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红山文化属于哪个时期
概述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贰’ 红山文化是我国哪个地区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叁’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是什么呢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1984年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编辑本段历史
红山,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玉猪龙
[1]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蒙元时代,蒙古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本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名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了一位梁启超的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他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让日寇枉费了心机。 红山文化博物馆示意图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 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有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见解,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红山文化墨玉马蹄形器
[2]雷广臻说,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史记》说:“黄帝为有熊。”班固编着的《白虎通义》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在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颚和熊掌残体,还出土了双熊头三孔玉器;二是龙。《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红山文化蛇形龙玉器,从兴隆洼、查海遗址的玉玦,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的玉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三是龟。《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在牛河梁遗址多次出土了神龟玉器和玉龟壳。四是云。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五是鸟。《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确实出土了玉鸟。 雷广臻强调,在中国着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这种种契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雷广臻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 雷广臻教授进一步分析,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生活在西拉木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部落集团,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已经发现了较多氏族居住营地的遗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内蒙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即两个氏族。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 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氏族,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小,另一边即为东南部氏族壕沟的一段。这个红山文化部落营地的发现,提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规模和防卫性壕沟的实例,可以看出这种设施与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是基本相同的。 红山文化的先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 在手工业生产中,制陶业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技术比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富有制陶经验的氏族成员已经专门从事这项劳动,大批陶器具有成批加工的相似性。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老哈河东岸的敖汉旗白斯朗营子村南,四棱山前起伏不平的沙丘上,有一处红山文化的窑场,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 6 座窑址。从这些结构各有差异的陶窑及出土的陶器来看,制陶业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编辑本段“红山文化”博物馆
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是由民间着名考古探险收藏家黄康泰先生创建。三十五年来,他凭着天赐的命运、龙祖的重托、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境界,踏遍龙疆万里,走尽凤国家园,不辞辛劳地探研龙的起源和人类文明起源之大课题,始终默默地肩负着探研和弘扬人类文明起源历史的使命和重任,艰难地完成了有史以来前人所未完成的寻根之梦。 中国第一“龙”——C型龙
[3]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以近三十五年来所发现的远古系列石玉器为主要物证,以陶器为辅证,以骨器为旁证,破解了五千年至三万年间人类文明起源之谜,是一所具有专题性、唯一性和重大发现性的博物馆。它是一座以考古实物讲述人类史前文化的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无远古考古发现之前,中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着疑古思想,被中国文明西来说的观点所左右。如今,本馆考古发现的龙祖凤宗文明起源实物和红山文化系列石玉器,充分地证实了中国龙凤“一统多源”起源文明演变世界文明的学术观点,彻底推翻了中国文明西来说的错误观点。中国物证探源人类文明的考古时间虽晚,但现在我们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可以郑重地宣布:中国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是人类文明第一起源国。 该馆收藏的各类远古石玉器均是龙祖凤宗文明发展、演变和传承的文化产物。中国文明起源即龙祖凤宗文明起源。龙凤图腾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图腾的象征,以最远古、最神秘的内涵,创造了中华民族总图腾的文明起始,衍生了无数中国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永恒的、从未间断的、阴阳相生相克的、无所不包的文明哲理,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三万年独树一帜的、龙凤一统多源的文明文化传承史。 红山文化——龙宗凤祖
[4]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与文化相比中国龙祖凤宗的文明与文化起步要晚,是对中国龙祖凤宗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一观点可在当地的考古发现中得到印证。因此,本馆收藏的远古系列石玉器是探研中国乃至人类文明起源课题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物证。 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藏品达二万余件,其发现地集中于中国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青海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区,分布于闪电河、青龙河、滦河、东西辽河、哈拉哈河、老哈河、英金河、牤牛河、大凌河、西拉木伦河等流域,共计万余处。
‘肆’ 红山文化在历史上属于哪个时期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文化源流:
红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
一、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二、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
四、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它文化影响;
五、红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
出土文物:
红山文化以后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1973年敖汉旗小河沿类型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有力的线索。小河沿文化类型是新分出的一种文化类型,它和石羊石虎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图案、纹饰方面,都具有与红山文化类型不同的特点,其年代晚于红山文化。结合敖汉旗小河沿南台地遗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沟石棚山墓葬群所获得的资料,在考古学上确定为“小河沿文化”。其分布区同红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征可归纳以下三点:
石器:
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边起棱,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磨制石斧、石耜、出现磨光石铲,细石器有石镞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致。联系陶器上出现的猪首陶塑,反映其经济生活为农牧结合兼营狩猎。
陶器:
有泥制红陶、夹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类。饰细绳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由细绳纹组成的菱形回字纹已初具雷纹特征。彩陶以黑彩为主,有红彩和施白衣,纹饰有斜平行线纹,折线回字纹,有内彩,一种典型绘法为施白衣后用平行斜线画出区界,内添黑、红、棕色三彩,组成回字、三角、八角、网状等多种几何图案,朱绘已见多例,其器物为夹砂灰陶直筒罐类、钵盆和镂空豆类、壶类以及器座、盂、尊、双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现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浅盘细柄豆,并出现有彩绘陶。
墓地:
氏族墓地选择在高山上,墓地内部分区,区内分行,墓室结构为土坑竖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烧墓坑的习俗,单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随葬生产工具。并有束发、佩带项环和臂环的习俗。
小河沿类型与红山后类型虽未发现明确的地层叠压情况,但两者之间在文化内涵上有明显的时代早晚和承袭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类型石器中细石器加工更为精致,圆弧骨柄石刃刀更为普遍实用,反映出生产技术较红山后类型更为进步。小河沿类型早期陶器与红山后类型承袭关系比较清楚,均有泥质红陶和彩陶,小河沿类型的泥质红陶敛口钵、夹砂灰陶式深腹罐、双耳双口连通壶以及平行斜线的彩陶花纹、刻划纹等,都有脱胎于红山后类型的迹象。泥质灰、黑陶增加,但却不见压印“之”字纹,而被细绳纹及菱形回字纹所代替。其它如镂空豆、尊等多种器类的出现,彩陶图案的几何化,表明制陶业有了新发展。
小河沿类型出现了双间房址和男女合葬的习俗,说明当时已进入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在社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较红山后类型进步。在时代上应是介于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遗存,是由红山后类型直接发展演变的类型。
小河沿文化之后,这里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在敖汉旗南台地曾发现小河沿类型晚期文化层被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房址打破的地层关系,一些文化因素已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河,如磨光泥质黑陶增多,朱绘和彩绘出现,绳纹兴起,折腹器、大敞口浅盘细柄豆、大平底盆、镂空圈足器等都具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特征。这样,由于小河沿类型的发展,填补了红山后类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空白,它们已基本可以衔接起来,从此,距今四千年前,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时代。
出土文物:
查海遗址经过发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状器、如斧似锛形器等。陆续发现有:阜新胡头沟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鸮、玉鸟、玉璧、玉环、鱼形玉佩、联环玉璧;凌源三官甸子墓葬区发现的马蹄形玉器、玉钺、玉环、勾云纹玉饰、玉蝉、竹节形玉饰、猪首玉饰;建平县牛河梁积石冢群发现的玉环、双联玉璧、马蹄形玉箍、玉猪龙、玉璧、方形玉饰、棒形玉器、勾云形玉饰;喀左东山嘴子遗址出土的双龙首玉璜、绿松石鸟形佩;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发现的玉蚕、玉猪龙、玉凤、勾云纹玉佩、玉鸮、鱼形玉饰、三联玉璧、勾云形玉器、玉斧、玉管等。
此外,在辽西地区和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旗、翁牛特旗、西林郭勒盟所属各旗,也都有玉龙、玉琥、玉鸟、马蹄形玉箍、勾云纹玉饰、玉斧、玉棒等各种形制的玉器发现,而且数量相当可观。
红山文化不断有新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和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冢和祭坛。2003年在红山后新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红山遗址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伍’ 红山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
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概述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
‘陆’ 红山文化是什么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它的名字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今巴林右旗),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一位梁启超的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它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他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是日寇枉费心机。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
1981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上,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先生等,向大会提交论文:《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又一次确认了上述发现均属《红山文化》。此后,一时造成了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大批海内外学者纷至沓来东北考察。与此同时,已故的中国考古大师苏秉琦先生,对红山文化作了进一步的肯定。确认: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
‘柒’ 红山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
河流往往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无不与河流相关。也许正是因为人类的迁徙大多都是沿着河流行进,所以他们的足迹往往就留在这些山水之间。同样,在赤峰发现的这些远古的文化遗存,也都分布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
西拉沐沦河是赤峰境内第一大河,为西辽河水系正源,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黄色的河”,古时候称它为饶乐水、潢水、辽水。它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的白槽沟,支流众多,沿途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等地,全长约380公里,流域面积约32000平方公里。西拉沐沦河流域山川秀丽,水草丰美,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苏秉琦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发源于赤峰的西拉沐沦河便是中华民族的祖母河。
老哈河是赤峰境内的第二大河,同西拉沐沦河一样,也是西辽河水系的正源之一。古时又称土河、老哈母林河。它源于河北省平泉县西北部光头山北麓的柳西川,从宁城县甸子乡入赤峰市境内,沿途流经宁城县、松山区、敖汉旗、翁牛特旗等地,河流全长425公里,在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西们木伦河汇合成西辽河。老哈河流域水丰土肥,“通舟楫”有“渔米之利”,在赤峰农业、水利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同长江、黄河一样,以其河水哺育了流域内的各族人民,成为中华文明有的发祥地之一。
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它的诞生和灿烂辉煌在人类历史上并非偶然,而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老哈河下游有个小山村,这就是被称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它形成的时间比红山文化还要早,是红山文化的前身。它的发现证实了中华民族八千年的文明史。
1982年冬天,赤峰市敖汉旗进行第二期文物普查。普查人员走到这个村子以后,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知这里有个叫荒圈子的地方。在荒圈子现场,普查人员人看到到地面上有一个个的灰坑,于是就在地表采集了一些遗址的标本。遗址标本被带回北京,经专家鉴定,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兴隆洼文化。
大约在八千年前,兴隆洼遗址还是一处规模宏大、构筑严密的原始建筑。在这个三万多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内,整齐地排列着十余排、一百七十余座房屋。在兴隆洼遗址首次发现了生者与死者同在一个房间内的奇特的“居室墓”以及人与猪的合葬墓。这里出土的文物有陶罐、各种渔猎工具和用蚌壳制作的“蚌裙”。其中蚌裙和玉器很可能是中国古代人类的最早饰物。可以说兴隆洼遗址展现了早期人类一个功能齐全、和谐完美的氏族群体聚落形态。在这片青山绿水中,他们游牧、渔猎、采集、耕作,不断繁衍生息。
在距兴隆洼遗址不远处,还有一处赵宝沟文化遗址,从这里出土了一种雕刻有猪龙、巨鹿、神鸟花纹的陶罐。很难想象,六七千年前的人类已经可以绘制如此精美的图案。也许我们中华民族的龙凤崇拜,就起源于赵宝沟文化的“龙凤鹿”崇拜。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田野调查,敖汉旗先后发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四千余处,相继确立了小河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西等考古文化。
依山而存,傍水而居,人类远古的生存选择可以说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看来,这里的每一片山水,都曾经演绎了沧海桑田的奇迹。
‘捌’ 赤峰红山文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赤峰红山的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有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常见,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玖’ 红山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流域
红山文化的内涵西辽河流域也并不单一,在其他流域也有分布,
大凌河流域、老哈河流域等,但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希望能帮到你。
‘拾’ 黄河流域或许不是中华文明起源地,那会在哪个地方
李济,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曾主持殷墟考古发掘,通过对安阳殷墟等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李济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地应该在中国北方、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
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民族及文化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一直以来,在中国人传统认知中,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根在黄河流域,而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却认为长城以北“有我们更老的老家”,中华文明起源于长城以北,这一结论无疑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那么李济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呢?
可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因此不少学者指出中华文明源头或在长城以北。
着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曾先后主持了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对于中华文明起源,与考古泰斗苏秉琦一样,他也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直根系”。所谓“直根系”,即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主干源头地位。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一个实证,已经取得共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通过目前考古发现来看,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但究竟是不是“直根系”,或者如李济所云长城以北“有我们更老的老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考古发现。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也有惊人发现,比如河南距今9000余年的贾湖遗址、距今3800余年的二里头遗址,浙江距今5000余年的良渚文明,湖南距今7000年的城头山遗址(中国最古老的城市)等,都在说明红山文化应该不是中华文明单一源头或最主要源头,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即“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