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文化教育有哪些

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文化教育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03 13:29:41

㈠ 社会对我们有哪些关爱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其中又以社会各利益主体、社会各阶层之间生存状况与发展预期的和谐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弱者的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保障群众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在内的基本权利。近几年来,侵犯民工等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出现“招工荒”,就与恶劣的劳动环境得不到有效整治不无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经济环境,也就不可能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甚至可能给社会埋下不稳定隐患。
“口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多少年来背负着不公平的“身份赋”;农村失去土地而又别无长技的农民、城里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在财大气粗的业主手下工作的卑微的员工——这些身处险境困境中的人们,都比一般人更需要社会的救济和关爱。如果辛苦打工的农民到头来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有的人仅仅因为贫困就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救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就可能产生被主流社会遗弃之感。这种形态不是和谐社会应有的特征,在社会阶层间的过度分化与对立的基础上,也不可能矗立起和谐社会的大厦。

㈡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

思想政治论文
网站首页
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开题报告
摘要提纲
论文致谢
论文查重
论文答辩
论文发表
期刊杂志
论文写作
论文PPT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政治论文 > 思想政治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时间:2017-04-05 来源:未知 共7628字
作者:傻傻地鱼 单位: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高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探究
绪论:影响高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一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价值概述
2.1 2.2: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3: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第四章: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从家国到社会再到个人,每个层面上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走进高校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内容。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第一节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4 年 4 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应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当代大学生能以国家的衰落和落后为耻辱,以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国力强盛为荣,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做一个有自信,能自强,懂自尊的中国人。
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具体表现在一个人对国家的高度归属感、高度的认同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一种追求。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即使是在极其危难之际,仍能屹立不倒。
家国情怀中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家国情怀的内涵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个人对天下苍生民众关爱的朴素情感、个人对家园故土至深的热爱、对家国至上价值准则的认同和固守、对共同文化信仰的执着等方面。这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民本、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一起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源流。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有家而有国,次亦是人文化成。中国俗语连称国家,因是化家成国,家国一体,故得连称".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政治管理模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国模式,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联结是我国古代政治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忠君孝亲"等一系列道德观念和规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可以说是,说不完道不尽。在中国的文学作品、经典着作、思想文集、万卷史书、民间故事等等中都蕴含着"家国"二字。
古代经典着作《大学》中曾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话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历代读书人以此为准则,毕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在中华儿女的内心时刻都深深地烙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道德准则,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生死关头也都自觉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这种家国情怀在中国社会里薪火相传,经久不息。从先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汉代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到三国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再到盛唐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再到两宋时期的"精忠报国",再到明清时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民国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家国情怀深深的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涌现了无数的拥有爱国之心的仁人志士,他们将自己的生置之度外,时刻心怀民族大义,将国家的利益时刻放在首位。战国时代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张赛、昭君,三国时期的曹植,宋代的岳飞、范仲淹、文天祥,明末的史可法,清末的魏源、严复、林则徐等。还有无数的志士仁人他们为国家的昌盛繁荣、独立自强、人民的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源,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何谓"社会关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主要是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要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奉献社会、并尊重热爱自然。在社会上形成人人都乐于奉献、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讲文明、高素养、懂礼貌、有爱心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占据着正统地位并且以官方意识形态统治人们的是儒家思想,其"以儒治世",是历代统治者及传统士大夫所选择的,从孔孟到明清各种儒学思想观点来看,都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儒学进行"为我所用"的改造,从而实现其维护统治的目的,达到"治世".
在儒家思想的诸多论述中,可以得出"处世"问题是其论述的重要命题,它主要探讨了人们怎样对待世界,怎样做到与人之间的合理相处,它是一种社会情怀,主要以仁为内核而展开,以儒家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金科玉律,构成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想要得到别人的仁爱,首先得自己对别人仁爱,想要得到别人的宽恕,首先自己得有宽恕之心,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勉强别人,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来推测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想法,真正做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儒家思想要求人们不单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遵循忠恕之道,它要求个体以己为中心,将仁爱的思想,不断的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而推广开来,同时也作为处理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准则。
这种立己达人的忠恕精神落实在个人与家庭关系中,就要求人们做到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个家庭组成的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稳定了,社会才会稳定,所以古人一直十分重视家庭的和睦,反复强调家和万事兴。所以在家庭中忠恕之道是不能不推行的,这种忠恕精神落实于家庭中就表现在,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姐妹的爱,即"悌".
正如孟子所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特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重老人的优良传统,"百德孝为首"、"百善孝为先",中国历代都提倡孝敬供养父母。在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时,另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中国社会一直强调要爱兄弟姐妹,兄弟如手足。《三字经》中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兄弟相敬相亲的典范;曹植的"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句总能唤起人们对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相互伤害的谴责。
当然,儒家的这种忠恕之道并没有止于家庭,它向外扩展,落实于社会之中。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在古代社会中,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关心、爱护、尊敬他人,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有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成就他人的利益。它要求人们发扬"仁爱互济、立己达人"精神,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泛爱众".这些思想对于增强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减少矛盾和冲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升华凝练,充满了诸多治国、修身、齐家、正心的大智慧。这些精华内容,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顽强和持久的生命力,铸就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实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修养理论,成为人们维护正义、坚守家园、热爱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支撑。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人格观造就过舍生取义、保家卫国、充满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实践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浇灌和培育了历史的文明之花。
纵观当今中国高校的人格教育,鲜有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重要位置的,大多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存而不用或敬而远之。然而,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就如同涸辙遗鲋,民族消亡就在旦夕之间。传统文化对个人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各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应该立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想意识相互碰撞,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
但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现代人类文明在此基础上的再生,不是传统人格的复归。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阅读全文

与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文化教育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