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1 18:51:09

‘壹’ 茶文化核心问题 什么是茶道

中国茶文化核心是茶道,其内容包括:各茶品饮之道和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将精神升华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将茶道的两个基本点充分体现出来。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茶具、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中国茶道起源 中国茶道起源于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唐代煎茶道代表人物有陆羽、皎然、卢全、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唐代茶人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品茶修道的思想。 点茶道形成于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是赵佶、蔡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审安老人、朱权等。宋代茶人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泡茶道形成于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许次纾、冯可宾、陈继儒、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壶泡、撮泡、工夫茶泡三种形式。并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和”是儒家、佛家、道家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世间万物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以利万物。 茶道中的“和”表现在:泡茶时,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表现明礼之伦;饮茶时,表现谦和之礼;品茶时心境表现俭德之礼。 无所不利的修习之路——“静” 儒、释、道三教都以“静”作为修行方法。中国茶道为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延伸出“茶须静品”的理论。通过茶事活动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高僧、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要途径。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 “怡”字含义深广,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 中国茶道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 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字画要真迹;器具要真木、真竹、真陶、真瓷;还要对人真心真诚;茶事活动要认真,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贰’ 关于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可用哪个字来概括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传达人生理念的一种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泡茶、品茶和喝茶,我们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这对我们欣赏修德和学习礼仪非常有益。

喝茶的过程可以起到静心冥想的作用,有助于陶冶情操,消除自私的杂念,这与东方哲学所提倡的“静”非常相似,体现了儒、释、道“内省修行”的思想。

‘叁’ 和谐是茶文化的核心 那什么是茶文化的基石

中国茶文化哲学体系中,“和谐”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礼仪是茶文化的基石

‘肆’ 茶文化三大核心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茶文化的灵魂。那么茶文化的三大核心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茶德、茶艺。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充套件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的开始:《茶经》

茶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着作——《茶经》是我国茶道的开始。作者陆羽在书中所倡导的煮茶方法、品饮技艺是世界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尤其可贵的是,他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深刻厚重。把理性思考引入茶事活动是《茶经》对中国茶学的重大贡献,从此茶饮研究才成为一门学科,茶学才正式宣告成立。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六羡茶歌》是《全唐诗》中仅存的一首“茶圣”陆羽的诗,这位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的茶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陆羽自小因相貌奇丑、口吃而被遗弃,那么,陆羽又是如何走上学茶、研茶的人生之路,并为茶文化、茶艺、茶道的传播和弘扬奉献一生,直至泽被后世被尊称为“茶圣”的呢?

唐开元年间,陆羽时年三岁,被遗弃野外,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边上拾得收养。陆羽当童僧的这段时间正值寺院饮茶风习方兴未艾之时,而智积禅师又是位博学而又嗜茶的禅师,陆羽在他身边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了煮茶的好手艺,在掌握火候、汤色、味香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相传,在陆羽离开龙盖寺之后,智积禅师有许多年不愿饮别人烹的茶。在佛门净土成长,日闻梵音,让陆羽自幼好学,习惯于闭门着书,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令他有机会经常接触茶事——买茶、烤茶、碾茶、罗茶、烹茶和饮茶,学到了一些基础的茶学知识与烹茶技艺,从而令他对茶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有茶缘无佛缘的陆羽一心向往儒学,因不愿意皈依佛门,备受劳役折磨。十一岁时陆羽不堪困辱逃出寺院入了梨园。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容貌难看、说话结结巴巴的小伙子却诙谐善变,以扮演丑角而大受欢迎,并且还是天生的编剧好手,深得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被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处接受正规教育。在读书之余,陆羽常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一边学习儒学,一边继续学习煮茶和茶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期的陆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志既不在佛,也不在儒,而在于茶。为了广泛汲取茶学知识,天宝十一年***752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出游,对各地名山、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二年***756年***,陆羽为避乱渡过了长江,沿长江南岸东下,实地调查与研究了常州、湖州、越州等产茶区,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并曾赴今南京市栖霞山区采制野生茶叶,进行焙制试验。在各地考察期间,陆羽结识了对茶有浓厚兴趣的着名诗僧皎然并与之结为忘年之交,后又逢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数次到访。皇甫冉曾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采茶非采,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诗中充分反映了陆羽在研究茶学的实践中,亲赴深山茶区,攀悬崖登峭壁,为采制野生茶叶、获取第一手资料,不辞辛劳、风餐露宿的生动情景。

唐上元二年***761年***,陆羽在游览了湘、皖、苏、浙等数十州郡后,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闭门着述《茶经》,其间他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在历经数年的研茶事、修茶礼、参茶道、品茶德、记茶史之后,终于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着《茶经》,成为世界茶史上的里程碑。有了《茶经》,才有了茶学,才有茶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中国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发祥地。《茶经》问世之后,饮茶很快成为在贫富阶层都很盛行的一种社会风尚。在活字印刷术尚未发明的年代,《茶经》的手抄本和后来的石刻本广为流传,陆羽也声名鹊起。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凭借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为人称道,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于仕途,竟不就职。到了晚年,陆羽仍然四处出游考察,曾由浙江经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饶,因此上饶遗有“陆羽井”,据说是陆羽的故居遗址。在陆羽辞世200多年后,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句:“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

《茶经》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并一直惠及后代,陆羽也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伍’ 中国茶文化核心来自儒释道的

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常常听到看到某个习茶之人在修身养性,做放生之事,讲大爱,发现了习茶修茶的人都有一颗慈悲之心。而且在习茶人的圈子里有一股清正之风,很少被名誉和利益蒙蔽双眼。于是,我就不断去思考,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和茶道也就是中国茶文化是不是有一种联系呢?经过翻书本、查资料,也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相结合,真的发现了原来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欣喜之余,把我学习和研究的一些成果去和更多的人分享,也把自己的心得说出来以求和更多的人达到共鸣。中国的历史长河发展到今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一个小小的习茶之人,肩上也担负着要把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里,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敢做敢当,向梦想出发!在这篇文章里首先解释了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定义: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接着提出了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而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样就把儒、释、道和中国茶文化结合起来了。接着分别从儒、释、道和中国茶文化的关系分开阐述,儒教讲“中庸”,佛教讲“中观”,道教讲“天人合一”,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正、清、和、雅”,分别与儒、释、道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儒教茶、佛教茶、道教茶三种茶文化的内涵虽有差异,但和“和谐”二字却是共同的理念,故为政者用之,并创建饮茶“至清导和”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的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而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于是,茶文化与儒、释、道的结合有了一定的契机。中国人的最基本的生活即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就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有了契机又有了文化的支撑,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有机结合就毋容置疑了。但它们三者与中国茶文化又是以一种什么关系发展起来的呢?下面来一一分解: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儒家“中庸”学说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修身、雅志、表敬意、利礼仁四德就是讲发挥中庸之道,协调人际关系。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处事信条,这也是儒家思想贯穿于茶文化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影响着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程中,儒家的哲学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形成了知识分子的核心,以至“儒”字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今天仍对有文化修养的人称“儒”,如有文化的商人称“儒商”,有文化、有教养的人称“儒雅”。儒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儒家的周礼去规范茶礼,用儒家的乐感文化熏陶茶文化,用儒家的仁学规范茶学!
(二)佛教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大剩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物物皆有佛性,因此它的法界是自然的世界而不是物质的世界。僧人出身的陆羽,一生爱茶,游历茶区,品茶评水,于公元780年写成世界第一本茶书《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茶最早传到海外,也是由日本僧人传出去的,公元805年首先由日本最登禅师把中国茶籽带到日本种植。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道,因此能被佛教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业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中国茶道追求清、静、和、虚,要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这些来源都是出自佛教思想。在中国的茶诗中有不少是写僧与茶的,如我国第一首名茶诗就是李白写给他僧侄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苏轼《问大治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曰“江南老道人(和尚),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尚记桃花裔”。无可否认,自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茶叶便开始沐浴佛的光辉,伴随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种影响也日渐加强,由名山名寺植名茶到饮茶成为“和尚家风”,僧人在茶艺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道教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天地万物,其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就第一个意义说,它是生存的整个宇宙空间,它是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花鸟虫鱼等诸种现象。就第二个意义说,它又使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得思想和艺术启示,是人在自然界里的升华。道教崇尚自然追求人生淡泊,追求境界超脱,渴望羽化成仙,清静无为的生活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希望能找到一种有“生力”的食物服之能长生不老,所以在道教中兴起“炼丹”、“饮茶”。炼丹不成,而“饮茶”能长寿。强调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中国茶道没有严谨的规范,其道理也在于此。因此自然之道乃变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法无法,有生命的无秩序。喝茶的时候忘记茶的存在,快乐自足,泡茶不拘于规矩,品茗不拘于特定的环境,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异。由于道家把茶视为养生成仙的“仙药”,所以在“道观”、“洞天”的周围都种有茶树。如在浙江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归云洞前就有三国时道学家葛玄栽的茶树。天台山在西汉时就成为道源仙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称。
综上所述,中国饮茶文化的源头基因是儒、释、道三教文化。儒讲“中庸”,佛教讲“中观”,道教讲“天人合一”,茶与三教间的单向结合,分别产生了儒教茶、佛教茶、道教茶,茶道的确是宗教存在的一种方式,换一句话说茶道这门生活艺术负载了宗教文化内涵。但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只是说中国士子对茶的迷恋可与宗教徒对某种宗教的迷狂相比。茶道思想汇集了儒、释、道诸家精神,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贯彻和谐中庸的思想的,再把佛教、道教的“内省”思想引入茶道。近年来儒、释、道共同提出中国茶道的核心:“正、清、和、雅”。“正”是儒家的浩然之气,中庸之道;“清”是道家的清风道骨;“和”是佛家的一团和气,众生平等;“雅”是茶的和甘清香的雅气。这就把儒、释、道的主张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如果说,可口可乐是欧美文化的象征,那么茶文化则是东方文明的一朵奇葩,它凝结着中国人的基本人性,是一种来自幽深历史的中庸、含蓄、温绵和柔韧。它把泱泱大国的文明和智慧集于一叶、溶于一杯,润泽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

‘陆’ 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如,饮茶待人而逐渐形成茶文化,用餐礼仪发展为食文化,玩玉赏玉而形成了玉文化,与区域习惯融合而形成各地民俗文化。所以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慢慢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柒’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精神是什么

茶道精神和茶文化是两个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又被誉为道家的化身,而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是什么,不说玄乎的,我觉得自然对人来说,就是生活。

而道家不同,讲究济世苍生。太平盛世呢?佛家就香火旺盛了,而道家却又隐居修行去了。茶为何成为道的化身,我觉得这也是原因之一。它低调又高调,清净又丰富,孤寂又热烈,它辩证而又统一。日常生活里,它是属于劳苦大众百姓的也是高端上流的也是隐居高人的。每一类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寄托。所以它是实用的。

修身和实用,这就是自然,这就是生活。所以,茶的精神,就是生活,一个修身和实用的自然生活。

阅读全文

与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