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良渚文化为什么那么贵

良渚文化为什么那么贵

发布时间:2023-02-01 23:25:23

‘壹’ 关于良渚文化的那点事儿

就介绍一下良渚古城吧,顺带提一下玉器。(此文完全凭借脑中的知识手打,不足之处,望谅解)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

在良渚繁文陶艺和漆器技术被发现之前,苏浙地区数千年间,一直只有大量的良渚玉器得到出土并且为世人所眷顾,因此使人们觉得良渚人好像只能制作玉器。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良渚玉器的喜好由来已久。考古显示,不论是商周贵族还是三星堆贵族,都曾经热心地收集良渚玉器。不过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可能已经搞不清楚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些玉器。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之前,人们一直以为那些高大、精致的玉琮都是“周汉古玉”。

良渚人的玉器好像不是继承于他们的先辈崧泽人,而是继承于凌家滩人。公元前3600年,凌家滩人在淮河流域崛起,他们建立了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包括陶砖广场、石柱群、王族大墓和环城运河的凌家滩遗址。他们的玉器更是惊世骇俗,其中以玉铲、玉人、玉龙等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南方最早的玉敛葬传统。凌家滩人的财富吸引着四方的目光。其中就有良渚人的祖先崧泽人。公元前3400年,崧泽人向淮河流域发动进攻,占领了凌家滩。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攻入中原,与仰韶人在黄河以南对峙。不过很快,崧泽人就从中原撤出,崧泽文化也被良渚文化取代。

公元前3400年凌家滩古城毁灭,到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兴起,两个年代距离非常之近。良渚玉器技术也横空出世一般繁荣昌盛,令人怀疑是大批的凌家滩玉匠被俘虏到了太湖流域所致(此可为你论文题目的一个研究方向,即论证两者关系)。

不久,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人向西猛烈扩张,摧毁仰韶文化;良渚人则向北扩张,打败大汶口人,据苏北地区为己有。中国东部遂形成大汶口和良渚南北鼎立的局面。良渚人打败大汶口人之后,又向南扩展至钱塘江中游,将河姆渡人的后裔驱逐到浙东南。这样,良渚人就解决了南北的威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条件。

由于采取了稻作犁耕农业,并且继承了崧泽人的大规模灌溉技术,良渚地区遂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达、疆域的广阔以及和平的发展条件,促使良渚社会的复杂化过程急速跃进。公元前3000年,在天目山余脉南部,一个小型的聚落在瑶山附近崛起,建立了瑶山祭坛和贵族墓葬。100年后,他们又把天目山南部的沼泽地带填平,然后夯筑起一个长方形的巨型建筑台基——莫角山遗址。该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高8-10米,动用土方量达200万立方米。这个建筑台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在其上,又修建了三个二层台基——分别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这三个二层台基上面有什么建筑,已经不甚明确。

然而,在三个台基的中央,挖掘出了一个大型的建筑地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周围有立柱设施。它可能是一个体量媲美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巨大宫殿。 在莫角山遗址的边缘,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红烧土坯房,这个房址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可能也不是一般的设施。莫角山遗址的建立,标志的良渚古城的形成。

不过莫角山遗址刚开始只是一个台城,之后,可能由于人口扩张,莫角山遗址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别又垒筑起了三个较低的大型台基,使得莫角山以及周边形成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建筑基址。不过现在尚未搞清上面到底建造过什么样的建筑。

此后,在莫角山遗址北部修建起了反山墓葬,莫角山遗址南部修建起了皇坟山建筑基址,形成了一个辐辏而聚的超大建筑群。公元前2800年,良渚人在建筑群的西侧修建了长6.5公里的防水大堤——塘山土垣;紧接着,又在西面7公里处修建了第二道防水大堤——奇坞山大堤和彭公堤防,两个堤防总长度达到11.5公里。构成了莫角山西面的防洪工事。之后,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南侧的良渚港沿河修建了一个巨型长堤。这样,良渚人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防洪工程。

到了公元前2500年,良渚古城趋于鼎盛。塘山土垣和瑶山之间,各种人工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形成了银河一般星罗棋布的带状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中部像南延伸,和莫角山相连接,其中心的纽带就是金地和黄泥口两地的土墩建筑。而在它们的东边,是这一代的亚中心建筑群——姚家墩遗址,这是由几个并列的土墩形成的聚落群,其中发现了贵族墓葬,为了便于交通,良渚人还在姚家墩遗址两边开凿了两条平行的运河。这条带状遗址群的两端,分别是瑶山和汇观山遗址,两个遗址都是祭坛和墓葬合一的综合性土墩建筑。它们上面各有一个特意建造的中心方形区域,对角线朝分别指向洗个不同节气太阳的入射角度——两个祭坛的方形区域的对角线指向完全相同。它们体现了良渚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

同时,着名的良渚古城墙也修建起来,它把莫角山和皇坟山围在中央,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封闭的、圆角长方形的中心区域。在中心区域外围,还有密集分布着的外部社区,比如美人地、卞家山等。这些外部社区主要功能是生产玉器和黑皮繁文陶工艺品,并且进行工业产品的出口活动。他们很可能还从事漆器和丝绸的制作。

这些外围社区都配有庞大的运河和规整的人工水街,以美人地为例,在土台遗址的表面,建有庞大的木构护岸,上侧镶筑着厚重的、加工精细的木板,木板下面是硕大的、成排的横木,横木下面还殿有枕木。这些木构件重量都在一吨左右,整个建筑延绵数百米。在护岸上,还建有停泊船只的设施。而另一个经过完整发掘的卞家山遗址,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黑皮繁文陶和小巧的玉器。还发现了十几米长的木构码头。在陶片上,还发现了大量具有记事功能的字符。说明了这些遗址的商业性质。

到了公元前2400年,良渚古城已经发展为延绵30多平方公里的庞大都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庞大——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只有4-6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莫恒佐达罗只有2.5-5平方公里。

良渚古城的统辖或者影响地域也非常广阔,北至苏北,南到浙中,没有任何一个良渚城市可以和它相比肩(比如寺敦和福泉山,前者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后者为1平方公里,只算中小城市)。而据研究,良渚地区几乎所有的高档玉器都出自良渚古城的分配——这其中必然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实际上,良渚各地所发现的繁文陶工艺品很可能也是良渚古城提供的。良渚古城即便不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也一定是整个良渚地区的商业中心。事实上,良渚人的影响还北渐山东,这些影响可能是商业交换所致。

不过良渚古城的繁荣也遭到了中原民族的垂涎,公元前2400年,河南东南部造律台人向苏浙地区大举扩张,先是从东夷人手里夺取了藤花落古城,继而南下,入侵良渚古国。公元前2300年,良渚文化受到造律台文化的影响,转变成了钱山漾文化。不过此时,良渚古城仍在使用,在古城西南部出土的鱼鳍足鼎证实了这一事实。

不过,随着造律台人入侵的加剧,良渚地区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钱山漾文化转变成了广富林文化。也就在此时,良渚古城宣告废弃。良渚古国也宣告覆灭。或许“禹诛防风”的传说与这一事件有关联。不过良渚古国比尧舜时代的中原腹地先进很多(中原北部的陶寺古城除外)。在反山墓葬中,发现了拥有大量玉器和漆器的“王族墓葬”,即已说明良渚古国已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发达的阶级社会。而中原腹地直到商代早期才出现了这么剧烈的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陷落后,太湖流域又屡遭洪水、海侵的困扰。中原的征服者们无法像良渚人一样成功地抵御洪水的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城市文化一蹶不振。紧接着100年后,浙南一带的河姆渡人后裔——昙石山人大举进攻太湖流域,攻占了原先良渚人统辖的地区,形成了马桥文化。此后,太湖流域人口骤减、城市不复存在,珍贵的玉器和漆器不再制作,良渚文明没落了。

然而,良渚人的犁耕技术流传了下来,良渚人的制陶技术也被后来的马桥文化发扬光大。商末周初,太湖地区的先民将青铜技术和犁耕技术结合起来,发明的青铜犁,并且将它们传播到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国本。而良渚时期的黑皮陶技术也被马桥人改造为原始瓷技术,之后两汉“越窑”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工艺的成熟。凭借着原始瓷的出口贸易和农业的逐渐恢复,太湖地区再度繁盛起来。到了春秋时期,木渎古城在太湖流域北部兴起,成为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市。该古城的兴起也标志着吴国的兴起;此后,越王勾践仿照吴都,建会稽城,揭开了吴越争霸的大幕。至此,太湖古的老文明迎来了它的新纪元。

‘贰’ 良渚文化遗址文化的丰富有哪些具体体现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

‘叁’ 良渚文化指的是什么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

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

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良渚文化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他们又是如何雕琢的?其中有许多谜等待解答。

有人说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原因。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可以证实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把玉当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礼仪。

贵族、土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是比附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出于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如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是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壁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是用于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主要是因为装饰,还是因为祭祀尚不能明确,不过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

1982年,在江苏省溧阳小梅岭发现透闪石软玉矿藏,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太硬度在5.5-6度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与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这一发现兴奋了考古学术界,专家们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以确定是就地取材,而非远地转运,有关玉料来源这一重要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但是位于浙江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遗址出土玉器数量的总和,其所需的玉料也应是良渚文化圈内量最多的,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从江苏小梅岭运来的吗?在良渚遗址群内至今没有发现矿藏的同时,不少专家仍坚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来自附件的地区已被遗忘的古矿床”。这一推测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愿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一推断

‘肆’ 谁了解良渚文化玉器在拍卖市场上价格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良渚文化玉器,因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香港正大国际艺术表示,良渚文化玉器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下面为就你简单介绍几个良渚文化玉器拍卖价格:
神人兽面纹玉琮;藏品年代:良渚文化时期;成交价格:425万;2010年中拍成交作品。;描述:良渚文化玉琮,玉琮本为礼器,古代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可见是当时极为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玉琮制作发达,无论是大小,数量,造型,都是文化时期玉琮制作的巅峰,良渚文化出土的部分大玉琮更有“琮王”美誉,不仅器型较大,而且往往在器身加以繁缛复杂的图腾纹饰,线条细如发丝,此件玉琮沁色优美,造型大方,年代久远,在器身细雕神人兽面纹,线条由一道道细线组成。应该是古时候部落祭祀的神器,等级极高,纵观目前出土的良渚玉琮,此件在其中亦可算上等。
神人兽面纹玉琮;藏品年代:良渚文化时期;成交价格:418万;2010年中嘉成交作品。描述:重10715g;玉质淡绿色带暗绿色,间有黄褐色斑点,整体呈扁平圆形,正中有对钻圆孔,璧中心有从左至右的凹槽三条,器表磨制光滑,表面刻有神人兽面纹饰,用阴线刻出神人,眼、鼻、口俱全。整器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此种尺寸较大形璧,出土较少,可能与墓主人财富多寡有关。
玉钺;藏品年代:良渚文化时期;成交价格:302万;2010年中拍成交作品。描述:地方玉种,整体带沁色,发白色,黄色沁,沁色布满全身,并且沁色深入玉质内部。玉钺造型素雅大方,线条流畅,整体厚重。在中间偏上部打孔,孔为圆形略扁,正面和背面对打孔,留下对钻的痕迹明显,器身整体抛光。良渚文化发源在今浙江余杭一代,是南方影响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的文化之一,而其出土的玉钺并不多,玉钺自古是兵权、权力的象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玉钺造型如此件钺大者并不多见。

‘伍’ 观物记【11】良渚玉器不仅工艺精湛,背后还隐含着中华礼制起源的信息

众所周知,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玉是权力的象征:“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礼记·玉藻》)礼制要求,从天子到士人,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人,必须佩戴不同规格和档次的玉器。

玉是品格的体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礼记·玉藻》)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的原因,有身份的人要时刻佩戴玉器,既用玉器体现身份,也用玉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有一个词叫“执身如玉”。

玉还是情感的寄托:“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琼瑶即是美玉,恋人之间用玉来表达感情的牢固。“玉是精神难比洁”,一部《红楼梦》,就是一块玉的故事,记录了那些少男少女们的美好爱情。

中国人爱玉,赋予玉各种品德。许慎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等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使,繁之方也。”玉温润内敛,代表仁德;纹理细密,象征义理;声音清脆,象征智慧(孔子被誉为“金声玉振”);质地坚硬,象征勇敢;光滑圆润,透着豁达智慧;等等。

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近现代文学、戏曲、电影、电视等,以玉比人、以玉喻事的题材数不胜数;数千年的历史,围绕着玉石演出无数动人心扉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因此,一提到玉,对于熟悉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恐怕就不仅仅是一种器物了:它承载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这就是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乡愁。

最近,故宫在武英殿举办了“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览,汇集了全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良渚玉器珍品,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亮相。

良渚与古代中国

这一场以玉文化为主题的展览,能将你带回这种乡愁的原点,回到中华文明的初始点上。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繁多,按照器型来分,有琮、钺、璧、璜、镯、冠状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锥形器、半圆形饰、牌饰、串饰、新月形饰、动物形饰、带钩、端饰和柄形器等;以及组装件、穿缀件和镶嵌件等类型。

1、玉琮

玉琮是良渚文化标志性玉器。琮是一种祭器,先民以之与神、天沟通。关于玉琮的渊源、用途,日本学者林已奈夫提出,琮应来源于镯,以后逐渐演变为礼器。这一观点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1986年在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王,高8.8厘米,直径17.1—17.6厘米,重6500 克,系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精制而成。

玉琮王

此器黄白色,间带紫红色瑕斑,每面用4.2厘米宽的竖槽一分为二,以转角处为中心,以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勾勒出8组兽面纹,竖槽内又琢出8组神人兽面图案。其精湛的琢磨技艺,细致入微的纹饰排比,精确恰当的艺术搭配,令人赞叹不已。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琮:

节数不同的玉琮

2、玉钺

钺由斧发展而来,象征军事权力。下面这件玉钺与上一件玉琮一同出土于反山王墓,被称为“玉钺王”。

钺的军权意义被后世传承下来。《尚书·牧誓》云:“王左杖黄钺,右秉白髦以麾。”说明玉钺在战争中作为掌握军事统帅权利的实际使用情况。

3、玉璧

璧是玉质环状物,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良渚遗址中,玉璧很多,主要用途是作为礼器;其次为佩玉,又称“系璧”;最后是作为随葬用品。下图是良渚遗址发现的较为代表性玉璧。

玉璧

4、冠状器

冠状器,因其形如冠帽而得名,其整体造型似“良渚神徽”上的羽冠。玉冠状饰大都为素面无纹的玉制品,少数带有纹饰的玉冠状饰就成为珍品。

玉冠状器

5、三叉形器

三叉形器,因器物上有三个并列的枝叉而得名,其用途推测可能是用于穿插组装的某种头饰,约半数器物琢有精致的神人兽面图像,有的器物正反两面都有纤细的雕刻。

玉三叉形器

6、组装件

组装件是把不同的玉部件,如杖首、提手、盖、塞地用榫卯等贯穿的形式组装成一件器物。

7、穿缀件

穿缀件是以贯穿或缝缀等形式将各类玉饰件组成一起,如串璜、管、珠、坠等;镶嵌件是指将很多细小的无孔玉粒及一些玉件用粘合等方式装饰在器物上。

中国在开发利用玉石资源方面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尤其是玉器雕刻历史最为久远。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曾说过:“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对玉石的开发和利用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1992 年内蒙古考古工作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出土了两件距今8200 年的制作较为精致的作为耳饰的玉玦,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1 、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制作有较大的发展,玉器的使用地区,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东濒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是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华东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凌家滩文化玉器,以及黄河流域地区的龙山文化玉器。

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大体分布在距今6000—4000 年之间。红山文化玉器大多用于佩饰,器形一般较小,但采用大块面雕刻手法,造型概括、简练、质朴。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C”形玉龙。

红山玉龙

太湖地区的玉器,从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后三者被合称为“马崧良”),经历了一个数量由少渐多,制作由粗糙到日益精致,装饰由素面发展到繁缛的纹饰,形体由细小而日趋大型化的过程。

距今7000 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三、四层出土的管、珠、璜、玦等玉器,其质料为质地很差的玉料和萤石,制作亦很粗糙,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是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早期玉器例证。

2 、良渚玉器: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最高峰

崧泽文化以后的良渚文化,其玉器在数量、质料、造型、纹饰、制作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数量众多自不必说,质料虽庞杂,但绝大部分是质坚色美的透闪石、阳起石软玉,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硬度为4的蛇纹石玉。

从表现手法上看,良渚玉器气势雄伟,讲究对称均衡,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其以阴刻线为主,辅以浅浮雕,并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难度很大的手法,饰纹已采用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三位一体,称为“三层花”,即第一层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作为底纹,然后用浅浮雕手法表现轮廓,最后再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

从制作工艺上看,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工艺有了长足进步,石英砂已被广泛运用,考古工作者在寺墩良渚文化墓中已发现可以琢玉的石英砂,管钻法已普遍运用到钻孔技术中,在良渚文化墓中就曾发现有管钻剩下的琮蕊。

良渚文化在治玉技术上普遍采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过摩擦来切割玉料。玉器雕成后,表面还要打磨光滑,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良渚玉器加工图

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治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就是通过器物服饰等的使用制度,“分等级、别贵贱”,达到“定分止争”的目的。历史上,周公制礼是对中华礼制的一次重大改进。但周公不是凭空制作,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那么,中华礼制的源头在哪里呢?看良渚文化:

1 、良渚神徽:王权与神权合一,“祀”与“戎”合一

在上述“琮王”上,首次发现具有“良渚神徽”性质的神人兽面图案。神徽最上端为一弓形的冠,冠下为一倒梯形的人脸,重圈目,蒜鼻,阔嘴,刻平齐的牙齿。“风”字形帽檐处遍施云涡纹,帽顶饰呈放射状、羽毛状。上臂平举,下臂内弯。兽眼位于两肋间,以浅浮雕搭配直线纹和云涡纹构出兽面眉脊和鼻,下为血盆大口,显露等部位均以浅浮雕表现,人面和四肢则以阴线刻划。

简单地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凶恶的兽面纹,额上搭配一呆板的人面形象,若仔细观察,人面与兽,确切地说应是人体与兽头的搭配,组合巧妙以致整个画面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兽耳同时是人臂,人足同时是兽须,观测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

如果把这看成是人化的神,那么它就是一个头戴光芒四射的羽冠、手执盾牌的战神形象,它象征着世俗的权力。

若把它看作是神化的人,那么又可得出两种形象,其一是头戴冠饰,手执璧(或琮)的巫师,作舞蹈来祭祀天地鬼神的形象,这种习俗至今在一些保留着传统风俗的民族中仍屡见不鲜;其二是巫师御虎𫏋的写照。学者张光直认为,“神人与兽面的复合像”其实就是与中国道教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巫师御虎𫏋”的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代表着宗教的权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人兽面神徽说明,良渚文明已经实现了政教合一。国王和权贵们通过玉器的使用,达到对神权的控制,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

2 、良渚玉制:明尊卑、别贵贱

从良渚文化遗址随葬品中可以看出,良渚社会等级制度比较严格。等级越高,器物越是复杂。王的墓中,有象牙权杖(下图是复制品)、玉琮、玉钺、玉璧等,其次等级的,只有玉钺、玉璧等,越往下越少。

良渚社会等级

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建立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稳定、规范行为方式的传统文化之一。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玉器的使用起到了等级划分的效果,体现了王者的高贵以及男女贵族的分工,“明尊卑、别贵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可以说,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以及治国理念,正是后世中华礼制的源头。

1 、良渚玉器的地理传播

良渚文化辐射很广,西到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距今6000—5000 年),南到珠江流域的石峡文化(距今5000—4000 年),发现的琮、璧等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都有着极深的渊源。

良渚玉器地理传播

2 、良渚玉器的历史传承

良渚玉器对北方黄河流域的影响更是深远,商代玉器的种类很多都可以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找到雏形,特别是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和玉石镶嵌技术,不仅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而且对商周青铜器制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干隆题过字的良渚玉璧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兽面纹就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雏形,而玉石镶嵌技术又为商代以后的铜嵌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 、历史长河中玉器从上到下的普及

在原始时代,玉器是作为祭器、礼器使用的,玉器是与天对话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对玉器的膜拜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定。

到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是作为等级区分。《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壁。”以玉器尺寸大小和璧面纹饰的不同来区别职位的高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玉器的使用逐步由上往下扩散,从代表神权、王权集中于贵族,到士人普遍使用,再到人人皆可用的日常用品。这个过程,到唐宋时期才最后完成。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最早始于1936年。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发掘,良渚古城遗址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全球第1102项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沙盘

在良渚申遗成功之前,有考古实证的中华文明,历史跨度在三千七百年左右,我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其实最初一千多年只存在于古代典籍的文字记录中,是一段传说和神话的年代。而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让这段史前史有了实物证明。

参考文献:

刘斌:《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

方泽:《中国玉器》

‘陆’ 良渚文化的文化价值

2012良渚论坛
2012年10月27日,良渚遗址遗产阐释展示专家咨询会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和省市文物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展示设计等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为良渚遗址遗产保护、展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把脉出招、建言献策。
良渚遗址作为中国史前良渚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2006年,良渚遗址两次进入中国政府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预备清单,2012年被第三次列入预备名单。
良渚遗址申遗
2013年,完成核心整治区和安置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工作;
2014年3月,正式向国家文物局提交良渚遗址申遗提名文件;
2014年9月底前,提名文件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预审;
2014年基本完成遗产监测体系、展示设施建设;
2015年1月底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申遗文件;
2015年6月,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
2016年6月,力争在联合国世遗大会上表决通过。 有位作家曾经赞美到:“良与渚的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如一首优美的诗,似一幅清丽的画…… 也许是因了她的美好,才逗引史前时代的先民们在这里落脚;也许是因了先民们的耕耘开拓,才使这儿有这么美好!”
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今这片美丽的绿洲上面,仍是青山绿水、红花金谷。但是这些看 得见的东西,远远不及在地层下埋藏着的、良渚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无数宝藏更具有价值。 良渚就像一 位身穿绿衣就插红花的美貌少女,怀抱着许多无价之宝,沉睡了四五千年。直到六十多年前,后人才将这位熟睡的病人唤醒。从此,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载入史册。

‘柒’ 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晚期的一支着名分布在古越族定居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的古人。良渚文化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200年,大概有1000年的时间。

而且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是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曙光,可见良渚文化的文化程度的高。良渚文化的人是非常非常喜欢玉器的,玉文化在中国已经有非常多年的历史,像和氏璧还有各种玉器。在世界很多博物馆,对收藏的玉器的鉴定和命名时,一度认为良渚文化的玉器是汉玉,将当时玉文物的命名已经推前了2000多年。可见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是多么的精良,以至于让国外的收藏家们误以为良渚文化的玉器是源于汉朝。

阅读全文

与良渚文化为什么那么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