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两宋文化有什么特点

两宋文化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3-01-27 12:56:46

1. 两宋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特点及时代风貌

两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 词是两宋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据唐圭章所辑《全宋词》统计,在所收作家籍贯和时代可考的873人中,北宋227人,占26%;南宋646人,占74%。

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是南宋最杰出的词家,李清照是继秦观之后宋代又一婉约词派大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杰出女作家,又不完全受婉约派束缚,还具有想象大胆、感情奔放的豪放派词风的某些特色。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将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词史上他和苏轼并称“苏辛”,成为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以其激昂悲壮的诗歌,成为南宋诗歌的一座高峰。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派,受周邦彦词风影响,作词追求格律精严,造语精工,意境清幽,主宰了南宋后期近百年的词坛。就词的艺术形式而言,已发展到了最后阶段,达到了格律严谨、圆熟的顶峰。格律派对后世亦有相当影响,直到清朝,仍将姜夔、张炎奉为宗主。

此外,与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的还有杨万里、范成大等,以及“遗民诗”代表文天祥、谢翱、林景熙、汪元量。

赵宋王朝定都杭州,湖山佳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宋代绘画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和开创,南宋由李唐、刘松年开端,至马、夏而达高峰的水墨山水画,其影响至明清不衰,以至远及东洋,为日本国画坛所重。

南宋初期,仍为北宋之流风,而自马远、夏圭、梁楷三大巨匠出后,宋代画风大变,他们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大师,马远画山水多写湖山一角,而精意贯注全幅,夏圭善以秃笔写长江大川,意境开阔绵渺,梁楷以水墨减笔的崭新风格创造出写意人物画这一画派,给予后人以巨大影响。马远、夏圭与北宋山水画大家范宽、李成,并称宋代山水画四大家,南宋亦成为我国绘画史上一个辉煌绚丽的时代。

2. 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何种差异

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原因:少数民族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

3. 宋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创新思想、经世理念、理性态度、民族意识、平等观念等时代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当时中国境内诸政权以及东亚儒学文化圈各国发挥了主导文化的作用,还对世界文明以及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

宋朝文学思想与晚唐的文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唐太宗坚决反对齐梁的绮丽文风,要求作品有利于政治宗教,提倡内容与艺术并重,以气势与感情取代艳情来开创新天地,即所谓兴寄与风骨。随着唐朝没落,文坛出现淡泊境界,崇尚高情远韵,追求形式技巧的潮流。到了晚唐,回归绮丽文风,追求诗歌情韵之美。

4. 宋代文化的特点,要简练

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
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
速发展。与此同时宋朝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
苏轼、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朱熹、
李清照等,这些学者们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风华依旧,其光泽不减当年,古今中外
最着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六位之多,可见其文化之光辉是何等之耀眼!
因文化的百花齐放,两宋大家又分之为南北 : 南宋有四大家:陆游、杨万
里、范成大、尤袤。北宋有二程:程颐、程颢(理学家)。南宋东南有三贤:朱熹、
张拭、吕祖谦,也正是因为宋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
了新儒学(即理学),使得传统的“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也促进了儒、
释、道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 。

5. 宋代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象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宋学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其与佛、道思想相结合,诞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们应当去人欲,存本心,到达清明寡欲的境界,陆九渊之思想经过之后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继承发展,成为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在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理学与心学之外,宋朝晚期还出现了第三种学术势力—浙东事功学派,其由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所组成。

史学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如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等。最着名的史学着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长达十九年(加上《通志》超过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叙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采用编年体方法书写,为后人提供了一本系统广博的史书。随后,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共五十九卷,可谓《资治通鉴》的简略版。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着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着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吴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了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着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0 01:24
文学

宋朝文学事业发达,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欧阳修的散文主旨明确、内容充实、平易自然,为宋朝散文的风格奠定基调。三苏之中,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前后《赤壁赋》等文章确定了他在文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颇有出息,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南宋时期,苏轼的散文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范文,时人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而苏辙的文章疏于叙事而长于议论。曾巩忠实的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文风自然纯朴,少有华丽辞藻。王安石也以议论文为长,风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后,宋朝的散文就开始衰落了,其后的文人都无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诗虽不及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编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之巨。与散文相同,欧阳修也开创了宋朝的诗风,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就是其所着。王安石诗风工练,比欧阳修更讲究修辞技巧与典故运用。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其吸收了前朝所有诗人的手法,并长于各种诗体,尤其是古体与七言近体,可谓别开生面,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黄庭坚虽出于苏门,但却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诗歌模仿杜甫,讲究炼字煆句,显得耐人寻味。之后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着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称为宋朝词家初祖,其词和婉明丽。欧阳修的词也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词令人耳目一新,确定了长调的地位,充实了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广为大众喜爱以至于当时人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后,苏轼又对宋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他创立了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了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在靖康之难后,忧患意识使得豪放派占据了词的统治地位。其中以辛弃疾为大成。

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着名的话本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1-10 01:31 特点。。。。不是论述啊。 谢谢了。麻烦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0 01:35 宗教
与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与汉化。宋朝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鸿胪寺。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为了控制僧尼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但是自神宗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政府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与国家财政运转,徽宗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

宋朝佛教宗派以禅宗和净土宗最为兴盛。而禅宗之中又以临济、云门二宗最为繁茂。净土宗相对禅宗而言更为俗化。原先艰深的理论被阐释的更加简单化与口号化。与佛教相比,道教在宋朝变化繁多。宋朝管理道教的机构是礼部所属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现了内丹派南宗、正一天师道、忠孝净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后全国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天师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教育
宋朝政府对文人之待遇在中国史上属于最高水平,由于宋代非常重视考生质素,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毕业学生,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制订太学三舍法 (内舍、外舍、上舍)。学校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时,可免州试和礼部考试,并特赐及第。

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主要由于自唐朝以来,印刷业发达,书籍增多,民间可掌握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增加,又因五代时战乱四起,教育中断,想学习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学识的学者的周围,既而形成书院。宋朝时,官方为了对私人办学进行管理,对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承认,于是书院形成了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另外由于当时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比如朱熹、陆九渊都喜欢在书院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院式私学的威望。着名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时期,书院规模扩大,学生增多,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另一种办学和上学的风气。书院也从最初的教学场所变为兼顾研究的学术机构。宋朝政府还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三次进行兴学运动,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人文品质,这三次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宋代改良科举制度也促成教育的发展,新的措施包括殿试的设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宽应考条件,并增加了取士数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通过者在宫内由皇帝主持殿试,在宋代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南、北宋三百二十年,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进士二万人以上。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0 01:40 由于到了宋代士族门阀到唐末已经没落,科举考试制度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对社会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科举制度使大量过去贫寒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使政府与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也打开了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透过科举入仕的知识阶级在宋朝时已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全面优势地位,在法律上也拥有许多特权,因而社会大众以中举任官做为读书的首要目标,社会也就衍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尚。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透过社会、乡约、族规、家礼等各种方式深入民间,推广于全社会。中国自宋代以后也得以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普及的文化社会族群。而基层知识分子,构成基层乡绅,并成为村镇百姓与官府的桥梁。他们指导公共工程、支援学校与书院、编纂地方地志、参加地方祭典、纠集赈灾工作、招募地方自卫武力、提供村镇行为规范。宋、元、明、清时期,透过科举孕育而成的士大夫阶级,是一个同时拥有政治权力、经济优势、学术文化素养的新兴族群。优势条件的结合促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普遍发达的时代。因此,总体而言,到了宋朝,经济上除了一些皇亲国戚、富商大贾外,社会已无明显的阶级之分。

宋朝的都市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北宋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包括开封、洛阳、临安(杭州)、大名、应天(今商丘)、镇江、平江(苏州)、江陵(今荆州)、广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长沙)、泉州等。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南宋首都(称“行在”)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在1274年达到125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就连南宋灭亡后,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天城”。

瓦舍(也叫瓦子、瓦肆、瓦市)是重要的庶民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内容呈现商业化、专业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新趋势。演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其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好评。

而在农村,宗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的主因。廿世纪之前,中国的政权只向下延伸到县衙,其下完全通过“乡保”与“族长”进行管理。在理学的教化下与士人的影响下,官方办理社会救助;透过理学薰陶,商人阶级出资办理社会救助。救助内容除了办书院、订乡约以激励品德外,还普遍办理义庄,以救贫恤孤,资助教育;办社仓,以备荒歉 ;办保甲,以补地方之武装而保民。这种由士人自发的救助工作,成为自南宋以降中国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会救助活动多属临时性质;宋代开始,各州县普遍设立各种社会救助的永久性机构。族长通过订立乡约乡规来保持社会的秩序。地方绅士通过办学、救济事业、修桥铺路等手段造福乡里。

妇女的地位在宋朝大幅度下降。贞节观在宋朝得到了发扬,在宋朝开始在中上层阶层妇女实行的缠足风俗严重迫害妇女的身体与心灵,官妓这种制度在宋朝已经沦为出卖肉体的工具,且花样繁新。

6. 宋代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啊。很急!!谢谢了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

与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充斥衣服鞋物。

宋朝文学思想与晚唐的文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唐太宗坚决反对齐梁的绮丽文风,要求作品有利于政治宗教,提倡内容与艺术并重,以气势与感情取代艳情来开创新天地,即所谓兴寄与风骨。

随着唐朝没落,文坛出现淡泊境界,崇尚高情远韵,追求形式技巧的潮流。到了晚唐,回归绮丽文风,追求诗歌情韵之美。

(6)两宋文化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与霸道的秦朝,强大的汉朝,富有的隋朝,盛世唐朝想相比,宋朝似乎是一个比较多元化的朝代,并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宋朝周围出现了很多国家,有辽国、西夏、金国、大理国等好多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文明又和宋朝交相辉映。

虽然宋朝在外交上并不能独当一面,但是宋朝却是一个在文化方面承上启下的朝代。很多专家都认为宋朝是中国文化的高峰。国学大师陈寅恪就说:“华夏民族的文化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在宋朝登峰造极”。

身为历史学家的日本人滕虎次郎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点,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中很重要的转折点,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唐宋变革论”,意思是唐宋时期的转变的中国历史上的大的转折点,虽然大家众说纷纭,但是唯一一点不会改变的就是,宋代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宋朝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复古了。因为宋朝的统治者极大程度地想要恢复秦朝时期的礼乐制度。比如赵匡胤上位后就很喜欢儒学,于是他就推崇儒学,还让人修改礼仪的制度。所以宋朝后面的皇帝都特别注重礼仪,也是受到了赵匡胤的影响。

在礼乐制度和儒学影响下,士大夫这个团体渐渐发展起来。而士大夫对宋朝文化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宋朝当时特别缺士大夫,因此赵匡胤加大了科举选拔的力度。

让很多平民百姓也能考科举,当上士大夫。他们不仅帮助赵匡胤辅佐了政治要务,还发挥了他们文人的长处,对宋代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 隋唐时期和两宋时期文学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隋唐时期文学形式主要为诗歌。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整个文坛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在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唐代的文化是各种文化交流促进的产物,这是由于唐朝的国风开放而形成的。

两宋时期文学多以“话本”的形式存在。承前启后,雅俗共享。不单单是上层知识分子的所有物,社会下层人也充分参与并创作。 宋代独特而渊深的美学意识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植、文化精神所孕育出来的,经过有机的整合和融化,产生出特定的审美形态、格调和风味,遂成为文化型美学,有别于唐美学。宋文化多方面影响了美学的生成、表现和状态。

8. 宋代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宋代文化昌盛,造纸业和印刷业都比较发达,尽管如此,宋人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对废纸加以利用。宋人叶釐的《爱日斋丛抄》卷二载:王沂公以简纸数轴送人,皆他人书简后截下纸。晏元献公凡书简首尾空纸,皆手剪熨,置几案,以备用。

9. 宋朝有什么特点 宋朝有啥特点

1、开放夜市,这是对当代百姓影响最大的特点了,不然还要宵禁。 2、重文轻武,使社会风气崇尚读书,一改唐的粗放尚武的社会文化,转变为娟秀清雅的社会文化,使社会更加稳定,不过在百姓心中也行成了“好男不当兵”的观念,这当然是错的,但的确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有这种潜在观念。 3、文官政治,风气开明,北宋文官集团非常庞大,这与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有关,在士族政治崩溃后,宋朝统治者需要找到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拉近与文官集团的关系,使自己成为文官集团利益的保障换取统治上的支持。风气的开明使宋朝成为中国古代人才井喷的时期,无论是文化、政治、军事、社会、科学等领域,宋朝都不乏杰出人物,宋朝虽然国力孱弱但的确推到中华文化到了新的巅峰。 4、募兵制,宋朝实行职业兵制度,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但造成战斗力下降和沉重的财政负担。 5、苛税薄徭,因为财政负担重,神宗不得不裁军减负,从仁宗的冗兵向精兵转变,但宋朝老百姓依然要承担苛税,不过因为募兵制的缘故,徭役较轻,生产的时间更充裕。 6、二府制,进一步加强皇权,使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7、纸币,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宋朝在四川西北地区发行过纸币。 8、拉动南方经济,宋室南渡后,江浙地区成了统治中心,大批人才和资金随宋室南渡到江浙,继南朝后进一步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并在南宋时期彻底取代了中原经济中心的定位,同时宋还大力开发了荆湘地区,为明朝湖广布政司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失去安南,宋越战争虽然以宋取胜,但并没有办法直接消灭安南割据势力,宋初因为着急北伐也错过了统一安南的时机,安南地区实际上是远比云南更中华的地区,然而宋元两代均未能收复,明朝虽然短暂统治也被迫放弃,清朝也未能收复,直至如今成了中国南疆最大的威胁之一,这是宋的锅。 10、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早在宋朝就开始了,可惜中国古代统治者最终选择陆权主义。

10. 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

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具体表现:
政治:由国家的再度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宋元两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发达。
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交流加强并出现大融合的高潮。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技成就突出,继续领先世界并推动世界进步。

阅读全文

与两宋文化有什么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