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岭南文化艺术有哪些
岭南文化的代表有粤剧、岭南画派、粤语、广绣、广彩。
4.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
5.广彩:一般指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州烧制的织金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是一种产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贰’ 广东省内有哪些民间工艺艺术
受宠若惊...第一次被邀请答题...(这时候是不是要说“谢邀”...)不过不知道为啥会邀请我来答这题...小的洛阳人大学在广西读的虽然两广都深受广府文化的影响但在民艺方面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广西的少数民族较多民艺大多都是少数民族的传统由于广东的同学朋友比较多他们做相关课程的案例里面稍有提及我尽量回忆下由于广东开放较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广东内也有比较注明“潮汕人客家人还有部分闽南人”还有他们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广雕我所知的牙雕和木雕比较出名一些广东人认为玉和象牙都有吉祥的含义...(但我还有听见一种说法是象牙是比较不吉利的因为拔牙的过程所以象牙都是带着血腥的)而且象牙制品近年来一直被各种动物相关协会所呼吁禁止所以牙雕现在几乎没有而木雕广式木雕京式木雕苏式木雕是木雕三大流派广彩由于我上民艺课的时候做的课件是洛阳的唐三彩所以顺便查了相关的资料西安的三彩辽三彩blabla当时也做了一点广彩的扩展查了资料【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干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粤绣(就是题主所说的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不多说了雷州换鼓天下四绝之一也不多说了还有很多广式的曲艺文化、饮食文化都十分出名特别是饮食是我超爱的当然和题主要的民间工艺艺术关系不大就不多说了对了曲艺所带来的那些相关的道具、舞台什么的应该也算民间工艺艺术了xddd暂时就能想到这么多吃饭去了再来遍谢邀显示全部
‘叁’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本土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有什么特色
珠三角广府文化的特色
三、南雄珠玑,认同标记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民系,也是中原汉族南下移民与本土居民融汇时间最长、融汇形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民系。各个区域的广府文化与粤方言一样,共性突出,个性鲜明。珠江三角洲是以广府民系为主体族群的区域,该区域的广府民系较其他区域的广府民系而言,有着较强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大多数人均为“珠玑后裔”,有共同的发祥地--南雄珠玑巷。细分析,主因有二。
1.珠三角广府民系的构成
唐宋以后,南下移民多取道粤北大庾岭梅关新道,南雄珠玑巷成了南迁移民的聚居地及转散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中转地。宋代,移民中江南籍比重大增,因而,珠三角的粤方言,吴语痕迹较明显。据《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的记载,分布在珠三角广府人的211个氏族中,有191个氏族是从南雄迁入的,而其中又有187个是宋代经南雄迁入的,占了总数的98%。这种特定的民系构成,使珠三角广府民系易于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2.珠三角的发展史
宋以降,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蓬勃发展,并渐具规模。至明代,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岭南着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基塘农业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依托着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建立了活跃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以广府人为主的“广帮商人”,清中期便驰名全国。从19世纪末叶,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崇尚兴办实业,是广府文化有别于客家、潮汕两大民系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自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文荟萃,工农商并举,迎来了广府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可见,“南雄珠玑巷”,是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民系构成衍生而成的文化认同标记,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宋代是岭南迅速崛起的朝代,也是广府民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宋以后,珠三角地区领先岭南地区的发展,影响全国,并成为着名的侨乡,“珠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南雄珠玑巷”,成为海内外广府人的寻根祖地,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成为广府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的代表,省城的广州文化成为主导,广州话成为粤方言的标准语,并最终成为跨国界的语言,“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幷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仅次于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MandarinChinese)。”便不难理解了。
‘肆’ 广府文化中的灰塑和陶塑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陶塑是陶质的雕塑艺术品。始于秦汉时期,如秦陶俑、唐三彩都属于“陶塑”,它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陶塑的制作工艺有构思创作、泥料炼制、成形、装饰、上釉、龙窑煅烧6个环节。当代石湾陶塑最出名。在建筑装饰上,陶塑主要用于房脊和墙顶。
灰塑与陶塑不同。它不像陶塑可先烧制成品,再安装到位;而是用复杂而特殊的工艺现场制作。令人惊讶的是:灰塑的材料是石灰、草纸和稻草!事先用石灰、稻草加红糖经复杂工艺制成“草根灰”;用特种纸做成“纸筋灰”并加色。然后在现场勾画草图、扎制造型骨架、用草根灰多次批底成雏形、用纸筋灰定型、加底色、着色等工艺制成色彩艳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灰塑制品。灰塑未经煅烧,但也经得起日晒雨淋~
‘伍’ 广州有哪些岭南特色文化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特色食品、岭南特色风俗、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陆’ 求岭南文化
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文化内涵
岭南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广绣、广彩、岭南建筑风格。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宗教是构成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岭南历史上曾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并且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岭南为外来宗教入传中国的第一站,同时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岭南地区成为全国外来宗教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
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
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
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
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郑之侨所着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
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近现代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据说清干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着特质。
粤语文化
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法语叫Cantonaise,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以及特别是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岭南的称谓“越”(通“粤”)。粤语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七大方言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越语溶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
侨乡文化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是中国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侨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一个交叉的关系,是岭南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块,与岭南文化会形成互补的格局。
广东分为潮州、客家、广府三大侨乡,其下又分几个次区域侨乡,如广府侨乡分为广州侨乡、江门侨乡、中山侨乡等,江门侨乡又细分为台山、开平、鹤山、新会侨乡等,每一层次的地域文化都各具特色。
侨乡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包容性。侨乡人不固步自封,善于接受外来文化中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东西,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没有把它视为异端,而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与之共存。
构成元素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
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文化特质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着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 岭南文化
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端口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着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岭南文化与广州
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无法撼动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柒’ 广府文化特色有哪些
广府文化特色有:节俗婚嫁、饮食风俗、戏曲音乐、美术工艺、园林文化等。
1、节俗婚嫁
在节日习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2、饮食风俗
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
3、戏曲音乐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
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
4、美术工艺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着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5、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地区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清代前期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治理,经济秩序基本稳定,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陆续开始了园林建设,基本上形成了北京、江南、珠江三角洲三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