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你对文化消费的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文化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更是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发力的方向。
一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微观层面的文化服务,既包括文化内容消费,又包括文化设施消费,同时又融合于教育、科技、体育等公共领域服务类消费。
此类靠政府主导,以满足服务对象基本文化消费需求,属于文化事业保障行为,参与消费的对象属无偿消费行为。
二是作为文化市场消费主体或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宏观层面的有偿文化服务,指的是人们购买各类以内容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其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
主要包括电影消费、舞台演出消费、音乐消费、报刊消费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消费行为主要体现为货币支出上,以购买形式进行消费的行为。
三是作为产业或产品供给渠道,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资源,是整个文化产业流程的关键因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是需要以目标消费为出发点。文化产业的流变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做到重点关注整个产业发展的话,是很难做好文化产业的。
同时,文化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事实上,文化消费需求正形成一种“倒逼”,促使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
文化消费的外延
目前,虽然国内文化外延消费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繁荣及消费者的成熟,文化外延消费品需求将成为消费主流。
文化消费外延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创意设计和内容再开发,加快推动某一个产品或品牌的消费拓展,或者是“衍生品市场”,从而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⑵ 浅析中国文化对消费者行为有什么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以“根”为本。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重家、重族、重国,生命血统的延续是头等大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光宗耀祖。子女的教育消费在家庭开支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亲情消费、伦理孝敬消费在“宁愿苦自己不愿伤感情”的支配下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时,中国人会毫不迟疑地捐钱捐物,以履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
2.和为贵。中国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受古代自然崇拜、天地崇拜的影响,注重和谐与统一,并努力“顺其自然”并与身处的环境保持和谐。消费者讨厌人造的防腐剂,女性消费者不喜欢香波中的化学成份。认为细菌是根本的病痛之源,中国母亲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孩子和家人不受细菌的侵害,空调、洗衣机、肥皂和食品由此大力宣传“无菌”概念。痛恨“假冒伪劣”产品,但又按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的与人为善原则宽容和解处理。
3.关系主义。中国是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关系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之一,被视为了解中国消费者行为的核心概念。在关系主义下,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往往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算计,还有人情往来、互惠交换、面子问题等微妙复杂的方面。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交易,而且是种社会互动和关系交往。中国文化一向看重人情往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送“礼”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相互传递感情和美好愿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国人送礼注重包装、内容和价格,包装越豪华越高贵,礼品越高档,也就越显示出送礼人的“诚意”。礼品消费构成中国人消费行为特色之一。
4.面子与公众。受儒家思想影响,社会状态和地位是一种投资,消费者会将钱花在社交场合需要的商品上。实质上,就是中国人很注重“面子”,“面子”在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中国人而言,社会地位不仅意味着成就,而且是一个人及其家庭、亲属乃至宗族地位的确立标志。中国人往往为了强化别人眼中自己的社会形象而调整消费动机,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家用的价格便宜,外用的价格昂贵。与中国人面子相关的消费行为集中体现为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象征消费。于是,在各种消费的相互攀比中追求世界顶级名牌、奢侈品等,但对家中使用的商品价格却极其敏感,更在于其功能特色,昂贵的床单和维利利亚内衣等就商机不足。
5.安土乐天。中国人将国产品归类为“土”,代表价廉物美、理性消费;将进口品视为“洋”,代表时尚超前、感性消费。对消费价格喜好整数讨厌尾数,视尾数为小气和麻烦。尽管年轻一代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较大,与中老年消费行为有较大的差异,但在安土乐天的文化氛围中,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推荐,品牌忠诚度不高,口碑营销最为重要。在消费行为上主要体现为:对于时新的、不确定、非传统的产品或购买渠道心怀芥蒂,不愿意昌险。中国文化一向比较怀旧恋古,对故乡的眷念,对往事的回忆,对先人旧友的缅想,往往超过对未来的憧憬。在消费上,这种“思古之幽情”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包装就极易激发中国人的消费行为。
⑶ 文化因素是怎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
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等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每一文化都包含着能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感和社会化的较小的亚文化群体,如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种族群体、地理区域群体等。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它有时以社会等级制形式出现,不同等级的成员都被培养成一定的角色,而且不能改变他们的等级成员资格。
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儿童,通过家庭和其他重要机构接触到的价值观是:成功,活力,效率,实效,进取,物质享受,个人主义,自由,人道主义和年轻朝气等。一个其他国家的儿童可能对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和宗教仪式有着不同的看法。营销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个圈层的文化价值观。用最佳的方法营销现有产品并为新产品找到市场机会。每个文化包含着更小的亚文化,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和社会化。亚文化包括国籍,宗教,种族和地理区域。当亚文化发展到足够强大和富裕时,公司通常设计专门的营销计划来为之服务。
拓展资料:
1、自身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很强的影响。它可以是家庭背景、基本价值观、需求和欲望等。而亚文化则是在一个文化群体中,存在着许多次文化。这些亚文化群体拥有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亚文化可以是由来自不同宗教、种姓、地理和民族的人组成。此外,还有社会阶层所产生的因素。世界上每个社会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不仅仅是由收入决定的,还包括职业、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居住地点等因素。
2、除了文化因素,影响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还包括参考群体,家庭,社会角色和地位等。参考群体:参考群体是指其成员的看法和行为存在直接(面对面)或间接影响的所有群体。存在直接影响的群体被称为成员群体。人们还从属于次要群体,如宗教,职业和工会群体,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更正式且互动的持续性较弱。
⑷ 社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社会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题、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一,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广泛、最深刻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各阶层和家庭,进而通过个人和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考群体等影响消费者行为。
二,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使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对商品的选择标准。
三,社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决定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培养消费者的习惯。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消费者购物的内容和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
四,社会文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思想等,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⑸ 你是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的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是指在经济和技术发展导致的全球竞技运动中,消费本身已经成为文化的一种主导力量,因而具有文化特征。用鲍德里亚的话说,当今社会“消费”不是一种附属于生产的消极行为,而是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1]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中文名
消费文化
表现
消费理念、消费方式
区别
极力追求炫耀性
兴起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快速
导航
兴起原因
定义
消费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性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然而很多人把一些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归结为文化,这是非常荒谬的。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居民的整体素质等都对消费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区别
消费主义是在西文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消费思潮,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与消费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驰的,是反文化的东西,是“文化垃圾”。因此尹世杰教授专门撰文指出:“要为消费文化正名,要弘扬消费文化、反对消费主义、要充分发挥消费文化的作用”。
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消费文化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 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消费文化",是指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也包括为了直接消费而进行必要的再生产(复制)和辅助性创造活动。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是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起原因
消费文化兴起的历史条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从2000年起,一年法定的节日天数从6天增加到10天,并因此而形成了每年三个“黄金周”制度。制度性休闲时间的增加,大大激发了城市居民参加休闲活动的热情,休闲消费文化也因此在城市广为流行。从全国各大景点汹涌的旅游者大潮,到花鸟虫鱼、奇石怪物的玩家,从网吧的网上冲浪者,到餐馆酒楼的美食家,从像章、粮票、邮票的收藏者,到攀岩和漂流的爱好者,无不说明,居民休闲活动已经高度分化,休闲花费也大大增加。可以说,休闲消费文化的兴起,构成我国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它是现代化历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消费文化兴起的必然
从社会学角度看,休闲的产生,根源于休闲与工作的分化。而休闲与工作的制度性区分,则是工业化的产物。在传统社会,工作与休闲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制度性区分。例如,在忙的季节(如收获时期),人们的休息时间被减少到极限,而闲的时期(如冬季),则整个季节都可能是休闲。在这里,人们的活动服从的是自然节奏。随着工业化以来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人的活动不再受自然节奏(如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周期)的限制,而是服从于机器的节奏,于是,人与机器的结合,导致新的制度性时间安排和崭新的社会节奏的形成。在这种节奏中,工作和休闲发生了制度性分化,各自有了不同的时间边界。与此同时,工作与休闲被赋予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