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法国哪些文化遗产被破坏

法国哪些文化遗产被破坏

发布时间:2023-01-31 19:38:29

1. 世界哪些文化遗产因没有开发而被破坏掉

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
未完全开发就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因为政治和宗教原因炸毁

2. 世界遗产名录里哪些被破坏了

中国虽然拥有众多的世界遗产,但在保护和开发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不力也造成了遗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下面列举的是比较重大的事件:

3. 谁能帮我找一下法国几个文化遗产的资料

法国的世界遗产

法国历史上曾被罗马帝国统治,公元9世纪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是法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根据最新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法国共有28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1项,双重遗产1项(与西班牙共同拥有)。

世界文化遗产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海岸外2公里的一座小岛上,山高约78米。山顶上的修道院建筑群始建于公元8世纪初,建筑风格朴实无华,是欧洲着名的基督教古迹。其中的大教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中最古老、最杰出的建筑之一。圣米歇尔山上还珍藏有数量可观的名贵书籍,有"书城"之雅号。为方便教徒前来朝拜,1875年在圣米歇尔山与大陆之间修筑了一道海堤。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北方的沙特尔城,始建于9世纪,是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内有170幅以《圣经》为题材的彩色玻璃窗画,被认为是13世纪玻璃窗画中最完美的作品。

凡尔赛宫及其庭园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2公里处的凡尔赛镇,由路易十四于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后成为路易十四的皇宫。凡尔赛宫占地面积达111万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宫内有大小宫殿及各类厅、室500余间。整个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华、尊贵和威严。凡尔赛宫的庭园,是欧洲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1833年,整修后的凡尔赛宫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

韦泽莱大教堂
位于法国东部勃艮第地区的一座小山上,始建于1120年。该教堂内用棕色和白色拱石砌成的中殿,被认为是罗马传统的优美典型。19世纪时,该教堂已破损不堪,后来法国政府花了20多年时间对其进行了修缮。
韦泽尔峡谷岩洞群里的岩画 韦泽尔峡谷位于法国南部。在长达40公里的峭壁上,有147处岩洞。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外,还在25个岩洞里发现了一些史前岩画。尤其是拉斯科岩洞的岩画更为奇异,技法或绘或刻,或刻绘兼施;其所表现的打猎场面包括了约100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韦泽尔岩洞群被公认为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洞内的岩画是现存的最精彩的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作品。

枫丹白露宫及其园林
位于巴黎东南65公里处的塞纳河左岸的枫丹白露森林之中。"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因当地有一眼小泉而得名。枫丹白露宫始建于1137年,最初为国王的狩猎行宫;后经过扩建,成为法国的王宫之一,如拿破仑(1769-1821)就选枫丹白露宫为第一皇宫。枫丹白露宫的建筑工程由法国建筑师完成,而内部装饰由意大利艺术家负责,因此融意法两国风格于一体,形成了建筑艺术上着名的"枫丹白露派"。在枫丹白露宫中还有一座中国馆,里面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艺术珍品。
亚眠大教堂 位于法国北部的亚眠城,是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于1152年。教堂两侧各有一座60多米高的不对称的塔楼;教堂内有126根精美的石柱和许多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犹如一座艺术殿堂。此外,教堂内外还有4000多件木雕和石雕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被称为"亚眠圣经"。

奥朗日城的古罗马剧场和凯旋门
奥朗日城位于法国东南部。该城的大剧场建于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公元前27-前14年),是目前法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大剧场之一,至今仍是演出歌剧和举办音乐会的场所。
位于澳朗日城北亚格里帕大道上的凯旋门,是为纪念古罗马将军恺撒的战功而于公元前1世纪建造的。凯旋门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绘了恺撒率领罗马军团战斗的情景。

丰特奈城的西多会修道院
丰特奈城位于法国东部。丰特奈修道院是欧洲最古老的天主教西多会修道院之一。它坐落在埃戈雷维山谷的深处,始建于公元1119年。

亚克-塞南皇家盐场遗址
位于法国东北边境,1779年投产。该盐场是建筑大师克劳德·尼古拉斯·杜勒(1736-1806)的杰作。盐场的中心是经理楼;厂房围绕经理楼,呈半圆形。生产时,海水通过400米长的木制管道流进车间,然后用巨大的木桶进行加工。
南锡城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卡里尔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 南锡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洛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南锡老城建于公元前11世纪。16世纪又在老城南面建了一座新城。新老城区由一道城墙分隔。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丈、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当年被俄军追捕而亡命法国时,路易十五将洛林地区让给他统治。1752年,斯坦尼斯瓦夫授意在南锡新老城区的交界处,为路易十五建造一处"国王广场"(即今日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该广场的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显得豪华壮观,是18世纪城市建筑的杰作之一。南锡城的卡里尔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在城市建筑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加尔桥
位于法国南部尼姆市的加尔河上,始建于公元前20年左右,是古罗马人为解决从50公里以外的尤塞斯向尼姆城供水而建造的水利工程。桥高50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输水渠,下层在中世纪时为人行道。此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初期集水利工程与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典范。

斯特拉斯堡城
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北部,中世纪时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中的哥特式大教堂竣工于15世纪,用红色岩石构筑,高142米,教堂内外饰满精美的雕像,是斯特拉斯堡的象征。该教堂的庞大的天文钟设计奇特,人们只要投入一枚法郎硬币,便有几个身着古装的真人般大小的机器人出来敲钟报时。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区仍旧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尤其是多种木结构的民居极富地方特色。1988年,为纪念斯特拉斯堡建城2000周年,法国曾发行一枚斯特拉斯堡城徽邮票。

巴黎:塞纳河两岸地区
塞纳河是法国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全长776公里,由东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中缓缓流过的塞纳河。令人叹为观止的众多古典和现代建筑,大都集中在长约13公里的塞纳河南北两岸。
古都巴黎是法兰西文化的发源地,曾为人类文明史写下过光辉的篇章。1951年,法国为纪念巴黎建城2000周年,发行了一枚巴黎城徽邮票。巴黎拥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是巴黎的象征。拿破仑于1806年为炫耀武功而建的凯旋门,是世界上形体最大的凯旋门。凯旋门周围的星形广场有12条放射状的大街,其中包括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8世纪初的爱丽舍宫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1879年起成为共和国总统府。宏伟壮丽的卢浮宫原为王宫,18世纪改为国立美术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于1977年落成,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纳河的西岱岛上,被雨果誉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昔日巴士底狱的所在地,如今矗立起一座纪念碑。SPAN>

世界文化遗产
兰斯圣母院教堂 位于巴黎东北的兰斯市,建于13世纪。这座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而着称,是法国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于在法兰西王国时期(888-1792),国王的加冕仪式常常在兰斯圣母院教堂举行,因此该教堂曾被称为"最高贵的皇家教堂"。此外,兰斯市的圣雷米修道院和圣安东尼十字宫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尔日大教堂 位于法国中部,始建于1195年,历时60多年才完工。它与沙特尔大教堂一样,是法国第一批哥特式建筑,为同种风格建筑中的佼佼者。中世纪时,该教堂曾在法国的基督教事务中拥有很大的权力。

阿维尼翁古城区
阿维尼翁城位于法国东南部。13世纪末,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斗争激烈,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教皇克雷芒五世于1309年将教廷迁到阿维尼翁城。此后的94年间,这座鲜为人知的小城竟成为欧洲天主教徒们朝拜的圣地。
阿维尼翁的古城墙建于14世纪,全长4300米。城内的圣贝内泽大桥建于12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的杰出建筑之一。坐落在罗纳河畔的教皇宫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始建于1334年,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先后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宫分旧殿和新殿两部分。旧殿朴实无华,属罗马建筑风格;新殿富丽堂皇,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皇宫现为收藏中世纪艺术品的博物馆。

卡尔卡松古城
中世纪的欧洲,常常以某个封建领主的宫殿或城堡为中心,在其周围修建教堂、广场、市场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设施,形成城市;又因战事频繁,城市周围多建有城墙、护城河、吊桥等防御设施。位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中世纪要塞城市,它保存着欧洲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7世纪后,卡尔卡松逐渐荒废。19世纪重建后,成为旅游胜地。

法国的"朝圣之路"
中世纪时,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基督教徒,每年从法国(或经过法国),前往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圣。在法国境内共有4条朝圣的支路它们最终汇合在一个跨越法、西边境的山口--龙塞斯瓦列斯山口。在法国"朝圣之路"沿途的城镇,都建有规模不同的教堂,负责接待和照料朝圣者。这一朝圣活动促进了沿途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里昂老城
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位于索恩河的右岸,古时是渔村,15世纪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丝织品产地之一,17世纪曾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区,依然呈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狭窄的街道,弯曲而起伏;大部分民居为红瓦屋顶,极具特色。建在弗尔布爱尔山顶上的白色的圣母教堂,高281米,是里昂老城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1933年,在里昂发掘出一座希腊-罗马式露天剧场。1957年,法国以这座露天剧场为图案,发行了1枚"纪念里昂建城2000周年"邮票。

圣埃米里翁小镇的葡萄园
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产自法国。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是法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而波尔多地区的圣埃米里翁小镇,因其特有的石灰质土壤,酿造出的红葡萄酒更是无与伦比。小镇依山而建,其辖区总面积为78.46平方公里,其中67.5%是葡萄园。此外,小镇上有18处景点被法国评为有价值的历史古迹。其中一座完全在石灰岩中凿成的教堂,是欧洲最大的独石教堂,其建造历时3个世纪(公元8~11世纪)。

卢瓦尔河流域:叙利至沙洛讷
卢瓦尔河全长1005公里,是法国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岛注入大西洋。卢瓦尔河流域是法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两岸有许多历史遗迹,最多的是城堡。其中叙利城至沙洛讷城的一段,全长140公里,这一区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意大利的建筑艺术家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宫;布卢瓦城堡,曾是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爱"的王宫;舍农索城堡和阿宰勒里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宫。该地区最着名的城堡,当属尚博尔城堡。1981年,这座城堡曾被单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尚博尔城堡是弗朗西斯一世于1519年下令建造的,整个工程历时150年,直到路易十四时期才全面竣工。它位于一座面积约870公顷的大花园的中心,主楼高128米,城堡内共有房屋440间。尚博尔城堡被认为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顶峰。

法国的文化遗产除上述外,还有以下4项:阿尔勒城的古罗马建筑和罗马式建筑;圣萨万-絮尔-加尔瑭伯教堂;南运河;中世纪商贸城市普罗万。

世界自然遗产

科西嘉岛的吉罗拉塔湾、波尔多湾与康多拉海岸自然保护区
科西嘉岛位于法国东南方的地中海中,形似一个挑起拇指的拳头;面积8720平方公里,是法国最大的海岛。吉罗拉塔湾、波尔多湾与康多拉海岸自然保护区,位于科西嘉岛的中西部海岸,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2平方公里的海面)。保护区内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已经历过两次明显的火山活动周期。海岸边巨大的赤斑岩峭壁和玄武岩石柱,鬼斧神工,颇为壮观。保护区内生长着丰富的植物,栖息着银鸥、冠羽鸬鹚、游隼等多种鸟类。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双重遗产

比利牛斯-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界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山脉呈东西走向,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其中以珀杜山峰(海拔3352米。为中心的方圆306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该地区有湖泊、瀑布、裸露的岩层、冰川和峡谷等多种地貌。考古中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起,当地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该区域内有亚地中海植被、麻类植被、山区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种植被,生活着熊等野生动物800多种。
西班牙和法国分别于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辖区内建立了国家公园。法国于1971年为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发行了邮票。1988年9月,法、西两国签订了共同保护这一地区文化与自然遗存的合作协议。

4. 文化遗产有哪些被破坏50字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4. 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 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6. 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5. 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开始,文物修复的意义在于什么

据海外媒体报道,三月五日法国法国文化部长罗塞琳·巴切洛对外界宣布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工作已经正式结束,而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也已经正式开工,巴黎圣母院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文物修复的意义在于对现存于世的名胜古迹因为自然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破坏进行完整的原貌恢复将可以使得这些古迹流传下去,为人类的后代了解自身的历史和发展提供最为珍贵的见证。

我国政府早就与法国政府签定了《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我国将安排专家参与到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中,相信国的文物专家在长期古代文物修复的工作中所积累的大量经验一定可以帮助法国政府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中解决很多专业问题。

6. 世界遗产的法律对策

一、制定保护世界遗产的专业法律

我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将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一)制定世界遗产专业法律是适应世界形势的需要。

从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时间本身的磨砺外,最主要的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过度旅游,是直接的破坏因素。法国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法制健全最早的国家之一。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问世。1913年12月31日,法国制定了《保护历史古迹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意大利统一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条例。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领世界之先。俄罗斯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其世界遗产受《公约》和专门的国家法律保护。2000年,莫斯科文物保护中央局出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使用条例》,划定了一批新的文物保护区。美国几乎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根据这个世界形势,我国制定保护世界遗产的专项法律势在必行。

(二)制定世界遗产专业法律是克服我国现有专业法律之不足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对保护文化遗产有所涉及,但保护遗产并不是重点。它主要偏重于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文物保护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强调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的重点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着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从我国已申报批准的30项世界遗产项目看,根据《文物保护法》的定义,涉及古建筑13处、古文化遗址2处、古墓陵2处、石窟寺和石刻、壁画4处可受到该法的保护,而涉及风景区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则于法无据,不能受到《文物保护法》的保护。《文物保护法》中只列了重点文物,而未列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事实上,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应当高于“文物”价值,却不受法律的保护,就难免出现严重损坏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问题了。

(三)制定世界遗产专业法律是克服我国刑法保护世界遗产之不足的必然要求。

我国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对其某一部分的价值如何认定就十分困难。这一特点决定对长城破坏事件的罚款,很难做具体核算。我国刑法规定相关罪名,可以对长城破坏行为予以制裁。但是因为长城作为特殊性很强的文物,如何用这些法典的规定予以具体的保护,却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对长城造成破坏性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是“毁损”,包括故意毁损和过失毁损。有关的法律文件对毁损的解释是将文物、名胜古迹损坏甚至毁灭。长城不同于其他的单体建筑,任何的破坏行为那怕最小的也都会对长城造成不同程度的毁损,但任何的破坏行为那怕是最大的,也不可能一次性给万里长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由于司法机关无法对长城的损失程度,给出定量的认证,至使犯罪嫌疑人很难受到相应刑事责任的追究。

我国刑法规定侵害文物的10个罪名,分别是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失损毁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倒卖文物罪、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 、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其中只有两个罪名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其余罪名基本上都是涉及可移动文物。而我国现有的30项世界遗产几乎全部是不可移动遗产,这些不可移动的遗产无法受到刑法的保护,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目前,要保护这些不可移动遗产只有依靠《森林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条款,显然缺乏力度。世界遗产不仅要由行政法来保护,而且要用刑法来保护。对于严重损毁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应规定为犯罪,给予刑事处罚。《世界遗产保护法》应当规定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内容。规定任何一项世界遗产,在我国的领土上都必须受到保护。《世界遗产保护法》,要抵挡人们的占有冲动,抵挡事主的利益冲动,抵挡官员的政绩冲动。对待毁灭世界遗产的人要象对待贪污腐化的人一样,受到严惩。《世界遗产保护法》还要注意与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接轨,因为《公约》对缔约国的国家保护有明确要求和原则规定。《世界遗产保护法》要明确损害世界遗产损失赔偿法律标准,使各级政府和共同执法部门有所依循。要确立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以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二、借鉴国外经验,健全国内法律体系

实践证明,世界遗产得到良好保护,必然有赖于管理的法制化。我国目前应当借鉴国外保护世界遗产的经验,抓紧制定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的规范、制度和其它政策性文件,以期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明确保护世界遗产的指导思想。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要对世界遗产的本身含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世界上对文化遗产保护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法国大革命中,宫殿被砸,教堂被毁,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个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提出了“文化遗产是民族文明的生命”的命题。他的忠告被接受了,许多遗产得以保护下来。俄罗斯保护文化遗产的口号是: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俄罗斯母亲。在日本,二战以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价值普遍性和产出地域性等原则被学术界深刻探讨而逐步成为共识,文物保护逐步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衡量民族责任感的一个标尺。我国从指导思想上讲,应当把祖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和根基。保护这些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命和根基,谁危害这些遗产,就是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命和根基,就应当受到制裁和处罚。当前保护文化遗产要注意把握三个层次:第一、保护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名人故居和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等。文物古迹要特别注意保护它的历史环境。名胜风景区更要重视整体环境的保护。第二、保护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有些建筑物单独看,可能不够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建筑群加在一起,其价值就得到升华,就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城市的传统风貌特色。第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关键是要看其保存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多少。而且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有历史特色,具有成片的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要保护有形的、实体的内容外,还要保护无形的、传统的、原生态文化。也就是说,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在特色地域中生长的历史文化。如民间艺术、民俗精华、民间工艺、传统戏剧、音乐等。

(二)建立有效的、法定的管理体制。

各国世界遗产保护有多种模式。俄罗斯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保护世界遗产,即隶属于外交部的俄罗斯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下设俄罗斯遗产委员会,从事保护、调查、评估已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负责提名新的申报项目。俄罗斯的遗产委员会与俄罗斯文化部下属的文物保护局是两个性不同的工作部门。前者具有与世界接轨的意义,而后者则是普通文物保护机构。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是国家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领导和管理机关,主要职能是对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播和培养专业人员。它向全国32个州级行政单位派驻代表,领导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依法统一领导、管理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职有权。1975年,意大利政府正式组建文化遗产部,负责意大利的文物保护工作。意大利政府还组建了一支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文物宪兵”部队。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支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文物宪兵”们听命于文化遗产部部长。借鉴世界上的有益经验,我国应该建立由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专门机构,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对实施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决策与实施体系。要理顺地方政府与国家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制订操作性强的世界遗产保护开发规划。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遗产资源的基础研究工作,制止过度开发利用行为。

(三)以法律规范修复工作。

凡涉及古城的建设,不能以破坏历史文物为代价,必须完整地保留文物的遗迹原状。对古城内遗迹的保护,要修旧如旧,不搞新的。要依法规范具体的修缮行为,制定具体的遗产修缮办法。要规定其建筑物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但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订的法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如果要修理、改建,即使是很小的项目,也要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要重视重建,制定重建系统办法和标准,对复制的也应当视为文物。

(四)依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通过了《苏州宣言》。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世界各政府和机构要采取一致行动,制订本国本地区关于青年世界遗产教育的具体目标,定期举办全球论坛,帮助欠发达地区也能进行对青少年教育。我国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加强世界遗产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要通过系统、循序渐进地开展世界遗产的普及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特别青年人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使大家都能主动承担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参与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各级学校还应当利用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为加强宣传效果,可参照国外的作法,每年组织一个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依法开展培养人才工作。

要建立各种形式的世界遗产及文物保护中心,把保护中心办成培养各种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保护中心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可设绘画、雕刻、纺织品等修复专业,学员不仅要学习有关的历史和技术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识。还可让保护中心担负一些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及负责对全国文物的跟踪与观察。要重视对世界遗产保护专业队伍的建设。对于丧失职业道德或直接造成文物损失甚至监守自盗的个人要坚决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清除出文物职工队伍。遗产保护单位要会同本地公安、消防等部门不断开展深入细致的全面检查,防微杜渐,消除隐患。遗产保护部门要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世界遗产安全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文物万无一失。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暂时无法消除的,应暂停对社会开放。

(六)探索市场化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路。

法国政府在遗产的保护上可以说不遗余力。10年前文化预算在法国财政总预算中的比例开始超过1%,其中有15%是用来保护遗产的。近几年来,意大利在文物保护经费保证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每年大约2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保证文物保护的经费开支。自1996年以来,意大利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同时,还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政策。印度建立了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我国要借鉴这些经验,建立引导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寻求资金支持。世界遗产资源作为国家公益事业性的社会资源,保护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国家要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企业资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助。市场化运作本身并不等于资源破坏,在世界遗产资源保护主体的市场化选择进程中,政府需要研究如何规范和引导市场做好保护工作。但是,用市场化运作手段保护世界遗产,只适用于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世界遗产资源,对不能直接获取市场价值的遗产资源,不可能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民族语言、地方音乐和戏曲等以科学研究价值为主的遗产资源,就必须由国家建立必要的机制,确保世界遗产的保护。国家可以采取向已进入市场经营的世界遗产地收取一定管理费,建立世界遗产基金,用于不能采取市场化运作的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工作。

(七)加强对世界遗产科学保护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物保护专家积极推动先进科学技术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文物研究和保护。先后于1930年和1952年成立的东京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文物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拉美和加勒比的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就是当地频频爆发的自然灾害,因此,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正考虑利用卫星技术等科学手段促进遗产保护。我国对世界遗产科学研究上步子十分缓慢,应当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奋起直追,缩短差距。

7. 国内外对于城乡规划改革过程中 对具有文化历史特色或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的保护措施 具体案例

国外古建筑保护之历史过程

英国连电线杆都保护

一座城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张芝年

编者按:随着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住宅社区在中国遍地开花,如何保护
古建筑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进行旧城改造?怎样合理发展古城的旅
游业?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
访。

英国保护古建筑也走过弯路

就国土面积而言,英国是一个小国,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遗产和古建筑
资源丰富的国家。要做到城市发展与保护古建筑相互协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方面,英国也有不少教训。英国着名的古建筑保护组织“乔治亚集团”主
任贝杰瑞介绍说,二战之前的150多年里,英国保护古建筑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利物浦古建筑被毁现象特别严重,大兴土木对那里的古建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
坏。

英国其他地方的许多古建筑也未能幸免。在20世纪,有1/6的乡间别墅遭到
厄运。贝杰瑞向记者展示的两本书《乡村别墅的破坏》和《英格兰消失的豪宅》
,分别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和2002年,记载了英格兰被拆毁古建筑的图片和历
史资料。这两本书在谴责拆除古建筑行为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全社会关注对古
建筑的保护,停止并制止拆毁乡间古楼、宅第和宫殿式建筑。

有人说,英国的城市与美国的不同,美国城市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其他都
是郊区;英国城市,如伦敦,可以说是多中心的城市,33个区分别拥有自己的
中心、步行街和商业区。也有人说,伦敦是一座由剧院、餐馆和咖啡厅组成的
城市,体现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风貌的历史沉积。贝杰瑞说,一座城
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和历史,年代久远的建筑则是一段历史的见
证。19世纪20年代,英国城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建,当时对古建筑的保护并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他对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拆除旧房的压力
表示理解。

英国人喜欢在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

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
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
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
道。目前,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万处,大到皇
宫、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门、电话亭,甚至电线杆。

被保护建筑的清单还在不断加长,任何人拥有的建筑,只要有独到之处,
无论是历史的深厚背景、建筑的匠心独具、石雕的栩栩如生、木工的精巧装饰,
还是名画的陈年轶事,都可以作为理由,向“英格兰遗产”申请。列入保护清
单的建筑按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属第一等级保护的建筑仅占总数的4%左右,
约2万处。贝杰瑞介绍说,凡是列入保护清单的建筑,如果有人想要拆除,或者
对其内部格局进行改动,当地政府都会征求“乔治亚集团”的意见。该集团每
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改建古建筑的申请。他说,目前很少有人提出拆毁的要
求,许多都是申请扩建,包括改变建筑的用途,比如将原有的建筑隔为成套公
寓,或将其改装成办公楼等等。

贝杰瑞说,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的破坏之后,英国人更加喜欢在
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更加珍惜设计精湛、古朴高雅的历史性建筑。英国人说,
不能破坏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

现在,伦敦旧城几乎都是老房子,原貌原样,甚至给人破旧的感觉。有人
却盛赞道,当一个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建成水泥森林的时候,伦敦独具魅力,
成为一座不可多得的充满艺术珍品的博物馆。

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

成立于1877年的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SPAB)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是一
个志愿者组织。该协会秘书长范宁对记者说,英国过去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犯了
许多错误,理由虽然是正当的,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当过去熟悉的东西
一下子都消失后,人们又为之大惊失色。为此,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了5
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如果古建
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范宁介绍说,英国保护古建筑还有一条原则,政府不能强行拆除私人住宅,
要按市价支付赔偿金。如果遭到拒绝,政府可以上诉。如果引起大的争议,该
案例则要举行公开听证会,以听取当事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伦敦希
思罗机场的扩建工程曾引起广泛争议,结果由独立调查人举行了长达5年的听证
会,终于解决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英国人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英格兰东北部
的纽卡斯尔有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它是由面粉厂改建而成的。仅仅为了保留
面粉厂的墙体和上面硕大的“波罗的面粉厂”字样,英国人竟花费了7500万英
镑,而推倒重建只要花3500万英镑。这是怀旧,也是纪念该厂在工业革命时代
对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样的例子在英国比比皆是,从中也许能够集
中反映出英国保护古建筑的价值观。

正如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说:“这些建筑绝不仅
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除非我们将
之变为假货,或者将之摧毁,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处置的
对象,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国外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意大利与法国的一些城市保存了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其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对此,欧洲人民倍加珍视和爱护。在《威尼斯宪章》原则指导下,城市改造建设一直都很注重城市原有风貌,并保持着每个街区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并成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游客。

佛罗伦萨
罗马,佛罗伦撒等城市的古建筑保存可用“整旧如旧”来形容,也就是说现代人看到的是一个加固了的,却不会刷新、重建,保持原样的意大利城市。就意风区而言,照搬《威尼斯宪章》会使我们无从下手,许多因素不具备也不适用,但我们认定要保存的一定是真正有价值的旧建筑,要保持其原样,不要大修大改,或以我们想象的美去修理历史遗迹。在整理出的土地上开发新建筑应是意式,但不应该盲目仿造,做成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新建筑不要在老建筑前争奇斗艳,要学会收敛,留出足够的光亮给历史。也不要重视历史遗迹过了头,彻底变成了对历史的供奉。应该让历史遗迹自然地出现在正常生态之中,周围的建筑要努力与之和谐。

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
整修旧建筑要精心发掘设计,会有不错的效果。整修的思路如同对挖掘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修复的原则:有害锈去掉,无害锈保留。这是很重要的。保护青铜器以防继续风化锈蚀,但把青铜器打磨光亮也就毁了。风貌建筑整修也一样,有害部分去掉(例:空间结构安全性),无害部分保留(特有的真实外檐片段)。在专业人士的推荐下,我们参观了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这是一个旧式的庭院群落改造的博物馆,内部装修十分考究,监控照明更是专业,而建筑主体外观基本没有改造。主馆的外墙面、门窗都如实保留了现状,甚至有些残破状,仅在房前的平台加上通透的玻璃廊道供游人休息、喝咖啡。这种陈旧材质与新空间的组合颇有情趣,不仅使风貌建筑保存完好,又多了些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因素,效果不错.

修缮中的建筑维护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多是独院别墅洋房,从住宅向商业型建筑转型还有一定困难。旧建筑体形空间过于狭窄、孤立,过多的单栋建筑不利于形成商业氛围;大部分建筑对外经营的面积过小、采光不佳,限定了投资模式;受季节的影响,能留住客流的灰空间、休闲空间有限。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通透的玻璃廊道适当增扩加建,不仅在视觉上可以保留展示原有建筑形体,而且有机地连接单栋房屋形成商业廊道,扩大商业面积,减弱了营业季节的限制(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暂不适宜),使人流不仅限于原有道路或步行街,立体串联的空间也会使建筑背后区内的部分产生商机。

整修的建筑装饰
意大利作为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建筑整修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为了不影响市容景观,很多古迹或主要干道建筑整修时的脚手架外部罩着1:1原实物大小的影像幕布(有些巧妙地结合了广告),不经意远看一般不会发现建筑正在整修。城市印象总是完美无瑕。

法国巴黎俯瞰
法国巴黎在保护原有风貌建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新区,使人感受到这座古典、浪漫的城市焕发出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而在旧城区,完全看不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基本是旧式的多层建筑。政府规定,要拆除、重建旧城区的任何建筑物必须经市政府专门机构审查、批准,并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确因安全、抗震等原因需要拆除重建的,重建后建筑物临街的两个立面必须与原建筑物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要完全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因此在巴黎要新建一幢房屋容易,要拆除一幢房屋倒是难得很.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看看国外怎么做?

●印度是个文物大国,古迹无处不在,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目录的就有22处之多。
●一位意大利导演自豪地说,在意大利拍历史剧,根本用不着在摄影棚里搭景,将马路边的广告牌一撤,就是自然完好的历史画面。
●墨西哥文物根据时代不同分为古文物、历史文物、艺术文物三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一、二类文物(指古迹遗址)就有11万处之多,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宣布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就有19处。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戈万先生认为,要说法国在遗产保护政策上的特点,那就是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促使遗产保护思想产生。大革命中,宫殿被砸,教堂被毁,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有一个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最早提出了保护遗产的建议。他说,摧毁祖先留下来、象征着我们文化遗产的行为是十分愚蠢的。他的忠告被接受了。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问世,法令规定,不论哪一类艺术品,在法国的领土上必须受到保护。
共和法令使文化遗产在动荡的年代免遭浩劫。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经验积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遗产保护法诞生,这就是1913年12月31日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业保护人员都有章可循。
1964年,在文化部长马尔罗主持下,法国对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点造册。仅国家登记入册的历史建筑遗产就有4万件。文化遗产的涵盖面更宽,总数远超过4万。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因为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遗产的概念在扩展,人们想要保护的不限于宫殿、教堂,而扩展到百年老厂,矿井等。第二个趋势是遗产“年轻化”,20世纪一些知名建筑师、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也被列为文化遗产。有专家认为,这两个趋势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渴望寻找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担心全球化潮流吞噬了民族特性,因此,凡是能够加强这种认同感的遗产都受到欢迎。
印度文保部门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一贯秉承他们在1932年的原则,即“对古建筑残迹的修复,不论多么简单,第一责任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保护残迹”,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保护和维修上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多方参与筹措经费。
首先,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其次,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一些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二、 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印度有着一支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应对了不同情况下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
三、广大民众的支持。
“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印度决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近年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在印度各地参观时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在古迹上乱涂乱刻的现象。印度的古迹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除了少量经允许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没有店铺泛滥的情况。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认同、主权和凝聚全体国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护和传播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责任。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和属下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出资,不靠门票收入。一些古迹区和博物馆一个特点,就是门票便宜和各种优惠措施。
墨西哥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是国家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领导和管理机关,它有四大职能:对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播和培养专业人员。因此,除下属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它还直接管理全国172处已经开放的文物考古区、110家博物馆、1家出版社、2所文物保护专业学校。它向全国32个州级行政单位派驻代表,领导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依法统一领导、管理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职有权。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文物与扶贫结合。大多数文物古迹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同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居民参加文物古遗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以古文物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是国家为主与公众结合。搞好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保存着世界上70%的文物古迹,这就使意大利人不仅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而且也有很强的责任感,因为这些文物不仅属于意大利,而且属于全人类,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意大利来说,要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保护好,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意大利文化部长的艺术顾问丹尼尔认为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成功来源于三个保证。
一是政策保证。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其历史悠久密切相关,还在意大利统一之前,已经存在着不少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意大利统一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条例。1975年,意大利政府正式组建文化遗产部,负责意大利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对于城区建筑管理相当严格,古老街道和建筑物不许随便改造,不仅外型不能变,就连外墙涂料及窗户颜色都要保持原样。
二是经费保证。近几年来,意大利在文物保护经费保证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一是每年大约2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保证文物保护的经费开支。另外,自1996年以来,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此外,意大利还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政策。
三是专门人才的保证。已有6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文物保护中心是培养各种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该中心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开设有绘画、雕刻、纺织品等修复专业,学员不仅要学习有关的历史和技术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识。该中心本身就担负着一些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对于学生来讲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通过动手可以理论联系实践。该中心还负责对全国文物的跟踪与观察。
除此之外,充分发挥自身的文物优势,提高居民的文物素质也十分重要。意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组织一个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历史悠久的总统府、议会大厦也都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级学校还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

埃及如何保护文物古迹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埃及人为此深感骄傲。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埃及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场所正在遭受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损害。为了把凝聚了数千年悠久文明的文物古迹留给子孙后代,埃及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文物古迹的力度。

公司运作破解资金困局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正在根据2004年7月政府通过的一项法令,筹建一家控股公司来负责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遗产。该公司由12个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又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文物古迹的清洁、维护和安全;第二类负责监督文物古迹的修复、经营及承建博物馆旅游设施;第三类为埃及国内外的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和咨询等服务。在这些子公司中,比较重要的有两家,一家专门负责出版和销售同埃及文化遗产有关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另外一家负责制造和出售有关法老、伊斯兰和科普特文化的旅游商品,以及文物的仿制品。政府法令规定,这些仿制品必须拥有最高文物委员会的官方证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

新公司还将为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建立一个照片库,向需要者出售照片,同时所有博物馆和古迹场所将禁止以赢利为目的的职业摄影。据说,一家意大利公司曾用6万美元购买埃及博物馆所有展品的摄影权,很快这家公司通过出售这些照片不仅收回了投资,还赚了5万美元。

新公司还计划为各种博物馆和着名古迹注册标识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最高文物委员会将是惟一有权使用这些标识的机构,其他机构只有支付版税才能使用。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注册了12个标识,其中包括吉萨金字塔、萨卡拉金字塔、埃及博物馆和伊斯兰博物馆等。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称这家控股公司的成立是“埃及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全面革新”。他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资金短缺、工作人员抱怨薪水太低等财政问题的困扰。”他估计,新公司如果能够按计划顺利运作,最高文物委员会将不用再为修复、保护和挖掘文物古迹的资金来源发愁了。

加强管理防范文物外流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埃及遍地是古迹,但是,受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埃及自身的考古科研能力非常有限,长期以来,埃及政府允许外国考古人员在其境内从事发现、挖掘和研究古迹的工作。

前不久,针对外国科研机构垄断埃及古迹的研究资料,以及一些外国考古人员同国际文物贩子相互勾结盗窃埃及文物的做法,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推出具体措施,开始加强对境内外国考古人员的管理。

针对国外考古队的新制度包括:每个外国考古人员或小组必须提前3个月或更早向最高文物委员会提出在埃及境内工作的申请;禁止外国考古人员将古迹现场的泥土样品拿回自己国家进行研究,他们只能在该委员会下属的研究中心或埃及大学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外国人在埃及进行研究工作时,每个月都要提交进展报告;他们在挖掘现场必须设有专门的地方搁放挖出的文物;在发现任何新文物或挖掘现场可能发生危险时,必须马上向委员会报告。

一支日本考古队前不久就因违规而受到埃方的严重警告。该考古队在开罗附近的达赫舒尔地区出土了一具距今大约3800年的木乃伊,在没有向最高文物委员会申报的情况下便擅自向媒体公布了这一发现。哈瓦斯警告说,如果该考古队再犯同样的错误,将禁止其在埃及继续从事考古工作。

到2月初,埃及有关管理部门关闭了300个考古挖掘现场中的65个,暂停了28个国外考古小组的工作,并要求一些涉嫌偷盗文物的国外考古人员离开埃及。

法律手段追讨流失文物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各国大量窃掠埃及的珍贵文物。如今,埃及文物散落于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极品文物。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博物馆收藏了几十万件埃及文物,仅法国卢浮宫就有4.5万件,而意大利都灵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典藏也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10万件。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狮身人面像上的石刻胡须部分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欧洲最大的一座方尖碑,就是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塔门前搬到卢浮宫旁的协和广场中央的,碑座上还镌刻着描述这块250吨重的石碑的搬迁过程的画面。

哈瓦斯说,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通过国际着名拍卖公司拍卖得到的物品都是埃及的文物,埃及正在设法通过各种法律手段追回这些珍贵文物。2004年埃及从英国索回了约600件几年前被盗卖到英国的文物。埃及还在多次会议上呼吁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主动退还非法得到的埃及文物。

目前,埃及正在通过法律渠道要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原碑。1799年一名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罗塞塔石碑”是举世闻名的珍品,为后人提供了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宝贵线索。

8.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资料

有颐和园,颐和园本名圆明园。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䜣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与法国哪些文化遗产被破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