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壮锦文化是如何融入的

壮锦文化是如何融入的

发布时间:2023-01-23 16:53:04

❶ 壮锦的介绍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❷ 云南省文山州的壮族织锦是什么样

概述
壮族传统手工织锦。关于传闻起源于宋代。地面地纬平纹棉缠绕交织的色纬编织而成的粗糙不花捻丝,织物正面和背面的对称图案,并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的厚度。它的颜色形成鲜明对照一颗钻石的几何图案,结构和多样的,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来制作的衣服,毛巾,背包,台布。位于靖西,忻城,宾阳县的主产区。传统的传统模式,二龙戏珠烦恼,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余种,80种“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的新模式已经出现在最近几年,浓郁的民族风格。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壮族古代黎族,廖家人,郎家庭和土耳其,改名为宋,童,现更名为强。庄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历史,一直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博科,也称作为“唐锦”,“荣华是比较厚的,被称为中国的4着名锦壮锦广西文化瑰宝之一,在使用的纯棉,或真丝编织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化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的热烈,欢快的民族风格,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广西通志”载:“博科的县,壮族人民爱色,礼服毛巾属大家色天鹅绒,杂项织造作为像鸟一样,距离相当工艺品令人眼花缭乱,近视和厚庄孝之。 “壮锦配备的支持系统,传输,分全面的设备和装置的手工织机提花,棉纱的经纱纬纱各种颜色的天鹅绒,通过聪明的纬线交织的艺术品。博科,也被称为”唐锦“,”荣华比较厚。锦缎最佳合作被套,床垫表面,背包,手提袋,围裙,桌布。博科棉或麻股纱的翘曲没有扭曲或微捻两种颜色纬纱编织从花织物上的前面形成一个对称的图案和背面,并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的厚度,以及与各种颜色的纬组织的复杂性,多采用几何图案,鲜艳的色彩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对比与挑选出的模式。
[编辑本段]的可追溯性
壮锦,艺术和工艺面料是最令人兴奋的是壮族人民的文化创造,它的历史是很长的。据说,早在汉代,当地已产生“的优良夏天,软熟,以保持温暖”,“洞布。一个明智的,是壮族人民的理解,充分利用植物纤维网布,麻布织制,布报价在时间的记录。广东新语说,布种“的优良应该是夏天,软熟保持了寒意。”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广西罗泊湾汉墓第七残留葬坑出土了数块橙色的锦缎碎片,证实汉代广西博科技术。唐代,唐六元和县志“记录说:壮族人民的香蕉织布,竹,布,姬悲哺Bambu的,无论是勒布,麻,#布,丝绸,9种面料,中国的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张籍“白#歌称赞配方:柠檬烯白色的布,”白花花柠檬烯的白色和清新的春天的衣服说少年“。说人们穿着白柠檬烯布缝制的衣服好像年轻了许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已经历了从单色到彩色的图案花纹的锦缎。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碎片黑地橙色锦缎,可以被看作是开始的壮锦。唐代,壮族芭蕉布,竹节布,姬悲不斑布,丝布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被称为“锦纺织品出现于宋代,在此期间,庄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梭织丝绸,麻,棉锦缎。宋代”白质侧条纹,佳丽沉重的“布壮锦早期,北宋元丰年,位于鲁抗在蜀锦医院的挂毯4广西金(壮锦),据南宋范成大“桂海虞恒志”中记载的敬意可见壮锦宝贵的金波。壮锦在广西各地的河流,被称为“羰布生产。于是产生了两个江州洞“的”短布“,”中国线罗的土地上,一个小方胜图案。周去非“岭外代A”的绒布方形图案的白质,波幅甚广链,如线罗,而佳丽重,衣服也保诚南“侧所谓的“的脑白质模式是指生产的壮锦,其装饰图案,多变的几何图案,彩色黑白,这种早期的壮锦,”重“和编织格纹特征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手工纺织行业的宋代,壮族较发达的当时,宋代“绸绢纳布思进的??军需官”“蜀锦院”位于四川,有很多的蜀锦运到广西,输出广西口外。壮族人很快接受的蜀锦过程中,壮锦也应运而生。 (从黄色的“壮族通史”襄樊)至明代,锦缎变得越来越流行,这个过程也越来越精致。明代,壮锦,织有龙,凤图案已经成为朝廷贡品。明明清时期,博科已经发展到用各种颜色的羊毛针织博科显示绚丽的色彩,但仍然是一个皇室贡品,但平民也可以享受。当时,县,壮族人民爱采矿,其中浅色羊毛裙毛巾属杂项,也不敢采取的组织,如小鸟般“。 “嫁给连,土壤金杯表面绝对必要的,本乡,每个人都可以编织因此也。人被称为彩色,厚,耐用,价值52,非发夹女儿学校组织的土壤锦刘绒。壮锦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壮族人民,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锦庄必不可少的妇女女红锦缎嫁妆不可缺少的东西。清代,开始下降的锦缎。
[编辑本段]壮锦的传说 BR />后一千年以上的壮锦,发展三种类型的自包含的,20多个品种,50余种图案,坚固耐用,精致的艺术图案别致,花纹美观。据说,宋诸肮女孩叫丹妮姐姐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耀光彩,从灵感,用五彩丝为纬,主色纺通过,精心纺织生成的宏伟壮筋。壮筋交织在一起,丝,麻,棉
有关壮锦美丽的,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在山脚下,一个壮老母亲带着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母亲更是一个熟练的织工。她织出的壮锦,壮锦卷到东方的地平线原来的房子,花园,田野,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日大风,其中一组的仙女以锦缎做样子。老母亲已派出两个大儿子找到锦缎,但他们不怕前路是艰难的,花的钱,去城里的好运气。后来,老人的三个儿子的母亲,的大石马的帮助下,在火山和大海,找到一个红色的童话,让她回壮锦。红色童话的老母亲在织锦织锦看,最年轻的趁机拿走他们家的壮锦,骑马骑回的老母亲在一旁的小家,锦缎在阳光下慢慢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最年轻的没有想到,但是,它是太喜欢童话的老母亲,壮锦暗暗下的锦缎绣一样,是最年轻的带回家。因此,最年轻的告诉她已婚,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壮锦,精致的图案,色彩鲜艳,既有精美的工艺品,但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织锦的图案别致,明亮,颜色,耐用,强大的民族特色而闻名。壮族民间织锦的床罩,毛毯,表带,包,桌布,围裙,围巾,衣服角落饰和其他品种
1,织造工艺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系数一套完整的壮锦织造技术,他们使用手织机配有一个支持系统,变速器,分综合装置和提花装置,棉纱为经纱,纬纱用各种颜色的天鹅绒通过巧妙地交织的纬。传统木机,也被称为竹笼的机器上,机器有一个“花盆”提编织图案,从花最重要的特点的织机织锦花盆的。
锦缎颜色
“红配绿,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这反映了壮锦艺术家的锦缎颜色的要求:它是必要的令人眼花缭乱,但也耐用耐看。庄和喜重色有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一种互补的颜色,对比鲜明的红色背景,充满了热情,活跃,欢快的气氛激烈,使用绿色的对比,开朗的情绪,如黄绿色配置,美丽动人。阿壮锦,常常几种颜色,甚至十几种颜色组成,正确配置,很是华丽,华丽,丰富的统一。相反,深深的和谐,顾雁,中国和令人印象深刻。所使用的彩色织锦的特点是:少即是多,简单丰富的,简单而优雅的看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天真的字符显示。
3,风格壮锦图案
壮锦,图案构成大致有三种:第一,平织二方连续一个连续的几何图案和四方组成的滚动的几何图案,素净;两个基于动物和植物的图案装饰,各种几何图案基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各种几何图案的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密集和丰富的节奏感的复合几何图案严谨的和谐之美。许多许多的传统模式,主要是有形的东西,在生活和吉祥,幸福的象征模式选择,特别是在几何图案。的共同富裕格纹,“”人字纹,水波纹,云纹,回人字形花纹的织法的同心圆模式,以及各种花卉和动物形象,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凤凰图案的锦缎冠军“十人九壮锦锋,活得像一只凤凰从锦出来,这是由于庄最喜欢的凤凰,视为好运的象征。丰富和美妙的图案,充分体现了简单的壮族人民健康的审美情趣,反映他们的爱和敬畏生命,自然和民族的文化。使用棉布或丝绸编织精美的工艺品,生动的图案,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民族风格,体现了追求壮族人民更好的生活和渴望。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已被添加到桂林山水,粮食丰收葵花阳光灿烂,民族团结,反映壮族人民的新生活模式,以崭新的面貌,使之更丰富多彩。

❸ 壮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有哪些

壮族勤劳勇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民族民间工艺方面也独树一帜,成为一颗璀璨明珠。

壮锦。壮锦是壮族同胞喜爱的一种传统工艺产品。它精美结实,图案新颖,色彩鲜丽,经久耐用。壮锦生产工艺很高,一般以绵纱为经线,丝绒为纬线。壮锦生产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壮锦在壮族民间已广为流传,到了明清时代,壮锦已被列入地方珍贵的物品上贡朝廷,享有“士锦”美誉之称。壮锦作为壮族民间工艺品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到了清代以后,壮锦已基本普及了,其造型和选用材料已基本定了下来。当时,谁家有妇女,都会以拥有壮锦为荣,特别是以嫁奁,士锦被面绝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当今,属于壮锦的工艺品很多,最常见的有壮锦被面、壮锦背带、壮锦挎包等等,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壮锦的生产工艺日益改进,壮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今市场上畅销的又增添了壮锦制成的床毯,围裙、腰带、手提带、头巾等,花色品种也更为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锦产品也行销国内外广阔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刺绣。壮族的刺绣工艺有绣花被面、床围、帐沿、鞋、帽、衣物、围裙、绣球等。据调查,壮族少女历来都是既能歌善舞,又是喜爱针线的女工。她们从小就随母亲、姐姐练习绣花,一些民间艺人也成为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当女孩进入成年之后,已经掌握了一套刺绣工艺,甚至缝制衣服和制作鞋帽都很得心应手。所制工艺品,既饱含了物质生活部分,又饱含了精神生活的内容。

在壮族刺绣中,最常见的有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绣花鞋,古朴典雅,壮族老年妇女尤为喜爱,每逢过节或走亲访友,老人穿上绣花鞋,以显示自己的清雅和富足,做姑娘的也常给母亲送去亲手做的绣花鞋,以表孝心。还有小孩穿的绣花鞋,图案更是丰富多彩,既有花草蝴蝶之类,亦有小猫小狗之类,所有这些,象征着壮家人的和谐、吉祥,也象征着蒸蒸日上,反映了壮族同胞丰富多彩的感情。

印染。印染更是壮族民间工艺的一大杰作。它的主要品种,是将白布染成蓝色或黑色。其染料就是壮乡山林长的板蓝根,又名野靛叶,这种野生植物可直接用来作染料,制作方法是将板蓝叶放在缸里泡制待发酵后将渣子过滤,并加上石灰水,待沉淀后即可制成蓝靛菌种,同时放入清水,并加适量的石灰搅拌,然后加入适量的酒和碱水,经过反复搅拌,便制成了蓝靛染料,这种染料放在缸里可以长期保存。

用蓝靛染成的布颜色是单一的,若要想使布料具有花纹图案,则可增加另外一种工艺,即是用麻线或麻绳把织物扎起来然后放到缸里去染,染好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杂质,待干后取下线、绳,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出来了;也可用针穿入织物中,然后抽紧扎好,再染色,按上一种方法操作,织物上可呈现各种图案;也可用镌空花纹木板夹住织物染色这种方法叫“夹色”。

扎染后的布料,很具民族特色,扎染图案很多,可适应不同场合用途。有制成大包巾用于包绵被,或小包巾包日常生活衣物;也可以缝制双层的小孩褓巾,被套、门帘、桌围、帐沿、围裙以及儿童围兜等。扎染图案花纹一般以吉祥、喜庆的内容为多,如凤凰展翅、双鹤飞舞、喜鹊闹梅、蝴蝶恋花等等,这些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表现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❹ 壮锦的发展之路

在广西,主要有宾阳、靖西和忻城三个地方与壮锦有较深的渊源。相对于忻城而言,邻县宾阳的壮锦发展较好。首先,宾阳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与支持是壮锦能有所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一些弱势行业能立足于市场并得到发展的唯一路径。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业得到发展,政府也可获得收益,当地的经济状况也可某一个具有特色的行业的崛起而有很大的提高。宾阳政府对壮锦的扶持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可惜的是,忻城县政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抑或因为力不从心,毕竟忻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财政上的支出并不能顾及到方方面面。靖西县的壮锦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此外,宾阳的壮锦生产模式很好的符合了市场需求。当今社会,大众消费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宾阳选择了壮锦机器化、规模化的道路。成本低了,产量提高了,机器织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可以在普通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自然宾阳壮锦的销路也就更好。面对着如此情况,坚持手工织锦的忻城艺人们就不得不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降低价格来打开销路,然而这样将进一步压榨手工艺人们的盈利空间和收入;第二,则是继续坚持手工织造,以手工的品质来提升产品的档次。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是否手工制品的品质一定比机器制造的品质更高?
英国着名汽车品牌劳斯莱斯,直到今天,它的发动机还完全是用手工制造。更令人称奇的是,劳斯莱斯车头散热器的格栅完全是由熟练工人用手和眼来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而一台散热器需要一个工人一整天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然后还需要5个小时对它进行加工打磨,而这在人工费相当高昂的英国,其成本可想而知。
我们曾经“担心”过,人手毕竟不如机器,手工织的壮锦会否不如机器织的精美,比如出现线头或者花纹的错误。
但正如劳斯莱斯一直以来都是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一样,手工壮锦较机器产品色调更加鲜艳,图样更加栩栩如生。从手工织品中可以体味到一种机器织品不可能具有的美,虽然手工织锦中“挑花头”的工序限制了花型的多样性,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另外,手工艺人们在织造的时候,经纬之间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感受,通过再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使手工壮锦更具生活的气息;加之其良好手感和画面感,完全可以保证壮锦作为一种高消费产品的市场地位。
为此,我们大胆地提出,忻城的壮锦产业,以“手工织造”为主打,走向高品质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有利于手工织锦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和宾阳壮锦采取不同的市场定位,竞争减少了,双赢的机会增加了,民族记忆也得到了弘扬。 振兴忻城壮锦产业,在确定了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进行市场推广。织锦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想升级为一个产业,还需要引进管理人才和市场推广人才——而不仅仅是“推销人员”。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或者进行招商引资。我们知道,忻城县如今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作为忻城壮乡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载体的壮锦则是忻城旅游业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品牌。另外,作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壮锦,也可以尝试着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而达到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护的目的。
从时尚的角度,“背带芯”提供了一个“芯”的好概念,可以推广到各种“芯”,比如说靠垫、杯垫、桌布、手机带以及各种饰品比如说大耳环。这是打年轻时尚的概念,颜色要以明亮,跳跃为主,打造成时尚消费的前沿。每件产品只需要很小很小的一块缝在上面作为亮点,走特色经营的道路,这一点可以参考南锣鼓巷的模式。
从高端的角度,蚕丝的作用不可小觑,定位为纯手工工艺品,镶在镜框里静静地展示的那种,看上去很有品位的家居饰品,墙上的点缀什么的,挂毯等,价格可以定位在三到五位数。
而如何把手工壮锦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接受,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则是最重要的。忻城壮锦最重要的品牌内涵是其“手工”“原生态”,但绝不意味着它要走“地摊”式的廉价手工艺品的道路。品牌的内涵必须坚持,这就要求品质必须保证——“手工”“民族”“原生态”“自然”……这些词不仅仅能抓住国人的眼球,还能吸引那些那些留恋于什刹海等地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们。
而另一种更大胆的设想则是与国际知名品牌联手。昔日国人的“飞跃鞋”,通过法国设计师之手,在欧洲成了新锐时尚品牌,卖出了超过50欧元的价格。这也不失为一种的壮锦复兴之路。若能拓宽壮锦如今仅限于背带芯和被面等的传统而狭窄的使用范围,让其能以更新更多样化的面貌示人,如壁挂、背包、围巾、衣服饰品等,这门即将褪色的手工艺必将得以再放异彩。
总而言之,壮锦,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建立在遵循传统的创新的基础之上。丢弃传统,只能是加速壮锦的消亡;一味守旧,壮锦则会不断地褪色和黯淡……模式上加以突破,不断创新。只有精益求精的产品和合理的经营之道相结合时,手工壮锦才能打破近些年来不景气的局面。
在此,又想到很多正在没落的中国传统技艺,它们与壮锦的现状是何其相像。壮锦若能因此而振兴,或许能为那些传统技艺的重振带来希望。

❺ 壮族壮锦有着怎样的传承意义呢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

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

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❻ 壮族的文化内涵概括

语言文字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编辑本段
壮医药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编辑本段
壮锦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

壮锦

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

编辑本段
壮拳

壮拳,广西地方拳,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套路共三十五套,其套路短小,内容精炼。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拳刚势烈,下盘稳健,多短打,擅标掌,跳跃腿法少,进退以四门为径,常伴有壮语发声,借声助力,以气催力。练功方法多采用站桩,打沙包,树桩。“插芭蕉”,“抓石抹手”,“走梅花桩”,“七步铁线基本桩功”等功法。

编辑本段
音乐艺术

壮族民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着名歌手。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着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规矩的。比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里就不能唱。仪式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都是绝对不能颠倒乱来的。连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

歌圩

壮族歌圩
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 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如《广东新语》卷八中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684~709)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尝与白鹤乡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闬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歌圩的规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夜歌圩,在村中举行。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着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对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有些地区则互碰熟红蛋)或赠礼物,从而建立爱情。

平果嘹歌

用“嘹嘹”衬词来唱的“嘹歌类”山歌(也叫欢嘹),“流传的地区较广,以平果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东、田阳、百色等县,下到武鸣县,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巴马也有传唱”(《壮族通史》语)。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县流行的一种歌体的名称。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三为《散歌》”(《壮族通史》语)。

七十二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音乐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最初只有几个音阶,唱法简单,

唱词多以壮话叙述为主,寄托哀思和祈祷。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中,七十二巫调音乐变得越来越复杂、动听,终于形成七十二调,并用凌云七十二个人文和自然景点的名称命名,各调有的优美柔和,有的激愤昂扬,有的悲切痛心;在内容上也越来越娱乐性和积极向上。

据专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壮族先民就在凌云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大自然面前,壮族先民显得渺小无力,男人们上山耕种和打猎往往一去不回,疾病和天灾也经常夺去人们的生命。壮族妇女为寄托哀思、缓解悲痛、避免灾难、抒发理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七十二巫调音乐器具主要有两大类,静物器具有绒扇、麒麟、凤凰、香包,响物器具有铃铛、铜珠、茭。演唱时以铃声和脚踏声为主要配乐,左手拿一把铜铃扇子,右手拿一张配有铜铃的红手帕,歌声、铃声、脚踏声同起同落。在转调时不断体现出不同风格和个性,柔、凶、散板鲜明,尤其是柔板像清流的溪水又像慢飘的云雾,体现着大自然的美妙灵动。

七十二巫调音乐具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色彩,例如壮族女巫烧香设坛、唱巫歌、做法事,能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变化各种口音和语言,一问一答,与死者交谈,让生者了解到死者在阴间的情况。

编辑本段
舞蹈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壮族舞蹈的花山壁画实际是当时壮族先民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宋代桂林及桂北民间有傩队,戴假面具跳酬神舞。巫舞一直流传到1949年前,分为师公舞和巫觋舞,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师公舞戴鬼脸壳,每个神一个,多达30多个,且每个神有不同的动作和唱词。巫觋舞是巫婆装神弄鬼时跳的,手舞足蹈,作神附身之状。与酬神有关的舞蹈还有其他,如铜鼓舞、春牛舞、贺新年舞等。

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据统计,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多达几十种。着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火猫舞

子收割后的颗粒归仓、稻谷不发生霉烂和不被可恶的老鼠偷吃,是农家丰收后最担心的事情。猫是老鼠的天敌,为了保证粮仓中的稻谷安然无恙,集聚在广西梧州地区的壮家便要举行独特的祭祀仪式《火猫舞》,来求助猫神为人们消灭鼠类、扞卫丰收果实。

火猫舞
届时,扮演众“猫咪”的20来个青年男女,身着颜色鲜艳、饰有层层流苏似花猫毛皮的衣裙,头戴用稻草扎成的头箍和延长下来、垂于身后,形如猫尾的长稻草辫子,并在“从头到尾”的稻草辫子上,插上根根“燃香”,每人的前额上方再缚上一张事先绘制好的面具“大猫头”。

在众猫咪队伍前方,由一位头插银钗、身披花团锦簇、下坠流苏绣花披肩的女子率队、后随两名手提书写祈求吉祥语句六角宫灯的妙龄少女和三名吹羊角喇叭的男子共同组成祭祀行列前导,在一旁锣鼓乐队轻快、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和曲调悠扬的号角声中,沉浸在香烟缥缈中的众猫咪在仙女般的前导女子带领下,款款步入表演场地


猫咪们开始表演了,它们在不断变换着各种队形的过程中,模拟猫咪行走跳跃、扑捉活食、伸腰耸背、舔毛搔痒、相互嬉戏等多种姿态
,真令人有犹如进入“猫王国”之感。
接下来,众猫咪又模仿着人类祭祀神灵之态,在背后插满燃香的点点豆光和烟雾缭绕下,双手抱拳频频作揖祭拜,请求天界的大猫神下凡,为民根除鼠害。

在众猫咪围成圆圈翩跹起舞以娱乐猫神之际,一只由两人装扮,前者双手举黑白花纹“猫头”、后者扮“猫身”、“猫尾”身披纯黑色“猫皮”的肥硕大猫登场了。它忽而闲庭信步地观察着四方,忽而攀枝上树爬上竖立在圆圈中的一根高秆,向远方了望搜寻着大小鼠精们的隐藏地。随后跃下树来在一旁悄声闭气地等待着大小鼠精的出现。

这时,众猫咪开始表演起模拟人们丰收后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
收粮入仓的舞蹈。就在为获得丰收而充满欢欣进行舞蹈的同时,一只头顶尖嘴“鼠头”身披灰色“鼠皮”的大老鼠精,以四处窥视、鬼头鬼脑、悄手悄脚的夸张舞姿进入屯粮的场院后,看到座座粮仓放置于静寂的场院内无人看管,便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地准备立即开始破仓盗粮。就在大鼠精得意忘形时,隐蔽在一旁的大猫神伴着一声大吼蹿了出来。本企图负隅顽抗的大鼠精,一看来势凶猛的硕大猫神,求饶不成便立刻仓皇逃窜,企图能逃出天敌猫神的利爪,求得活命。

令人倍感亲切和充满美好希望的《火猫舞》,最后结束在人们的尽情欢呼,众猫咪的跳跃旋舞,以感谢猫神为民消灭鼠精,庆贺丰收成果不再被掠夺的高潮中。

扁担舞

扁担舞

扁担舞,其名又称打扁担,流行于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均取双数,多是妇女。出场表演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大家口喊呼,于是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模拟农事活动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错落有致,动作优美自然,整个舞蹈优美清新。1955年,此舞被选参加全国群众业余歌舞观摩大会表演,获优秀奖。扁担舞,至今仍为壮族人民喜爱,表演娱乐。

捞虾舞

其舞流行于广西德保县一带。它形象地描绘了壮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捞虾,遇上几个男青年在河边钓鱼的情景。表演的动作是捞、扒;演出的方式是:两个男青年手拿钓鱼竿,背着鱼篓,在河边钓鱼。不多时,来了四个女青年,她们手拿捞绞,腰系鱼篮,下河捞鱼虾。男的向女的打招呼,唱山歌;女的亦唱山歌回答。在男女一问一答的嘹亮的歌声中,男女双方翩翩起舞,队形变化三次,对唱三次,场面悠然热烈。唱的歌,其词多是谈情说爱,喜获鱼虾丰收。此舞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纸马舞

纸马舞又名跳纸马,是流传于文山、马关、砚山等地的壮族祭招性丧葬舞蹈。在文山县,又主要流行于攀枝花下寨、水车寨、新平坝、高末一带的壮族土支系居住区。

纸马舞

纸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再以纸裱糊绘制而成。纸马有头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却无脚。舞前,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把纸马套在腰间,双手提着纸马的腰作舞。参加舞蹈者,多为8名成年妇女。其中,舞纸马者两人,舞大刀者两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狮子者各一人。舞时,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为基本动作。每当左脚起跳时,右脚向左前方侧跨步,右脚起跳时,左脚向右前方侧跨步。跳到第三拍子时,跨步的掌还要在地上点两下。在绕场跳动时,戴鬼面具的舞者应与前后的舞者互相照应,起跳的左右脚和步伐都必须一致。舞蹈中,马对马,狮子对手巾,鬼面对小刀、大刀对大刀,作互相拼斗动作。舞纸马者,还要依从步法、节奏、有节拍地左右摇动马头,让两“马”作互相咬、踢、厮斗。舞场上马铃叮当响,灰尘四处扬,真如在战场上打斗一样。

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广南那洒镇马贵村壮族的铜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麻栗坡、富宁等几个村寨中的铜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丰收和老人丧葬等民俗活动。壮族、彝族的铜鼓舞流传普遍,动作古朴,舞蹈语汇非常丰富。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的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十二种音调组合,简称十二调。据称公鼓代表太阳,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调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因此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积淀着壮、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翡翠舞

壮族的翡翠舞是用竹片或铁丝结成翡翠鸟骨架,再用绿色毛线装饰形似翡翠鸟,表演该鸟平时的生活活动的舞蹈。据老艺人说,200多年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讧,造成兵战连年,加上旱涝灾害接踵而来,致使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一种祈求安宁、自由生活的愿望成了壮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但是,壮族人民是一个具有惊人聪明才智的民族,他们明知这一愿望在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追求心灵上的自慰与精神上的自娱,并通过其他形式反映出来是可行的。于是民间艺人在劳动生产与生活中,发觉了一种禽鸟动物一翡翠鸟。不但羽毛色彩鲜艳,美丽无比;且性格温驯、善良、不欺异性、勤劳自食,恰与本民族的属性相合;便摸拟翡翠鸟活泼、灵巧的动作特征:它的美丽形态,它的勤劳自食,向往自由、美好的信念。借以体现壮族人民的勤劳、正直、善良的民族特征,激发壮族人民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强烈欲望。

师公戏

壮族“师公舞”是流传于广西武鸣、邕宁、都安、钦州等县的一种属梅山教派的祭祀舞蹈。它历史悠久舞蹈语汇比较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是壮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
乐器

蜂器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因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

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仗鼓”,还有“拍鼓”、“正鼓”,在北魏流行一时,因而又有“魏鼓”之称。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马骨胡

马骨胡
马骨胡在壮语中称“冉督”、“冉列”。“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等桂西百色地区,贵州省兴义、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琴筒原用一段、现用多块马、骡或牛大腿骨拼粘制成,长10-12、直径5厘米,呈椭圆形,前口蒙蛇皮、鱼皮或蛙皮,后敞口。琴杆红木或红椿木制,上粗下细,长46-60厘米,顶端雕马头为饰。置二轴,原黄(一种鹿)角制,现用红木制。张二条钢丝弦。定弦d1、a1,音域d1-e3,两个多八度。

演奏时,琴筒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音色近似京胡并较之柔美。常用技法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顿弓、打音、倚音、滑音等。用于独奏、八音乐队合奏、莫伦说唱和壮剧伴奏。是八音乐队的主奏乐器,在壮剧乐队中也居领奏地位。

琤尼

琤尼是壮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凤山、巴马等地。“琤”为壮语“七”的语音,“尼”是壮族民间对乐器的统称。也称“壮族七弦琴”或“瓦琴”。明初已在广西西部流行,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琤尼形制古朴,由共鸣箱、岳山、弦轴、琴柱、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图)。共鸣箱即为琴身,呈卧式半圆形中空体,它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面板为半圆的拱形,用桐木制作,多使用当地所产的泡桐木,将一整段原木从中破为两半,以半边原木掏空内腔,雕凿成半管状的圆槽,凸面刨光成为半圆形的琴面,面板厚0.7厘米~1厘米。底面平直,多使用松木、杉木薄板制作,板厚0.5厘米~0.8厘米,底板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和一个弯月形大孔,两孔相对。面板和底板胶合后,两端通透,不设音窗。琴箱长60厘米~70厘米、底宽16厘米~17厘米、中高7厘米~9

.5厘米。在距琴面两端5.5厘米~8厘米处,分别设有岳山(弦枕)支弦,岳山用硬木制作,呈半圆形条状,底部与面板相接,岳山高1.3厘米~1.5厘米、底宽1.4厘米~1.6厘米。在琴首与岳山之间,等距竖向排列七个弦轴,弦轴使用柚木等质地较硬、纹理细密的木材制成,当地多用壮语称作“肥外”的木料制作,轴体为圆锥形,轴柄多呈球状。琴尾的岳山外侧,开有七个圆形弦孔,供琴弦穿过而用。琴柱也称琴马,用壮语称作“卜柚”的木料制作,也可用李子木、核桃木或牛角制作,外形呈秦汉古币状或人字形,柱的上端开有小孔,琴弦穿过其孔并支弦于琴面上,七个琴柱在面板中部斜向排列。张七条琴弦,最早使用棕丝或马尾搓成,后用羊的肠衣弦,现在使用丝弦或钢丝弦。琴弦一端缠于弦轴上,另一端穿过弦孔,缚弦于弦孔内侧的小木棍上,或弦头在孔内侧打结,也有直接在琴尾岳山上钻孔系弦的。琴弓用竹片或细竹作弓杆,系以马尾为弓毛,弓杆长50厘米。

壮族三弦

壮族三弦,是壮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汉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于壮族八音合奏或为壮剧及说唱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天琴

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偏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和龙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二百年前已在壮族支系偏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所用乐器便称天琴。传统天琴长约120厘米。琴杆木制,雕龙纹。琴头雕成凤形、帅印、太阳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制弦轴。琴筒用葫芦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状,厚10厘米,前11胶麻竹壳或薄桐木板,面径11厘米,后端镂刻花纹为音窗。竹制琴码,张丝弦。琴体各部可拆装组合,便于携带。现代天琴,琴杆长90厘米、呈半圆柱状,杆身无饰。琴头平顶,琴筒天麻竹或铁制,圆形,直径10厘米,蒙蛇蟒皮,张丝弦或尼龙弦。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

编辑本段
壮剧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着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

壮剧

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剧产生了广西的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又称壮师剧)以及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分支。其中广西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北部方言的地区,以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为伴奏乐器,唱腔主要包括正调、平调、卜牙调、毛茶调、骂板、恨板、哭调、哀调等,部分角色有特定唱腔,剧目有《卜牙》、《文龙与肖尼》、《刘二打番鬼》等;广西南路壮剧包括壮族提线木偶戏和马隘壮戏,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地区,以清胡、厚胡、小三弦等为伴奏乐器,唱腔主要包括平板、叹调、采花、喜调、快喜调、高腔、哭调、寒调、诗调等,行腔时采用帮腔形式,剧目有《宝葫芦》、《百鸟衣》等;壮族师公戏脱胎于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祭祀娱神歌舞,流传于广西河池、柳州、百色等地,表演初时着红衣戴木面具,后改为化装着戏服,以蜂鼓、锣、钹和无膜笛伴奏,剧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姑娘》等;流行于云南的富宁壮剧及广南壮剧受汉族地方戏曲影响较大,另有特点。

壮剧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是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❼ 壮锦的简介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❽ 广西壮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广西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❾ 壮族织锦技艺是如何

壮锦历史极为悠久,壮族先民在汉代织出的“斑布”就是其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壮锦技艺形成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列为贡品,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二十多个品种和五十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着称。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
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阅读全文

与壮锦文化是如何融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