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讨文学的跨文明互补与融会可以从哪些具体研究途径入手
我们要在异质性的基础上求得互补,进而达到某种总体性,将不同文明的文学共冶一炉,融会贯通,探索异质文化与文学的共同文学现象与规律,并进而建构起具有更大阐释能力的世界性和全球性理论框架。异质文明间的互补和融会,是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比较文学在新的发展阶段注重异质性研究的必然结果。对于不同文学之间的这种互补和融会,跨文明研究提供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研究途径:归类法、附录法、引证法、混用法和融合法。具体如下:
归类法:在文学的比较研究中采取归类的方法,也即站在总体文学的高度,将异质文明中的文学现象加以类分,并归结为若干理论问题,加以对比研究,进而达到特定的融合。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一书就是采取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成功范例。
附录法:我国着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就很典型地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研究某种文明体系的文学问题时,以“附录”的形式将不同文化背景中可以与此问题相类比的对应文学观念列出,以进行对比辨析。通过“附录法”,不同文明体系的文学观念一并呈现出来,在一个宏阔的视野中,正文部分对特定问题的论述详尽深入,附录所列内容全面而清晰,这为我们比照不同文明文学提供了便利,也利于我们在较高层面上探寻共通的文学规律。
引证法: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中所采用的“引证法”也是文学在研究异质文明之间互补与融会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研究文论时,“引证法”要求我们以某种文论的研究为主,而在研究过程中,将不同文明体系与此相关的例证和理论论述加以引证,从而把异质文明中的文论融为一体。
混用法:将不同文学的各种观念、范畴、术语等汇于一处,熔铸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这种异质融会的途径打通了不同文明体系的文学之间的“隔”,它不分古今与中外,将各种文学观念和理论融会到一个体系之中。朱光潜先生在其《诗论》中就大胆地尝试了这种方法。
融合法: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将诗、画、书法、音乐和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从具体作品欣赏和分析入手,杂糅中西而又以中国诗学精神的剖析为主,揭示出文艺审美活动中具有本质特征的东西,也成为观照异质文明互补和融会的一种有效途径。
转自新浪微博
2.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视角如何理解文学
文学性和文化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从文化的视角的李小文文学文学,文学可以说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是文化再穿上这文学的发
3. 文体学如何帮助我们提高对文学的研究
文体学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对应的作用是比较多的,转变语言学研究与文学评论的不足,可帮助相关人员系统性与全方位地研究作品。 (一)文体学存在本质功能与文化功能 文体学在文学作品中应用存在显着作用,以往文学作品的分析重视文学论,包含本体论与目的论,本体论关键是研究文体学的结构,文体学存在特殊的本质功能。 文学作品的分析上,依托文学作品体裁加以全方位关联,可以确切地观察文体学在全部分析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文体学涉及汉语言文学阶段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分析,使得文学作品的本质更为彰显。 文体学的分析重点是对文学的诸多作用进行观察,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研究,应充分明确文学作品的本质现象。 参照现有的文体学应用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优势,文学作品以多种体裁的形式存在,特别是书信体裁,对应倒叙形式促使人们对待文学作品产生本质印象。 针对文化功能,分析文学作品时引进文体学,能够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学韵味,换言之对不相同的文学作品加以研究,彰显出对应的文化特色,相关人员在文学作品中了解多种多样的文化。 文学作品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先进文化,文学作品通过文体学进行分析,可充分凸显文化功能。 比如,《诗经》、宋词等相关的篇目,可在体裁形式上分析文学作品特殊的形式,借助文体学研究较多的传统优秀文化,深层次挖掘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利用文体学阶段,相关人员能细致分析我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的内涵,深层次地观察能够把不相同国家的文学组成结构结合起来,对文学体系的发展创新方向加以初步判断。 (二)文体学存在审美功能与实践功能 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借助文体学能够展现审美作用,因为文学自身便是艺术的体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主要是增强阅读者的文学素养,对阅读者的审美趣味进行培养。 不相同的文学作品包含不相同的体裁篇幅,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按照多种多样的体裁模式传递内在精髓。
4. 为什么要从文化视角来切入研究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形成于中国文化的发生、创造期,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必须纳入到文化的综合动态的系统中来,将它置于最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例如,对史传文学、诸子哲理艺术散文的研究,即涉及到“史官文化”、 “先秦理性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对《诗经》、《楚辞》的研究,亦涉及到南北文化、儒道源流及宗教、民俗等文化问题。而卓绝一世、彪炳百代的《庄》、《骚》的产生,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纵深的历史、文化继承和时代精神氛围等与文化因素相关的方面,揭示其由于蓄势久远、积淀深沉从而以包罗万有、气象雄浑的面貌登上时代高峰的缘由。可以说,先秦文学中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因而对先秦文学的研究,离开了文化视角就无从切入和深入。
5. 如何浅入深的研究中国文学详细些,先从哪些知识,作家了解。非常谢谢~
研究中国文学,必须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否则将是无本之木。
中华文化无法“浅入深”也无法“深入浅”,因为它的“内涵极其丰富但是原则极其简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里的这段理解了,就会有所感悟。
直接一点说,《论语》读完一百遍(方法很简单:不求注释、不求甚解),中国文学估计就能通了大半朝上了。
6. 浅谈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文学是文化现象,它归属于文化。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相比,它的特点是内涵深邃,变化比较缓慢,具有很大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文化与其说是某种意境完成的结果,不如说是趋于完成的过程。中外文学史上很多复杂的典型,仅仅作政治观,从政治角度是解释不清楚的,只有转移到文化观,从文化角度说明,才能令人信服。说不尽的阿Q,当然体现一定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但主要体现的是文化现象……阿Q、奥勃洛莫夫以及其它类似的审美对象,不仅打着阶级的、社会的烙印,更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正由于他们饱含现实中的文化成分,体现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才有如此广泛的涵盖面,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他们是现实的,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又是超现实的,连接着过去和未来。——高长印《文化讨论对文学研究的启示》7. 是否应该把文化研究纳入文学研究中,就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的区别:(1)狭义的文化批评:即严格意义的文化批 评,主要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 的一种文学研究方式。(2)广义的文化批评 :广义来说,如通常所谓的“用文化学方法来研究文学”,或“借助文本来研究文化”等。事实上,今天汉语大陆的文化批评取向,更像是杰姆逊就文化研究而说的“是一种愿望”,这一愿望的真实含义起码有三点:(1)是把文化研究看作“探讨普遍社会问题的特殊途径”;(2)是通过文化研究凸现和回应“当下社会的精神和文化问题”;(3)是把文化研究当成一项“学术改革方案”,以维护“交叉学科”的优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既有学科、学术体制本身就是文化研究的反省对象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艺学的诸种研究形态中,文学批评是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
8. 什么是文学研究的文化学方法,其内容如何
文学研究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参照准则、切入视角、研究手段的总称。根据查询网上相关信息显示,文艺的文化学研究法把社会看作一个文化的整体,从社会教化、社会角色、社会传播等文化学角度来研究文艺兴衰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9. 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区别是什么。
文学的范围较小,文学意义主要指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依据作品做详细的分析即可。文化的范围就要广得多,包括了内容,思想,情感,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宗教,民俗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入手分析时也要多方面的考虑。举个例子吧,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诗句,格律,音韵,意象,意境都属于文学范畴;而分析“更上一层楼”给人们的启迪和表达的情怀,情感和对后世及读者的影响都属于文化范畴了。
当然,文学与文化本身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相互间有很多联系,文化远大于文学,文学离不开文化。不知道我的解释你能明白吗?不清楚我们再探讨。
10. 本人想研究文学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作者的信息和当时创作的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