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有一个红山文化玉器不知道是什么,请大家帮我看看这是什么,值钱吗
从这块玉石的包浆上来看,确实是一块古玉,但是这是一块玉珏。属于后红山文化时期的一块玉石。距今大概5000年左右。这种古玉有专门有古玉爱好者收藏这种玉器,价格一般在1万以上。
⑵ 红山文化距今多少年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⑶ 美女带“玉蝉”鉴宝自称已经戴了十几年,专家连称其胆子大,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拥有悠久的玉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早期文明就已将玉作为祭祀礼器和财富象征进行使用了。中国人不仅爱玉、喜欢佩戴玉质饰品,更是常常把君子比作美玉,用玉来称赞君王的美德,将玉作为馈赠亲朋友人的佳品,用玉的品德来教育子嗣后代。但大家知道吗?玉石虽好却不能随意佩戴或者赠送,有一美女带一“玉蝉”上鉴宝节目,自称已经戴了十几年,专家连称其胆子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普通人戴玉都有哪些讲究呢?
结语:其实无论古人戴玉还是今人戴玉,都是因为玉石的美好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期望和追求。一块优质美玉的形成需要上万年复杂的地质活动,还需要成千年的流水冲刷浸润,《说文解字》里说“玉者,石之美者”,正是从外形和品质两方面对玉的高度赞扬。石性坚硬取其坚贞,玉为石之美者,在坚定不移之余更多了几分温厚之色。
古董文物之所以值钱,除了它本身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历史意义。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是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物质留存,它们应该待在博物馆中,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去参观瞻仰寻根问祖,找到文化的归处,而不该被盗墓者盗取出来作为某些人装点自身门面的可悲饰品,或是作为某些人掩饰自己数典忘祖本性的遮羞布,更不该被盗墓贼以可耻的价格卖到海外成为他人的猎奇收藏品。
对于盗墓贼冒犯逝者唯利是图的行为,我们要深深唾弃;对于文物贩子数典忘祖买卖文物的行为,我们更是要坚决反对积极制止。提升文物保护的意识,我们要从年轻孩子做起。盗墓故事虽然有趣,但盗墓倒卖文物的行为是违法。
⑷ 玉珏的介绍
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玦 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块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新石器时代玉玦 制作朴素,造型多作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除红山文化猪龙形块外,均光素无纹。红山文化猪龙块(又称兽形块)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块上有细穿孔,当是佩玉。考古发掘已经证实,该文化的大型块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 商代玉玦呈片状,尺寸一般在5至10厘米,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玦,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俗称“假阳文”,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周代玉玦仍作片状,肉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块。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纹饰与商代相比有简化趋势。龙形玦很少,且多无脊齿。 春秋、战国玉玦数量最多,此期玉玦 形体较小,一般直径在3至5厘米。玦体作扁片状,普遍饰有纹饰,素面的很少。纹饰主要是当时流行的细密风格的蟠螭纹、蟠虺纹。用双钩阴线或宽阴线隐起加发丝线方式饰纹。动物形块简化成阴线刻交尾双龙、双兽纹玦,少数精品在两端透雕兽首形象。汉代玉玦不多,风格沿袭战国,小玦不及战国时精致。此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玦,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是佩玉或符节器。 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 ,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宋仿纹饰多不合古制,块体比战国厚重。明、清两代伪古玉玦 ,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很难达到战国时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