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是粽子文化

什么是粽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5 01:21:09

1. 独具特色的壮族粽子文化

中国人都讲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有什么就做什么。在壮族文化中饮食这一块跟地理就很有关系。这里的地方生产糯米,而糯米则是制作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养成了壮族人爱吃粽子的习惯。那么就让我们研究一下壮族的粽子文化。

在壮语中,“包粽子”的发音为“独逢”,与包襁褓的“独朋”相近。广西地区较为常见的年粽一般都做成两边略低,中间鼓起的方形粽子,可被视为象征孕妇的腹部。

如果从农业的角度,西南一带盛产糯米,壮、彝、苗、侗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糯食文化,过节吃糯米做的粽子、年糕、糍粑等食物,就和主产小麦的北方过年要包饺子一样,实在是太天经地义不过了。更不用说汉语中“年粽年粽年年中”的好彩头了。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壮族人所制的粽粑花样繁多。在广西宁明县,春节时壮民往往制做一种大的惊人的粽粑,这种粽粑“以芭蕉叶子包成,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足有八仙桌那么大。

这么大的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祭祖完毕,同族人共同分食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在云南文山,壮民喜欢在节日制做“马脚杆粽”。这种粽子是用30厘米长、10至15厘米宽的大粽叶包成,其形状一头粗大,一头细长,很像一个带蹄的马脚,所以人们称之为“马脚杆粽”。

制做马脚杆粽时,要先将糯米淘洗后浸泡半个小时以上,把头年的干粽叶烧成草灰,与滤干的糯米均匀混合,再拌以火腿丝、枣子、猪肉、盐(或糖)等,最后包上棕叶,入锅水煮而成。这种马脚杆粽色泽灰黄,口感滑腻,味道鲜香,既可热食,又可冷食,保存期较长,不仅是当地壮民节日必备之品,也是青年男女赶集、赶歌圩、赶花街互相赠送的常备礼品。

在广西区内,粽子的文化又各不相同。南宁及其周边地区,过年往往会包重达两斤以上的大型粽子。那里的棕叶会采用冬天的芭蕉叶,极其宽大,横县的大粽尤其出名。壮族粽子形状也比较多样,除了上述的“孕妇粽”和各地都有的三角粽,还有羊角粽、驼背粽等,在桂北还有因形状得名的狗头粽。选料也和其他地区不同,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绿豆和板栗入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各种馅料。

2.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内涵

导读: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要到来了,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端午习俗,有些地方可能会划龙舟,戴香囊,但是不会改变的就是我们都会吃粽子,那么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和象征吗?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1、寓意中举

在古代的时候,想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叫做中举,中举之后就可谋得一官半职,能够取得事业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吃粽子,其实有一举高中的意思,因为粽子的“粽”和“中”谐音,所以端午节会吃粽子,尤其家里高科考的人,一定会吃粽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显赫,如果有一些政绩的话,是能够光宗耀祖的。而粽子的“粽”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谐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粽子以后,家族的人能够获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够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品尝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个好兆头,希望吃了粽子之后,能够带来好运,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光宗耀祖。

3、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当年屈原因为国家灭亡所以就投江自杀了,非常的悲壮,世人也觉得十分可惜痛心。为了能够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粽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儿去啃食,这样就不会侵害屈原的尸体,保护屈原的躯体。所以端午节这天大家都会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先人。到了今天仍旧不会忘记祖先的付出。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吃粽子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就像其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据传说,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端午节食俗中除了全国各地共享的粽子之外,南方大部分地区喝雄黄酒,湖南常德、张家界等地还吃糍粑,江汉平原一带吃黄鳝,山东、江西等地吃茶叶蛋,河北地区吃印有五种毒物花纹的五毒饼等。长江黄河以南人们包粽子都用竹叶,而北方地区多用芦叶。这些均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在端午的习俗中,消灾避疫、驱邪避魔是最原始的主题和最主要的动力。例如喝雄黄酒,《白蛇传》里有一个情节讲的就是许仙听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现出了原形。这种建立在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基础上的节日主题,自古便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端午节习俗是人们对生命、自然、美好人格和幸福生活的歌颂和期盼。它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转变而变化。从对辟邪驱瘟主题、舍身报国或舍身救父等高尚人格的尊崇开始,逐渐又通过各种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上升为人类与自然、社会既和谐相处又主动调节的生活智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才得以长盛不衰。

端午节之所以特别受到民众的喜爱,还源于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认同。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主题之一。从抗日战争开始,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便采取诗会的形式纪念屈原,将诗会与赛龙舟活动相呼应,更能够体现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高尚的品格,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

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由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3.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提到粽子,大家都知道它是我们端午节必须要吃的一种美食了,尤其在南方来说,到了端午节家家都是要做一些粽子来吃的,虽然年年端午,年年吃粽子, 但是却很少人知道粽子的意义是什么,以下是关于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1

纪念屈原

这个口口相传的历史不必多言,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要灭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

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这大概便是粽子的最早起源。“角黍”世代相传,成了粽子,也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里最必不可少的食物。

九子粽寓意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

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也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代表着老百姓们最简单又纯粹的期盼——多子多福。

纪念屈原、祈求“粽”子、高“粽”功名、光“粽”耀祖。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楚国人,他不忍看到国家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2、祈求“粽”子: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3、高“粽”功名:因“粽”和“中” 音近,有“高中功名”之意,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

4、光“粽”耀祖: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2

粽子的寓意

古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传说是为祭投屈原而发明的。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又名角黍或作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3

粽子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粽子的寓意:求取功名

粽子中“棕”和“中”发音相近,在古代有功名得中的`意思。在古代如果一个书生要准备考取功名,可以在端午的时候赠送粽子给他吃,并且祝福他顺顺利利的中举。现如今,我们也可以在端午吃粽子的时候,祝福学生们考试顺顺利利,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粽子的寓意:求子

早在晋代,粽子就已经成为了端午节必备的食物,粽子的发音和“中子”类似,在古代的习俗中,人们比较讲究这种谐音的祝福语,多吃粽子就寓意着能多得儿子。在古代制作粽子时,除了以糯米为原料以外,还会加入一些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材,比如益智仁、赤豆等。

粽子寓意:平平安安

粽子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人们为了担心河中的蛟龙等凶物伤害屈原的尸体,就将糯米装入竹筒中,然后投入江中吸引凶物的注意。因此,粽子也有着保平安的寓意,在很多地方的习俗中,人们制作粽子时选择用红绳将其捆绑,然后放在小孩子的兜里,这样就寓意着给小孩子护身符。

粽子的由来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掷粽子于汩罗江,粽子的文化也有好多呢,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它可是爱国的将领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每年如此,以表示崇敬和怀念。除此之外,端午节的粽子还有驱赶蛟龙、功名得中等美好寓意。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曾经有这样的记载,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屈原,梦中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粽子。

其实这个粽子的寓意和象征挺简单的。我们都知道,这个的粽子谐音就是中,意味着希望我们多子多孙,生活也是非常如意。另外,吃粽子的风俗习惯流传了上千年,它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都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习俗了。

4. 粽子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相信大家一提到粽子就会想到我们源远流长的端午节,这不仅是我们用来纪念端午节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流传到至今的传统习俗。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人都不知道粽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也让越来越多传统佳节淡化在人们的心中,所以我们更应该开始学会了解粽子相关的传统文化。

学会传承

其实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忙碌阻止了我们过节的想法,但是我们也不要在社会的发展中遗忘这些传统佳节,这些节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传承它才能够让它一直流传下去。所以我们也更应该在这些节日的时候多陪陪家人,让这种文化不会在我们的时代发展中逐步丧失。

5. 粽子的历史传说文化内涵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1]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6. 粽子表达了什么

粽子表达了什么

粽子表达了什么,粽子是民间特色小食之一,用糯米做的粽子味道鲜美,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但是粽子里面包含的寓意却也是非常经典的,看看粽子表达了什么。

粽子表达了什么1

端午节吃粽子表达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万不能认为只是粽子文化,端午节的主题从来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

对于屈原,爱国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行动。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国家兴旺富强,则为之欢欣鼓舞;当国家出现外国仇视或侵略时,便情绪激昂,主动维护国家的名誉和主权;当国家破碎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

历史发展

1、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久远,最初是用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

2、“粽”字古又写作“糉”(zong),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粽子表达了什么2

1、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疫情有几人医好,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6)什么是粽子文化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是“开端”,万事之初的意思。午,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的组合记年,又以地支记月份,一月为寅,二月,疫情未来科技,是卯,依次排开,五月就为午,因此五月就是午月,端午意为午月的开端。

“五”“午”相通,时维夏天,所以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艾节、夏节。因午步入“阳辰”,午月,端为阳夏,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月五日五,所以叫做重五节。

时值仲夏,法正天中,此时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辟邪祛灾,“午日以兰汤沐浴、”“浴兰怕兮沐芳华”,故端午节又叫做天中节、浴兰节。至于为什么叫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皆有缘由。

粽子表达了什么3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起源

一般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据此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

此外,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迎涛神祭图腾说。相传在古代的中国南方有个少数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者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地就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儿女长命多福。

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

清干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龙舟竞赛。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

意义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在五月初五诗人节与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传播

很多亚洲国家也有端午节,一般都来源于中国,但是各国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

日本: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同时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节和儿童日,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

韩国:男人摔跤,女人洗头。韩国的端午祭祀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五开始,五月初七为止,是萨满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同中国的端午龙舟、粽子等习俗有很大不同。

假日

把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台湾、香港、澳门

7.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

粽子的意义和传统文化如下:
粽子的意义: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庆节食品,有祭祖的含义,同时还被赋予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意义。
传统文化: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后来南朝梁国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写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8. 粽子的起源和来历

粽子的起源:这是一种为了纪念楚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诞生的食物,屈原在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类啃食屈原的身体所以沿江抛入竹筒,竹筒内装满糯米,这就是粽子的来历。文献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粽子简介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9.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 粽子寓意,粽子的象征是“中”,主要是在古代的时候取一个“功名得中”的寓意。现代人的寓意是怀念和纪念屈原。下面一起来了解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1

1、吃粽子吃粽子:除瘟驱邪、求吉祥: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

2、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3、功名得中:粽和中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得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4、纪念屈原: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端午节吃粽子便成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5、驱赶蛟龙:蛟龙会偷祭祀的东西,而它怕艾叶和五色绳,所以便用其来包祭祀食物。

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 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糵”,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2

吃粽子的寓意,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在国家灭亡之际于五月五日投身汨罗江而死,当地老百姓在那一天纷纷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饭团等食物扔到江里,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久而久之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表达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另外,端午节吃粽子还有求子的寓意。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也就是将九只粽子串成一串,通常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看起来非常好看,而“粽子”谐音“中子”,在民间说法说吃了粽子就能生下儿子,有人丁兴旺的意思。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战国末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然后又派节使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向楚怀王陈述,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把屈原驱逐出郢都。

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软禁起来,二年后客死在长安。到后来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即位,秦国陆续派兵攻打楚国,郢城被秦兵攻占后。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消息后,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声,便跳进了湍急的汨罗江,这天正是是农历五月初五。

汨罗江附近的渔夫和周围的百姓,听说屈原跳江自尽的消息后,都划船来到江上,驾龙舟争争相打捞屈原的尸体,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为了防止鱼虾破坏屈原的躯体,他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里,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用来迷昏恶龙野兽。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粽子的意蕴着什么意义3

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食用禁忌

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热食。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有节制的食用,一次少吃一点,可选择迷你粽子。

吃粽时应该搭配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缓解肠胃不适。

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别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

注意事项:

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方便。

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10. 粽子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你知道什么

1.洗眼:以前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都会凌晨起来,打上第一桶井水,将事先买好的洗眼用的花:金银花、槟榔花、海棠花、篓花(任何一种都可以),加上苦瓜片泡在一起,然后用水和花清洗眼睛,意味亮眼,让眼睛视力更好,每个人起床的第一时间先洗眼。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粽子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