合治疗特色,药占比控制在5%以内,力求为患者开出药味少而效高的中药方。

专家名片:郭剑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协针灸、筋伤首席科普传播专家,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三、四、五、六届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导师、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名中医分会常务副会长。

临床56年,擅长治疗颈、肩、腰、膝痛,风湿性关节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等病症。

出身中医世家 重视药内药外功夫

自幼在药香中长大的郭剑华,家中世代行医,清咸丰年间其曾祖父的祖父郭熙成在川南开办“郭氏福善堂”悬壶济世,距今有200多年 历史 ,代代相传的医术,到他这儿已是第六代。在祖辈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他14岁随父出诊,15岁考入原泸州医学专科学校(现西南医科大学)成为中医班的首届学生,17岁独立行医,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筋伤学界为数不多的“全国名中医”。

行医五十六载,郭剑华先后从事了儿科、妇科、筋伤科,“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是用辨证的思维去治病,注重身体的整体性。”他告诉记者,身体各个器官的疾病都是阴阳失衡导致的,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只有在整体上把握,才能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

“中医有三宝:中药、针灸和推拿。”郭剑华讲解到,是药三分毒,虽然掌握好药量不会损伤身体,但许多人忘记了中医穴位的妙用,针灸、推拿、艾灸等等药外功夫同样能防病治病,药内药外两者相结合,治疗疾病才会有更好的疗效,同时达到中医大家巧用经方、开方药味少而效高的原则。

所以郭剑华十分注重针灸推拿之法,在他所着的《筋伤证治精要》一书中,无论是治疗腰椎肩盘突出症、颈椎病还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第一步都不是中药,而是药外的各种诊治手段,常常一针一推之间,就舒缓了患者大部分疼痛。

记者有幸看过他早年为一名患者进行推拿的视频,从头到脚,手法娴熟流畅,一招一式驰张有度,干净利落,不似推拿更似抚琴,在病体上优美地舞蹈,手到病除。在施针上他也同样要求美感,但这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要真正做到手法应从“心”而出,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疗效。

霸王灸、颈舒胶囊 中医大师里的“发明家”

电脑打字、学习影像学知识,掌握现代医学指标……古稀之年的郭剑华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只要是有益于治病开方的现代科学技术,他都会去了解、去专研。他常常告诉他的徒弟们,要能用核磁共振、CT、X线等片看影像,能查看患者的化验单,这是西医医生需要掌握的,同样也是中医需要学习的,这些都是现代 科技 发展的产物,应该成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手段的延伸。这些 科技 能帮助中医医者更准确地找到病灶,尽管古籍医书上没有,但中医医者应该做到“有”能看懂使用,“无”能依旧准确治疗。

郭剑华表示,中医延续至今除了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先辈们流传的古方药典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首先要有自己的辨证思维。”他告诉记者,姑母郭贞卿“药内药外结合”的学术思想使自己走上治疗筋伤疾病以及疑难病症的综合治疗之路。在此基础上,自己又总结创造出“有伤不治伤,治伤先治远端”的理论方法。

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他发明了“中国霸王灸”和“神农塔灸”等灸具,研制颈舒胶囊、膝舒胶囊等注册院内制剂,为方便患者设计了多功能自动牵引床、多功能治疗椅、颈椎治疗椅等器械,获得国家专利4项。训古不泥、广博专一、传承创新,这是一代中医大师应有的风采,也是多年来郭剑华对自我的要求。

致力传播中医药文化 细心科普免费发放

如今,74岁的郭剑华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为病人施针问药;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传承工作室,精心培养出5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其中3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优秀继承者;着眼于中医药发展大局,长期为宣传中医药,为改善中医药发展环境而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

‘柒’ 中医中药体现了国人怎样的文化精神

中医中药体现了国人勇于探索,一丝不苟的文化精神。
求个采纳,谢谢你了哦!

‘捌’ 民间偏方:中医常识中医药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的制作方法

——访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邹节明
2003年的非典防治,让中医药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作用,人们由此开始重新思考中医药。如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记者就此与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邹节明教授有了如下的对话。
中医药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记者:你怎样认识当前中医药的窘境中医药的出路在何方
邹节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化学合成药物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全球的强烈呼声。因此,具有数千年临床基础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是,不可讳言的是,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的确已落入低谷一些优秀的治疗方法濒临失传,一些名老中医后继乏人,中医医疗机构逐渐西化,中医药人才匮乏,科研水准不高;中成药的发展也存在着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低水平重复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如同中国京剧一样,中医药学这门古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即要与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医疗保健的新需求。
中医药学要不断发展,但不是“西化”
记者:中医药的最终出路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医药要向西医药靠拢,或者说“中医药西化”
邹节明:不是。首先要明确中医药的发展,不能背离中医药理论,这是前提,这是核心;同时也要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说,无论是中医药理论,或是成功的诊断治疗,还需要现代科学、医学知识的解释和表述,需要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的证明,更需要立足现实,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改进、丰富与发展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与诊断技术,这些都是中医药现代化所要完成的任务。
各种科学、学科都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西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吸收、借鉴各相关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而丰富与快速发展了自己。中医药学在过去两千年的发展实践中也是如此,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迫切需要加速吸收、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包括西医西药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这不是“中医药西化”。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两种医药学,两者都是科学,各有所长。西医药不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那种只承认西医学是科学,不承认中医学是科学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对部分人固守的“即使中医药能治好西医药治不了的病,但由于与西医学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的观点是极不可取的。因此,正如不能将西医药纳入中医药的评价体系中一样,也不能将中医药纳入西医药的评价体系和轨道之中。
中医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记者:中医药究竟该如何创新
邹节明:中医药学有两大特色和优势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措施。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之精髓,淘汰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要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进行诠释、改进和发展,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及现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系。
在实践上,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总结临床规律,将中医治疗经验上升到常规治疗层面,便于更多的人去把握和领悟,尽可能变人自为战的“作坊式操作”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作为各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中心,要努力开发疗效好、服用安全、质量可控的现代中成药,即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采用现代先进科技为手段,以现代科技水平的工艺将中药材或中药的有效部位或中药提取物制成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其功能和主治可分别用中、西医术语表述,并有利于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实现药理作用机制明确、有效成分清楚、制剂工艺先进、质量可控等。这也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大批有献身精神的中医药工作者,包括学者、医生、企业家,共同来推进这项事业。
记者:您认为,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邹节明:首先是保护13亿中国人的健康;其次是让中医中药合法进入国际市场,惠及世界人民。

提醒您:中医药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玖’ 中医追梦人臧平立 悬壶济世30余载 白衣秉丹心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在病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除了参与疫情一线的医护战士外,还有更多坚守各处的医学战士,他们同样肩负使命,守好大后方,为疫情防控与人民生命健康尽着自己那份不畏风险、勇挑重担的中国力量。 臧平立中医师就是其中一位,为人民生命安全做着防护防御工作,坚守在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门诊岗位,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就医服务,为战胜疫情发挥着胜利军的作用……

臧平立,1968年8月生,祖籍安徽宿州砀山。民进会员,执业中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疑难病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诊所所长,西安长江生殖医药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堂特聘专家。

他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忠旨,在疫情期间,每天都在药店里面戴着口罩,给需要帮助的人看诊和电话咨询微信咨询、义诊咨询活动,并日日在药房为病人配置防疫情的中药药方。中药药方配置讲究,种类、克数……常常配置下来一站就是一天,但臧平立医生乐在其中。为中医生、为中医活、为中医传承发光,这是他多年来的追求。

臧平立系清干隆年间南臧(臧枚吉)北黄(黄元御)流派第五代传人(原西安市中医院已故名医麻瑞亭第四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擅治各种疑难杂症。2011年6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国之瑰宝-中国国医大师录》首发式受到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及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陆广莘、唐由之、路志正等首届国际大师的接见。臧平立曾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贵宾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国医大师唐祖宣合影留念。曾在钓鱼台国宾馆被有关部门授予“爱国人士”称号。

中医是臧平立一生追随的事业,中医是他与患者的桥梁。从医30余年,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一人一方,对症下药,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从医30多年来一直将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并不断向世人传达中医理念。曾多次于贫困地区举办义诊服务,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以治病为目的,诚心为患者,在诊病中,每见贫困潦倒者,常常解囊相助,或于处方用药时,斟酌再三,去其昂贵之品,而以平廉之品代之,亦获殊效。

患者与臧平立(右一)合影

臧平立常说:“行医之人必是耐得住寂寞的,别人夸他赞他都是云烟,唯心有天下苍生才是光亮”。臧大夫便是心有苍生之人,他深信中医的力量,也亲眼见证过中医的神奇与伟大,他信奉孙思邈对良医的评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臧平立先生看来,这是行医的潇洒,也是行医的智慧。虽师出有门,但他并不拘泥于流派,多年来,为精进医术,他遍访名医,曾受教于陆广莘、程莘农、王绵之等中医大家,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不抱门户之见;为将中医这门经验科学传承下去,还整理了自己的医案,出版成册,以供他人借鉴;各类公益活动场场不落,只为传扬光大中医学;虽然几十年前就被人赞“送子神医”,但他的医术并没有止于不孕不育,多年来,他涉及很广,肠胃病等疑难杂症也广为患者赞誉。

图注:亲自挑选中药材

古代大医家之所以能名流千古,不仅是因为他们医术高超,更是医德高尚。臧平立是一个“铁杆”中医,在临症中,借助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药,深度挖掘中医药经典名方、经验名方,锐意创新,不落前人窠臼。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凭着高超的技术,坚持底线,走流派纯中医的路线,一个人,一把椅子,一个摸脉枕,无论病人来与不来,都在这里。他始终坚信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臧平立认为,社会给予的荣誉,既是对他三十多年学习、实践、创新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让他更加辛勤努力地回报社会。这就是臧平立,一位扎根西部、送子送福的情怀医者,一位为中国传统医学传承发展奉献毕生的西部名医。他将自己的善良之心、良好医德和高超医术融入医疗保健事业,实现了做“良医”的愿望。他常说“我一直觉得做为一名医生越单纯越好,什么金钱、名利、荣誉等等,都不如真正的解决患者痛苦重要。臧平立说:”我选择中医,愿倾尽一生,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思路,牢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愿意在发扬发展中医的道路上做那个单纯的追梦人。”

时有所需、我必有为、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当前,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在这场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中,中国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臧平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诗词、茶道样样精通。他心系祖国健康事业,成为祖国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斗士”,为全球人民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绵溥之力。

​​​​​​​

‘拾’ 宁晋县孩子们意外收到张伯礼爷爷的回信,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

张伯礼院士因为在抗击新冠病毒当中做出巨大贡献,所以被授以”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张伯礼院士是河北省宁晋县人,家乡第六小学的学生们观看了全国抗议表彰大会后,身后感动,因此纷纷通过写信、画画的方式向张伯礼院士表达了尊敬的心。张伯礼院士收到了孩子们的信息之后也做出了回信,他知道孩子们对中医很感兴趣为此也很高兴,他赠送给了孩子们医药读本,让孩子们了解中医院知识。中医博大精深,我觉得要传承中医药文化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中医,并且鼓励病人多去看中医。

二、让对中医院有深刻研究的人多出书,将他们的知识用书籍记录下来。

一些中医在中医药学上颇有建树,他们对中医有独到的研究。我觉得对于这些人应该让他们多出书,让他们把他们的毕生所学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供后人学习,才能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承下来。

你觉得应该如何做才能传承中医院文化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谈谈!

阅读全文

与名老中医如何解读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8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