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

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3-02 00:32:14

㈠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哪些重要贡献

思想上:
1.提出“仁”的思想
2.为政以德
教育上是大教育家:
1.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
2.提出“有教无类”思想,不分贵贱都有教育的权利.
3.提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
文化上:
晚年编订文化典籍了《诗》、《书》、《礼》、《易》、《乐》、《春秋》,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㈡ 简介孔子在思想,教育及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国以礼”(《论
语·先进》)、“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政治思想,两千多
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颂.而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更是像一
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教育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下面笔者从
首创私学和教学思想两个方面来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一首创私学,广收门徒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从事教育活动.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孔子本来也想从政,但他
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曾经多次谋求出仕,但遭到权贵的排斥,
因此最终未得重用,甚至不得不出走国外.虽然鲁国的掌权者也
曾经想拉拢他,但他认为他们不走正道,不愿合作,于是退而在
家讲学.他是最早创办私学,进行私人讲学的人.孔子办学,主
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他30-35岁之间,第二个时期
在37-50岁之间,第三个时期是在他的晚年,即68-73岁之时.
他的私人讲学非常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有许多是从远方慕名而来的.七十二位贤者,有的以学
问闻名,有的成为当时诸侯国的卿相.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成就.因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而设,所谓
“学在官府”,不仅奴隶和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奴隶主下
层也很少受到教育.而孔子兴办私学,广收学徒,提出“有教无
类”(《论语·卫灵公》),即一个人不管他出身如何,都有权接受
教育.孔子收徒,学费很低,只要“自行束修以上”(《论语·述
而》),就收为弟子.“束修”就是十条干肉.比较贫寒的平民,只
有交得起十条以上的干肉做尊师礼,就可以接受教育.十条干肉,
一般的家庭还是准备得起的.这样就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为普及教育开创了先河.由于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一律施教,
使许多出身低微的平民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
从而也就有了成贤的机会.由于孔子率先兴办私学,使得后来私
人讲学的风气盛行.春秋战国时期“处士横议”和“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可以说与孔子开创私学有很大关系.孔子首创私学,
“有教无类”,这是孔子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二教学思想,为人称道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孔子在他一生的教学经历中,总
结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既有关于“教”的,也有关于“学”
的,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教学思想.其中有许多教学思想虽然
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对于学习方法,孔子主张要博学、多练、经常温习.《论语》
开篇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就是
说要多学知识,而且要复习训练,否则,学过的知识就不能巩固.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复习巩
固的意思.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积累得多了,就能够
产生新的见解.所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
语·为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这些话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巩固知识.
孔子还认为,不仅要博学多练,温故知新,而且还要经常思
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
怠”(《论语·为政》).他一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曾说“吾尝
终日而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里孔
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长时间的空想是没有好处的,不如学
一些知识,再去思考.另一方面,孔子又强调要勤于思考,他对
那种不认真思考的学生表示没有办法.他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就是说,学习的同
时还要思考,要经常问个“为什么”.由此可知,只学习不思考不
行,光思考不学习也是行不通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才会学有所得.孔子这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至今还
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主张一个人对待学习要老老实实,谦
虚好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
政》)意思是,学习知识,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没弄懂就是没弄懂,
千万不可不懂装懂.在学习上,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
语·公冶长》)的精神.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
而》),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一定
要虚心向人请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耻下问”,要做到“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同学之间遇到不懂
的可以相互请教,老师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学生请教,大学者、大
专家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向普通老百姓请教.孔子自己就是谦虚好学的典范.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
别人请教.《论语》记载,“子入大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他曾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论
语·子罕》像孔子这样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尚且说自己“无知”,
“空空如也”,其谦虚之态不言自明.孔子好学是人尽皆知的.他
曾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在此,孔子说明,自己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而是通过好学才
有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未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
冶长》)这是孔子对自己好学精神的自白.孔子这种实实在在,谦
虚好学的精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教学方法,孔子主张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孔子启发教
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他的学生颜渊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孔子启发教
学到了让学生“欲罢不能”的程度,可见他的启发教学是多么的
在成功.孔子认为,教师不能一言堂地老是向学生灌输,关键在
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琢磨.这种启发教学的思想至今仍为社会所
提倡.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论语·述而》)“愤”是指学生求通而不得,产生一种求
知欲;“悱”是指学生虽有会意而又表达不出来,处于一种似通非
通、似懂非懂,而又急于弄通弄懂的状态.当学生进入“愤”、“悱”
的境地,才是教师进行启发诱导,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机.在教学
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进入“愤”和“悱”的
境地,以便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通过启发,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的能力.当举一而不能反三时,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而要
他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进行启发教学时,孔子往往采用“叩
两端”的方法.他曾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吾叩其两端
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原本对此问题不了解,但通过“叩
两端”,即从正反两面去追问发问者,终于把问题谈清谈透.孔子
常用“叩两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孔子认识到,教
学的意义不全在于灌输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
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今天仍然广泛运用.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又一个基本教学方法.孔子认为学生个性
有差异,学习程度有高低.因此,他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
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程度高低的不同,他说:“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针对
学生个性的差异,孔子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孔子因材施
教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是孔子对冉有和子路两人“闻斯行
诸”的回答.《论语》记载,冉有和子路提出同一个问题:听到道
理后是否就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
之?”意思是,有父兄健在,怎么能够听了就干起来呢?而回答
冉有则说“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了就去干.公西华不解其故,
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孔子告诉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论语·先进》)这样,孔子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用
不同的方法来教育他们.子路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子路未入孔门时,性格偏激、鲁莽.在孔子的教育熏陶下,逐步成
为一个“君子儒”.在内乱中与人搏杀时,他的帽缨被击断,还念
念不忘“君子死而冠不免”.现在看来,子路此举显得有些“迂”,
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成功.为了因材施教,
孔子还实行分科教学.这在教育史上也是首开先例的.孔子分科
教学培养了不少尖子人才,《论语》记载的有“德行:颜渊、闵子
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
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由于孔子坚持因材施教,因
此孔子培养出来的学生,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在教师规范方面,孔子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要以身
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他认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
语·子路》)如果自己行为不端,又怎能端正别人的行为呢?只要
自己行为端正了,不怕别人不服从你,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
正人先正己.教师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要不遗余力地教导学生.
为了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孔子
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真
正做到了“默而记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孔子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学生,从而深得学生尊
敬,也受到后世的推崇.
孔子的教学思想值得借鉴的实在太多,其他如乐道敬业,修
己安人,教学相长等等,都值得好好吸收利用.孔子在他的教学
生涯中,总结出如此之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这是他对教育所
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杰出的教育家,后人尊奉孔
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不仅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崇高
地位,他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美国出版的《名人
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来研究孔子的
教育成就,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以上不满意、一下几点啦=v=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答:孔子在道德伦理思想的贡献,即他提出并仔细论证了一个新观念——"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长期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观.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就是:君子应当为他人,为崇高理想的实现而自强不息.在孔子看来,"仁"是众多道德规范的综合,恭,宽,敏,惠等等.那么"仁"的核心是什么 据《论语·颜渊》记载,孔子对此的回答是"爱人",爱人与尊重人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站住脚,必须让别人也站住脚,自己要做成事情,同时也要让别人把事做成.由此看来,"仁"的精神与损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这种爱心并不是爱自己的亲人,而是由此作为起点去爱大众."泛爱众而亲仁"怎么才算博爱大众呢 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对老者关怀尊敬,对朋友忠实诚信,对少年注重教育.这些是博爱大众的标准.尊老,诚信是调解人与人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内容.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培养了大批弟子,其中比较优秀的的就有七十余人,这些人沿着孔子确立的思想方向,对儒家作了全面论述.在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其中以"仁"为核心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比如孔子曾经分析人的各种品性,孟子将它加以理论概括成为仁,义,礼,智四端作为作人的标准.
孔子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的光辉思想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赞同.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至于孔子的政治,法律,哲学思想受全世界人的认可.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精神与伦理逐渐成为引领民众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和谐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
2、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高明!
3、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领会.
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5、道德教育四原则:
(1)立志有恒 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发人深省.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玩物丧志,“不知好歹”的状况令人忧虑.
(2)克己内省 当代教育,包括教师在内,很缺乏此种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负,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之过掩饰自己之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3)改过迁善 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切忌文过饰非.怎样看待教师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4)身体力行 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视,教师言不由衷学生还不会理解,其负面效应特强.
6、教与学主张八原理: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 当代教育,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己,即“群体观”,摆正教师群体中个人位置,取长补短才大有裨益.
(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师生都应学而时习,培养温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词谓之“反刍”和“迁移”,要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 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写不好文章,说不好话(结巴、不畅、不规范、口头禅),学生识读、书写水平低,会背条条不会应用等等.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成为教书匠,往往就是缺乏奋发不息的求学精神,故作玄妙,装得神秘,实际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使自身渐渐老化、僵化、退化.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 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语文单元教学重在举一反三,实现纵横迁移.
(7)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 备课要备学校、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实际是惰性的表现.学生观“天生其人必有才”.
(8)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人师表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当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独立人格意识.

㈢ 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不同点

“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职业,后来作为文化的通称。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综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德为本,积极人世”。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赞同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同时优于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同时提出了“人性论”,虽然性本善和性本恶在这一时期没有达成共识,但儒家都一致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墨翟说“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对社会,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着社会的完善,即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着名的“素丝说”。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质,体现在教育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说明学习是做官的途径,并特别强调了“优”方能为“仕”,也就是说只有学习优异、德才兼备的贤才才能做官,反映了儒家惟才是举的思想并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使得平民有了参政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各种官吏的候选人,这样又把教育同政治结合在了一起。
而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兼士还必须“好学而博”,而且所学不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并且包括级术的掌握。总的说来,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士或兼士,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
三、关于教育的对象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坡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开辟了“学在四夷”的先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们的性情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人产生了不同。否定了人的等级差别,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提出了要求,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孔子的学生成份复杂,人数众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说。
而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说明“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对象;但墨家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则说明墨家的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
四、关于教育内容
先秦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都属于道德范畴。“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文化知识。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整个儒家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儒家主要传授的教材是《诗》、《书》、《礼》、《乐》四种。
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级术的传习。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五、关于教学方法
“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也是儒家在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而墨家在教学上则表现出很大差异,关于知识的来源,墨家提出:“知:闻、说、亲。”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传闻”又多不课考,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法,即“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墨翟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与儒家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
六、关于道德教育
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是道德认识,要能分清善恶与是非,进一步形成道德信念,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儒家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原则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墨家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他重视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些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他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提倡勤劳和节俭,反对“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 道德教育的进行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感化。
总体上看,先秦儒家是教育、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是基础。“学不倦,所以治己;教不厌,所以治人”。治己是修身养性,属道德范畴,由学习培养得来,即把伦理教育化;治人属政治范畴,由教育培养得来,又把政治教育化。儒家希望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统治目的,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根本,体现了一种积极人世的美政理想。而墨家的品德教育、论辩教育和科学教育虽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有共同的积极因素,即重视实践和联系实际。墨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墨家反对“言过而行不及”,认为话说得多与说得漂亮而不实行,就得不到好效果。只有“以身戴行”,也就是说,只有把“兼爱交利”的道理,指导实践,见诸行动,才能成为“兼士”,才能通过实际行动来教人。
KkC歇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您阖家欢乐

㈣ 思想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思想建设指用共产主义理论、思想、信念、道德来教育人民群众,从而树立和公有制相适应的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和主人翁思想,以及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等。

思想建设包括: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

2、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

3、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扩展阅读: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坚持求实、创新、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增强思想理论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实践,科学设置思想理论建设内容,扎实生动地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弄清“入党为什么、执政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切实解决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

2、形式新颖,要采取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形式,把灌输教育、典型教育、形象教育、对比教育、现场教育、与进党校培训、举办学习班、辅导讲座、党的生活会、理论研讨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参观访问、电化教育等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3、利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党政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探索带规律性的东西,加大正面宣传,使互联网成为思想理论建设的新阵地。

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思想理论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4、要及时总结推广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新鲜经验,宣传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讴歌他们献身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事迹。

5、要经常召开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分析会,增强思想理论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交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经验和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途径、新路子。

㈤ 文化教育学主要思想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的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4)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能给人以许多唐发。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就决定它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另外,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也使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哪些活动

有效的多种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体具备一定的高素质作为前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化直接关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素质的提高是以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工作创造能力为表现的一种高层次品质结构,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善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新路子、探索新经验,能够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突破,创造最佳的成绩。分局成立伊始,如何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探索中求发展。分局人员来自不同单位,有技术机构、区政府推荐、军转干部、企业公招、应届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各异。针对现况,分局党支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二是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于各种活动中,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认真研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方式,使分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强劲的战斗力。

㈦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一、传统文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语境 二、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现状 三、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脉络 第一章文化化人: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力是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二、传统文化软实力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力的历史积淀 一、德育至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三节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力的现代启示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 第二章反传统的传统: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背景 第一节反传统:现代中国的独特景观 一、“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传统浪潮 三、80年代“文化热”时期的全盘西化论 四、现代中国的反传统与反传统主义 第二节反传统与民族文化虚无主义 一、反传统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危机 二、反传统与中华文化信仰的扭曲 三、反传统与传统道德家园的虚空 四、反传统与传统的悖论 第三章反传统的超越: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程 第一节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 一、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确立 二、“学习苏联”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走向 第二节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起点 一、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恢复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及其丰富 第三节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推进 一、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发展 二、“国学热”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转向 第四节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高度 一、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飞跃 二、传统文化热与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展开 第五节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机缘 一、当代世界的话语转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传统文化的历史选择 第四章新时代的新路向: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使命 第一节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 一、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及选择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 第二节促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源流的疏浚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审视与历史性转换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交融 第三节实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优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二、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新图景

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

主要有书法、篆刻、京剧、皮影戏、国学、雕刻、漆器、纸艺、茶道、中医药学、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染织、刺绣、瓷器 、国画、对联、年画等

㈨ 思想教育有哪些途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祖国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一个人首先要品德高尚,才能谈其他方面的发展,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青少年,年龄小,正是学习知识,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的黄金时期,也是给人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学校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要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1、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成立一个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教师参加,制定计划,经常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还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使之落到实处。2、学生会、团委会学生会、团委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会、团委会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有益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组织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组织为希望工程、赈灾捐款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组织清明祭扫烈士墓、革命传统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学习革命前辈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组织登山、郊游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使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展书法、美术、歌舞、演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其思想情操。这些活动都由学生干部、团干部参与组织,他们本身是学生,更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其效果更好。3、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而班主任经常接触学生,对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习惯、思想动态了解最深入,因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具针对性。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经常进行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学习态度教育等,使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4、政治教师品德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是学知识的,品德这门学科是学做人的。政治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时事的教育。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各种问题。政治理论教育切忌空洞说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讲解、引导,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摒弃错误的观点和思想,改变只求背诵政治理论,只求考试合格的做法。例如,讲授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时,可围绕前苏联的解体,让学生开展辩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认识到苏联的剧变只是历史发展的局部反复和曲折,它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通过理论联系现实,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统一学生思想,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政治课的教育实效。5、科任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通过开设一、两门政治课程或临时组织几次专题学习或报告会就能解决问题,必须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科任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紧扣教材,自然发挥。使思想教育有如涓涓细流,徐徐浸润。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如数理化中包含着辩证法;经济管理学科可结合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秩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社会上一些经济工作者贪污巨额公款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经济形势和法制教育;英语科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概况、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时,以正确的政治观点教育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那种认为西方一切都好,看不起自己母语文化的错误态度,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语文科也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弘扬祖国光辉灿烂文化歌颂祖国开放改革的辉煌巨变等的教育。6、利用班会和周会班会和周会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领域。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事先对班会内容有所设定,内容可以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努力学习、我的理想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受到教育,思想得以升华。周会也很重要,新的一周开始了,在星期一早上开一次周会,总结一下上一周班上的情况,每个人都找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仍需要努力,在新的一周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坚持每周上周会课,对学生的教育不间断,保持长久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建立稳固的道德品质。三、利用升旗仪式在每周一早晨,举行全校性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佩戴红领巾,衣着整齐干净,从自身形象上保持对国旗的尊重。再通过唱国歌、敬队礼,让学生感受爱国主意教育。还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畅谈人生理想,使爱国主意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四、利用课外活动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比较丰富。以我们学校为例,打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都是学生喜欢的;每年春季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参加的焦点。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能受到团结友爱、奋勇拼搏等教育。五、利用清整卫生教室要每天保持清洁,学生分组值日打扫;校园里落了树叶,学生每天清走。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受到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教育。除此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渗透,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阅读全文

与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