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从传统文化导入进对联

如何从传统文化导入进对联

发布时间:2023-02-06 11:33:14

1. 关于贴对联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贴对联的传统文化:

1、为了庆祝春节而贴的对联叫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每年的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对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2、对联分上下联,不能随意贴。每年都有许多人贴错。那么怎样贴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弄清二个问题,一是分清上下联,二是上下联的位置。简单介绍如下:

3、上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仄”声,既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仄”声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有说完。下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平”声,既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平”声给人的感觉是话已说完。

4、看见许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还有的对联,没有平仄。

5、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

6、贴错对联,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轻视,不以为然,也许对联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被淡忘、尘封,但是,今天既然还是喜庆节日的象征点缀,还是了解一下,别贴错让人见笑。

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下面是历代文豪们书房的楹联,真乃大雅之境~

3. 如何弘扬对联文化

经常赏联、写联、评联、赠联,扩大影响范围,参加、介绍、了解、宣传有关对联(展览及征联)等活动即可!

在可允许、成熟的条件下,可以推广到校园开对联写作欣赏课程,还有政府可以大力提倡这个属于中国的国粹文化!

—— 以下给你参考学校对联教学的:

关注对联教学 弘扬传统文化
福建莆田八中 朱金花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 ,每逢盛大庆典,悲伤祭奠,我们均能看到它的身影,或能渲染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或能增添一种悲凉的气氛。总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近几年,它也经常作为高考的考试热点,引起人们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它除了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外,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要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要求。是一个典型的综合知识考点,因此,要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一、高考语文对联试题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四套之中,都创造性的设置了一个对联题的考查,这是当年试题的一个新亮点。四卷均出在了第24题,赋分四分,代替了句式仿写、句式变换、句式排序等传统题型,以撰写春联形式出现,内容紧贴时代脉搏。这是一道典型的以能力命意的试题,又是传统语文考题的一种回归。
全国卷之一试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__参考答案:正气满干坤
科学能致富__参考答案: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参考答案: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全国卷之二: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_____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
祖国江山好_____参考答案: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参考答案: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全国卷之三: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_______参考答案:祖国日日新
②满园春色好_______参考答案: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参考答案: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全国卷之四:
第一题:处处春光好_______参考答案: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_______参考答案:九州桃李荣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参考答案: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从公布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失分严重,经不起考查。或许是同学们对对联相关知识的陌生有关系,有必要熟稔对联的常识问题,或许平时教学活动对其关注不够也是一个方面。
2005年高考对联题增加了横批,例如福建卷: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解题思路: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我们根据所给的上联,结合平日所学的对偶知识,考虑词性、内容、字数,一一去对,如“华夏儿女”应对“炎黄子孙”、“文武双全”应对“德才兼备”,这样下联应该不难对出。横批是对上下联的概括总结。
二、结合语文教学对联
乍看起来,对联这一文体在浩翰如云的传统文学中,是再简约不过的了,它短小,精练,易学易会,应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春联、婚联之类,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尝试。其实不然。形式的简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论及对联的创作理论及艺术手法,并不比诗歌简单。对联和格律诗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对联只有上下两句,而格律诗就不只两句了,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的还要高,因此联语中的水份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对联,不但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把对联融入语文课,是对语文知识的延伸,结合语文教学对联,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扎实可行的好办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既是必要的举措,也是可行的办法。
1、举办对联知识讲座
我们可以开设第二课堂,举办对联知识讲座,让学生把握对联常识: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仄起平收(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律诗中的颈联、颔联都是对仗工整的对联。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均是对仗工整的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上下联两两相对,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2、鉴赏古今对联故事
名联佳对,浩如烟海。在众多的佳联妙对中,从思想艺术两 方面鉴赏,既开拓阅读的视野,又激发同学们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为其在欣赏我国这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学遗产上有所帮助。
比如: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众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又如: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趣话对联故事,每有奇思妙想,每有锦口绣心,每有诙谐大智。咏吟之间,每有妙语连珠,玩味再三,却生想见其风采之愿。愿同学们再三咏之,跃跃有创作之想,体味如此,可得其境矣。
3、开展有奖征联比赛
去年我校举行以“八荣八耻”为话题的征联比赛,揭晓后,我发现不少同学写的对联很有创意,比如:

明荣耻宏扬真善美浩然正气 历览前贤,善恶分明方立世
知礼仪唾弃假大空污秽邪行 纵观今秀,耻辱泾渭始为人
于国于家于己于人无愧,荣也
为钱为利为财为色有辱,耻矣
我把获奖对联拿到课堂公布时,同学们兴味盎然,跃跃欲试,本来不敢尝试的艺术居然被人创造出来了,于是动起笔开始构思,比较有味 的作品相继产生了。比如:
遵八荣,一身正气 为民服务流芳千古
知八耻,两袖清风 卖国求荣遗臭万年
明耻知荣鸿鹄志 明耻知荣传佳话
孝亲敬老栋梁才 孝亲敬老扬美名
从此以后,同学们对对联的兴趣浓了,创作的热情有了,于是我就有计划地把对联引进语文课堂,同时引导大家关注并收集各地婚联、商店门联、祝寿寿联等,提高同学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
4、巧用对联导入新课
未成曲调先有情。每节新课都要有一个好的导语,既激发兴趣,又导入新课。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名人对联介绍作者,比如:
鲁迅(陈毅题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取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蒲松龄(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诸葛亮(成都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李白(刘昌俊题江油李白纪念馆联)
视富贵如浮云,飘然去国尤恋园
挟奔流到大海,遽尔停杯再举杯
也可以巧出上联设置悬念,比如我在教《项链》一文时,检查预习拟出上联:一夜风流丢项链。要求同学根据小说情节对出下联,预习好的同学积极思考,有的脱口而出:十年辛酸赔青春。还有的同学恍然大悟,妙哉,语文课。布置课后作业时,同学要求对对联,居然写出更精彩的对联:
一夜风流项链成锁链
十年艰辛娇容变愁容
我想,既然对联已从容地走进高考中考的试卷中,语文老师应自觉关注对联教学,因为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的使命,对联是语文,不能排除于语文课之外。语文老师应大胆进行尝试并敢于借鉴对课教学的方法,把对联融入语文中进行教学,既宏扬传统文化,又提高语文素质,同时传统的对联教学也会出现新局面。

4. 中华传统文化之对联文化

“对联”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对联”,也叫“对子”、“对句”、“对”、“联”。根据对联位置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春联等。古今宫殿寺观、亭台楼阁、府衙官邸、川石池瀑、园林艺苑、厂房店市、民宅农户乃至器物书画、报端刊头、案边壁上等等,都有人喜欢用对联,真是雅俗共赏。有许多对联妙趣横生,令人拍手叫绝。这是英美等外国入难以体会得到的,但凡是来中国旅游和工作的外国人,随处都可以看到它,尤其是节庆时日,光彩夺目。为此,本书特于此简单介绍,以便中外交流。
现今我国很重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及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喜庆之日,写一副对联向宾客表示自己的愿望、宗旨或抱负,很有意义。对联总是言简意精,宾客读后马上可以牢记,其“广告”作用极佳。借用一副老对,意味也无穷。例如:
生 意 兴 隆 通 四 海
财 源 茂 盛 达 三 江
“四海”,原指我国四境海域之内,意指全国。现冠“中外合资企业”,其义可扩大到我国四境海域之外,即通世界。“三江”原非实指。是指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流域(“三”在此是表示多数的意思),意指全国。用这幅对也给人吉祥之感。
旧时中国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门的两旁都要换上新对联,表示弃旧迎新,展望新的吉祥的一年。喜庆的对联,都是用毛笔在红纸上写的。特别考究的人家是用金粉写在红纸上,或者,先用毛笔写上黑字,然后再用金粉套黑字的边。对联上的字,尽量请书法写得漂亮的人写,既光门楣,又表示对未来恭敬之意。
对联,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从一副对联里往往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知识面,因此旧时有的考官考学子,往往就是先考对联。或出题目要求考生做一副对,或考官出上联,让考生对下联。对不出来,即表明考生没有水平,遂不让他们考其他的内容。
有一个故事,古代海南省一个渔夫,平时也为过路人摆渡。有一天,一个黑小仔挑着两捆书和行装要乘船过渡,渔夫见他满头大汗,问他要到那里去?他说:“我进京赶考(考状元)。”渔夫哈哈大笑,说:“你这副模样哪里是‘赶考’的料?”这渔夫原来多次上京赶考落第,老来隐居当渔夫,并为过路者摆渡,故肚子里颇有经纶。他就对那黑小仔说:“你还是回家去罢,免得白跑。”黑小仔坚持要去。他就说:“你一定要去,那么我出副对给你对,对得出来,我就把弥摆过去,一分钱不收。对不出来,你只好回去,哪里有水平去赶考。”黑小仔见是个渔夫,很自信地说:“好,您出吧!”那渔夫毫不在意地随手指指他捕渔的竹笼说:“你就对这里边的东西罢。”接着出上联:“鳝长鳅短鳗生耳”,这个对范围很小,是非常难对的。”但黑小仔不慌不忙地接下去说:“龟圆鳖扁蟹无头”。对得妙极了,同来乘船过渡的人听了拍手叫好。那渔夫刮目相看,颇感惊奇,并暗暗佩服。便让黑小仔上船。黑小仔名“邱浚”,是海南琼山府城人,自小聪颖。此次上京考试,才学名列榜首,本应为状元,但因手指之间有点像鸭蹼而遗憾。“状元”不仅取才,还要取貌。因此被录取为第三名——探花。以后他一直做到宰相。
对联还是一种斗争的武器。有一副着名的对联毛泽东曾引用过: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朝初年江南才子、《永乐大典》主编解缙。
永乐年间的一个冬天,礼部尚书的夫人做寿。解缙等不少京官都前往祝寿。有人提议,请善于作诗做对的解缙贺诗一首。解缙却提出做对子。此时锦衣卫的头头纪纲笑着说:“各位都是文人学士,我也来凑个热闹。我出个对,看谁能对上。对上了,我认罚,喝了这杯酒。”他见大家不作声,便念道:“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念毕,稍息,他见解缙只顾喝酒,不加理睬,便肆意笑道:“我这对,连解学士也难倒了,还是我自己来对吧!”说着摇头晃脑地念道:“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拍拍。”解缙一听,知道纪纲是在讽刺他生得矮小。
这纪纲原来是个落弟秀才。朱棣起兵那年,纪纲去投军。由于他善奉迎拍马,很得赏识,朱棣当明朝永乐皇帝后,便让他做掌有生杀大权的锦衣卫。平时,他仗势欺人,残害忠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解缙想,今天我倒要教训他一下,替大家出口气。于是,解缙高声道:“刚才蒙卫帅看得起,过席出对。解某不才,但不敢忘了礼尚往来的古训,现下也出一联向卫帅求教。”他全依纪纲对的句式、用词和字数,高声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客人们一听,哄堂大笑。原来那纪纲长得高,脑壳特别大,多数京官了解他的出身。知道这上联还有更深一层的讽刺意味。那纪人听了心中有数,无不笑逐颜开。
纪纲被羞得像只落汤大虾,满脸通红,却又不好发作。他心里发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杀解缙。誓不为人。后来,纪纲果然与没有当上皇太子的汉王勾结在一起,硬是把解缙打入天牢,害死在狱中。
古今名对妙对很多,俯首可拾。这朵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艺求之花不开在使用英文等西文的国度,而开在使用汉字的中国,其原因何在?因为这朵花的“土壤”是汉字,没有汉字,这朵花就开不起来。汉字的“土质”和西方文字的“土质”不同,因此用西文的国度长不出这朵“花”来。下面我们看根据:
第一,对联语句以两个音节连读为主。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汉字对汉语起反作用,汉语言形式以两个音节连读为主的形式,三千多年来人们已感到习惯。两个音节连读使语句成偶、骈行、整齐,人们当然也就喜闻乐见了。对联便是依人们这一心愿产生的,这属心理基础。当然,对联的发展不仅在于形式,还在于它以简短的两句话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各种人物都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意愿、情趣、思想等。
对联的具体形式是从诗句演变来的。《辞海》(修订版)说:“相传始予五代后一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祷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古今对联很多,句中音节仍以两个音节为主。孟昶这副对中的“新年”、“余庆”、“嘉节”、“长春”就是两字连读的。(在汉字下用“ ”表示两字连读。下同。)下面一副对也是连读的多: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我们再举一副特殊的对联来考察。浙江温州江心寺大门前有一副“绝妙对”。温州踞江临海,在瓯江当中的江心寺,每天都可以看到瓯江潮水的涨落和浮云的涌散。对云:
海 水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
浮 云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这幅对中上联有七个“朝”字,下联有七个“长”字。 “朝”、“长”二字都有异音:朝(zhao)读作“chao”,音同“潮”,借“潮”义;长(chang),读作“zhang”,音同“涨”,借“涨”义。
这样可以有三种读法:
其一: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其二:海水潮,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长涨,长消。
其三: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不论怎么读,两个音节连读都占优势。如果各字音节分开读,意义就不可理解,数音节连续又不能表达合适的意思,可见用汉字写对联才有这样的特殊作用。
在对联中妙用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使“对联”增辉。如拆字对、离合对、增损对、借音对、谐音对、叠音对、歇后对、复叠对、回文对、数字对、双关对、嵌字对等等。汉字如果全部以拼音文字取代,可以肯定,“对联”艺术也将随之消亡。只有保存并发展汉字,“对联”艺术才会进一步发展。
第二,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完全相等。
对联字数相等是美的要求。一副对联,一边长一边短挂在楹柱上或贴在门的两旁不对称,很难看。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总字数相等,联中有词组或分句,其词组或分句的字数也必须相等。少,儿学作对,是带有游戏性质的,一人出上联,一人对下联。用这种方法,快速提高孩子识字量和用词的能力很有好处。对对,少到两个字,多到一两百字。不等。一般以五至十字居多,七字最为普遍。写在楹拄上或门两边的对,都是直写的。这种形式的要求,英文就无能为力。用英文字写,即使上下联音节相同,结尾也无法整齐;直写更不是英文字的能力。浙江<钱江晚报》2000年12月7日7版《中英文对出“天下第一联”》说:据新华社电,“前在长沙结束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展出一副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副这样的中英文对联。”
上联: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
下联:到前门 买前门,前门没 前门,后门 有前门
报道说:“英文,专家翻译成中文为: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下联中文中第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面的门,后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门牌香烟。”
这副对联,对得确实妙,难得,但还有一点不足,就是上下对的长短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上联全部词加起来有42个字母,词与词之间共空7个字母的位置,两个标点占两个字母位置,加在一起,需占51个字母的位置。下联共有16个汉字,每个汉字占两个字母位置,合共占32个字母的位置;两个标点两个字母位置,汉字词与词之间不需要空格,这样中文下联比英文上联少占17个字母的位置。我们把两联接其所占位置排列起来,就是这个样子:
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
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两联长短参差不齐,不对称,挂起来难看,不符合对联的要求。
第三,对联要求上下联语序和词性相同。例如,前面举过的两副对联,其词性可分析如下:

第四。对联的平仄要求。
汉语音节是以声调区别意义的,音节调反映在汉字上就是字调。字调古代分平、上、去、入四声,写诗词、做对联的入讲究字调配搭和谐、悦耳,于是就将字调分为平仄两大类。古平声字为“平”,古上、去、入三声字为“仄”。这样分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类字数差不多,搭配平衡自如。现今普通话里入声字已经不独立存在,它分别并入平、上、去三声中去了。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和去声字(包括并入的入声字)都属于“仄声”字;阴平、阳平字中绝大部分属于“平声”字,只有少数由入声并迸的字才算“仄声”字,如:急、激、锡、竹、伯、合等。入声字,现在中国南方方言中大都保留其八声读法,容易辨认,北方方言则很少有保留入声念法的,因此一般北方人不易识别入声字。于是有人提倡,今后写诗或作对联等,可以不管入声字。都以普通话为标准,规定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字,以减轻今后青年人和外国入学习使用的困难。但是必须提出,如果学习、研究或学写古诗词、傲对联等,那是不能不注意入声字问题的。这是汉语的特点,也是汉字的特点。对联最需要重视上下联末字平仄:上联束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字。旧时汉字直写是从右到左的,楹柱和门边等的对联,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有的人不知平仄,对对子中的内容又不大懂,往往就会把对联挂错或贴错闹笑话。对联中的其他字,凡讲究的都要论平仄,所谓“工对”。上下联同位置的字必须“平对仄”或“仄对平”,至少二、
四、六、八等双字位置上的字要注意。从五言七言诗中来的对,都是比较工的。例如:
欲 穷 千 里 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 一 层 楼。(*“更”字是可平可仄的字)
(平)(仄)(仄)(平)(平)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 可 沽 名 学*霸 王。(*“学”字是入声字,
应作仄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复词大量增多,平仄有的难于字字相对,那就放宽一点,人们还是欢迎的。
对联大都是书面文字,它十分注意视觉的对称美。字义有双关、三关更显含蓄丰硕。

5.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对联 ,中国的 传统 文化 之一,又称 楹联或 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希望大家会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经典篇】
1.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

2. 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3. 束身圭璧,凛节冰霜。

4. 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

5. 海景山船荡,宽怀任马驰。

6. 性天期活泼,心地尚光明。

7. 天有日方明,人无信不立。

8. 宽以济猛,俭能养廉。

9. 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0. 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1. 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2. 心宽忘地窄,野旷觉大低。

13. 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14.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15. 静坐自然有得,虚怀初若无能。

16. 欢欣常在悠闲外;幸福永存奋斗中。

17. 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8. 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精选篇】
1. 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到明朝。

2. 利人时出平静语,修己常存改过心。

3. 虚心效竹节,人品如兰馨。

4. 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5. 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6. 奋进千程少;闲聊半句多。

7.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8. 一襟和气,万斛宽胸。

9. 气淸更觉山川近,意远方知宇宙宽。

10. 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11. 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12.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3.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4. 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15. 大器量大空海阔;真聪明岳峙渊深。

16. 职业无髙下,品流有尊卑。

17. 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淡智慧开。

18. 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最新篇】
1. 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2. 养心莫如寡欲;温故乃能知新。

3. 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4. 有容德乃大,无私心自安。

5. 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6. 以身作则;与德为临。

7. 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

8. 弃燕雀小志,作鸿鹄高翔。

9.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0. 少时饱经磨砌;老来不畏风霜。

11. 慷慨大丈夫,铁石豪杰心。

12. 真如朱丝绳;清似玉壶冰。

13. 表里如一休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肝胆相照何言知人知面不知心。

14. 真如朱丝绳,清似玉壶冰。

15. 宽宏超多,远瞩高瞻。

16. 以身作则,与德为临。

17.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18.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对联”的人还喜欢看:

1. 传统文化对联大全

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3. 传统文化5字对联

4. 传统文化对联

5.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作文

6. 走进传统文化之对联走进传统文化宣传对联走进传统文化

对联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从传统文化导入进对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