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干栏式住房起源于什么文化

干栏式住房起源于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19:20:27

Ⅰ 干栏式房屋源于古代哪个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

Ⅱ 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

每个地方的居住条件都会受地域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家居建筑是窑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便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建筑是 仡佬族文化 的一大特色,那么仡佬族的干栏式房屋都有什么特色呢?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为什么是干栏式建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

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干栏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本语则称为高床,或认为考古学和民族志中所见的水上居址或栅栏居,均属干栏式房子。

文献传说的巢居,则被认为是干栏房子的最早前身。

干栏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

除此之外,据民族学材料,其尚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如现代四川平武县王坝楚藏乡的白马人,修筑住房均盛行木干栏式习俗,房子分上下两层,按白马人的习惯是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类似白马人干栏式房子效用的例子,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见到。

白马人自称是古氏族的后裔。如是,则干栏式住居习俗在这一地区或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从考古发现看,迄今所知最早的干栏式房子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房子。

河姆渡出土的干栏式房子,占地面积和规模较大,可作复原的8号、10号、12号、13号木排桩柱可能属一组长条形建筑。从10号排桩现存的分布长度分析,这组建筑至少长达23米。由8号排桩至12号排桩的间距是6.4米,表明这组建筑进深约在7米上下。

而12号至13号排桩的1.3米间距,则构成此组建筑的前廊过道。据此复原可知,河姆渡此组遗迹是带前廊的长屋干栏建筑,其构筑方法并已采用梁头榫和平身柱卯、转角柱卯、柱头、柱脚榫、带稍钉孔榫、方木插阑、棂和企口板等先进技术。

河姆渡式的干栏房子,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和良渚文化许多遗址都有发现,如浙江的钱山漾、桐乡罗家角、江苏丹阳香草河、吴兴梅堰等遗址都有此类房子出土。

云南的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见有这种干栏式住居习俗。江西清江营盘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干栏式房子模型,带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曾流行干栏式住居习俗的一个重要佐证。

四川成都十二桥商代遗址和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发现的大型木构建筑群,说明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住居习俗尚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

Ⅲ “干栏式"结构民居的特点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2008-05-06 20:19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所谓的水上居住或栅居,以及日本所谓的高床住居,亦属此类建筑。这种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有流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部,苏联西伯利亚和日本等地都有类似的建筑。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梁和木板,表明当时已产生干栏式建筑。西周时代的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中,也发现规模较大的干栏式建筑。江西清江营盘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带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墓中发现的 4件汉代青铜干栏式建筑模型,亦有长脊短檐式屋顶,代表干栏式建筑的原始特征。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和贵州等省的东汉墓中,也发现许多陶制的干栏式建筑模型,但除保留底架和木桩外,一般陶屋已是悬山顶,而圆形陶仓则是穹庐顶,表明当地这些建筑的基本形式已经汉化。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各地发现的干栏式陶屋、陶囷以及栅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湿的建筑形制,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的用意更为明显。直到今天东南亚一带还较盛行栅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

使用这中建筑的少数民族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干栏式木楼(壮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
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
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
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古老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木构建筑。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和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专家的研究结果所知,第一次考古发掘揭露的第四文化层13排木桩遗迹表明,这里至少有3幢建筑,分别以A、B、C代表,其中A屋位于最东面,B屋近西南小山,C屋居中。从C屋的遗迹大部分与A屋、B屋有交错的现象证明,3幢房屋的年代是有先后的,C屋的年代要早于A、B两屋,只有C屋被废弃后,才有可能再建A、B屋,所以C屋是世界上第一幢干栏式木结构建筑。C屋遗迹残长18米,根据前后排桩之间距离测得屋进深8.2米,又根据同一列承重木桩的间距所知,当时房屋内是分间的,房间宽在2.6~3米之间,最宽的一间为4米,估计是氏族活动的公共场所,房屋的开间和传统的木构建筑一样是讲究对称的,C屋的长度最少也有25.4米。屋的高度根据8.2米进深需要也应在4米以上,加上地板以下木桩的高度0.8~1米,C屋的地面高度在5米以上。在7000年前空旷的荒野中凌空架起一座大房子,这是多大的气魄!用简陋的石质工具能够建起这样的木建筑,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繁荣发展阶段。 世界上任何创造发明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日臻完美的过程,居宅的发明也是这样。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我们的祖先是住在山洞里的,如大家熟悉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这种利用天然洞穴作为居宅的时候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人类社会出现居宅是近1万年的事,那时全球气温明显升高,平均温度比现在还要高出几度。这时候住在山洞里的原始人群从森林来到平原湖沼,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住了这些山里人,他们在森林边缘,邻近河湖的高地上搭建窝棚开始定居下来,最初的房屋出现了。我国土地辽阔,南北地理、气候差异很大,窝棚的形式也因地而异。北方黄河流域的西安半坡遗址,早期的居宅是从地面向下挖洞,深1米左右,洞底作为地坪,洞壁成为自然墙面,再用树枝在洞穴上面盖顶,抹上泥巴,成了居住的房屋。这类房子大约16~20平方米,称为半地穴式建筑。南方潮湿多雨,土地松软,原始人群只好在大树的桠杈间搭建房屋,因为简陋之极,称为巢居。《韩非子·五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这种情况在民族学上也可以得到佐证。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太平洋巴拉房岛上的克诺伊人及大洋洲一些偏僻地区的后进民族在树杈上搭建住房。树巢也许比山洞更狭小,生活上也不方便,但它毕竟是人类自己创造发明的,因此作为居宅比起山洞来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人类既然已经迈出第一步,肯定很快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第二阶段的居宅果然出现了。半坡遗址中期的建筑已发展到地面建筑,而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以其能通风祛湿,又能防范虫蛇猛兽侵害的众多优点,而出现在江南水乡。干栏式建筑是一种以桩木为基础,构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用桩柱绑扎方式立柱、架梁、盖顶的半楼式建筑,是巢居的继承和发展。 考察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和遗物,在建筑工程上有五方面的成就。 1.建筑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朝向布局 根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的建筑遗迹平面图分析,3幢建筑均呈西北——东南的走向。从朝向看,座东北,朝西南,这样建筑的朝向与现在的座北朝南方向选择有很大差别,对采光、通风、取暖、避寒都不利,从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力水平看,与原始居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成反差,这种特殊朝向选择需要对干栏式建筑本身特点进行探讨。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未有完整的建筑遗迹出现,因为从建筑技术和材料看,干栏式建筑非常容易倒饵,据民族学资料,云南傣族同类建筑使用最长年限为15年。由于砍伐、加工上的困难,估计倒坍后的建筑构件又被河姆渡人用于建新屋的材料,只有入土的木桩较多留存下来。推测当时的建筑还未开窗,而门的位置与傣族的干栏式建筑一样是开在山墙面的,具有出入、通风、采光、排除烟尘的诸多功用。干栏式建筑西北——东南走向,门的朝向向南偏东10度左右,这个朝向在江浙地区冬季日照时间最长而夏季最短,避开了夏季的炎热,增加了冬季的采光时间。所以对长坡檐,无窗户的干栏式建筑,这个朝向选择是非常符合实际的。迄今当地的建筑仍继承了这个合理的朝向选择,门户向南偏东5~10度是最好的朝向。当然这是通过实践和生活积累得来的。 2.由木桩、地梁和地板结合构成的建筑基础 干栏式建筑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就可以建房,而且满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了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困难也比一般地面建筑大得多。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能否成功基础是关键,干栏式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基础桩木有圆桩、方桩、板桩之分。方桩体积较大,一般截面为15×18厘米,入地深度也比圆桩要深50~100厘米,可起承重桩的作用。其分布也有规律可寻,一般间隔距离1.3米~1.5米。圆桩的数量很多,直径大小变化也较多。板桩数量少,布置较密。通过对第四文化层桩木底部的取样调查所知,各种形式木桩的底部一律砍削成尖刺状或刃状,可知是用打入法处理的。桩础完成后,接下去架设地梁,方桩上端面凿有凹槽用于拼接地梁,有的圆木上端原来留有叉子,也可以用来承托地梁或屋梁,关键性的构件如中柱、转角柱,凿有穿孔卯口和互成直角的卯口,辅以绑扎作进一步固定。地板铺放在地梁之上,多数未经固定,这样便于原始居民通过活动地板向下倾倒垃圾。基座开始是平稳的,但因土质松软,有些部位会沉降。这时先民把准备的圆木甚至地板往地梁下作桩木支撑,日复一日形成基础部分桩木林立的结果。从上面基础工程看,开工前需要对建筑负荷有个计算,以决定用材的规格和数量。然后根据建筑面积,室内分隔要求,在现场放样。最后选择座标,以保证木桩的平行垂直,保证下步的梁柱安装工程。 3.带横撑的梁架结构 河姆渡人在建筑上部的空间用柱和梁做成构架,来承托树木枝干结成的方格网状檩架的屋面,然后铺设茅草或树皮完成屋顶防雨遮阳的工程。这种以梁柱为主的构架结构技术是建筑技术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奠定了统木构古建筑的基础。从桩础遗迹看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只有4根立柱,有一根立柱为室外走廊平台所用,这样,还需要两根立柱,才能支撑坡长5~6米的屋面。那么河姆渡人是怎样架梁结顶的呢?遗址出土的编号为59的木构件,是考古、建筑专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构件。该件是一根长2.63米,直径18厘米的两头榫,榫的体积比较小,位于截面中间,所以建筑专家认为这是一根立柱,是一根屋梁和地梁之间的立柱,这根立柱作为中柱太低,而作为檐柱又太高,因此它在屋内的空间位置应在中柱与檐柱之间。有了这根立柱后,可以在屋顶坡面中间增加一根次梁,这样5米长的坡面可以通过两段连接完成,使椽子的材径可以大大缩小,从而降底屋顶的重量,使屋面得以架设。这是一根举足轻重的构造柱,这根立柱架设后,为了稳定起见,经中柱绑扎一根横撑把中柱两边这两根次梁撑住,从而使屋架更加稳固。今天这种带横撑的五梁五柱干栏式建筑在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见到。 4.榫卯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在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遗迹中,最有影响的是出土了上百件带榫卯的木构件,从形式看有柱头及柱脚榫、梁头榫、带梢钉孔的榫、燕尾榫、平身柱卯眼、转角柱卯眼,直棂栏干卯眼等。平身柱卯眼即是中柱上的卯眼,转角柱卯眼即是檐柱的卯眼,与梁配合使用使中柱和檐柱、中柱与中柱、檐柱与檐柱得到紧密联接,从而构成十分稳定的屋架,使地板铺设得到可靠保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地板长约100厘米,板厚6厘米,因此地梁之上还需要铺设一道地栿才能搁置地板。如果用绑扎方式来固定地梁与屋柱的节点,那么用不了多久,楼板将会坍塌下来,只有榫卯发明以后,特别是带梢钉孔榫应用以后,加强了梁柱的连接,凌空的干栏式建筑才能稳稳立住。可以说没有榫卯木作技术就不会有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出土的木构件中还有数件带企口的构件,其中有标本的企口内出土时还插入一块砍削成梯形截面的木块。这种企口技术是密接拼板的一种较高工艺,后世多用于地板和厅堂屏风板墙拼接上。有专家认为当时的企口技术主要用于檐墙的墙体工程上面。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时,第四文化层底部出土一根长450厘米、宽8厘米的木构件,构件较宽一面两头各凿一个长8厘米、宽6.8厘米、厚8厘米的卯眼,较窄一面凿有一道宽3厘米、深3厘米、长320厘米的企口,同时在企口面两端也各凿一个小的卯眼,与较宽面的卯眼垂直相通。这根构件用于檐柱之间的地栿较大的卯眼用于连接柱枋,较小的卯眼可以插入带榫构件,与檐柱捆扎,把地栿固定后,企口内可以插入80~100厘米长的木板,制成檐墙。后世店铺门面的排板及室内可拆卸的板墙同样是沿用企口技术。河姆渡文化的榫卯、企口木作技术充分反映当时的干栏式建筑技术己比较全面。 5.装修工程的出现当时 干栏式建筑的装修内容有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室内地坪平整处理、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居宅是人类生活、生产、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装修方面的重点。由于石质生产工具的制约,当时的地板比较粗糙,而且高低不平,从出土的“人”字形土块看,室内坐卧处重要区域的地板曾经用泥土抹平,然后铺上苇席,使得这些部位比较平整,容易打扫干净,有利于休息。此外根据建筑学家分析,建筑遗迹中显露出当时室外留有1米多宽的走廊,从出土的直板栏干卯孔看,走廊外侧还安装着栏干。第二次考古发掘时曾在第四文化层出土一根残长112厘米、宽14.4厘米、厚7.2厘米的木构件,上有等距离小方卯,卯口长9.6厘米、宽4.8厘米、深3.6厘米,为插入直棂栏干所用。可见河姆渡人在考虑安全因素的时候也考虑形式的美观。在室内装修中,他们还着意进行美化,出土的刻花木构件,马鞍形五叶纹陶块可能是室内悬挂于门框或中柱上的艺术品。居宅装饰中最突出的是竖立于屋脊上的鸟形器(也称蝶形器),它们用石、骨、木和象牙材料制作,正面刻有鸟和太阳的纹饰,背面比较粗糙,中间凿有凹槽,顶端槽两旁有穿孔突脊用于穿引细绳把鸟形器与木棒绑扎起来,再把木棒绑扎在脊梁上,突出展现上面的“鸟”。绍兴战国306号墓曾出土一座铜质屋模,屋顶立有一杆,杆顶有一立鸟,室内有4个乐人。许多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鸟形器可以和铜屋模上的立鸟联系起来,反映古越人爱鸟、崇鸟的习俗。总之这些艺术品表现了河姆渡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把居宅的装修提高到了艺术的阶段。 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代表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水平,虽然出土的榫卯木构件仅上百件,只占构件总数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节点还采用藤条绑扎加固方法,但这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对河姆渡人建筑技术的评价。继河姆渡遗址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江梅堰、海安青墩、浙江吴兴钱山漾、广东高要县茅岗及湖北蕲春县毛家嘴、四川成都十二桥等遗址中都发现干栏式建筑的遗迹。由于它适应江南地区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还具有防蛇虫猛兽和饲养家畜、堆放杂物的多方面功用,因此历数千年不衰。我国着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指出,干栏式建筑促成了穿斗式结构的出现,并直接启示了楼阁的发明——提高地板(居住面),并利用了下部空间,最终导致阁楼与二层楼房的形成。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写下光彩的一章。

Ⅳ 干栏式木楼是哪个民族的住房

壮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阅读全文

与干栏式住房起源于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