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盛唐的文化有哪些

盛唐的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02 03:03:53

‘壹’ 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文化生活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盛唐前后,无论是散文、诗歌、传奇,还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杂技、舞蹈、书法和工艺美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取得了远超秦汉的繁荣。唐代敢于和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融合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其文学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代文化远播海外,对伊朗、日本、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乃至非洲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才于7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大化革新,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的。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会时,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1000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唐朝版图超过秦汉,加之统一,集权,给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大唐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1、儒释道并存

唐朝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并逐渐同中国这片土地相互结合,融合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而与此同时,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领域,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已经在思想意识领域统治中国数百年。最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学派,也已经日趋完善。我们知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是十分注重思想意识领域统治的,这关乎到国家命脉问题,因为,在国家政权的统治当中,能够实现对人民统治的,无非就是两种工具,一种是阶级统治,另外一种则是思想意识的统治,而思想意识的统治往往比阶级统治更为有效,唐朝统治者是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唐朝统治者也是十分明智的,关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他们并没有偏爱任何一方,而是采取了让儒释道三者并存的方法,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的智慧之处,他巧妙的运用了儒释道三者的矛盾和相似之处,让三者互相制衡,以此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是的,这就是唐朝统治者的智慧之处,相比于大洋彼岸的西方,在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政治权力长期被宗教派别所控制,从而导致国家四分五裂,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唐朝统治者的这种先见之明,让后来的宋朝统治者也看到了三教并存的优势,三教并存的措施被宋代统治者所继承,后来这种三教并存经宋代思想家朱熹的整理,发展为理学。由此,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极具统治力量的程朱理学就此诞生,并且这个学派一经产生就被统治者所重视,并一发不可收拾,为明清两代统治者继续沿用。可以发现,在整个封建历史中,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理学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理学的产生,正是由于唐代统治者对于儒释道三教采取并存的措施。
2、文学的繁荣

众所周知,唐朝在文学方面是十分繁荣,当然,这种繁荣得益于唐朝在科举方面的发展,唐朝中期时,统治者在科举制度中加试了诗词歌赋,对诗词歌赋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唐朝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唐诗语句优美、词藻华丽的重要原因。而唐朝在文学方面的发达,也体现在唐朝书院的发展,要知道唐朝时已经有许多书院,这些书院的教育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其中就包括对于诗词歌赋的教育,这就使得唐朝的文学发展十分系统。

在这样一种文化成长环境中,唐朝时期诞生了许多文学大家,并且唐灭亡后,唐朝重视文学的这一特点,为宋朝所继承,在优越的文化成长环境中,宋朝也产生了许多在文学方面造诣极高的人,例如唐宋八大家就是其中的几位。可以这么说,唐朝在文化上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诗词,歌赋,文学等各个方面。甚至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唐朝的文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3、社会文化的繁荣

唐朝在文化上的繁荣,最重要的体现是社会文化方面。要知道,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式,如果只停留于上层社会,那么文化是很难得到繁荣的,文化的真正繁荣应该是在社会上的广泛流通,即社会性的繁荣。在唐代普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从统治阶级到士大夫阶级到平民,他们普遍崇尚文化,并且这种崇尚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唐朝人所穿的服饰方面十分注重美,甚至日常所用的器具也充满了美的特征,比如青花瓷等等,要知道,美正是源于文化。当然唐朝文化的社会性传播也与唐朝的教育有关,要知道由于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唐朝的整个社会教育氛围十分浓厚,而教育与文化始终是相随相伴的,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为唐朝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和渠道。

中外交流
要知道盛世时期的唐朝,其首都长安,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而在唐朝时期,统治者又十分重视对外交流。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唐朝时,唐朝的文化对于周边国家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的。这些国家,由新罗和日本为例。所谓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唐朝时期,新罗的统治者主动与唐朝建立外交联系,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新罗向唐朝学习了许多唐朝文化,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唐朝的宗教、诗词传入到了新罗,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新罗建立了自己的书院等教育场所。
而唐朝对于日本的影响则是更大的,要知道在唐朝时期,日本的文化发展是相对十分落后的,由于唐朝文化的向东传播,尤其是鉴真东渡,使得唐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使了日本文化发展,催生了日本文字的产生和佛教向日本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交流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也对日本进行政治理念的输出,在这样的影响下,日本也仿照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甚至连日本的皇宫也是仿照唐朝皇宫而建立的。由此可见,在唐朝时期,唐朝文化的兴盛,不仅仅对唐朝本身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贰’ 盛唐文化的内容

根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主要是指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后盛唐成为尊颂唐王朝之词。盛唐文化深深影响着周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象当时日本、朝鲜的学校教育,从课程到考试内容和教材,都与唐代相同。日本当代史学家井上靖在《日本文化》的书中颇为中肯地写道:“唐代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所以学习唐朝也就间接地学习了世界文化。”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隋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对外关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唐来往的国家更多,使节往来更频繁,因此,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更发达起来。不少国外的东西传入国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我国的产品、技术和文化,也大量传到各国去,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愿意到唐朝、到长安。来求学、贸易。当时交往国家多达 70 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
有上述对盛唐时期唐朝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可以看出,唐朝的文化实力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也无人能比,因此便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而究其根本首先在于其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为,其次则是在其厚实的物质文化内部的精神内涵的支撑,通过偶然的物质输出与交往,促进了其文化传播的必然性,而这恰恰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作为精神力或精神理念而言,其不仅是精神理念,思想,理论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在传统节庆,民俗习惯,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因此,文化产业在形式上吸纳西方经验的同时,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向国人和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并取得世界人民的喜好和认同。文化不仅是可以创造经济利益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背后,潜藏着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进而改变人的行为。

‘叁’ 唐朝的特点有哪些文化特征

唐朝的特点

唐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帝国扩张。 通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它的疆域甚至超过汉朝。 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国人公认的好皇帝,他励精图治,广纳善言,任用贤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称为“天可汗”。被中国人真心称颂,不单是由于他创立的伟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纪录在《贞观政要》里,为后世帝王的模范。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经过不断的改革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职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仍为三省六部制。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吏,户,兵,刑,礼,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边地区设置十个节度经略使,统领重兵,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唐朝的科举和教育制度影响中国达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学和县学等学府外,首都长安有三间最高学府为尚书省礼部的"国子监",门下省的“弘文馆”皇太子的“崇文馆”,唐初时国子监的学生已达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国子监视察,学生更来自“东方的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帝国;西方高昌王国,后来还有吐蕃王国,南方的南诏王国”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高等学府。

学校教育的发达,促使科举制度的发达,唐王朝通过考试制度,向平民阶层选拔人才,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职,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为“科举”,科举在中国成为儒家学派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考得第一的“状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们鱼贯而入试时,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702年武则天又首创武举,为选举武官。在此之前统治者的门是关闭的,通过科举这道窄门,有才华的人可以进入政府。在统治者的方面,可以广纳贤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度”为中华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这一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孤立再东亚,他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唐初,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达到顶峰。由于帝国疆土的扩张,陆上海上贸易线的开放,至使外国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国,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却完全中国化了,各种宗派逐渐形成。其中着名的“禅宗”,是唐后唯一继续朝气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文学方面,唐朝有惊人的发展,唐诗的黄金时代就在这时达到巅峰。着名的有李白,杜甫等。

唐朝的文化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着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中后期的着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则是草书大家。

【拓展内容】

唐朝文化重要影响

唐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和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而此时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快速融合,外国人及外族人影响于唐朝社会的,还有衣食化装,流行时尚。唐朝初期,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妇女出行时头戴幂篱,长可过膝,遮蔽全身。其后学胡人,戴胡帽,穿翻领开襟胡服,至盛唐或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仕女化装追求时兴,如发型仿效少数民族,有乌蛮髻、椎髻;面饰则有吐蕃妆、回鹘妆等。至于餐桌上的饭菜,也在变换花样,开元年间,宫廷御馔“尽供胡食”。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

朝鲜半岛

新罗受唐文化影响最深,学生留学中国最多达百人,有些更在唐朝做官,因此新罗亦仿效唐的政治制度,据此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组织。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可见其受唐文化的影响;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更在新罗广为流行。朝鲜本无文字,唐时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新罗文字实亦由中国字音转化而成;此外新罗历法及律令都是模仿唐代律历而成的。唐代盛行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禅宗等也在朝鲜流行,新罗亦以《本草经》、《素问》等中国医书为教材,并把中国医学传入朝鲜。

日本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 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8 世纪初,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 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越南

隋唐在安南所推行的文教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政策与内地相同。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疏议》对越南法制史有重大影响。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影响是中越文化交流的一条主线,但中国佛教对越南的影响也相当巨大。九世纪初,中国高僧无言禅师南下交州,创“无言通禅宗派”,对越南佛教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十世纪,越南独立后各王朝的典章制度大都学习唐朝,所立科举制度以诗赋经义为考试内容。越南人姜公辅应试仕唐,官至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唐代名相之一。姜公辅汉文化修养极深,他作的赋《白云照春海赋》和策《对直言极谏策》被收入《全唐文》。唐之后,中国文化继续不断对越南产生影响。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依据汉字,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创制了越南的民族文字“字喃”。但汉字一直在越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直到现代,仍有许多越南人熟悉汉文。十七世纪时,拉丁文取代字喃成为越南的通行文字,但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并没有停止。

西域

波斯与阿拉伯商人也在这一时期或从陆路,或从海上进入唐朝,他们以经营珠宝着称,动辄获利巨万。通过他们,菠菜、蜜枣、胡饼、三勒浆等食品及吞刀吐火之类的杂技进入唐朝社会;而造纸、织锦等手工业技术也辗转传至西方世界,使那里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西域胡人的到来,其信仰的祆教、景教、摩尼教等也在唐朝内地传播。这些外来宗教,特别是早已在中国流传的印度佛教,渗透到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哲学、文学、语言学、建筑、艺术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丝织品之西传: 唐代以丝绸为主要输出品,中西丝绸贸易繁盛。中国的丝织技术,如脚踏纺车、印染技术等通过安息、条支等西域国家传入西方及印度唐代工匠也到中亚、西亚各地传授纺织技术,欧洲的丝绸业由是发展起来。

造纸术之西传:唐玄宗天宝十年,唐与大食爆发怛罗斯之役,唐军为大食所败,大批士兵被掳,其中不少为造纸工匠,造纸技术遂传入大食,再辗转传至欧洲,对欧洲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播起极大作用。

学术知识西传: 唐代曾将中国文字、经书输入高昌,高昌的刑法、婚姻风俗等多摹仿唐风,西域各国如疏勒、焉耆等亦学习中国文字及风俗,穿中国衣冠。在丝路一带,考古学家亦发现《史记》、《论语》的竹简断片,可见中国书籍文化已在唐朝传至,而西域各国及吐蕃、南诏等均遣皇子梾长安留学,使唐代长安成为当时西域人留学的中心。

工艺技术西传: 中国的绘画及纺织法西传,盛行于阿拉伯。印度人亦效法中国的铸铁及凿井术。唐代的丝绸、茶叶、纸张、药材等也输往西域及天竺、波斯、大食等国家,并通过波斯转销到西方各地。

设立外贸机构: 中外贸易发展迅速,唐政府于是在重要港口广州设立”市舶司“,并于武威、张掖等陆路要冲置”互市监“,分别管理对外贸易,长安亦吸引很多西域弟子来华学习,使长安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唐朝初年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景教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 朝着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长安、洛阳、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美术

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并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说。 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他们的着名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书法

科技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的经济

货币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䌷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唐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战争,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农业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着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 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此外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比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唐朝手工业比前朝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

赋税收入

唐朝中期,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3515.1228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加剧,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

‘肆’ 盛唐文化的表现和原因

表现:

所谓盛唐文化,是以玄宗朝为主,上溯高武,下及德宪朝,空间分布涵盖开元十五道,以西安、洛阳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的文化。

玄宗开元天宝间(713年—755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的“盛世”,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超过前期,政治上实行较开明的统治,而且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也都表现出诸多高峰。既有中外文化融合、物态变迁的时代特征,又有继承古老的传统以通变求新意的民族特质。

以诗歌为表征,李白杜甫所代表的恢宏激昂的盛唐之音、高适岑参壮志酬国的边塞诗和王维等融于自然的田园山水诗,奏起了时代的最强音。

史地的发达、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代表民间文化的传奇变文俗讲百戏,以及具有起承转合功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音符。唐代是佛教文化渐趋融入并中国化的重要年代,也是唐人对古今中外各种学问大加总结提炼的时期,大量综合性着述的出现反映了唐人总体智力水平。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

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4)盛唐的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重要影响

唐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和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而此时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快速融合,外国人及外族人影响于唐朝社会的,还有衣食化装,流行时尚。唐朝初期,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妇女出行时头戴幂篱,长可过膝,遮蔽全身。其后学胡人,戴胡帽,穿翻领开襟胡服,至盛唐或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

仕女化装追求时兴,如发型仿效少数民族,有乌蛮髻、椎髻;面饰则有吐蕃妆、回鹘妆等。至于餐桌上的饭菜,也在变换花样,开元年间,宫廷御馔“尽供胡食”。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

‘伍’ 盛唐时期的文化,谁是代表

①政治上的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后盛唐成为尊颂唐王朝之词。 ②文学上的盛唐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着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陆’ 你对盛唐时期的古诗文化有多少了解

盛唐时期的诗歌特点:
1、在气势上,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2、在内容上,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人物。

3、在意境上,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4、在体裁上,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之朗朗上口。

‘柒’ 盛唐的文化(盛唐有哪些文化)急

所谓盛唐文化,是以玄宗朝为主,上溯高武,下及德宪朝,空间分布以西安、洛阳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的文化。玄宗开元天宝间(713~755),为历代史家所称颂的“盛世”,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成为尊颂唐王朝之词。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超过前期,政治上实行较开明的统治,而且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也都表现出诸多高峰。既有中外文化融合、物态变迁的时代特征,又有继承古老的传统以通变求新意的民族特质。以诗歌为表征,李白杜甫所代表的恢宏激昂的盛唐之音、高适岑参壮志酬国的边塞诗和王维等融于自然的田园山水诗,奏起了时代的最强音。
文学上的盛唐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着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盛唐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王维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别》、《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孟浩然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代表作有:《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送朱大人入秦》等篇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着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从军行》,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李白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诗文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等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公认的华夏诗歌的最高峰,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集前代之大成,内容上地负海涵,成一代诗史,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深受后世推崇。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统称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通称三别)、望岳(最好的泰山诗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水调歌头、江南逢李龟年。 宋朝的大文豪苏轼曾写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自中唐以来,杜诗普遍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的根基,杜甫是自李白以来华夏诗坛第一人。
有用吗?希望能帮助你。

‘捌’ 唐朝的文化

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玖’ 唐朝有那些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列举如下:

1、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在唐朝,分别为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唐初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着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位代表诗人。

这些诗人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2、美术

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当风”之说。

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3、书法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着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着名书法家。

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是唐朝草书大家。

4、科技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5、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放,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推崇道士,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着作开科取士。

唐初高僧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巨着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得以形成并发展成熟。

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祆教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佛教宗派外,其他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拾’ 唐朝的文化

唐朝的文化:

1、雁塔题名

隋代开创了通过考试选拨官员的科举制度。唐代在隋朝基础上进一完善。由此,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普遍的现象。当时,流传着雁塔题名的习俗,即科举考试得中后,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大雁塔上,以示夸耀。

2、吟诗作赋

唐玄宗在位期间,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诗赋内容。因而,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普遍以吟诗作赋为乐事、雅事。唐代诗人众多,创作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前代。

3、饮茶之风盛行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原产于我国南方。唐代时,茶叶开始传播到全国各地,饮茶的风俗也开始普遍流行起来。饭后饮茶成为当时的风俗。

4、以胖为美

与今天的审美观念截然不同,唐代是以肥胖为美的,认为肥胖像征着富足。所以,在对事物的审美判断上,祟尚肥胖宽大。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胖美人。

5、骑马出行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民族骑马的风俗也传入到内地,官员骑马出行的风俗开始流行起来。

阅读全文

与盛唐的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