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刘秀故里有什么传统文化

刘秀故里有什么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30 10:59:53

⑴ 汉光武帝刘秀与枣阳有什么关联

枣阳不仅是刘秀的成长地,也是刘秀的发祥地,从这里开始,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在枣阳,刘秀经历了从皇族宗亲、官家子弟沦落为布衣贫民的转变过程,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为一个谨厚诚信、克勤克俭、雄才大略的青年,最后成长为一个惊世骇俗、叱咤风云的历史伟人。在这片热土上,刘秀留下的故事和他对故乡的殷殷眷念之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成长于枣阳

刘秀属西汉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实记载。《东观汉记·帝纪一》说:“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承文景之统。”《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刘秀既然是汉高祖、文帝、景帝之后,又是怎么与枣阳渊源至深呢?《后汉书》作了解释,“……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其宗族往家焉。”由此可见,刘秀家族在其祖父一代已来到白水乡。据有关部门考证,西汉末年,枣阳版图内设有四县,即北有湖阳县,西北有棘阳县,东有复阳县,西南有蔡阳县。关于白水乡的方位,《水经注》记载:“光武帝旧宅在城东南40里即白水村,又曰皇村。”李贤为《后汉书》作注道:“光武旧宅在今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明朝正德二年,河南道御史袁仕和山西道御史李帮用立皇村寺碑,碑文中称“皇村在枣阳东南四十里,圣龙襟其左,响水潭在其右,群山在其前,白水带其后。”据此方位看,舂陵白水乡即在今枣阳市吴店镇。

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他父亲刘钦时任济阳县令。刘秀出生的时代是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着,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在枣阳白水村,刘秀生活了近20年。在那里,他同族人、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相亲相助,“乐施爱人”,“勤于稼穑”;他还善于经营,每年夏、秋大忙以后,他便利用农闲时间,赶着毛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增加收益。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求学,进入太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专门攻读《尚书》。但他绝不固守一经,而是通览博学。在天下未平、战事频起的时代,他也力争做到一有空闲便学习和研讨儒经文艺,“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在长安,他大大开扩了眼界,也磨炼了心智,他非常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县为同舍生解说。”(《东观汉记》)。勤学好思,广泛接触社会,使刘秀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后来因家境困难,刘秀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枣阳,过着他熟悉的耕读生活。

现在吴店镇境内,还保存有皇村遗址和舂陵故城遗址。皇村遗址就在现在的吴店镇白水村旁,枣阳市政府在此修建了皇村遗址陈列馆。舂陵故城遗址在今吴店镇舂陵村,是西汉舂陵侯国、东汉章陵县、三国义阳郡、南北朝安昌县和隋开皇年间舂陵县治所的故城址。为了纪念枣阳出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明万历年间,时人在城西关口立石碑一块,上书“汉世祖光武帝故里”。也是在明万历年间,枣阳知县张靖臣为纪念枣阳出了西汉更始帝刘玄和东汉光武帝刘秀这两个皇帝,在城西内观台立“古帝乡”碑一块。这两块石碑均收藏于枣阳博物馆。

发祥于枣阳

枣阳不仅是刘秀的成长地,更是他的发祥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创造了“光武中兴”。

根据史料记载,居住在舂陵白水村的刘秀兄妹,虽属皇族,但由于嫡系继统的疏远,实际上已是布衣。王莽篡位后,因心恶刘氏,诸刘均被罢官去爵,刘秀的叔父萧县县令刘良被罢除后,也回到舂陵白水村务农。刘秀非常痛恨王莽,一心想恢复刘家汉朝的天下。

王莽托古改制,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加重了农商的税赋负担,加上连年天灾,民不聊生,以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暴政。这时,刘秀因宾客为盗受到株连,而“避吏新野,贩卖谷米于宛。”在此形势下,“时年二十八”的刘秀认为起兵反莽复汉的时机已到,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从宛)将宾客还舂陵”,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开始“舂陵起兵”。刘演、刘秀兄弟发动“舂陵子弟七、八千人”,其中刘秀的叔父刘良、二哥刘仲、刘秀的族兄刘赐以及舂陵侯嫡子刘祉兄弟“相率从军”,新野的邓晨也带领宾客到舂陵会合。这支起义军因在舂陵起兵,史称“舂陵兵”,又因以复兴汉室为口号,故又被称作“汉军”。刘秀虽然当时还不是起义军的主要领导者,但他在组织和发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壮大起义队伍,刘演、刘秀决定联合其他农民军。他们联络到王凤率领的新市兵和陈牧率领的平林兵,组织联军。由于在反抗王莽统治上目标一致,所以联军很快形成了较大的声势。“西击长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这里所说的长聚就是现在枣阳的寺庄,唐子乡就是现在的枣北唐子山下的太平镇。长聚、唐子乡、新野、湖阳的胜利,为汉军战胜强大的王莽南阳政府军打开局面,取得后来南阳、昆阳大战胜利乃至东汉中兴奠定了基础。

眷念于枣阳

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

刘秀平定天下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富国强兵的政策和措施,使国家走上了“中兴”之路。日理万机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家乡、情系故土。据史籍记载,刘秀在位32年,先后5次回到故乡枣阳。在枣阳,刘秀多次进行祭祖并看望、款待族人、乡亲,表达眷念之情。

在衣锦还乡的同时,刘秀还给予故乡许多恩赐,一是升级家乡的行政区划,刘秀在削平主要割据势力、全国统一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于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用自已祖陵章陵的名字,将故乡舂陵乡升格为章陵县;二是对章陵县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建武六年春,刘秀诏令免除章陵的田租及各种差役。刘秀不仅眷念照顾故乡枣阳,而且对其出生地、幼时生长地也都寄予深情。据史料记载,刘秀对其出生地济阳县,先后三次诏令免除全县徭役8年;对幼时生长地南顿县,先后两次诏令免除全县田租2年、徭役1年。一代明君刘秀这种热爱家乡、依恋故土、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在他的故乡枣阳一直流传至今,也必将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⑵ 徐州的汉文化

徐州市文广新局以徐州博物馆为主要单位,申报了徐州创新奖项目“讲徐州故事 谱汉风新韵——汉代文物系列外展”活动。

借助独特的“两汉”文化,以文物展览等方式开展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借助特有的“两汉”文化资源,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讲徐州故事 谱汉风新韵”的宣传交流活动,是徐州市文广新局申报创新奖项的初衷。

以大量珍贵的“两汉”馆藏文物内容的巡回展览活动逐渐在国内外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徐州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两汉文化是徐州市历史文化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历史文化遗产在服务社会发展上的作用也是日益凸显,利用好两汉文化资源,通过文物展览等方式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为提升徐州城市形象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要做的重要课题。”

(2)刘秀故里有什么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作为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汉文化资源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更应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

要使“汉文化看徐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就要利用汉文化特色优势,整合资源,在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徐州“汉文化”品牌、讲好徐州“汉文化”故事。

1996年,徐州市就专门成立了两汉文化研究会,已吸引100余位专家、学者加入。

多年以来,该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紧扣两汉文化看徐州这个主线,深入开展两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编辑出版了《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徐州汉画像石》、《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等十余部书籍,集结出版《两汉文化研究》三辑。

不但拓展了徐州两汉文化的内涵,还突显了徐州两汉文化特质,更为徐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⑶ 汉代刘秀是栆阳人或是新野人

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⑷ 现存的、和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的历史古迹或者村落有哪些

白水寺属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南约16.5公里处的狮子山上。初为祭祀汉光武帝刘秀而建。景区入口处有古朴典雅的碑坊,正中有“古白水村”四个大字。主景光武祠为宫延式建筑,座北朝南,以光武大殿中线为轴线对称分布,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配殿和山门组成。正殿内雕塑的光武帝的贴金像、“二十八宿”配殿内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碑廊、龙井亭、丽华园等景点。

刘秀殿由刘秀庙改称而来,是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后人明、章二帝为祭祀先皇刘秀而建,距今已有近二千年,后经千百年变迁,庙宇殿堂全部破败,直至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2年前后),在元皇《天下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特举祀典》诏令的感召下,刘秀故里乡亲父老大力筹款捐资,重修了刘秀庙。当时的县令王泰来为刘秀庙撰写了碑记。明宣德年间(公元1430年前后),佛教盛行,僧人真隆改东侧正殿供佛、西侧偏殿祭祀刘秀,这就是刘秀殿,并将刘秀庙更名白水寺。

刘秀,字文叔,生于公元前6年阴历12月6日,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9岁丧父,养于叔父刘良家。自幼好学,勤于稼穑。王莽天凤年间,求学长安,师从中大夫许子威攻读《尚书》,后因资用拮据,中途缀学,返乡务农,尝贩运谷物于枣阳、南阳、新野之间。王莽暴政,天下大乱。公元22年,刘秀兄弟应时而起,发动春陵(即今吴店)起义,时年,刘秀仅28岁。他雄才大略,能征善战,击败王莽,平定叛逆,三年后,便于公元25年6月在河北城即皇帝位。同年10月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平定割据势力,又经12年艰苦卓绝的国内战争,终在公元36年实现了全国统一。他爱家乡,爱国爱民。称帝后,5次回故乡春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宴会故人父老,改春陵乡为章陵县,并世世免除其徭役;他勤政廉政,恤贫扶困,重农兴教,偃武修文,柔道治国,迅速使全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史称光武中兴。刘秀在位33年,于公元57年病逝,享年63岁,被史学界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明君之一。

为感念先贤,枣阳建有许多关于纪念刘秀的名胜古迹,白水寺当为其冠,刘秀殿雄踞其中。后因战乱,年久失修,殿宇破败。1984年2月吴店镇人大代表团提出“关于修复枣阳白水寺的议案”;1985年2月县委政府作出“爱我枣阳,修我白水”的决定。此后,县(市)政府、襄樊市政府、省财政厅以及省计委等多次拨出专款,于1986年、1996年先后两次全面复修,刘秀殿乃至整个白水寺面貌焕然一新。在刘秀前殿又增添《春陵起兵》《宴会乡亲父老》两幅巨型彩色绘画,及旅台乡亲所献“勤政爱民”大型匾额;在刘秀后殿除重立大型刘秀坐式塑像,又增添了刘秀的28宿布条式彩色画象;在殿的门前,又增建一园林式廊园。诗书画廊、草坪花木、庙宇殿堂辉映一体,文物观赏价值更为增强。有茶农自皇村来,拾级而上,歌曰:白水悠悠,章陵苍苍,春陵起兵,中兴汉邦,同志努力,振兴枣阳。

⑸ 湖北枣阳人特点

湖北枣阳人的特点是:枣阳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坦诚,又有南方人细腻、聪明,这大慨与古文化的熏陶和继承先贤的遗风有关。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才形成了枣阳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枣阳人南北兼备独特格性:坦诚厚道,聪明睿智,讲礼义,重情感。

枣阳是汉光武刘秀故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积,民风淳朴。湖北历史上出了两个皇帝都是枣阳人,一个是更始帝刘玄,一个就是光武帝刘秀,枣阳素有“帝乡”之称,即渊于此。

说起枣阳的乡风民俗和地方文化,还要从枣阳历史文化资源谈起。雕龙碑,是枣阳境内距今约6000年以前古人类遗址,曾经轰动一时,其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品

其原始村落推拉式古建筑,在国内首次发现,其文化特征是南北文化交汇典型代表。位于枣阳吴店镇的九连墩战国古墓,被誉为2002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其中出土的乐器、礼器、兵器及车马坑、竹简,在国内十分罕见,该古墓的发掘,不仅揭示了枣阳在“随枣走廊”和中原腹地的战略军事地位,而且用实物证明了枣阳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南北文化交汇的典型代表雕龙碑,楚天绝伦战国古墓九连墩,骑着牛当了皇帝的汉光武帝刘秀。

这三件让枣阳人受用不尽历史文化宝藏,为枣阳这块皇城厚土注进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的枣阳人,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在创造物质财富,编织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把浓郁多彩的地方文化潇洒地写在了自己的土地上。

枣阳地处鄂西北这里南北气候兼有,物种丰富,是“水果之乡”。不仅盛产北方的苹果、梨子,而且特别奇特的是南方才能生长的柑橘,在这里也能自然生长,再往北就见不到了。

枣阳以面为原料的熟食,更是比比皆是,象馒头、炸馍、油条、麻花和各种汤面等。特别要提的有两样,一个是枣阳的“彭家酸浆面”,这是象什么阳春面、炸酱面、烩面所不能比的。吃起来满口生香、肥而不腻,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再一个就是“锅巴溜”,制作工艺虽然并不复杂,就是用木柴将农家做饭的铁锅烧到一定的火候,用鸡蛋和上好的白面绞拌调成面糊状,然后顺着锅把面糊溜下去,加入葱姜蒜,用清水烧开就可以了。

大凡到过枣阳或是接触过枣阳人的外地人都知道,枣阳人对酒的“顶礼膜拜”,枣阳人仿佛把自己文化和情感统统融到酒里面去了。在枣阳北方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有酿制黄酒的习惯,据说在雕龙碑古人类遗址中就有酿制黄酒的秘方。

枣阳黄酒是用无污染的糯米和蜂蜜酿制而成的,喝了之后上下通气,健脾养胃,和血养颜,是上好的滋补保健佳品。

枣阳人喝黄酒不是用杯子喝,而是用碗喝,不是喝一斤两斤,而是一次喝几十斤。那种“喝到醉时还嫌少”的酣畅与潇洒,足以让外人叹为观止。枣阳悠久的历史,厚积的文明,淳朴的民风蕴育了枣阳的地方文化。

⑹ 徐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就两句吗?大概多少字?如果只两句写出徐州的文化特色还真是太大难度!

提到徐州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人
刘邦和彭祖

一个是汉朝皇帝,一个是厨师的祖师爷

所以徐州最出名的文化就是汉文化和饮食文化

一点一点写出来肯定要遗漏和不精确

我给你从网上复制一下相关两个文化的一些介绍,你了解下然后总结出来介绍给他们。

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可见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因为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夏商时期,大彭国很强盛,曾成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国被灭,但之后仍以彭祖相称。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为徐国国都、楚国国都和西楚的国都。因彭祖是烹调业和气功的祖师爷,所以彭城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先驱的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汉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汉目录学鼻祖刘向称为硕仙。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之久。在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但影响最大的就是汉朝,因为它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是汉高祖刘邦故里。

(1)古彭徐州是中国汉文化的创始人刘邦的故里

据《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人”。当时沛为沛郡(秦之前为泗水郡),所辖彭城周围37个县。丰邑即丰县。又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高祖本纪》上曾有刘邦自言:“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可见,丰县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其具体地址就是今丰西北12里(华里)金刘寨村,因为至今这里还有刘邦曾祖父刘清之墓,还有汉皇祖陵的遗址遗碑两件:一碑上写“西汉高祖,丰邑西北隅离城12里力村畴(今金刘寨)西王庙碑记。”另一古碑上写“汉之故里”字样。这既说明金刘寨就是刘邦的老家,又说明这里就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不然怎会写“汉之故里”呢?汉皇祖陵不仅有刘邦的先祖墓冢,而且经汉代修建,规模还相当宏大。以刘清墓为中心,东北角建有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名曰“西王庙”(古碑尚存),西北角建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名曰“东王庙”(尚存石狮、石碑头和碑座),正东边建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三义庙(五十年代拆除),正西边建有刘玄(待考)的玄帝庙(1966年拆除),正前方为千米神道,两旁列有石人、石马、石丞相,气势壮观,曾引世代墨客骚人考察参观。

此外,由于刘邦生长在丰县,故在丰县留下许多活动遗址和传说故事。如喝凤凰嗉土刘邦方能降生的凤凰嗉遗址、刘媪歇息龙雾桥有孕生刘邦的桥址和桥碑、刘邦避难出逃的五门和七里铺的遗迹、遗址、刘邦跟马惟先生上学的地方“马公书院”遗址、还有卧牛岗、卢绾道、斩蛇沟、邀帝城、分榆社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刘邦在家乡的活动事迹颇多,亦证明丰邑就是刘邦的老家。由于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并广泛地吸收了百族文化的因子,从而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汉文化。所以刘邦被史学家称为“汉祖”或“汉之始祖”,因此,历代皇帝就称金刘寨为“汉之故里”。综上所述,徐州丰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2)促成汉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

大一统汉王朝的建立,是汉文化产生、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政治基础。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之国策的制定,又是汉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然而,这两件大事的成功,除了刘邦本人的主导作用之外,与谋臣战将、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冲锋陷阵的共同努力是绝然分不开的。然而,这些谋臣战将又多是彭城人或彭城附近的人。如汉初三杰之一的相国萧何和刘邦同里近邻;谋士张良虽属韩国人,但祖籍毫县,曾属古彭所辖。大将军韩信属徐州南淮阴人,亦古属彭城辖地。因刘邦发迹于丰沛,跟随者丰沛人当然很多。除亲属18人封王之外,外姓封侯者不下几十人。如丰人周勃为绛侯、雍齿为什邡侯、卢绾为×侯、沛人有曹参为平阳侯、樊哙为舞阳侯,夏侯婴为汝阳侯,周昌为汾阳侯,周成为高景侯,王陵为安国侯,任敖为广阿侯,周碟为崩城侯,鄂千秋为安平侯,邵欧为广侯,朱轸为都昌侯,严不识为武强侯,奚涓为鲁侯,周止为魏其侯,孙赤为堂阳侯,冷耳为下相侯,秘彭祖为载侯,单父圣为中牟侯,卫母择为乐平侯,杜得臣为棘阳侯。特别是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五人皆至丞相位,对辅刘氏安天下,促使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不仅如此,刘邦还把彭城人迁到西方去,很快就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从而形成了“汉字”、“汉语”、“汉文化”。据《汉书·高帝记载》:刘邦对诸侯子留在关中者,复之12岁,又“徒齐、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性于关中,兴利田宅”。连同丰县人刘邦也在咸阳附近为太上皇建新丰,并“徒诸故人实之”。这样,不管是开创天下,还是巩固天下,对汉文化的形成,古彭徐州人都起到了发启和奠基作用。故可以说,故彭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3)古彭徐州丰富而灿烂的汉文化遗址和文化,亦可证明徐州就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

⒈楚王陵汉墓群及其出土文物

由于徐州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刘邦建汉后不久,便把其四弟刘交封为楚王,都彭城,直至东汉灭亡,一共有18位刘氏诸侯建都彭城,长达400多年之久,所以汉文化在这里就显得极为丰富和典型。现就发掘和出土的文物看,有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有龟山楚襄王刘注墓,有卧牛山楚王刘纡墓,有东洞山的楚王刘延寿墓等,还有其他贵人的汉墓不可胜数。这些汉墓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开石室,凿竖井,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

就从墓中发掘的文物看,也是典型的汉文化代表。

①汉兵马俑 汉兵马俑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麓,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葬陪葬墓。坑内有气势浩大的彩绘兵马俑群。这是中国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第三次大发现,仅次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俑坑5个,骑兵俑坑1个,阵容千军万马,气势威严,从而看出汉代的军事文化和制陶工艺之高明。

②汉画像石馆 此馆建在云龙山西侧,收集了徐州一带墓中出土的汉画像石刻500多块,被文化界公推为江苏文化的“三宝”。其石刻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如飨宴会饮,车骑出行,游射田猎,舞乐百戏等;有表现神话和祥瑞的,如羲和举日轮,长羲举月轮,金鸟为日,玉兔为月,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等画面,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还有些为装饰画图案,,如青龙、白虎、玄鸟、麒麟等,其绘画和雕刻艺术都是很高明的。充分反映了当时汉文化的艺术水平。

③金银缕玉衣 制造十分精细,用金、银丝和磨制的玉块2600多枚编缀而成。它是汉代皇室特定的葬服,声誉国内外。曾去日本、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受到高度的评价。至于兵器、玉器、陶器、汉印等,皆多不胜举,实属汉文化所特有。

④大风歌碑 此碑在沛县文化馆内存藏,是刘邦平英布谋反后过沛县与乡亲父老饮酒共欢时所作的楚歌。虽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概括力极强,是一般人难以作出的一首词,故被史学家称为“古今绝唱”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的猛士兮守四方!现有汉代碑刻和元代摹刻碑各一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⒉汉文化遗址处处皆是

除以丰县汉皇祖陵为中心各活动中心外,徐州还有:张良地桥授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和拉犁山的地下宫殿等。

①刘邦的拔剑泉 此泉在徐州西郊的汉王乡丁塘山下。相传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从彭城追赶至城西10多公里处的丁塘山下,突然大风从天而降,天昏地暗飞砂走石,楚兵大乱,刘邦得救。此时,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刘邦举剑问天,击石相试。果然,岩石如破竹一般从中裂开。为解将士干渴之急,刘邦又握剑怒刺山石,那知刺中泉眼,剑拔水出,清泉涌流,人马欢饮,士气大振。至今,此泉已2000多年至久,清泉长流,四季不绝。汉王庙曾建于此,已成为人们旅游观赏之胜地。

②北洞山地下宫殿 此地宫在北郊茅村乡洞山村,坐北向南,凿山而筑。有立宫室8个,侧宫室11个,耳室5个,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宫室各具特色,形制不尽相同。各室皆富丽堂皇,设计合理,结构严密精巧。有起居室、洗漱室、用膳室、会客厅、游艺室及仓库、伙房、水井、厕所等,仅次于河北满城的刘胜墓。此墓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现已对外开放。其他地下宫殿均大同小异。

③戏马台 位于城南1里许的南山上,是盖世英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定都彭城而观赏士兵赛马、检阅的高台子,名曰戏马台。2000多年来,戏马台上寺宇亭台楼阁建筑不断,也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楚汉战争遗迹的场所,一览“霸业五载,雄风千秋”的霸王业绩。现已对外开放。

④张良圯桥授书处和子房山 圯桥授书一事是张良为报国灭之仇,雇用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后,隐姓埋名,逃至徐州东睢宁县下邳镇隐居时,一日在圯桥上得到黄石老人授给的奇书《太公兵法》,并说13年后,济水之北,谷城山下再见。此后,果然如说。张良死后,于谷城黄石同葬在徐州沛县东的微山之上,而圯桥仍在下邳。至于子房山,则是张良的洞箫吹奏楚调,四面楚歌之处。山上建有留侯祠,祠内塑有张良像。此山名曰子房山。

至于范增墓、华佗墓、泗水亭、戚姬苑以及秦始皇泗水求鼎处等,古代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由此可见,只有汉文化发祥地,才有这极为丰富而多采的汉文化遗址遗物。

综上所述,古彭徐州是汉之始祖刘邦故里,是汉文化艺术极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此稿是刘恒心先生为领导人赴台参加楚汉文化研讨会而写

成稿于2000年8月16日

饮食文化:
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 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 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 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 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 羊方藏鱼 这道菜。 据传汉字中的 鲜 字即源于此。 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 铿为彭祖。 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之句。 汉代王逸注: 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 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 。 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 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曾烹子事主的易牙来到彭城,求教彭祖的烹饪之道,终成烹调大师。 商殷之际彭祖后裔纷纷迁往山东、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将饮食文化推向全国各地。 汉代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将彭城烹饪技艺带到了西部地区。 汉时徐州在烹调技术上已有较大发展,炊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进步, 牝鸡抱蛋 、 沛公狗肉 、 鸳鸯鸡 等名菜相继产生,同时面点如烧饼、馓子等也相继出现。
<p> 魏晋之后,彭城人多次南迁,又将彭城烹饪之法传往南方各地。 唐宋时期,韩愈好饮食,曾亲自创制了不少名菜,如 愈炙鱼 ,在徐州广为流传。 随父来徐州的白居易,爱吃一种鸭子,因其字 乐天 故称 乐天鸭子 。 自称 老饕 的苏东坡,创意制作的四道菜被誉为 东坡四珍 流传至今。 由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使徐州的饮食日渐丰富,发展得很快。 元朝时期,有僧人开办的素食馆。 释家风味的 天花宴 、 素八珍 等名菜应市,多种风味小吃也布满市面。
清代和民国时期,徐州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冻豆腐、酥鱼、蹄卷、芙蓉肉、糟猪耳、搅瓜等普遍食于民间。 经学大师康有为品尝到细嫩的彭城鱼丸时,高兴地赋诗赞誉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持越南北。 近代徐州烹饪业发展更为迅速,传统技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饮食文化与全国各地扩大了交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兼收并畜各地烹饪之长,相继推出了川菜、粤菜、镇扬菜等风味名菜;陕西、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风味食品也遍布街头,加上外来的肯德基、麦当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
今日的徐州城,处处美食风。 人们不仅可以大快朵颐,而且可以领略徐州的饮食风尚

阅读全文

与刘秀故里有什么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