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么样

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2-02 09:28:54

① 电视台节目是怎样促进文化交流的

那么首先我觉得电视台节目是怎样促进这个文化交流的。

一)“真”——真实性

真人秀节目取材真实,贴近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以纪实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现状和文化变迁状况,能够展现基层社会的社会风貌。这种真实性也是电视真人秀节目发挥社会文化价值的基础。

(二)“人”——以人为本

参与真人秀节目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其在舞台上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没有任何粉饰,能够展现出平常人的风采和魅力,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其更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容易引起观众对社会文化的思考。[1]

(三)“秀”——表演性

真人秀节目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一种表演性节目的范畴,其强调娱乐性,将娱乐融入社会生活中。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竞争压力下,这种娱乐性能够让观众放松心情,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文化消费,让观众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束缚。其符合大众逃避痛苦和消遣娱乐的社会心理,这是真人秀节目能够发挥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社会文化价值

(一)社会价值

1.启迪人本观念。电视真人秀节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节目参与主体广泛,有着纪实性的特点,节目的核心在于人本观念的启迪,强调人的价值和对人权的尊重。[2]电视真人秀节目将人本观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表现出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是最真挚的情感的抒发。以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这档真人秀节目为例,《超级老师》属于基层教育者的舞台,是所有基层教师追梦的舞台。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普通教师的风采和魅力,传递尊师重教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了人本价值,展现了人文关怀,启迪了人本观念,以教师人格塑造为价值追求,取得了卓越的社会效果。2.构建现代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厚,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乏味。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生活看似热闹,实际上内心有着巨大的孤独感和陌生感,人们的社会心理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同步发展。在商业经济的笼罩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对大众的社会心理和审美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对生活理性的思考,其对于现代文明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参与群体有着广泛性的特点,其贴近社会生活,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展现真实的社会经历,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展现共同理想,弘扬现代文明精神。以第五季《英国达人秀》为例,在第三集中一个小女孩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小女孩将巨大的蟒蛇缠绕在自己身上,起初观众和评委十分排斥,但当“科莫多龙巨蟒,人们为什么要剥夺你的生命……活剥蛇皮做手袋……”的歌声响起,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节目通过小女孩的表演展现了保护动物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从而构建了一个友好、纯洁的现代文明。

(二)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文化价值指的是能够展现文化的基本志趣,展现文化的真善美,是一种文化内在精神的呈现,真人秀节目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特有的文化价值。1.促进文化交流。真人秀节目往往面向一个区域来进行选材,不同的地区的人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以《中国达人秀》为例,在年终盛典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达人们汇聚一堂,三国达人冠军相互交流、切磋,这何尝不是一种跨国文化的交流?不仅为国际文化的交流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同时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了解国外的文化特色,还促进了本土文化向国外的传播,彰显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交流价值。2.强化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守望,从而形成文化凝聚力,真人秀节目的另一大文化价值就在于此。观众可以自行解读真人秀节目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观,引起大众对社会热点的思索。以陕西卫视《超级老师》为例,通过全国各地基层教师的舞台展现和比拼,展现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得到了广大社会大众的认同。现代的教师已经与传统的教师大不相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讲台,一改刻板形象,尽情展示其时尚活泼的一面,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内涵。一些年长的教师在观看节目之后也十分认同,以更加轻松的姿态来为学生传授知识。《人民日报》文化评论板块就盛赞陕西卫视《超级老师》更具文化味,以一种教育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为节目价值追求,使得寓教于乐的教育文化深入人心。3.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最基础的本体文化。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对于真人秀节目来说,为了符合当地人的审美文化心理,其往往要根植于民族文化,在节目中也要尽可能地展现民族文化,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再以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这一真人秀节目为例,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师身上得到了着重体现。教师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传授优秀的民族文化。例如,节目中有的老师就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传承了国粹艺术,而有的老师则用文言文授课的形式来展现国学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空间较大。真人秀节目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真实状况,能够集中展现社会生活,突出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以及文化品格,能够直抵人心,发挥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② 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对两岸发展关系有何影响

1.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2.大陆对台政策从原始的武力解决到现在的和平解放,提出了许多对台湾发展有绝大利益优势的政策,最重要体现在“一国两制”方针上,这都建立“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上。对待两岸关系,大陆以民为本、惠利台胞,帮助台胞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照顾、维护台胞的合法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台胞对大陆的看法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3.台湾是个海岛,土地面积狭小,且天然资源不足,先天环境不利于经济成长;但台湾善于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经济,形成了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经济。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如何利用经济的发展来加深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沟通,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为经济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经济基础,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4.台湾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流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台湾拥有如此多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但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如此多其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证其占有的主流地位,让台胞产生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在民众平均素质程度上虽占有优势,具有很强的创新及工作能力,商业观念强于大陆民众;但台湾因土地面积狭小及诸多其他因素,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国际化得步伐明显放缓,内需市场缩水,劳动成本的提高制约了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而大陆在施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而属于自己创造的产品太少,而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拥有许多廉价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广阔,具有很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劳动力的科学素质相比台湾来说要低,世界资讯方面较为闭塞,创新能力弱。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来自各方的投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大陆与台湾可以在经济领域达到互补双赢的局面。
在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积极探求台湾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如同中医所说的“治本”、“对症下药”。目前而言,长时间的分裂导致很多台胞产生了台湾能独立的思想,虽然“一国两制”政策十分诱人,但无法完全取得台湾民众的认同感,所以如何提升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台胞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是当务之急。
统一祖国,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原则问题。两岸的统一,是世界华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事业必将完成。
从整体上来看,祖国大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③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2008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去中国化’,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2009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2008年“就职演说”、纪念“823炮战”50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9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5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马英九对中华文化的重视,找到了两岸人心交流的突破口,根据马英九前前后后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文化上潜在的力量,这需要挖掘。

第二、两岸的和解首先需要文化上的沟通交流,从这一点出发,两岸人民都需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上审视两岸文化交流。

第三、文化具有广泛的特性,这一特性足以深入到两岸人民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来看,马英九的视野具有一定的高度。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将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愿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就此,蔡武提出四点意见与建议:

第一、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在两岸成功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深入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协议。

第二、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

第四、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作用,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两岸文化的同源性也可以消除两岸隔阂,增进两岸共识,增强两岸团结。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各项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目的。
为此,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具体交流。

第一、我们应该采取那些能够使两岸同胞有更多接触的交流形式,比如,宗教、影视、旅游、新闻、出版等文化交流就能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些方面的交流。

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的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发展两岸的旅游文化交流:实现旅游信息网络化,通过设立网页,提供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服务信息;

第三、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探亲、经商,但是绝大多数的台湾同胞仍没有机会来大陆。他们对于大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可见,新闻媒体对介绍、宣传大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两岸新闻交流可以更好地增进两岸民众的沟通,有助于消除隔阂,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展两岸的新闻交流:加派在两岸互访的记者;加大关于对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报道,丰富报道内容,吸引更多观众;拓展两岸新闻界的联谊活动,开展两岸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第四、两岸文化的交流,从人员对象讲,应是全面性的,越广泛越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谁掌握了他们,谁就掌握了未来。能否加强对台湾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能否增强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凝聚力,是能否实现两岸统一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台湾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第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让交流无国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使两岸的文化交流跨越空间上的障碍,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更加有利、和谐的氛围。
两岸文化交流在新时期理应得到更加突发猛进的发展,这就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

④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1

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是快乐的日子。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我们蓝堡湾小区举办了一场中秋百家宴活动。

晚宴七点开始。我的爸爸妈妈早早出去买完食材,回来做饭了。我们做了香喷喷的白灼大虾和蒜茸西兰花。活动开始了,大家把各自做的饭菜端到活动现场。啊,现场好热闹呀。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指指点点,说说笑笑。一张张圆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品,有红烧鲤鱼、酱香猪蹄、清蒸大闸蟹、凉拌黄瓜等等。还有工作人员准备的水果、月饼和饮料等等。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大家纷纷就座,人们边吃边聊,举杯同庆,共度中秋。突然,一首音乐响起,原来是一群阿姨正在翩翩起舞,还有一位叔叔向我们献歌祝福,一位伯伯激动的现场吟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然后大黄鸡领着我们小朋友一起跳小苹果,大人们也跟着我们一起唱,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远亲不如近邻,通过这种活动,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我希望所有的邻居之间团结和睦,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2

一提到中秋节,人们马上就能想起那香喷喷的月饼,这个中秋节我不但吃了月饼,还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天刚刚鱼肚白的时候,就开始去早市收购各式各样的月饼,准备去爷爷那里开中秋欢颂会。

到了晚上,我们到了爷爷家,只看到"堆积如山"的月饼,我只能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因为爷爷家住的是顶楼,所以我们能在楼顶花园吹着习习微风,看着美丽而皎洁的月亮,在如梦的美景里,我看着圆圆的月亮,颂起一段优美的段落: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世上的万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谐,而月亮却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阴晴圆缺,月的神韵风采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月何必要争夺辉煌呢?给人们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罢了。

这时夜已经静寂下来,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3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我和家人去海边赏月。

还没到海边,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车子再向前,就听到海浪的声音,夹杂着“纭钡难袒鹕

来到海边,哇!那儿人山人海,很热闹。人们三五成群的,满脸喜悦,有的在戏水,有的在喝茶,有的在拔河,还有的在赏月放烟火。我们一到海边,就立刻加入这个欢乐的海洋。我们马上脱下鞋子,挽起裤子,去追逐海浪。没想到,一个大浪头冲过来,我们来不及跑,结果,裤子湿透了,而且粘满了沙子。人群发出了极大的尖叫声,我们更兴奋了,一次次地跑下去,等待着海浪涌过来,漫过我们的小脚。

这时,已经快晚上十点了,月亮升到空中。月亮好圆哪,像一个银色的圆盘嵌在深蓝色的天空上,皎洁的月光洒在海面上,随着波浪的涌动,银光闪烁,仿佛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天上的星星都躲起来了,不知道它们躲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不和我们一样出来赏月呢?

地上的人们怕月亮太寂寞,所以燃放烟火来助兴。

多么美丽的中秋月,多么快活的中秋节啊!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4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就知道为什么了,没错,今天就是中秋节。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们一家人就早早准备好丰盛的晚餐等着月亮出来先品尝。月亮带着羞涩的笑脸从天边缓缓升起,款款地悄没声儿地从我家东边的窗户溜进来,月光洒满了整个天空,只有少量的星星陪伴着。

那月光像一朵绽开的康乃馨,空气中飘溢着桂花的香味…。慢慢的,月亮变得玉玉的,银银的,轮廓变得更圆了。月亮又悄无声息地钻进了朦胧的一云朵,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披上一层银纱。

月亮快爬上我家对面的那栋高楼了。月亮像长了腿似的,爬进高楼后面,把月光散到了每个人的心田里。慢慢的,月亮又出来了,先是一道白道,再变成了半圆,又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月亮,散在每个人心田里的月光又收了回来。那洁白的月光是任何灯光都比不上的,慢慢的,月亮又爬到了另一个窗户,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似的。

我们品尝着美味可口的月饼,观赏着皎洁的月亮,我祝福全球华人和我们家一样都能过一个祥和美好的中秋!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5

中秋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所有的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等等。但是,姐姐在学校时间紧,这个中秋不回来了。我很扫兴,因为平时都是姐姐给我买零食,自从姐姐去了大学以后,我家就变得清淡了许多。

街上的热闹唤醒了整个中秋节,催醒在路旁的植物,让太阳睁开了惺忪的眼睛。我坐上车,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果不其然,小伙伴早在我家等我了。我们玩得不亦乐乎,越玩越起劲。

转眼间,到了晚上,为了让我们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家里人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我看了看那一大桌丰盛的菜,狼吞虎咽起来,好像生怕别人把菜吃光似的。吃完饭以后,该赏月了,我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了以前奶奶给我讲的嫦娥的故事,想起以前那热闹的景象。

该离别了,我拿着奶奶给我们做的美食,准备回家。我一边看着家乡故土,一边思考着。唉,终究还得离别。今年的中秋,我们告别了故乡;以后的中秋,也只能在城里过了。

我抬头望望着明月,早已离我而去。这天正是中秋。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6

中秋节,我和我的伙伴去爬白云山,我们一起坐540公交车前往。我一上到车,好挤啊!我觉得好像四面八方的'墙卡住我的身体,妈妈说:“肯定有很多人去白云山。”

下车了,啊!好凉爽啊!比刚才像在蒸汽室里一样的感觉好多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有很多人下车,到了白去山,哇!白云山人山人海,人多的像蚂蚁。开始爬山了,爬到半山腰,妈妈说很累,要休息一会,我们休息了一下,吃了一些东西,就充满了力量。我奋力的向山顶爬去,刚开始爬台阶并不陡峭,最后,台阶越爬越陡峭,差不多到山顶了,连爬一级也很吃力,爬呀爬,我和伙伴终于爬上了山顶。

我站在山顶抬头望,八月十五的月亮圆的像一个大玉盘,高高的挂在天上。我们打开了报纸,坐在地上下象棋打牌,到了十二点,我们该回去了,我们坐索道下山,我在排队的时侯,那条路弯弯曲曲的,像走迷宫一样,队排的像长龙,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到我们了。坐缆车的时侯,我觉得很过隐。下了缆车,我们就坐公交车回家了。

这真是个快乐的夜晚啊!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7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爸爸把桌子搬到阳台上,妈妈早已备好的月饼放到桌子上,一家人欢聚在一起。

夜幕悄悄降临,被乌云遮掩的月亮害羞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像一轮玉盘镶嵌在蓝色的天幕中,月光钻过树缝射在水面上,落下参差斑驳的身影。

我突发奇想:不如来个比赛吧!(每个人轮流说一个关于月亮的诗句或成语,答对了的人可以吃一个月饼)好!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赞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抢先一步,拿起一个豆沙味的月饼吃了起来。爸爸妈妈也毫不逊色,争先恐后地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各挑了个绿豆和红豆馅的,细嚼慢咽地品尝了起来。到弟弟了,弟弟弟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真的吗?那美味的月饼可就吃不成了!别,别,我说还不行吗,嫦娥奔月恩,勉强过关!弟弟眉飞色舞地挑了个大月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月到中秋分外明,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苏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而今天,我们在此赏月话中秋!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篇8

今天是中秋节,我满心期待;博饼,赏月,吃月饼。我变戏法似得拿出一个碗,再拿出六个色子,放入碗中,开始了我自制的家庭博饼。

丁!随着一声清脆地响声,一个“一秀”诞生了!我乐开了花,“啊,一开局就拿一个‘一秀’,吉祥啊!”我博饼的声音引来了大姑、小姑、爸爸。爸爸运气真不错,一出手就一个“状元”!

后来,我有点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今天要赏月和吃月饼吗?”“哦,儿子,今天爸爸比较忙,下个中秋再来吧。”“啊!为什么!会是下一个啊!还有好久啊!”“但是,倒过来想想,今天我不是举行了家庭博饼了吗?知足吧!”

今年,我一没赏月,二没吃月饼,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遗憾。但经过我的细心观察,其实爸爸一整天都在忙工作,像个陀螺,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想,没有赏月及吃月饼是情有可原的。

这次中秋节虽然有点遗憾,但细心的我发现了为什么父母不能陪我赏月和吃月饼了。其实父母一直很忙,我们应该在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为他们减轻一点生活的负担。这样做的话,他们会发现我们长大了,会为他们负担生活的负担了!

⑤ 为什么独立时期是中越间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越南独立后,构成千年间中越两国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除了频繁而持久的贸易活动,更有广泛而深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中越两国间的贸易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朝贡形式下的官方贸易,谓之“大纲”;另一种则是两国接壤处富商大贾(gǔ,商人)们所从事的博易场贸易,即民间贸易,谓之“小纲”。当时,广东钦州既是两国使者出入的必经之地,又是两国间的贸易中心。其时,使臣往往负有贸易使命,一身而兼二任。

明代,中国与安南间的使节往来十分频繁,双方使节除携带贡品和回赐品外,也多携带商品进行贸易活动,这对两国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宋代一样,安南国王在政治上求得封号以自重,同时又可在经济上得到实惠。据史籍记载,从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间,越南遣使人贡达79次之多。

清代中越贸易,分水陆两路。海上贸易多是大宗贸易,陆路贸易则主要是边界零星贸易,以日用品为主。中国出口物品多为布匹、绸缎、纸张、铁锅、颜料、烟、茶、药材等,进口物品则有大米、槟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及海产品等。

清初,越南广南中部重要商港会设有“大唐街”,全长三四里,在那里居住和做生意的都是渡海到越南谋生的福建人。据《福建晋江专区华侨史调查报告》:清朝从雍正到嘉庆年问,晋江县出国华侨以往安南的为最多。例如雍正年间,出国32人,其中往安南的18人;干隆年间,出国73人,往安南的37人;嘉庆年间,出国29人。往安南的20人。

越南独立时期,中越间的文化交流,涉及语言文字、音乐戏剧、水利、建筑、医药、风俗等许多方面,它既是过去基础上的继承与延续,也是更广阔领域里和更深层次上的前进与发展。

语言文字汉语与越语(京语)均属单音语系。汉至五代1000多年间,京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据语言学家的调查,在越语词汇中所保存的汉语词或源于汉语的词,约占总数的一半。在现代京语中,其所保存下来的汉语借词仍然大量存在。汉字,越南人又称“儒字”,约于公元前2世纪传人越南,是越南人使用的第一种文字。它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六世纪中叶之前,为初播阶段,这时的汉字是越南的官方文字;第二阶段是10世纪中叶之后,越南虽已号称“独立”且建立国家,但仍继续使用汉字,是为借用阶段。

大约在13世纪初叶,越南人民感到汉字不能适应自身需要,于是采用汉字的结构和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俗字,即“字喃”(Chu Nom;或称喃字,意即“南国之字”)。李朝时期,有人开始在书写碑铭时夹用字喃。越南史书上记载的第一篇全用字喃写成的作品,是陈朝文学家阮铨(quán,又名韩铨)创作的《祭鳄鱼文》(此文今已失传)。14世纪后,字哺开始系统化,并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字喃文学盛行于17、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字喃作品已在越南文坛上占据优势地位。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的隋末唐初。唐中叶以后逐渐盛行,并先后传人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13世纪时,越南的印刷术也得到了发展,并对本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出版儒家经典及《大藏经》后,越南当权者曾多次请求赐送。早在前黎朝时就向宋真宗求过《九经》(指九部儒家经典)及《大藏经》。李太祖时,又向真宗皇帝求《大藏经》及《道藏经》。在将近80年的时间内,越南先后从中国请去三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经》。1288年,陈圣宗也曾派遣使臣陈克用人元求取《大藏经》。到了15世纪中叶,越南开始刊印《五经》官定本。后黎朝太宗绍平二年(1435年),官方正式出版《四书大全》。15世纪末叶,因为所印儒家经典版本日多,朝廷特命在文庙内造书库贮(zhù)藏。

那时,越南虽没有像朝鲜那样工程浩大、刻工精良的《大藏经》,但民间的善男信女们所刊刻的佛经,数量却相当可观,仅前河内远东考古学院保存的,就有400多种。民间的印刷品中,除经书外,还有儿童读本、诗文集、家谱以及史书。小说、传记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河内向来是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刻书中心。到19世纪初时,旧阮京城顺化取代了河内,一跃而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刻书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后黎朝探花(科举制度中殿斌一甲第三名)梁如鹄(hú)曾于1443年、1459年两次奉命使明。他学习了中国人的刻书方法,回国后传授给乡人,依样仿刻经史版本,印行于世。500多年来,越南整个的雕版之术都受他的影响。越南的刻工们饮水思源,时刻不忘梁如鹄的功绩,尊奉他为刻字行的祖师。19世纪中叶,越南向中国购买木活字一套,开始用活字版印书;后来又出现套版,套印彩色的年画。越南的年画虽然几乎就是中国年画的翻版,但却充满南国情调,具有独特风格。

音乐戏剧中国音乐很早就已随移民南传。士燮时“出入鸣钟磐”(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陈朝时,越南盛行一种集体舞蹈,所用歌词有《庄周梦蝶》、自居易《母别子》诗等,所用乐曲有《降黄龙》、《宴瑶池》等,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元朝初年,中国优人(旧时称演戏的人为优或优伶)李元吉曾到越南“传戏”,丰富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李元吉长期居留越南,凭着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吸收越南民间故事作素材,编成生动的戏剧,再传授给越南人演唱。演员穿着绸缎戏装在台上,伴着音乐或唱或舞,使观众受到感染。

越南的旧戏,从音乐、服装、脸谱、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旧戏(如京剧)十分相似。过去的越南伶(旧时称戏曲演员)人即奉东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西汉文学家。为人正直,滑稽善辩,后世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为始祖。中国的剧目,往往被越南戏剧家所采用。《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西游记》等书在越南流传甚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伍子胥、蔺相如、关羽、曹操、诸葛亮、宋江、李逵、张生、红娘、孙悟空、猪八戒等则是越南人民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戏剧舞台人物。

历法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与王恂(xún)、许衡等人共同编制的《授时历》(公元1281年开始实施),是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历时达364年之久。明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日为一年,29.530593日为一月;将一年的1/24作为一气(节气),推算出24节气,用以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打破了古来制历的习惯,被认为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元朝派遣使臣出使越南,把《授时历》赠送给当时的陈朝。《授时历》的传人,对于越南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历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廷又赠越南《大统历》。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钦天监奉旨重修《西洋新法历书》,编成《历象考成》一书。越南阮朝嘉隆八年(1809年),越使臣阮有顺到北京,购得《历象考成》一部,回国后,阮有顺参照该书,奏请朝廷颁行《协纪历》。越南历法也便从此正式确定了下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天文学家的杰出创造,直到今天仍在民间延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越南阮朝所颁行的《协纪历》,对此也加以采用,其名称与中国历法完全相同。中国古代历法的另一创造“干支纪日”,也同样为《协纪历》所采用。“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它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在中国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医药三国时代,有一位名叫董奉的神医,字君异,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人,曾南游交趾。《三国志·吴书·士燮传》注引葛洪《神仙传》,记录了他为土燮治病的故事:“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中医的发展与中越间药材的互换是分不开的。宋元之际,中药成为对越贸易的一种主要商品。史载:宋成淳十年(陈圣宗宝符二年,即公元1274年),宋以“缎子、药材等物,买卖为市”;宋德拓二年(陈圣宗宝符四年,即1276年)春二月,圣宗陈晃“遣陶光往龙州,以买药探元人情状”。越南陈朝除了有专为王公大人治病的太医外,还建立了与平民大众疾苦相关的医司——“广济署”。政府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因而培养出了不少有名的医生。

中国的针灸法,14世纪时已被越南医生广泛采用。明清两代,越南所需药物也主要靠中国供应。黎仁宗时,曾派使臣来中国,请求用土产香料交换药材和书籍。明天顺元年(1457年),越南使臣黎文老曾上表奏,请求仍循惯例,以越南土产香料等物品换取中国的书籍和药材。明英宗批准了这一请求。19世纪末,越南从中国输入川芎(xiáng)、白术(zhú)和当归等多种中药,年约10万担(dàn,重量单位,100斤等于一担),数量可观。

中国医药文献浩如烟海,现存中药将近8000种,是人们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隋唐时,《内经》(《黄帝内经》的简称,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脉经》(魏晋间王叔和撰)等中医学书籍就已传人越南;明代医学家李梃(chān)的《医学入门》、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学名着也先后传人越南,对越南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越南医书流传到中国的却很少。1962年,北京书馆与中医研究院合编了一部《中医书联合目录》,收入了中国国内59家大书馆所藏的全部医书凡7000多种,其中录有数百种朝鲜和日本的汉文医书,却没有一本出自越南。实际上,越南医生在对中医中药进行深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不但有所发挥,而且颇有成就。《本草拾遗》、《中越药性合编》、《南药神效》等便是学术价值或文献价值很高的医学着作。

现存越南古代医药书籍约有二三十种,其中最有名的当推黎朝末年黎有卓所着《懒翁心领》(或称《海上心领遗书》、《海上懒翁》、《海上医宗心领全帙》(zhì)。该书共28集,66卷,内容丰富而完备。理论方面,《懒翁心领》采用《内经》经义;用药方面,则一半采用中国药,一半采用越南药,因地制宜地为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货币越南东山出土文物中有汉代五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钱。五铢钱很可能是在汉平南越时传人交趾的。在其他地方的发掘中,也发现了古钱币,如“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元和通宝”等,皆是唐代币制。据《旧唐书》记载:唐初,仍然沿用的是隋代的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五铢钱,铸“开元通宝”币,并在洛、并、燕、益、桂等州设置钱监。唐代桂州与越南近在咫尺,桂州设监制币,制作方法和技术传人越南,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越南古代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钱,或称制钱。如今传世最古的钱币是前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所铸的“天福镇宝钱”,背文有一“黎”字。越南史书称此为“南钱之始”。黎氏天福钱,宋代曾在广州流通,称为“交趾国黎字钱”。越南自主后的历代天朝均以汉、唐币制为依据。以汉、唐铸币技术为基础先后铸制而成的越南货币,陈朝有“绍丰通宝”、“隆庆通宝”、“重光通宝”;后黎朝有“顺天元宝”、“洪德通宝”、“光顺通宝”、“昭统通宝”;阮朝有“泰德通宝”、“光中通宝”等。阮世宗阮福映所铸“嘉隆通宝”,不但在国内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中国市场,引起中国统治者的密切关注。

⑥ 绍兴怎么样是个地方吗有什么好玩的吗要具体点的。。谢谢!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着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面向新世纪,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争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历史沿革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时期,于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治吴(今苏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是为越州名称之始,辖县不变。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直属浙江省。24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7县,专员公署驻绍兴县。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县不变。37年,改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辖14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8县),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市和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会稽7县。10月改为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所辖市、县分划省政府直属和宁波、金华专区。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1968年5月改名为绍兴地区,并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设省辖绍兴市至今,为全国68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历史,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乡和名士之乡之称。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经济发达,民众富裕。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
为配合城镇化战略需要,经深入调研,征求民意,反复论证,绍兴市6个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全部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至此,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县(市、区)的城区面积由447平方公里扩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镇规模相应扩大,乡镇数从135个减少到98个,街道数从6个增加到2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宗教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于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着有《抱朴子》的着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着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泄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着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1.25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
物产资源
绍兴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绍兴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主要湖泊有鉴湖等。水资源总量为58.8亿立方米,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鉴湖水为绍兴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
绍兴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具有开发潜力和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银、锌、硅藻土、高岭土、叶腊石、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60多种,其中铁和铜的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储量为全国第一。
绍兴的人力资源厚实。绍兴历来把发展教育、科技作为市策,并已结硕果。当代绍兴籍中科院、工程师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级科技人员近千名。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万人,受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266.7万人,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绍兴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全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着名的有鲁迅故居、古纤道、大禹陵、兰亭、沈园、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现辟有酒文化、石文化、书法、佛教、水乡等多条旅游专线。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42家。
经济社会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为近七年来最高;财政总收入12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分别增长20%和27.5%(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原因,财政总收入按新口径计算为7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0元,分别增长18.9%和13.5%。去年我市还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契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积极缓解要素制约,促进稳健发展。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调控和指导服务,采取积极措施缓解要素制约。实施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开发区(园区)从75个削减到13个、投资密度提高到每亩116.7万元,收回抛荒、闲置土地1.6万余亩。加大电源和电网建设力度,对热电企业多发电和企业自备发电实施财政补贴的资金达近3亿元,公用热电厂新增发电容量25万千瓦,企业自备柴油发电机新增容量86万千瓦,变电容量新增338万千伏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进金融创新和银企合作,本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42亿元和208亿元,企业异地贷款新增171亿元。继续做强做大“绍兴板块”,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等7家企业实现上市,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额保持全省地级市首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集约发展。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培育力度,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性投资378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非纺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10只;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其中2家超50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筑市场进一步拓展,完成产值758亿元,增长26.6%。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免征农业税,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全市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达到5.3亿元,增长20.3%。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224.2万亩,总产量95.3万吨,分别增长6.6%和13.7%,种粮效益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7家、特色农业基地201万亩、市外农业基地153.7万亩。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制订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及若干意见,强化旅游节会资源整合和宣传促销,积极采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推进服务业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亿元,增长14.9%;接待国内外游客12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9.1%;商品房销售额75.7亿元,增长36.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改善服务环境,开放型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合同外资16.7亿美元,增长11.3%,实到外资8.2亿美元,增长10.9%;实现进出口总额86.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6.1亿美元,分别增长45.3%和45.8%;外经合作进一步拓展。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促进统筹发展。编制完成了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区规划和迪荡新城规划。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56.7亿元,完成调整后的年度计划任务;“双十”系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6亿元。柯袍快速干线、杭金衢高速公路绍兴县连接线一期、胜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区道路延伸、八字桥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和秋瑾故居保护、220千伏滨海输变电、绍兴县鉴湖中学、兰亭保护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鸡塘、大树江等组团建设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闸及闸前大桥、甬金高速公路、104国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处理厂、诸暨石壁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袍江、柯桥和镜湖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诸暨城西工业新城、上虞城北新区、嵊州城南新区、新昌七星新区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成为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亮点。“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建设进展明显。市区开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迁10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小舜江区域供水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着力加强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有序推进,“胆剑精神”的弘扬使“绍兴精神”得到了升华。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成功举办“七艺节”分会场和闭幕式,绍剧《真假悟空》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创建教育强县“满堂红”,有6个乡镇(街道)成为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高校在校生超3万人,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建成。实施人才工作五年规划,引进各类人才1.72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显,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加人口达到293万。市妇保院二期、公共卫生中心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市人民医院主院、第七医院迁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启动了区域性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有了新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发展。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扎实推进,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6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3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1.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对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7.6%。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已建工会企业实现全覆盖。市区新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解决657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主要道路沿线建筑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顺利推进。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绍兴”,强化维稳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市场经济秩序和工资清欠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强文化市场和黄酒业整顿,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事故下降39.8%,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0.9%。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国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强,第三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就业岗位新增5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2‰以内。
绍兴市市花
绍兴栽养兰花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我国现存最早由东汉袁康、吴平撰写的地方志《越绝书》中有:“勾践种兰渚山”的记载。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当时社会名流、 亲朋好友41人到绍兴兰亭修禊,在“曲水流荡”活动中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37首诗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37首诗中就有几首写到兰花。如徐丰之的“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袁峤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则欢。喜宾既臻,想与游盘。微音迭咏,馥为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张昊,在纂修宝庆《会稽续志》中写道:“兰,《越绝书》曰:句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诸山,句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亭。”
明代绍兴知府萧良干主修,张元忭、孙鑛同纂的《绍兴府志》中载有:“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句践所树。兰诸之水出焉(通曲),兰亭,山阴汉旧县亭,王羲之曲水序于此。”
明代绍兴着名奇才,青藤画派创始人徐谓,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兰花的诗,画了不少兰花的画,他在《兰谷歌》中写道:“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诸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兰花兰垂云之紫。”
绍兴士大夫阶层写兰、咏兰、养兰的情况,历史渊远,除见之于诗、画以外,还见于散文笔记,如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清代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等。
鲁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说:“养兰花是颇麻烦的事,我曾祖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这在周建人口述、周哗编写的《鲁迅故家的败落》中也有记载:“鲁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种兰花以外,没有做过其他什么事。”。
1923年出版的《兰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响的兰史,作者吴恩元结识了许多绍兴棠棣的兰农,在《兰蕙小史》中记录了绍兴棠棣兰农的种兰经验和发掘名贵品种的贡献,在记录的江、浙、沪40种兰花名贵品种中,绍兴县就占26种。
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1988年至1992年,绍兴的兰花在全国三届兰花博览会、两次全国兰花展览会上共获得金牌13块、银牌27块,并获得优秀品种奖牌10块,栽培奖牌3块,科技奖牌1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曾与绍兴兰农交流养兰经验,绍兴还有专门的花市。1991年,在全国春季兰花展开幕式上,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应祥教授在讲话中称:绍兴----中国兰花的故乡。

⑦ 请从文化交流角度,谈谈为促进两岸文化政策经验交流,两岸学者应坚持哪些原则

两岸文化交流是拉近两岸认知距离与隔阂的推手,是沟通两岸子孙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过去海峡两岸长期的分治与对峙,彼此不仅陌生、疏离、存有猜忌,且意识形态差距颇大,经贸交流扮演了化解敌意的触媒,但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两岸政治经济制度的显着差异,使文化传统上固然有相通的一面,却因各自局限于所认定的概念范畴,而不愿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待各自文化社会的合理性,反而造成“大陆意识”与“台湾意识”的对立,也招致了“政治中国”与“文化中国”的两难。
审视两岸前景,仍须透过文化的互动建立起两岸民间对中国问题与前途之共识,才能为两岸关系的推展整好土壤。笔者设定两岸如何从历史面认识文化的深层本质、演变,如何从现实面看待两岸文化交流的议题,理解文化因素在两岸和与分中扮演抉择角色,如何勾勒共同的文化愿景,以及如何进行两岸文化交流,皆会影响两岸关系的最终结果。
台海情势波涛翻腾,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也跌宕起伏,尽管如此而已,仍然展现出可观的成绩。近年来两岸在文化交流方面,由于政府与民间的合作规划与推动,已由早期的人员互访、召开研讨会等,发展至新闻交流、交换出版品、合作研究、艺文展演、技艺观摩、传习教学等。无论交流之范围、数量或层级,均逐年大幅提升,交流结构也从过去精英取向的民俗技艺、体育和学者交流活动,逐步推展到以基层民众为主体的宗教、科技和青少年活动。1987年以来,到大陆探亲旅游、就学和从事商务、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已达一千八百六十多万人次。其中2000年1月到11月就有二百四十一万六千多人次;此期间,大陆同胞赴台六万多人次,其中赴台交流一千五百九十八项、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二人次。此外,直接从海上到大陆的台湾渔民还有近百万人次。台胞证发放总本数近六百万本,2000年有七十二万多本。台湾二千三百万人口中到过大陆的已超过四百万,两岸民众通婚已超过八万对。
适当的交流与沟通的确是缩短彼此社会差距的最佳途径。国台办官员肯定两岸交流,认为两岸民间交流对润滑两岸关系发挥莫大作用,但对两岸交流数量的不平衡——台湾民众赴大陆者远超过大陆民众来台者,希望能逐步调整,促使更多大陆同胞认识台湾、肯定台湾。早在1994年,辜振甫先生即指出,世界变了,以前是军事竞赛,现在是经济竞赛;以前是军事同盟,现在是经济结合,意识形态已不是问题,怎样使人民生活更好变得最重要,两岸关系应朝这个方向发展。事实上两岸已朝着此一方向发展。台湾学界、舆论界皆肯定开放两岸人员交流是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的最佳途径,也同意两岸政治图腾、意识形态之争须透过更多的对话来增加理解。其它诸如推动两岸论坛,进一步促进两岸产官学界的互访,尤其是开放大陆人民来台体验自由、民主开放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活力,更认为是缩短两岸距离的最有效方法。大陆涉台部门近来也积极推动两岸各种层面的交流,并视之为确保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领域。惜两岸政治抉择的制约又形成一般反向的拉力。
大陆评估台湾的经贸或文化交流政策,认为只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求稳战略”。大陆归结台湾的经贸或文化交流政策,基本上有以下特性:第一,总体战略的从属性。以大陆政策为依归,并首先考虑到台湾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考虑对台湾经济的利弊得失。因此,“立足台湾”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限制了两岸经贸交流的范围与进程。第二,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性。如贸易松而投资紧,输出宽而输入严,货松人紧。这种在层次、方向和对象上的差别对待,束缚两岸交流内容的多元化与活动渠道的多向性。第三,开放过程中的被动性。大都是被事实推着走,在工商界和舆论界的压力下作出被动反应,或是对行政与技术上无法有效阻止的既成事实的追认,故始终落后在实际要求与两岸关系发展现状。第四,调整程序上的渐进性。虽在政策调整上,会出现收缩或摇摆现象,总的走向是循序渐进。这种策略上的从属、被动取向,致缺乏前瞻性与系统性。
台湾方面的评估认为,中国大陆把经济发展视为一种政治行为,从中汲取统治合法性的资源,而在文化策略上,开放市场便意味着将意识形态重新向世界敞开,却未走出自相矛盾的困境。从根本上讲,市场也是一个文化网络,当国家力量为市场的存在留出一定空间的时候,市场不仅能满足人类对物质的需要,也能焕发人类对交往的渴求。因为市场机制首先是与民族的历史、习俗和偏见相联系的;同时市场又是世界普遍规则的象征,它可以超越种族、文化、区域而独立存在。但在中国,知识精英普遍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落后于西方,华夏中心主义失落了,却仍把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视为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并总是以此预设来论证自身文化优越于西方,这就导致了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
这一思潮力图从中国本土资源中提炼一种足以安身立命、兴邦强国的民族精神,以加强族体的凝聚力,却也阻碍了对传统的突破。首先,随着现代进程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日益激烈,它的本土化情绪必会随之高涨,一旦变成民族主义分子的利器,最终不免放弃了它原有的开放性。再者,中国文化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为政治权力的维系提供了道德认同,结果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必然地作为一种工具主义的理性,为政治权威或文明范式充当意识形态的壁垒。在这种诉求下,加上两岸社会制度的差异“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常被混淆,因为大陆民族认同主要是以政治和意识形态为标准,不是以共同的文化价值为标准,这使得文化认同受到制度体系异质性因素的影响。但文化作为传统的产物并不会失去其个性,遂导致与现代化并行不悖的寻根、本土性和基本教义派的兴起,这样的文化断裂又会阻碍不同地区的交流与整合。
针对当前两岸的僵局,如果仅着眼在国家统一或独立,战争的解决似乎是最直接的。但是两岸之间真的发生战争,除了战争的正当性遭到质疑外,最立即的效应便是严重的伤害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矛盾的是在国家统一的要求中,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民族意识或民族情感是其用武正当性的最大支柱。当权的双方领导人不断消除彼此人民这份意识与情感认同,又要急切遂行所谓统一,结果可能只得到形式的统一,长久而言,终究还是会有问题的。若从民族文化的相互证成和相互维护的关系出发,两岸皆能在肯定中国历史文化的条件下,以儒家的“和合”精神作为有机结合的调适途径努力,形成既符合世界体系的潮流,又能为两岸文化增添新的内容,让中国文化成为更富生命力的文化机体,相信它更能有效扮演两岸统合的桥梁角色。

阅读全文

与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