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潭石头厝150字
石头厝的源起
有人说,石本无言却能歌。距今近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平潭岛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证明平潭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早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开始了。
《平潭县志》主编吴金泰说,汉代以前,平潭民居渔舍多是简易草竂和渔竂,墙体分竹木架外封土和乱毛石砌筑两种。屋顶为“人”字形,板瓦盖顶,压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于排水。唐宋时期多为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明清时期仍为平房,结构以石为主,石砖结合。清代中叶,农村开始出现单进四扇房,石结构,硬山屋顶,光厅暗房。这种“一房一厅”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农村住宅开始改变旧四扇模式,采用浅房、大窗,以通风增光;房屋结构由石土结构向混合结合、框架结构发展,屋数也由双层向多层发展。
“可以说,平潭石头厝渗透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平潭人历代渔牧、农耕文明的结晶。”吴金泰如是说。
石头压瓦片,房子像雕堡
平潭的石头厝,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屋顶瓦片压石块,窗户一律开小窗,并辅有石条窗栏,远远望去,宛若神秘庄严的“碉堡”。当然,如此构型与海岛上一年四季肆虐的大风是分不开的,这些压瓦片的石头,经过风吹雨淋,渐渐变成黑灰色,配上红瓦片,就是一副原生态的图画。据老一辈的平潭人称,抗日战争期间,石头厝还广传佳话,俨然一座座伏击侵略者的最佳掩体,从石头厝小窗、石洞中伸出的长枪短炮,不仅悄悄了结了侵略者的性命,更让侵略者心惊胆寒,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石头厝,是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赖民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
绮丽独特之石头厝群落
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头厝,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千百年来,岛上居民就住在石头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独特的建筑、悠闲的生活,成了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里人最向往的海边渔家生活。
纵观全岛石头厝群落,典型的民居群落有东庠澳底村,它们多为青石结构,大门旁设有半个人身等高小门,较为凝重古朴;白青白沙村的石头厝临海凭风,密密匝匝却井然有序,俨然是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平原红卫白沙垄石头厝则风格多元,色彩斑斓,雕刻工艺精湛;流水君山后石头厝任由密密麻麻的碎石头压在瓦片上,犹如繁星点缀;敖东沧海魏氏宅子和东限洋村、北厝跨海村、流水东海村的石头厝同样依山而建,次第上升,放眼远眺,蔚为壮观;南海南中村的石头厝集平潭岛特色与兴化建筑文化于一身,红瓦灰墙,散发浓郁的海岛特色风格。
风情万种之石头厝类型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平潭的游客,一定会发现这种石头房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基本都用花岗岩石料,房子配套建筑有石围墙,石头垒砌的猪圈等等,甚至连房顶瓦片压着的也是石头,村道巷子是石板路或石子路,取水的水井是石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是石码头,而且每家每户家中厅堂都有一个石舂臼……“石头城”,这种说法形象地反映了平潭民居与石结缘的传统。
原来,平潭虽然地处海岛,但花岗岩的储量高达8亿立方米,且花色品种繁多,质地坚细、色泽光艳,造就了城堡般的石头城。
平潭文史专家赖民告诉记者,岛上石头分为花岗岩和火层岩两种,早期的房子多用不规则的火层岩建造,那时由于开采困难,所以各种形状的石头都能成为建房之用,后期开采技术提高,就有了“工”字形的条形石头构造的房子。
赖民说,如今遗存的石头厝大多是清朝、民国时期的建筑,现在南街的闽南骑楼,是在民国25年,即1936年,时任县长李为公请长乐人高光庞规划设计的,当时李为公想把南街和北街都统一改造为闽南骑楼风格,刚建好南街这一段,抗日战争爆发,结果没有实现。当时南街的骑楼是县城最为繁华的街肆,成为商铺建筑的典型代表。二层楼及以上的石头厝清末民初才出现,以至于解放初期,原县委大楼(现为中医院所在地),彼时有四个楼层,老百姓干脆直接称呼县委为“四层楼”,并传播一时。
平潭的石头厝从结构上归类,主要有三种类型。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类似于莆田的“四目厅”,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赖民介绍说:“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
为什么“四扇厝”会成为岛上比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如果你观察“四扇厝”,就会发现有的房子像是缺了一角,并不完整,房屋边角常留下锯齿状堆砌的石块,为何多此一举,它们究竟是用来干什么?
“这是平潭石头厝的特色,全国少见,俗称‘留码头’。”据赖民介绍,以前多数农家在建“四扇厝”过程中,一时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今后建房的衔接,预留了余地。
❷ 平潭的历史文化
在福建平潭岛上,有一条叫南街的老街,保留着古老的特色建筑群落。这里是海坛水师的发源地,又是旧时文化的聚集地,见证了平潭的过往光景。如今,狭长的街道两旁,红色灯笼高挂,老人们三三两两在街边闲聊。南街见证了平潭岛的变迁,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南街上的五福庙,以其独特的“一庙两城隍”而闻名海峡两岸。据史料记载,自清代以来,平潭就是海防重地,平潭和台湾之间实行戍防换班制度,每三年换班一次,历时达200余年。当时,在两地轮流驻防的将士,为能够处处化险为夷,遂筹资将台湾城隍像移奉海坛岛,供奉于五福庙,祈求神灵保佑。
(2)平潭对于渔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扩展阅读
民国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民国38年(1949年)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以及天九部队占据平潭。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驻地林森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1950年4月第四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同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归福清县辖。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
1970年2月17日,福建闽侯专区机关由闽侯螺洲迁莆田,1970年2月,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制为莆田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平潭属莆田地区革委会。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长乐、闽侯、永泰、闽清、福清、平潭、连江县。 1971年4月,平潭县改隶莆田专区, 1983年7月,平潭实际划到福州管辖。1995年,仍属福州。
2009年7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09年9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平潭县与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混合型管理模式。2012年2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正厅级机构。
❸ 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
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
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以下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来,福建积极响应,在出台的《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把福建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省”。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经验,力争到2020年,全域旅游省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建成1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0个国家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全域生态旅游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10月福建省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在泰宁召开。会议提出,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与本地发展全局相结合、与产业跨界相融合、与提升综合服务相衔接、与加强区域协同相衔接,实现“八个全”即旅游功能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要素全域配套、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旅游营销全方位推进、市场治理全省联动、旅游改革全面创新、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全省各地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建行动,把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全省已有24个市县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包括厦门、平潭、武夷山、泰宁、东山、永春、屏南、永定、连城、仙游、永泰、尤溪、武平、德化、建宁等1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集美、周宁、福鼎、邵武、南靖、华安、永安、建阳、城厢等9个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形成三级联动、梯队推进、点面覆盖的发展格局。
为了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福建省旅游局适时组织开展了“全域生态旅游书记谈”活动。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吴贤德表示,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是福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变革,是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的'目的,就是要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和国家旅游局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发挥福建生态优势,凸显生态特色,加快福建旅游转型升级,吸引更多游客来福建享受清新环境、欣赏多彩的山水风光、领略八闽文化,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贡献。
今起,我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一把手联系实际谈创建,意在强化发展理念创新,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把全域生态旅游省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全域生态旅游
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多规合一
推动旅游全民共建共享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明确平潭国际旅游岛定位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提出“突出开放、生态、智慧特色,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岛‘设施景观化、建筑遗产化、全域景区化’”。为此,全区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统筹全区资源,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8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5.17%,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66.31%。
2016年12月7日,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实施意见》,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省领导在会上明确指出,支持平潭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我区近期着力完善旅游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已成立区风景区与旅游执法支队,加挂区旅游质量监督所牌子。
同时,启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完成《平潭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将尽快召开评审会;《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已通过住建部审查;编制《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正式出台实施。编制完成《平潭综合实验区智慧旅游规划》初稿。
为了推进全域生态化、景区化,我区正在积极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绿地系统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绿道网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启动翠园公园、玉井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建成竹屿湖公园;引进台湾民宿发展经验,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民宿扶持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等优惠政策,第一批重点推动北港、国彩、白沙、白胜等6个村庄民宿建设,其中投入800万元重点支持北港文创村发展,目前各村落已设立民宿100余栋,形成两岸青年旅社、石厝人家、石头会唱歌、老柴咖啡等石头厝品牌,初具规模。
完善全域配套推动产业联动
近年来,平潭着力完善全域旅游服务配套,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加快岛内“一环两纵三横”干线路网建设,健全岛内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石牌洋、将军山、仙人井等景区接线道路建设,将军山景区道路已建成通车;推动离岛交通体系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其中石牌洋、钱便澳码头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主体建成。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拥有3A级旅游景区两家,正在指导海坛古城创建4A级旅游景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坛南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坛南湾旅游集散中心年底前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2015年新建旅游厕所15座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新建8座旅游厕所;增设旅游标牌标识;设立澳前台湾小镇、海坛古城等游客服务中心;成立平潭智慧岛管理指挥服务中心,为旅游购物、餐饮服务、汽车租赁等业务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持;积极推进全区“一张网”信息归集工作,与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部门强化信息交换、共享,接收市场主体行政许可、处罚信息3800条,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推动旅游治理全域覆盖。
同时,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优先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策划生成《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项目(2016-2025)》130多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涵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产业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对台对外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等五大类;加快发展“旅游+购物”,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自2014年6月开业以来,已签约入驻商户294家,累计销售额近1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大力发展“旅游+海洋”,海坛湾成功获批国家海洋公园,启动金井邮轮码头规划和无居民海岛开发论证工作;培育“旅游+互联网”产业,引导鼓励侠客旅游众创空间发展,以点带面,形成“旅游+互联网”联动局面,形成一批融合旅游元素的互联网创客基地。
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平潭积极吸引台胞参与建设。率先对台开放建筑、旅游、医疗等行业,现已有5家台资旅行社在平潭执业;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文明旅游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选聘“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对旅行社、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组织旅游志愿服务,全年共组织以优化全域旅游环境为主题的“守护平潭蓝,千人蓝丝带”净滩、大型荧光夜跑、“平潭蓝”音乐节志愿活动50余场次,吸引全民参与,共建旅游环境;向区直各部门、旅游协会、文创协会、旅游企业分发旅游宣传产品十万余件,部门联动,通过招商推介、外事活动、交流联谊等共同宣传平潭国际旅游岛,形成旅游共享大格局,全力打造“清新福建·平潭蓝”旅游品牌。 ;
❹ “五一”平潭走起!收好这份攻略,轻松玩转国际旅游岛
东美古村航拍图 林映树 摄
“五一”黄金周即将如约而至,卸下生活包袱的游人是时候逃离城市高楼的束缚,择一处淳朴的滨海小城,枕浪听涛。而素有福建“马尔代夫”美誉的平潭,就是一个不二之选。踏浪踩沙、环岛自驾、追“蓝眼泪”……收好这份攻略,让你轻松玩转平潭岛,让你的假日更加丰富多彩。
赏泪游
观赏点:龙凤头、坛南湾、流水码头
蓝眼泪 林映树 摄
来到平潭,最奇幻的邂逅莫过于那一抹蓝——“蓝眼泪”。自从2013年8月“蓝眼泪”首次在岚被发现以来,旋即岛内外涌现了一批“追泪人”,用相机捕捉“蓝眼泪”的曼妙倩影。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如今“蓝眼泪”已成为平潭 旅游 的一张“烫金名片”。
“蓝眼泪”是一种会发出荧光的介形虫,经过海浪的惊扰,介形虫会发出淡蓝色的荧光。在特定的时间里,当夜幕降临,海岸边泛起蓝色的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蓝色的光不断地闪烁,漆黑的海面上蓝如浩然星空,徜徉其间,如同置身电影“阿凡达”的奇异世界。有趣的是,当你赤脚走在沙滩上,脚底会发出闪闪的蓝光,出现一个个“蓝脚印”。
当下,是平潭“蓝眼泪”的爆发季,连日来平潭多片海域出现了“荧光海”。其中以龙凤头、坛南湾、流水码头一带的水域最为密集,而澳前镇、北港村、长江澳等地也是上佳的观景地。
海滩游
观赏点:龙王头海滨浴场、凤凰山、象鼻湾
“海滨沙滩冠九州”,平潭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滨沙滩。龙王头海滨浴场是距离老城区最近的海滨沙滩,每年夏天吸引了众多游客蜂拥而至。这里一湾碧海,十里平沙,无论踩沙踏浪,滩头拾贝,还是晨观日出,夜赏明月,都令人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平潭沙质细白,还能玩起“滑沙运动”。在敖东镇山岐澳的凤凰山上有一个沙坡,这里的沙是少见的净如白雪、细腻柔软。赤脚沿着沙坡逐级而上,只觉沙白耀眼,脚步深浅之间,还能感觉沙子在脚底轻柔抚触。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滑下,霎时间,人飞沙溅。但险而无虞,流沙跟随人的步伐一同滑下,如同一张张锦缎张挂沙坡。
有些人喜欢去热门的景点,也有些人喜欢去刚被人所知的小众景点。去年8月,一段象鼻湾的航拍视频在网络上一炮而红,超20万网友点击观看。象鼻湾也叫建民沙堤,位于敖东镇建民村,因沙滩形状犹如大象鼻子因而得名。象鼻湾的独特在于,在不同的时间段,潮水的情况不一样,看到的景致也有所不同。
环岛游
观赏点: 环岛路君山段、长江澳风车田
环岛路(资料图)
要想真切地了解平潭岛,不管你是第一次到来,还是已经来过很多次,都一定要体验一下环岛游。用自己的车轮碾过岚岛的每一寸土地,深入小镇、渔港、乡村,喜欢就停,觉得无聊就上路。
其中,流水北部至平原的环岛路君山路段,被当地人称为平潭最美环岛路。这一路上,时而壮观,时而秀美,时而险峻,时而淳朴。碧蓝如洗的海天间,平坦开阔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石头厝,还有炊烟袅袅的古村落,可以让烦躁的心瞬间就静了下来,让人尽情享受一段静谧的休闲时光。
一边是巍峨的君山、一边是蔚蓝的大海,顺着这段优美的风景线前行,可抵达长江澳风车田。近年来,凭着高颜值的实力,长江澳风车田成了很多游客必来打卡之地。巨大的白色风车排排而立,映衬着一望无垠的大海,美不胜收
乡村游
观赏点:北港村、猫头墘村
君山村的石头厝依海而建(资料图)
想体验“最平潭”的海岛韵味,不可错过淳朴悠远的乡村渔家。平潭的村落因古朴的石头厝而声名大噪,碉堡般的石头厝,以古色古香的身姿成就了平潭原生态景致,可以说,石头厝是平潭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海岛民居的变迁。
在流水镇北港村,石头厝整齐集中,从高处俯瞰,成片的黛青色石头厝俨然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上。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质朴沧桑的石厝群落显得格外脱俗不凡,人在其间穿梭自如,好似走在画卷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位于苏澳镇钟门村的猫头墘村,也是观赏石头厝的好去处,它偏安一隅,保留着最本真、最原始的自然风光。村子依山而建,村中石头厝风貌独特,由一块块黛青色、赭色的石头交织垒砌起来,形成了一栋栋彩色的石头厝。在这里,山岭、古树、海景与石头厝相互掩映,营造出一个静谧和谐的山海村落。如今,古朴的石头厝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一间间舒适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度假居所。
奇石游
观赏点:石牌洋、仙人井、东湖山
作为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平潭的奇岩怪石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行走在平潭间,各处石林层出不穷,造型奇特,蔚为大观。
石牌洋是平潭的地标性石景,若没有看过石牌洋就像没有来过平潭一般。石牌洋位于苏澳镇看澳村,远远望去只见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巍峨耸立在海面上,整个礁石像是一艘两面鼓起双帆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前进。
从看澳村岸边坐渡船,十几分钟就可到达礁石上。环绕其后一周,越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广袤无垠的海面上独立着这一尊庞然大物,似乎到了一处新大陆,明代旅行家陈第曾将其誉之为“天下奇观”。
和石牌洋一样,位于流水镇王爷山南侧的仙人井也是平潭的地标性石景。仙人井是天然海蚀洞,巨大的山岩经过千百年的侵蚀,形成了一个巨井的样子,井壁近于垂直,井底侧有两个洞口通往大海,涨潮时海浪汹涌撞入,井底白浪翻腾,声若洪钟,蔚为壮观。
平潭各类特色的石景不可尽数,这些造型各异的奇岩怪石让岚岛充满了传奇色彩。位于澳前镇东湖山的望夫石是平潭石景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它堪比台湾野柳公园的“女王头”,这块奇石高约 3 米、直径约 1米,形态佝偻,远看就像一位低头弯腰的老妇人,岩石上恰到好处的缺口在烈日的光影作用下,使“面部”呈现出难以名状的忧愁,眉宇之间,无不透着望穿秋水的热切。
敖东镇的鹅头岩,北厝镇的南寨山石林、三十六脚湖等地也都是奇岩怪石的聚集地,探寻之间,皆有奇妙的遇见。
离岛游
观赏点:东庠岛、小练岛、屿头岛
东庠岛石厝海景(资料图)。
平潭素有“千礁百岛”的美称,岛礁众多,星罗棋布,风景优美。其中,东庠岛在平潭众多离岛中可谓是享誉盛名,它位于平潭东北部,犹如海坛岛东北方向的海上屏障,从流水码头乘船约15分钟便可到达。2017 年,《爸爸去哪儿5》在东庠岛取景拍摄,随着这座原生态离岛在荧幕上曝光,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说起东庠岛的特色美景,美在蓝天碧海,美在石厝群落,也美在珍馐海味。置身在东庠岛的乡村巷道间,总能感受到最淳朴的海岛渔家风情。岛的中北部有一个葫芦澳,是一个天赐的避风港,平日里蜿蜒的海岸线上停泊着许多艘渔船,绿水清澈,船泊帆影,煞是美丽。
除了东庠岛外,平潭还有许多原生态的离岛,各具特色,如大练岛的海蚀地貌,小练岛的“塞上草原”,屿头岛的“碗礁一号”遗址以及东甲岛、大嵩岛等无人岛露营胜地。
❺ 看到新闻说平潭现在在大开发,想详细了解一下,平潭现在开发进度怎么样了
平潭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125公里),对台区位优势明显。长期以来,两地民众交流交往十分密切,两地宗教具有信仰趋同、商贸文化往来密切的文缘、法缘、商缘等优势。两地既有同名的苏澳镇,又有同名的北厝村(街),目前平潭在台乡亲有数万人,台北、基隆等地平潭同乡会在台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平潭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清咸丰年间被辟为福建省五个对台贸易的港口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平潭成为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县份之一,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发展,平潭与台湾在贸易、劳务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截止目前,平潭对台贸易额累计达20多亿元,接待台轮逾2万艘次、台胞10万多人次,渔工劳务输出量居全国县市之首。平潭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走进大陆的一个特殊“窗口”。重要的对台区位和对台联系,有利于在平潭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同时,平潭四面环海,相对独立,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整体运作,实施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前沿平台作用。 二、自然资源条件较好。 平潭作为海岛县,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开发空间充分。主岛海坛岛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其中中部平原可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加上12座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小岛,总计可开发面积达255平方公里,具有充分开发空间。二是岸线资源丰富。全县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人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一;岛上拥有众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和深水岸线资源,通过工程措施,具备建设大中型港口条件。三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平潭风光秀丽,素有“海滨沙滩甲天下,海蚀地貌冠全球”之美誉,海滩、海岛大部分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态,日照充足,拥有石牌洋、海坛天神、王爷山、坛南湾、青峰顶、山歧澳、南寨石林、君山等8个国家一级景点、23个二级景点、57个三级景点、40个四级景点;1994年1月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3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6年1月被评为国家自然遗产,是我国沿海待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之一;平潭还拥有世界级的水下文物资源,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沉船发现最密集的地区。四是风能和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平潭是国家新能源开发试验岛,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在100万千瓦以上(主要为海上风电),目前建成规模达10.6万千瓦;平潭海域是全国大潮差地区之一,平均潮差4.31米,潮汐能可供开发的有11处;花岗岩、沉积硅砂(石英砂)储量丰富(属全国标准砂),分别达到8亿吨和3亿吨。
❻ 平潭县特色文化
平潭县特色文化有软木画、伬艺、评话、闽剧、尹派越剧等。1、软木画: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2、伬艺:相传福州伬艺是由民间卖唱艺人在民歌小调基础上参照民间社火活动创造发展而来,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平潭县特色文化有软木画、伬艺、评话、闽剧、尹派越剧等。
1、软木画: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
2、伬艺:相传福州伬艺是由民间卖唱艺人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参照民间社火活动创造发展而来,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3、评话: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4、闽剧: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5、尹派越剧:由已故人民艺术家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越剧艺术,形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尹派越剧艺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