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怎样
我是一名八零后,说到现在的农村,我这一段时间刚好从外面打工回老家了(没有办法,也面临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的烦恼,小孩要上学呀)。我就把我看到的我的家乡现状(我差不多有两年没有回到老家农村了)给大伙儿表述表述(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地方哈)。当我下火车的时候,我看到火车站附近又有几幢高楼盖起来了(把以前的矮楼拆了)。然后坐着我亲戚开的(中国神车五菱宏光),这些年在家里发展的还不错。公路都是沥青路面了,然后看到沿途的一排排的新房,一棵棵的风景树,一个个的垃圾回收点,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也不在公路上“穿来穿去”的了。以前这些老年人在那个马路上随意穿梭,交通事故特多,叫那些司机开车随时都要多一个“心眼”。所以我感觉现在的农村不但物质生活有改变,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悄然的改变。
❷ 我国农民素质现状
[关于当前农民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双阳作为一个脱胎于传统农业县份,农业人口比重达 71% 的农业大区,如何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就成为一项事关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曾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农民作为农业科技的直接运用者,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生产的结果,因而使农民素质问题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摸清我区农民的基本素质,特别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提供第一手材料,我们通过下发问卷、抽样调查、走访座谈、论证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农民素质及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农民素质基本情况
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知识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科学技术素质关系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环境改善的决定性因素,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把这三项素质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民素质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积极的思想和心态占主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转变。特别是随着素质跟进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区农民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在增强,“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迫切而强烈,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广大农民围绕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农民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因素不容忽视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这种要求相对照,相当一部分农民素质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之处:
一是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适应。据 2003 年小康建设调查统计,我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 6.16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另据住户调查显示,全区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3.2%;小学文化占26.4%;初中文化占 60%;高中文化占8.2%;中专以上文化占2.2%。
二是科技素质不适应,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我区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不足,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2% ,这在全国来看比率不高,我区与之相比还要低。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农民和农民技术人员数量少,全区农民技术人员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4%,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200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5%。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技推广难度较大。
三是思想道德状况和思想观念等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不适应。一方面,随着形势政策教育的深入,农民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日益受到挑战,农村中邻里关系紧张、行为举止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较为突出,道德约束力下降,勤劳、质朴、善良的民风受到挑战。而且许多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体制转轨的磨合期,与市场经济需要不适应。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自强、自立和进取精神,一些传统的落后思想仍然占据他们的头脑。
二、农民素质现状不适应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有关专家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调查表明,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计,小学文化程度则为1.43,中学文化程度为2.08 ,大学文化程度为4。这说明,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一部分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的现状则导致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缓慢。
一是农民的封闭保守,信息不灵,盲目随意,与农村市场化所要求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信用意识形成距离,导致农业结构调整这项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工作进展不尽人意,调高、调优的方向性目标难以很快实现。 他们在市场面前往往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无所适从或无路可走,自主选择性差,要么裹足不前,要么简单效仿;一种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自律性差,随意性大,短期行为严重甚至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质量和信誉,干出砸牌子失市场的事,或者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增产不增收。而且在大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农产品过剩,大多数农民缺乏理性自律,不能依照市场变化主动调减生产能力。
二是小农意识、经验意识浓厚,使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够准确,很难抓住机遇,部分农民对新项目、新技术应用缺乏兴趣和信心。这些都导致他们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前景,很难很快选到明确的致富道路;导致了他们做事的畏首畏尾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不畅;导致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盲目投资或投资项目的短期行为。
三是由于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素质的制约,导致了农村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滋长,宗教、迷信、红白事大操大办以及增收后盲目性的修建房屋、讲排场、搞攀比等,增加了农民的非生产性的额外支出,不少农民不但把一年来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去一大半儿,有的甚至欠下债务,结果造成农业再生产投资不足,扩大再生产规模更是乏力,增收的路愈走愈难。
三、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强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经济振兴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而学习则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才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的根本途径。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一是要继续坚持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尤其要搞好农村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通过加快农村办学模式改革进程,探索适合农村学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教学改革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着重帮助解决贫困子女就学问题。二是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整合资源,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的真正结合,强化农民教育的系统性。农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引起了农民在生产、组织、流动等方面的巨变,也导致了农民施教主体的缺失。宣传部门对农民教育有指导职能,但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其他更多的则需要协调;农业部门有技术人员和科技信息,但缺教室、教学设备,无法独立承担农民教育的重任;科技、共青团等部门基于基层组织的变化,也很难独立的对农民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各部门各自施教,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因此,必须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使农科教充分结合,成立农民教育工作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农民教育工作,保证农民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经常性和深入性,真正做到以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广农业科技为手段和动力,以农民职业教育为基础,促进科技教育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
第三,突出教育重点,明确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实效。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必须因人而异选择和制定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农民,在教育内容上要有所区别。从目前新形势对教育农民的要求来看,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三热爱”教育;市场经济观念教育,应着重转变传统小农意识,树立大农业观念,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拓进取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应着重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法制教育,应着重农民身边常用法律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政策教育,应使党在新时期的农村政策深入农户,强化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力等。同时要突出施教对象重点,目前,农民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两种类型的人身上。以年龄区分,重点应放在青壮年身上(青壮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主要载体,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以文化程度区分,重点应放在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者身上(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者在当前农村人数众多,现有的文化知识根本不能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这两类人的素质提高了,潜力发挥了,就抓住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大头。要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引导、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科技应用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实现增收才有广阔的出路和前景。
第四,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它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要求,特别是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强化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要突出科普教育和诚信教育这两个重点,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同时,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 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环境整治,秩序规范等项工作,全力推进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❸ 当今农民工的现状农民需要精神文化吗
目前北京的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是令人担忧的———在他们当中,许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许多人的精神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许多人面临着性苦闷和性压抑……
不过,对于农民精神上的“亚健康”危机,政府已经引起重视。从文化局送片进工地,到文明办评选来京务工人员“文明之星”,再到市总工会为民工建图书室,买电视机,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开始为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进行了努力。
虽然这些努力是探索性的,但其积极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因为长期以来,城市的管理者,对于农民工都是“只管手脚,不管头脑”,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防范农民工的犯罪行为上,放在“严查、严管”上,而对于农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等精神世界的问题则很少过问。这样的“防范式管理”导致了许多弊端:其一,农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一旦被忽视,无法诉求,就有可能成为一些过激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诱因;其二,防范式的管理有着诸多副作用,尤其是当少数素质低下的管理人员借管理之名为自己或为自己所在的小团体谋取私利时,这种管理方式就蜕变为一种侵犯外来民工合法权益的工具。
而现在,“防范式管理”的体制终于出现松动,城市管理者开始重视对农民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开始进入农民工的精神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不过,城市管理者的积极作为也面临着挑战,例如《新京报》报道就提到,如何让丰富和净化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的工作,形成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机制,有着不小的困难。的确,当下行政机关效率和其有限的人力决定了,他们很难长期孤军作战,为北京几百万农民工提供足够精神产品和服务。而且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方式往往是单一而统一的,他们最多只能放几场电影,建几个图书室等,而现实中,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并不是缺少文化娱乐设施这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遭遇各种精神问题,如工作无着落或不顺心产生的焦虑感,被城里人歧视所产生的自卑感,权益被侵害时所产生的愤懑和压抑,恋爱交友失败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对于这些个性化的日常问题,政府显然无法一一的关怀。
政府没法关怀,那么谁来关怀呢?答案很简单,靠农民工自己,靠社会团体。《新京报》报道提到,当前,北京的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一些自发的组织,如为农民工提供艺术演出的“农民之友”;卖菜农民陈军设立的“排忧热线”;旨在让打工妹找到归家感的“打工妹之家”。这些自发团体由于源于农民工自身,与农民工沟通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为农民工排忧解难。不过它们也面临困境———团体工作者缺乏培训,素质较低,团体经费匮乏,随时都有可能“断顿”。此外,媒体曾经报道,一些高校和社会上的团体深入农民工开展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团体往往很难坚持。
所以,政府能否对这些农民工或社会团体进行资助,支持类似团体的建立,这样的话,将有利于催生一个健康社群文化的形成。大大小小散布在数百万农民工中间的社群,将能在农民最缺乏信心的时候,最沮丧的时候,最压抑的时候……给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以勇气和温暖,让他们找到回家的感觉,得到心灵的抚慰。
http://www.nmjyzx.com/news/readnews.asp?newsid=14483
参考资料:http://news.tom.com/1002/20041211-1636330.html
❹ 你怎么看当前农村现状
以前是荒地变良田,寸土寸金,现在是良田成荒地,杂草丛生。以前的农村人干劲十足,信心百倍,现在的农村人无所事事,闲得发慌?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一年半载与家人难得一见。村子里只有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不见炊烟,不见喧嚣,不见往日的繁华,寂静的乡村早已习惯了寂寞空虚。
地里见不到人影,路上见不到行人,日上三竿犹在眠,家家关门闭户。这就是当前的农村现状,真的不容乐观。
衰败了,农民不种地,良田变荒山。
农村现状亟待改变,用复兴二字是大跃进年代不顾现实的信口开河。中国想真正富强,农村是短板,盼有好的办法以改变农村只糊口甚至买粮的窘境,世人都看见眼里痛在心里。
农民真正富了,国家才会真正强大!
花枕头一肚子的荞壳壳。
现实中的农村名存实亡。
农村的空心村越来越多,不知是复兴还是衰败。?????农村的复兴绝不是住上了统一的房子和硬化的村道。
现在的农村,应该说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的日子也好了许多。
每天和农民朋友打交道,对农村的现状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农村的房子明亮了,道路宽敞了,村容整洁了,可为什么农村的味道没有了?过去农民凑到一起,总是攀比谁取得了哪些成绩,得到了多少荣誉,受到了哪些表扬;而如今农民凑到一起,讲究的却是谁更坏,谁更不好交往。感情淡化了,人际关系疏远了,本来繁华的农村,显得冷清了。
过去农民见到乡镇干部都是那样的亲切,乡镇干部骑自行车下乡,也要经常下村里看看那些老社员,问寒问暖,让农民感到心里暖暖的。如今农民看不到这些,就连谁是村干部都觉得无所谓,甚至都不认识。这些年,国家对农村投入也不算小,农民没有感觉到,不知道都投到了哪里。
细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农村现在缺乏的是全心全意为农民的领导,缺乏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上头的关怀没有真正到达这最后一公里。农村的风气,农村的文化,农村的味道,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且更需要那些真正为农民着想,真正为农民服务好的农村干部,农民缺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在农民心里,农村就好像是没有人在管,这就是农村的现状。
农村的现状就是,在慢慢的走向末落!
农村现状,很好!
80%以上农户有小驾车,70%以上有三轮摩托车,30%的农户家中不缺大小车辆;田间沟渠、道路硬化;小春田地出租,出租费每亩800至1200元,大春收回自已耕种,栽稻谷、种玉米、种烤烟等。基本没有荒芜之田地。
养殖有散养、専业养殖鸡、猪、羊户(兼顾农业);农民有长期在本地和外地打工的,农闲在县内经商的,总之,过去的农、林、牧、副、渔在农村全面发展。现在的农村不算大富大贵,可也是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
农村,很好!缺的是大富大贵,钱少,怕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现状是,基本农田不断减少,成片的农田变成了树林,盖上了楼房,修建了公路,建起了养殖场......;劳动力不足,大部分青壮农民都做了农民工,走进了城市;由于分田单干,基本农田大片变小块,严重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开展;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受控,很多良田改种经济作物,粮食实际产量堪忧;40、50、60这几代人,年轻时为国家建设拼死拼活,现在老了,生活没有了保障。
❺ 当今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存在问题
1、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喝酒打牌成部分农村地区文化不和谐“主题词”。当前农村基本上已经没有文化生活了,过年期间就天天喝酒,有时候一喝就是一整天。现在农民吃的、喝的啥都有了,就是农闲时候没啥事干,不喝酒、打牌还干啥?现在年轻人都争着往城里跑,不愿意干农活,一方面是城里能赚钱,更重要的是城里玩的地方比农村多。每年到了冬天,打牌风气就盛行,少数农民沾上打牌赌博习气以后,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
2、青年群体同中老年群体分层明显,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平衡。农村节日文化活动,青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差,主要是部分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参与。现在农村的青年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比较多,见识广,农村传统的文化节目无法对他们产生吸引力,而现在针对农村新生代农民创作适合他们文口的文艺节目在当前基本上都是空白,因此,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呈现出年龄差异。
3、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主导农村节日文化建设的文化能人缺乏情况严重。在部分农村,有兴趣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村民数量相对较多,但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相应的技能,同时又没有能够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农村文化能人,导致农村组织活动很难开展。
4、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村向现代文明转化过程中,触及的深层文化心理要素处于悬搁状态,如家庭、祭祀、伦常、民间信仰等。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
5、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镇区,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面对新一轮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也不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体。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建议
1、完善农村文化活动网络。当前农村完善起了镇、村文化网络,在镇村都设有文化站,镇文化站由专职干部担任,村级文化站站长由村民选举产生,文化网络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村级的文化站都围绕着许多农民,有的参与演出,有的则是前来观看。农村文化活动重要的就是文化网络的健全。
2、发掘农村“文化能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在当前农村文化激射中,一方面是人才匮乏,一方面是很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文化不能单单认为是从外面请演员唱唱戏、跳跳舞,忽略本土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基层挖掘优秀文娱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如在坝仔镇文化事业中,涌现出了刘厚太同志,一个退休的工商干部,不计工资报酬,乐此不疲地去做文化工作,坝仔镇的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人不太理解,说他既然不缺钱、不图钱,不如在家享清福。老刘说:“文化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寄托,我虽然退了休,但身体很好,我热爱文化,不想民间艺术失传,希望看到群众有戏看,农村文化生活真正活跃起来”。
3、政府在重组织的同时,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农村文化创新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时,重视对于各类活动从创作到组织到演出的创新,以便使农村文艺节目更多地受到农民的喜爱。
4、政府加大对农村文艺创作的投入。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采访,体验生活,创作贴近群众生活的、具有健康向上的作品。同时限于农民的消费能力,农村题材的作品在市场可能处于一定的劣势,国家应当完善补偿机制,保证文艺工作者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利润可图。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政府能够扩大创作投入,培育起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这不仅对活跃农村文化有好处,同时也可能将扩大农村文化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好处。
❻ 概述中国农村现状
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业问题。因此,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政治发展是否明朗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能不能具体一些?具体到什么程度?农村的现状如何,是富裕还是满目疮痍?
笔者对湖北农村进行了一次比较粗糙的调查。调查地点为:湖北监利-潜江-江汉油田-荆门-宜城-襄樊等地。调查方法是个别访谈和观察,调查方面有如下几条:
1.党群关系问题
【现状】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农民淳朴的本性,仍然将党中央确立为主导力量。但是,基层党群关系是不好的。群众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层党员的行为不信任:腐败、损公肥私……等。 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几无:导致的结果是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
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在群众中的印象不好。但是群众的观点比较趋于一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乱套了。
【建议】农村党员党性教育:为人民服务等。
2.农村干部问题
【现状】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是:多少年,还是一个样。另外,农村干部基本上不能各司其位,并且,农村干部的职位繁多并且参差不齐。这个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建议】领导干部得大思想观教育。
3.农田、水利问题
【现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农村的水利建设正在荒废。大的沟渠都已经是淤泥塞住了,虽然不是很严重;另外,沟渠杂草丛生。田垄两端的沟渠也是杂草丛生。如果降暴雨,沟渠的不畅通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个水利方面(沟渠不畅)的问题已经有至少4年了。本调查的初次调查是在2004年的7月,到今年秋冬仍然不见清洗沟渠,未雨绸缪。
农田的问题是今年出现的。主要是农田的规划问题。原先农业收取农业税,很多人闲置自家农田外出打工,村级组织对田地重新规划;等到农业税免征,民工有返乡归农的,但是没有田产了。这是一个比较紧急的矛盾。需要及时解决。
【建议】复修水利,重视水利是农业得命脉。田制问题,研究后妥善解决。
4.农村信息通讯
【现状】信息通讯,这里排除比较发达农村的电话和手机,电视等。主要是广播通讯。农村的广播通讯几乎被切断或叫停。
广播通讯是不是已经过时?我的看法是不是的。电视是在休闲的时候用来消遣的。广播通讯最大的好处就是范围广、及时,并且对于广大识字不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工具。
我提广播通讯的重要性,主要是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组织和提醒。我们可以看已经发生紧急情况通知不及时出现的问题:重庆井喷事故,大队长要挨家挨户敲醒睡梦中的人!山体滑坡,逃的逃了,没逃的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广播通讯荒废的结果!!
【建议】重建广播通信,以备紧急状态。
5.农民思想状况问题
【现状】农民几乎都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空虚。信教的不少。农村成为了异端思想的宣传对象。
【建议】农村思想宣传。需要注意得是: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得。否则,宣传会起相反得作用。
6.科教问题
【现状】教育停止不前。农民有多少知识,是从前期学校里获得的;从父辈,乡俗里习得得。除此以外,另外获取得具有教育意义得东西很少。主要问题是农村成人教育问题。
农村封建迷信色彩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论之。但是反映教育上有问题。
农村乡校合并。就是一个村和另一个或几个村合并办一所小学。导致儿童教育得一系列问题得出现:辍学、厌学等。
【建议】农村成人教育问题;村小儿童教育问题。
7.文化生活问题
【现状】主要是农闲时,农民得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这是主要得),另外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
【建议】社会主义新文化,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开展有效得民间活动。
8.生产力问题
【现状】主要是单一得、传统得劳作方式(用牛梨地),虽然有些地方有机械化作业。收割时候,机动车辆数目有所增加。这个很好。
【建议】农业生产力现代化,机械化。注意,需要解决得问题是,各自私有得小块土地如何并为大块土地进行机械化作业,否则,机械化很难得开展。
9.农业交通问题
【现状】主要是农村通往乡镇得大道和田间得小道。大道是乡镇得主渠道,但一般都不发达;小道是农业播种收割得必经之地,不发达(最严重)。这些影响农业生产。
【建议】以村,或乡镇为单位,进行农业交通得修建。政府和村民可以各摊派一点。
10.农村医疗保障
【现状】这里,根据实际情况,不谈农村福利。只谈医疗这一方面。
农村人有了病:不医,没钱;不医,舍不得花钱;不医,不知道。特别是传染疾病,如乙肝,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蔓延开来。
另外,血吸虫病在农村有抬头得趋势。由于是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忽视,最终导致晚期不治。
【建议】农村医疗先行!!先义务免费农民得疾病,然后在治疗中有相关优惠。
❼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个现状的呢
造成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传统农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粗放分散经营的方式,靠锄头、犁钹和畜力,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就可以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即使农业总产量有所增长,也不可能带来农业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较大的增长.正如经济学家所言,传统农业不可能成为高经济增长的产业.因此农业本身的收益只能是维持农民生存需要,不可能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来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实现农民发展的需要,客观上造成我国农民素质低下.
农民这个职业很值得我们尊重,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如果不读书的话,真的只能靠自己的体力来赚钱,而且赚来的钱并不多。
❽ 现在农村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农村的未来会怎么发展
由于农村城市化飞速发展,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主要废弃物污染,人畜粪便大量排出,没有化粪池,江边就流向江河里,池塘边流向池塘或路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便倾倒,流向田里和沟渠,未统一管理。
在图片中有的是随处倾倒的牲畜粪便,有的是喷洒农药的农药空瓶,有的是医用垃圾,有的是死的牲畜,小动物猫狗的尸体。有些是废弃的衣服物品。
总之是垃圾随处倾倒,既没有固定的垃圾点,更无人管理。真的希望农村尽快的有人管理各村的垃圾,控制环境污染源。还农村绿水青山,还农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未来农村的几个发展趋势:
未来的农村:农民收入丰厚,生活环境整洁,住房安全漂亮,生活方式现代,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均衡发展,公共资源共享。
未来农村发展的重点:
1、继续依托土地资源发展好养殖业种植业。科学种养,提高收益。
2、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契机,优化产业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确保农民增收。
3、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在特色、个性上做文章。
4、挖掘传统文化,开发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纪念品等。
5、依托独特的环境优势,发展手工艺品,包装宣传做好市场销售。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❾ 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现在中国农村有两个现状,一个是像很多年前一样的,依然有大部分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他们的观点是城市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比如进到一个电子厂里,规模化,程序化的工作,井井有条,只要负责好自己的板块,每天的工作时间和收入是成正比的,多劳多得,比起在农村里靠天吃饭强很多。
其次,在城市里,除了自己能够受益以外,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受益,自从国家在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方面做出了改进以后,很多农民工把自己的孩子接到了打工的地方生活学习,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的视野。
另一种是有想法的农民,如今的温室蔬菜和机械化务农已经风靡农村,我的家乡就有很多人选择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一年四季都在种,自动化的喷药机,收割机,耕地机,科技的进步让他们的农种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销售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网络和公司制还有个体营业,让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广,收益也很可观的。
❿ 农村文化现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影响
农村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村为主要改革的主体,能够全面的展现出农村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基础,把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能够表达农民的心灵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农村文化,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的文化现状:
(一)长期受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落后性。
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因为农民在生活中以农耕为主,与文化知识的联系性不大,而且缺少与其他文化互相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凝固性,不能展示出文化的精髓。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临近城镇的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大多数的农村还是依旧耕作,文化就更为落后。
(二)农民政治观念、文化素质不高
在农村,农民由于学习不够,其很难改变农民的政治观念以及文化素质,这就容易使得农村闯入不良的文化,增加了农村的封建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容易接受新兴的外来的文化,容易轻信封建迷信。
(三)一些农村家族、宗族文化比较活跃。
在部分农村,农村在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以血缘为关系的纽带,或者以宗教为信仰的裙带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传入新兴文化时比较困难。
(四)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
在当今农村环境中,文化馆不能免费开放,其政府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大,其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村文化的支持,使得农村本身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下,对新兴的文化不能够接受,在现代社会中就显得单薄。另外,农村的平均收入相对来说较少,收入来源较少,农民在有限的收入下就不能进行文化学习,农村的文化建设更为困难,其在农村中的教育力度不够,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不利于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和发展。
从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利于整体环境下的农村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力发展下,农村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的经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种文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有了新的机遇。
其次,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农村的建设,使得城乡为一体进行带动发展,青年在整个环境中起到了积极分子的作用,其改革开放得到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能量。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力量基础。
第三,经济的总体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这就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条件。农村本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具备了学习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力度。使得全面建设小康大环境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先当今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大城市涌进,农民工在大城市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城市,能够在城市中学习相应的文化素养,等到农民工回到家乡,就会把在大城市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以及所见所闻传播到农村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农村文化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发展总方向,带动性发展成为了关键。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崛起的城市连带着周边农村进行发展,能够为农村带来了机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其他沿海农村的快速崛起对其他农村带来了映射的作用。
第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为农村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仅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时代,这就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网络成为农村必不可少的对外联系的工具,成为了在农村发展中的一个有力的学习榜样,能够使得农村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农村文化发展的例子。农村要抓住这一机遇,并学习利用,这样才能为农村赶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