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荆楚文化怎么与生活相结合,想做些关于荆楚文化的项目和产品,希望大家能给予好的建议
黄鹤楼香烟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高档产品的需求日益、喉部基本无刺激、无杂气、余味舒适等特点,逐渐成为大部分高档烟,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幕弹 “黄鹤楼+1916”,看似牵强的组合,内蕴的却是文明的薪火传承。黄鹤楼,荆楚文化的千古象征之一;1916,中国民族工业百年梦想发轫的一个年号。今天的组合,更加光辉夺目,我们能体会:在历史的交融中,在文化与梦想的双重推动下,不经意间把时代文明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骄傲的荆楚人,骄傲的武烟人,孜孜以求的创造奇迹——终于兑现了,千古文人士大夫的承诺,千百年来沉淀的梦。 中国文人士族作诗为赋崇尚追求意境,人境相生、人境合一、忘我之境等等不一而足,这不仅是他们对艺术境界的追寻,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追问,而境界的高下也往往决定了他们在文化创作领域的成就。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的市场与前途,因此,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绝不能忽视消费者在消费体验你的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品牌境界,这种境界既是销售力,也是你的品牌生生不息的推动力。 黄鹤楼1916,凝练着荆楚文明的精粹,锻造着品牌至境的时代传说。天赐淡雅香 “黄鹤楼”品牌始创于20世纪90年代,是湖北省名优烟之一,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品牌名取意于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名楼与名烟相得益彰,尽显楚都今昔辉煌。 软盒黄鹤楼包装规格: 软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 焦油量: 15 mg烟气烟碱量: 1.2 mg 精选多年自然醇化烟叶,经武烟首席配方师精心调配,产品劲头适中,无刺激杂气,回味甘甜,口感舒适,实现了超然的飘柔淡雅口味。 独特加长烟棒有效过滤烟气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更小,吸食更安全。外包装以磨砂与深蓝色为主色调背景,并利用凹印印刷技术形成磨砂压纹工艺,体现金属质感,表面加工水性光油,更加光亮,细节之处独具匠心,近显其尊贵不凡的气度。 软盒黄鹤楼(红版)包装规格: 软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5 mg烟气烟碱量: 1.2 mg 独特卖点:香气浓馥、烟气细腻柔和、口味淡雅舒适 黄鹤楼香烟产品特性:贵为高档品质产品,软盒(红版)“黄鹤楼”香烟采用国外高品质进口烟叶和国内优质烟叶,精心配置,赋予纯正烤烟特征烟香,且结合叶组基础,合理使用国内外名贵香精香料,给予该产品独特的风格,使香气飘逸淡雅。 更充分满足高档卷烟消费者的“柔、细、雅”要求。 硬盒黄鹤楼(红带)包装规格: 硬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2 mg烟气烟碱量: 1.1 mg 独特卖点:香气浓馥、烟气细腻柔和、口味淡雅舒适 产品特性:贵为高档品质产品,软盒(红版)“黄鹤楼”香烟采用国外高品质进口烟叶和国内优质烟叶,精心配置,赋予纯正烤烟特征烟香,且结合叶组基础,合理使用国内外名贵香精香料,给予该产品独特的风格,使香气飘逸淡雅。 更充分满足高档卷烟消费者的“柔、细、雅”要求。 软盒黄鹤楼(特制珍品)包装规格: 软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0mg烟气烟碱量: 1.0mg 雍容华贵天赐而生 双十珍品,低致十毫克焦油及十毫克一氧化碳 黄鹤楼香烟为“淡雅香”之完美诠辞 外包装具有皮革般质感 独特卖点:清雅口感,极致醇和 硬盒黄鹤楼(特制珍品)包装规格: 硬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1mg烟气烟碱量: 1.0mg 雍容华贵天赐而生 双十珍品,低致十毫克焦油及十毫克一氧化碳 为“淡雅香”之完美诠辞 外包装具有皮革般质感 独特卖点:清雅口感,极致醇和 硬盒黄鹤楼(12mg)包装规格: 硬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2mg烟气烟碱量: 1.1mg 挑战醇和新极限。 产品特点:烟气细腻、绵长成团 产品介绍: 烟支:采用吸味影响小、燃烧性好、包灰性能好的进口卷烟纸,体现人文关怀。 滤嘴:采用深蓝衬底,其上配以黑色条纹,烫金电化铝,风格协调大方。 材质:采用最新柱状镭射纸张,中部镜面深蓝色块,与磨砂方格形成鲜明对比。 底纹:烟包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其磨砂产生出细腻、润滑的效果,体现其表面及为时尚 的太空金属质感。 软盒黄鹤楼(满天星)包装规格: 软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2mg烟气烟碱量: 1.0mg “尊贵”缘于高贵的血统,自然的和谐,上天的恩赐。 秉承黄鹤楼系列香烟天赐淡雅香的特点,经自然醇化,再现烟草本香,香气淡雅飘逸,醇和到极致。 人工精选进口再造烟叶,采用纯天然生物制剂“普乐液”,在有效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强卷烟吸食安全性的同时,使得烟丝更加的光泽油润、细腻柔和,口味淡雅舒适,余味纯净,是高品质生活的绝佳享受。 硬盒黄鹤楼(满天星)包装规格: 硬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2mg烟气烟碱量: 1.0mg “尊贵”缘于高贵的血统,自然的和谐,上天的恩赐。 秉承黄鹤楼系列香烟天赐淡雅香的特点,经自然醇化,再现烟草本香,香气淡雅飘逸,醇和到极致。 人工精选进口再造烟叶,采用纯天然生物制剂“普乐液”,在有效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强卷烟吸食安全性的同时,使得烟丝更加的光泽油润、细腻柔和,口味淡雅舒适,余味纯净,是高品质生活的绝佳享受。 硬盒黄鹤楼(红版)包装规格: 硬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84mm焦油量: 15mg烟气烟碱量: 1.2mg 挑战醇和新极限。 产品特点:烟气细腻、绵长成团 产品介绍: 烟支:采用吸味影响小、燃烧性好、包灰性能好的进口卷烟纸,体现人文关怀。 滤嘴:采用深蓝衬底,其上配以黑色条纹,烫金电化铝,风格协调大方。 材质:采用最新柱状镭射纸张,中部镜面深蓝色块,与磨砂方格形成鲜明对比。 底纹:烟包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其磨砂产生出细腻、润滑的效果,体现其表面及为时尚 的太空金属质感。 软盒黄鹤楼(1916)包装规格: 软包卷烟规格: 一类烤烟 70mm 焦油量: 15 mg烟气烟碱量: 1.3 mg 根源于1916年波利维亚商人引入“南洋烟魁壹号配方”,是古老配方与现代科技的经典演绎。 烟叶的选出率为200公斤精选出1.0公斤,片片如黄金般珍贵,并在湖北随州、恩施原生环境下5年以上的自然醇化。 包装设计由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先生主持项目。DNA防伪确保每一包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防伪身份认 证采用70毫米(传统84毫米)短烟支,传承了卷烟诞生之处的本原特色。 烟支嘴棒使用金色水松纸,把玩指间,尊贵气质自然流露。 由工程师手工完成制丝、加香、加料工艺,并全部采用手工包装。
Ⅱ 陈荆楚这名字代表什么,怎么样
文化印象96 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数理72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荆:丛生多刺的灌木。后引申指道路艰难或处境困难。(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650次)
《说文解字》释云:楚木也。从艸刑声。
楚:意为清晰、整洁,茂盛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5,860次)
《说文解字》释云:丛木。一名荆也。从林疋声。
总评:
荆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楚楚系男子名常用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荆搭配。
字义荆表示荆璞、荆玉、荆花;楚表示华丽、楚天、楚丽,意义优美。
音律陈、荆、楚的读音是chén、jīng、chǔ,声调为阳平、阴平、上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陈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荆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楚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6-14-13,五格俱佳。
意蕴成语班荆道旧 楚楚不凡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班荆道旧 楚楚不凡荆山之玉 楚璧隋珍(解释)
隋珠荆璧 楚楚不凡随珠荆玉 楚楚可人(解释)
趣味解释:
荆江 · 楚楚
荆花 · 楚天
荆山 · 楚丽
紫荆 · 翘楚
名言名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渡荆门送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李荆璞: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开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江西省吉水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耶律楚材:中国古代(元)着名诗人,文学家。其代表作主要有:《鹧鸪天》、《过阴山和人韵》、《过济源登裴公亭》、《鹧鸪天 题七真洞 词综卷三十三》等。
胡楚材:中国古代(宋)着名诗人,文学家。其代表作主要有:《白艾溪》、《青山怀古》、《仙池岩》等。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
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
结构解析外格 14
(阴火) 1陈 16荆 14楚 13天格 17
(阳金)人格 30
(阴水)地格 27
(阳金)总格 43 (阳火)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17解析突破万难的刚柔兼备数。
地格27解析足智多谋,先苦后甜数。
人格30解析一成一败,绝处逢生数。
外格14解析为人慷慨,施恩招怨,浮沉不定。
总格43解析邪途散财,外祥内苦数。
三才解析
(天人地)得上司提拔或父祖的余德而可获得意外成功和发展,其基础稳固。但需注意远离小人。
基础运解析
(人地)基础稳定,有财运,但可能有不满意之事发生。
成功运解析
(人天)受父辈的惠泽,有意外的照顾。
人际关系
(人外)踏实,真心真意干事,以免徒劳无功或惹火烧身。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Ⅲ 在武汉,“楚荆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
在武汉,“楚荆文化”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并且也是指从古到今的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楚荆文化可分成多个系列:1、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尝百草,主要在湖北这一带,救治百姓。2、楚国历史文化。3、秦汉三国文化。是秦汉时期各国历史纷争的文化中心之一。4、清江巴土文化。古代巴人后代是土家族,也是我国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也一同并入。
而楚国的文化,也成为了荆楚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精神财富。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都是由楚国人创造的文化形态。而历史上荆、楚不分,因此合并称呼,成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历史源远流长。
Ⅳ 荆楚文化。
当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和洪湖这些显示荆楚标志的地方呈现在眼前,当屈原、王昭君长歌浩舞之时,当道教的武术展现之际,当土家哭嫁歌、跳丧调在耳边响起,你怎能不被这千秋神韵、万里风流的荆楚文化所深深打动和折服?三峡的礁石上,纤夫们倚崖徐行,艰难地从远古走到今天。那号子声流淌出人类最原始的不屈与韧性。在当代人的追思中,屈原仰天长叹、昭君盛装待嫁。神农架中,背起背篓的山人攀山越岭,穿云破雾,梦中寻见神秘“野人”,承接生命的源流。旷达乐观的巴人哭着出嫁,笑着下葬,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其特有的生命意识。武当山上,阴阳太极相拥舞动,流转不息,显其生机的玄妙。洪湖岸边,水天相映,人鱼相映成趣。星河灿烂,神舟荡漾,一派“福满长江”的祥和景象。壮美的峡江,瑰丽的人文景观,神农架的神秘气韵和神奇传说,达观浪漫土家风情,天人合一的道家神韵,把千湖之省的优美风情以及豪情壮志尽显无遗。
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在丹江口市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在丹江口市西南部。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以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还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奇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颂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武当山还保存有规模宏伟的道教建筑群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分布在主峰以北,多集中在古东神道两侧。唐贞观年间建五龙祠于此,宋、元建筑增多。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建成33个规模宏大的宫观建筑群、39道桥梁、12座亭台及山石砌成的“神道”,建筑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2万多间宫观建筑绵延70公里。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复真观、元和观、紫霄宫、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太和宫、铜殿和金殿。建于天柱峰绝顶的金殿又称金顶,为四坡重檐歇山式宫殿,由铜铸鎏金构件铆榫拼焊而成,总重约90吨,是中国现有最大铜建筑物。位于主峰东北的武当山镇为武当山风景区大门,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成为着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国其他名山一样,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武当山的地理方位,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处于中国腹地。这里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二字源自一句话:“非真武而不足以当此山。”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着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净乐宫: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干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武当山,是着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着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Ⅳ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民族把长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称为荆蛮、楚蛮或荆楚,周武王分封荆楚民族一支的首领熊绎于荆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Ⅵ 介绍一下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湖北日报记者 黄宣传 通讯员宁微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份文化遗传?元旦前夕,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的荆楚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荆楚文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指出:千百年来,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中心,对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的形成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也因此奠定了湖北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在21世纪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集中研究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湖北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湖北的亲切关怀。这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内涵,有着极其宝贵的现代价值。
“荆楚文化现代价值的核心内涵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是促进湖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源泉。”华中师范大学张正明教授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敢为天下先”就是指在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指出荆楚文化的精华——老庄哲学思想与屈骚美学思想就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典范。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荆楚文化
王生铁认为: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发掘历史文化遗传,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将荆楚优秀文化与湖北的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提出了构建以长江三峡、汉江、清江和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为载体的“三江三山”旅游布局设想。他认为,湖北旅游如果放弃了汉江、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就等于丢了一半,而处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有着巴文化、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底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将是我省有效地推行红色旅游的一份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我省的文化旅游只有将“一江两山”战略调整为“三江三山”战略,才能比较完整地彰显出荆楚文化的内涵,体现出荆楚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省社科院研究员何念龙在发言中再次提出了建立“荆楚文化走廊”的建议。所谓“荆楚文化走廊”是实体性的文化高地。从空间角度来看,它是以汉宜高速公路(另有与之重合的318国道)为主体的公路文化带,以荆州古城为中轴心向武汉和宜昌两个方向动态延伸,在地带上形成“一线贯五珠”(汉宜公路为一线,特大城市武汉,大中城市宜昌、荆州,小城市仙桃、潜江)的文化长廊优势和整合文化效应。从文化特色来看,建成的“荆楚文化走廊”将形成宜昌、荆州、武汉三个发展极点,传统底色有三峡文化(或巴楚文化)——楚文化——汉派文化;现代特色则相应体现于水电文化——复合文化(兼容综合)——光谷文化。“荆楚文化走廊”将成为水文化与陆文化交融、传统性与现代性、开放性与新异性兼具的文化纽带。具有举世瞩目的独特文化亮色。要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荆楚文化走廊”刻不容缓。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湖北经济学院王麓怡副编审提出了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考量荆楚文化资本,以湖北的文化资本积累带动最具增长潜力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文化资本和第三产业作为湖北在中部“崛起”的内生性支撑的思路。
荆楚文化同样可为现代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来自荆州市社科联的刘柏芳、谢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楚文化资源,繁荣发展荆州市文化产业。无独有偶,鄂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熊寿昌也认为,地处熊渠封王台,开发利用楚鄂文化,对于城市建设,对于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卫生城、优秀旅游城具有重大意义。
对荆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程运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昆满,从倡导茶饮论荆楚茶事,考证了茶与荆楚的不解之缘,指出楚人如茶,我们从湖北茶事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显现荆楚的人文精神。如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毫不畏惧,陆羽为探究茶学而千里跋涉等等,体现出楚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奋斗精神;荆楚茶事烂漫多姿,恰合楚人追新逐奇的艺术情怀;另外,荆楚茶事追求意蕴,恰好反映了楚人平和中庸的哲学理念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张锦高、中国地质大学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朝教授,对荆楚文化和楚文化的形成、楚文化的表现特征与成就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他们认为,我们今天来讨论和研究荆楚文化和古代文化,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构建更为辉煌的现代文化。
从思想特征来看,荆楚文化比之黄河流域诸文化更富有一种想象、思辨和浪漫的力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维武认为,这种思想文化的特殊性,在湖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心学传统,而湖北文化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开拓所作出的最具特色的贡献,也莫过于这一心学传统。如荆门郭店的楚简,已关注、探讨心性问题。从隋唐至20世纪的千余年间,荆楚大地上更是涌动着一波又一波心学的浪潮;禅宗兴起于黄梅,陆九渊主政于黄安、麻城。。。
荆楚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宝昌在回顾了研究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所走过的阶段后指出,荆楚文化哲学的诗性艺术的独具一格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文学美学世界的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荆楚文化哲学的诗性艺术让中国现代文学具备了逍遥美和对大自然的关注而产生的自然美。
华中师范大学姚伟均教授在梳理荆楚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与节日礼仪在漫长历史中的变迁时指出,社会物质生活的状况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尺,探讨荆楚的社会生活传统实质上就是从一个新角度来研究荆楚文化,从而真实地重现和构拟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未来方向。
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邵学海的发言“别具一格”。他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荆楚文化,经上世纪上半叶的发现和下半叶的开掘,已引起海内外瞩目,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掌握正确历史方法,以客观真实的材料以及严谨的态度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应用。狭隘的观念和实用主义,不利于开发楚文化的现代价值。此外,已知的阐释楚文化现代价值的研究成果,多限于精神层面,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过程是缓慢长期的,方式是潜默移化的,效果是模糊的。我们开掘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不能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传时,我们也应正视历史的教训以及所谓糟粕所具有的警荆楚简帛与荆楚文化
罗运环
荆楚简帛的研究已形成国际性学术热潮,这除了楚简不断有新的发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荆楚简帛内涵丰厚,吸引力强。我国简帛的出土主要集中在荆楚和西北两大地域,在荆楚和西北两大地域中又以荆楚居多。早在南齐时代,荆楚北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就有一座被盗的古墓出土竹简书,经鉴定,认为正是《周礼》所缺佚部分的《考工记》。20世纪4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出土了着名的楚帛书。从50年代起荆楚简帛不断地出土面世,共计有50余批。其中自7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简帛书、睡虎地秦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张家山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里耶秦简等大宗简帛出土和发现,不断给学术界带来惊喜。
荆楚简帛大都出于墓葬和古井,书籍、文书各具特色,种类甚多,内容丰富。荦荦大者,有如下数端。
道家思想是荆楚文化的一大特色。荆楚简帛所出《老子》就有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竹简《老子》属于选本,抄写于战国中期,是所见最早的本子,与今传本相比,没有关于“道”的理论,以及“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阐述,没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与儒家主要学说相抵牾的内容,偏重于实用,当为楚国官方的一种传习读本。马王堆帛书《老子》有甲、乙本,分别抄写于刘邦称帝前和称帝后,除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不同外,内容结构基本一致,能解决今本章节、字句的许多争议,是所见最早的全本《老子》。道家着作还有郭店楚简本《太一生水》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简《恒先》篇,这是两篇荆楚传习的十分珍贵的先秦道家佚籍,分别阐述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及道家虚静理论和天地起源问题。道家在战国中后期分为黄老学派和庄子一派,黄老学派在战国时代影响颇大,因其着作失传而导致后世知之甚少。马王堆帛书《黄帝内经》的发现,使世人获得了重新认识黄老学派的机会。
儒学一直是荆楚文化重要的内涵。春秋时楚人就有传习《诗》、《书》、《礼》、《乐》的传统,楚庄王的臣下申叔时就是着名的儒学家。在讨论楚太子教育问题时,他提出了善、德、忠、信、节、义、礼、孝、仁、文、武、罚、赏(《国语·楚语》),其核心内容是“耸善而抑恶”,追求“心”之“善”,开后世思孟学派心性学和“性情”论的先河,成为荆楚传习儒家学说的一大特色。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中的《缁衣》(各一篇)、《性情论》(《性自命出》)、《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穷达以时》、《六德》、《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子羔》、《民之父母》、《武王践作》等篇都不同程度体现出儒家思孟学派的心性学说和民本思想。
荆楚是一个擅长诗赋的地域。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就提倡诗教,贵族士大夫多擅长四言诗,常以《诗》中章句作为外交和人际交际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战国时代楚辞在荆楚崛起,出现了以屈原、宋玉为首的作家群体,创造了灿烂的楚辞楚赋作品,对荆楚文化以至整个中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就有诗、赋、音乐方面的简文。《诗论》是儒家文学评论性质的论文佚篇。楚简中除《诗论》所见《诗经》诗篇外,还新发现了6篇佚诗,十分珍贵。《诗乐》(或称《曲目》)有7支简,记40种诗的篇名和演奏、吟唱诗曲诗词的音高,写在一篇或一组(数篇)篇名前,由宫、商、征、羽4个音阶与穆、和等九个变化音调组合而成,如宫音有宫穆、宫群、宫汗、宫祝。楚地流传的这种诗曲的调名来源尚难考究。
马王堆出土帛书《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是史书的重要发现。《春秋事语》以“记言”为主,可能是《国语》的一种不同本子。《战国纵横家书》27篇,有16篇属久已失传的佚篇,是战国史的新资料,《战国策》、《史记》关于苏秦时代的错误,由此得到纠正,此书被称之为“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中还有一部战国楚文字字书,是楚地传习的,也是我国所见最早的字书。
在战国汉初的荆楚简帛中,有关天文、历法、占卜的数术书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世纪40年代初在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楚帛书,讲一年十二个月的宜忌,属于“月讳”一类的历忌数术书,其所配的图,应是所见楚国最早的一种“式”(数术家用以占验时日的一种工具)或“图式”。江陵九店战国楚简《日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云梦睡虎地(M11)秦简《日书》,也分甲乙两种,内容更为丰富。马王堆帛书的数术书超过半数,《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主要以星象云气占行师用兵,与天文关系最为密切。其中30幅彗星图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对彗星所作的精确观测和准确描绘。两种《阴阳五行》和三种《刑德》更是令人关注的数术书。
江陵周家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均发现有历谱。前者为秦始皇三十四、三十六、三十七年及秦二世元年的历谱;后者为汉高祖五年至吕后二年间历谱。这些历谱或存全年日干支,或存各月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演变过程的珍贵资料。湘西龙山里耶(J1)秦简中的木牍乘法口诀表,是讫今我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算术史上的珍贵实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一部数学着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数学发展水平,书中保留了一些不见于《九章算术》的数学史资料,弥足珍贵,在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湘西张家界市(原大庸市)古人堤遗址也出土了东汉简牍乘法表。
在简帛中,法律文书是一项大宗内容。包山楚简涉及法律文书,分有篇题和无篇题两种,《集着》、《集着言》、《受期》、《疋狱》四篇是有篇题的。无篇题的一类是诉讼记录和摘要;另一类是各地汇总上报案件的简要记录。包山楚简的法律文书,属于战国中期楚国司法活动的档案资料,是研究楚国法律的宝贵资料。云梦睡虎地(M11)秦简以发现秦律而着称于世。《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等六篇,涉及到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诸方面,在中国法制史乃至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云梦龙岗(M6)秦简,是继云梦睡虎地秦简之后又一次秦朝法律文书的重要发现。江陵王家台(M15)秦简《效律》的内容与云梦睡虎地(M11)秦简大致相同。张家山(M247)汉简也以发现汉律而闻名。其中《二年律令》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颁布的法令,涉及律名多达20余种,部分律名与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相同,包含了汉律主体《盗律》、《贼律》的内容。
总之,荆楚简帛本身就是荆楚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我国自20世纪初以来,出土简牍总计34万余枚,而荆楚一地的简牍就占半数以上,多达18万余枚,两次帛书大发现也均出自荆楚。战国楚简帛、秦简、西汉前期简帛、三国吴简以及西晋简牍,这五个时段的简帛,均以其独特的丰富内涵,不断地形成诸多国际性学术热点,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示与劝戒作用。
Ⅶ 什么是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简介】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着,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着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着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虽然在《诗经》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形态。我们这里说的它们是同属一个概念,是因为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了。如《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这里是“荆楚”联称,荆在前,楚在后。《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是“楚荆”联称,楚在前,荆在后。另据《春秋》记载,鲁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称荆,但自鲁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后,就改称为楚了。这样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其意思是一致的,似无多大区别。时至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这样就把荆山、荆楚木、荆州、荆楚国,统一了起来,形成为系统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当然,历史上也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如《诗·商颂》毛传说:“荆楚,荆州之楚国也。”又如《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秦庄襄王名楚,故改讳荆。”但不论何种说法,荆和楚早已溶合为一体了,绝不能截然分割开来。作为楚人族所创造的文化,并在荆楚大地得以长期沿袭下来,当然也就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了。那种认为楚文化是专指为楚国时期的文化,荆楚文化则为荆楚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即指楚文化,又指此地的一切时空文化,显然是不科学的。文化是传承性的,源流嬗变,涓涓不息,楚国虽亡,文化不灭。我们今天溯其源,观其流,又察其流,探其源,从时空的角度,研究荆楚文化,着力为建设现代文明服务,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但不能说这就是荆楚文化本身。楚文化或荆楚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有它本身的内涵和属性,有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科学体系,不能把荆楚地域内任何时期的文化、都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
关于楚文化或荆楚文化的内涵,从目前大家比较习惯接受的角度概括,可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民俗文化。这种概括,只是罗列荆楚文化所大致涵盖的内容,绝非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荆楚文化的本质性蕴涵。
在楚物质文化方面,应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与交通各个方面。在农业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各种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水利工程的兴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粮食作物、农副产品的发展。楚国是南方的农业大国,铁农具先进与水利事业发达,是楚国农业两大特色。“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策一》,此乃历史公论,反映了楚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楚国手工业成就辉煌,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铁器铸造、丝织业、漆器业、竹木器业、建筑业、造船业和料器制造业等各个方面。其中以漆器业、丝织业为最突出,可谓达到当时古代世界生产力水平的巅峰,其出土实物,至今为世人所倾倒。楚国历来重商,故楚国商业成就突出,它生产的产品,不仅输往大江南北各地,而且还远至中亚、东南亚地区。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货币也大有发展,除铜币外,还有金、银币。根据出土的情况看,已知的先秦金银币都是楚国的。楚国城市众多,水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这一切都属于楚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表现了楚人的勇敢与智慧,“日益迅速地掌握了自然力,并为自己创造了‘第二自然’”高尔基语。“第二自然”,就是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既见于文献记载资料,更直接见于考古发掘实证资料。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楚地出土文物众多,令人目不暇接,故有学者提出“考古意义上的楚文化”,“以体现在考古遗物上的为限,主要是物质文化”,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志》的概念。其实,文物是文化活动过程的结晶,它既反映了楚人物质文化的成就,也体现了楚人精神文化的面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荆楚文化的八大内涵】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着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着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 ,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 、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
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
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Ⅷ 荆楚历史文化有哪些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1]荆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