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湖州玩有哪些经典的旅游路线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 历史 的江南古城,位于浙江省北部,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 历史 人文景观,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南太湖明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湖州 旅游 资源丰富,形成了湖州独具特色的市区太湖风情游、长兴文化旅、南浔古镇游、莫干山风景游、安吉竹乡游等经典 旅游 线路。
语言: 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湖州话
湖州风光独特,东部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西部中国竹乡林海飞瀑高山草甸的风韵,孕育了“太湖、竹乡、名山、湿地、大宅门、古生态”六大 旅游 品牌。
中心城市的飞英塔,以塔中有塔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佛寺中的铁观音,以东方维纳斯的美誉而名播海外;中国竹乡安吉,黄浦江源头的龙王山,全国工业 旅游 示范点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全国面积最大、竹种齐全的中国竹子博览园,彷佛是长江三角洲的一条绿色长廊,伴着竹乐清纯的旋律,向游客展示着“绿色生态”的 旅游 定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凉世界德清莫干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德清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的湿地风景区,这是新开发的一个自然生态景区;江南大宅门南浔,以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德清的千年古镇新市一起成为水乡古镇的标志;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的长兴,以十里古银杏长廊、“活化石”扬子鳄、第二冰川期遗址金钉子和唐代贡茶紫笋茶而成为古生态的见证。
湖州主要 旅游 景点:大汉七十二峰 ·藏龙百瀑 ·南浔 ·莫干山 ·中南百草园·安吉竹博园 ·安吉 ·中国大竹海 ·湖州太湖 ·顾渚山茶园 ·天荒坪电站 ·下渚湖湿地·天下银坑 ·嘉业堂藏书楼 ·铁佛寺·龙王山 ·百间楼 ·张石铭旧居 ·飞英塔 ·天赋湖 ·芙蓉谷 ·白茶谷九龙峡·含山 旅游 区 ·华厅
湖州太湖
来湖州 旅游 那还真是蛮多的景点可以去看,我先给大家介绍2个比较经典的湖州一日游。
1、湖州古城一日游
先乘23路车到飞英公园,公园内的飞英塔,俗称“塔里塔”,为湖城三绝之一。登高远眺,可见烟波浩淼的太湖,以及湖城全景,不容错过。约一小时后出来,乘6路公交车前往古城西隅劳动路上的铁佛寺观称为“东方维纳斯”的铁观音像。中午在市中心红旗路随便找家餐馆吃个湖羊火锅,记得点盘白扁豆(湖州特产)。下午打车约10元到湖州中国湖笔博物馆感受湖州悠久的湖笔文化,最后乘15路到小梅口南太湖 旅游 度假区观南太湖美景。
飞英塔有内外两个塔。内为石塔,又在石塔的外围建造一座砖木结构的外塔,形成塔里塔的奇观。
中国湖笔博物馆位于湖州莲花庄路,于200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外观歇山顶卷棚,飞檐翘角,亭廊楼榭皆为仿古建筑。湖笔博物馆是集湖笔 历史 文物排列、工艺流程展示、精品博览和销售于一体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博物馆。
2、太湖观景一日游(领略太湖风光,休闲度假之选)
早上从湖州市区出发,到 汽车 站乘车只要半小时左右就能到到太湖度假村,从度假村大门口一进去,然后走了一会,拐两个弯,能直接到太湖边。太湖湖面非常的平静,而且还有很多的芦苇,不是的还有一些鸟在芦苇荡中穿梭着,这一切都显得这么的安静祥和。午饭过后,可以坐船到太湖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可以玩。
太湖 旅游 度假区集山、水、湖、湿地等重要 旅游 资源于一地,有太湖山庄、哥伦波城堡、太湖乐园、太湖之舟、太湖明珠、国际会展中心、温泉度假中心、丘城小镇、渔人码头等景点。
太湖乐园,四季 旅游 项目兼顾,太湖风光与人文景观交融,是太湖乐园引以为自豪并得到国内外游客交口赞誉的三大特色。
B. 丁宅蚕桑文化简介
蚕崇拜、蚕信仰
祀蚕神;我国养蚕历史已很悠久,据说是黄帝轩辕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养蚕,后人即奉
她为神。
杭州湖州一带称为嫘祖娘娘,并建有蚕神庙。
丝织也有神,奉轩辕氏黄帝。
杭州有三
处机神庙,明代建于庆春纺东园巷称中机神庙,涌金门又建一所,称上机神庙,艮山门石弄口
又建一所,称下机神庙。
每年春秋,机户用隆重仪式祭祀机神。
厉鹗《城东杂记》中收有《机
神庙碑》。
详记兴革事,碑曰:“物创于臣,功归于帝,然则机有神,非伯余莫属矣。”按伯
余何许人也?有人认为即黄帝,亦有认为是黄帝的臣属,按碑文则记机神为黄帝之臣伯余。
乾
隆六十年觉罗吉庆撰文,仁和县事邓云龙渤石于机神庙的《秩祀轩辕庙先蚕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蚕事之利侔于力田。
……得机神庙于城东北隅,乃躬癸?祭?矣。
……因考先
蚕之说不一,惟疏仡纪黄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蚕。
则先蚕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马头娘为蚕神,亦称马头神、马鸣王菩萨。
该传说原出于宝《搜神记》。
记曰;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
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
父见马
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
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
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当养,马不肯食。
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
父怪之
,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
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
暴皮于庭。
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即招此屠剥,为
何自苦。
言末及竟,马蹶然而起。
卷女以行,邻女忙迫不敢聚救之。
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
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结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
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
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卷十四,四库全书版?
蚕花娘娘祭祀定于12月12日,传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
用纸扎成一马,上骑一
蚕花娘娘或三个蚕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
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还有桑
叶、丝束形状以供膜拜。
按照人们审美观念与对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树基色为色调,
青色象征充满着生机。
白色可能是象征着茧丝的基色,表示蚕宝宝健旺。
红色与蚕桑无直接关
系,一般民间凡逢喜事总用红色来庆贸。
红色象征吉祥如意。
所以米粉团的三色调配既含有审
美观念,又含有象征的色彩。
烧田蚕·点蚕花火:除夕烧田蚕,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
农村中举行烧田蚕活动,或叫
照田蚕。
田汝成说;“杭俗正月十五,乡间有祈蚕之祭。”王道隆则说:“除夕田间燃长炬,
名照田蚕。”照田蚕的仪式,据《西吴里语》:“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
谓宜耕种育蚕二事。”嘉兴地区是“
村落间束薪木,末飚以绯帛,夜则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赞词,群聚而焚之,曰烧田蚕,盖祈年
也。”湖州乌程在元旦之夜举行“庆田蚕”。
“至晚乡村以竿束草于上烧之,锣鼓相暄,名庆
田蚕。”各书记载大致相似。
故鲁迅在《古小说钩沉·齐诣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
,云:我是蚕神,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实际上这是农民蚕户祈求丰年活动,仍保留着
刀耕火褥的遗习。
也有热闹欢乐的预祝一年丰收的愿望,并不纯为迷信活动。
还有在马桶或粪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蚕不会掉进,用柳枝挡住了。
点蚕花火:除夕蚕户在土地菩萨前点着灯或烛,也有祈求蚕丰收的意思。
送蚕花:蚕乡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
憎亦以五色纸花施
送,谓之送蚕花。”?《吴兴蚕书》?嘉兴梅里一带,“春日沿村问卜,谓之送蚕花。”
送白虎:蚕最怕病,蚕农认为有一种祟怪是蚕之克星,这克星想象中是一只白虎,于是
有“怯蚕祟”的活动。
清明日有驱白虎之举,《鲍𨱅亚谷丛书》:“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兆。”亦有在清明日,“
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
门窗上印上一个个白手印以做驱祟。
在嘉兴一些乡村,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以怯祟。
海宁县则在蚕室门口栋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驱祟。
也有蚕农以“旧书败卷,云可辟邪。”?《
遗闲琐记》?“寒食节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蚕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毕弃之。”(《西吴蚕
略》?
四、蚕娱乐
养蚕是很艰辛的劳动,收益却高于男子种稻谷一倍或数倍。
徐献忠说:“大约良地一亩
,可得桑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张履祥说:“蚕桑
利厚”,“叶盛者一亩可养?蚕?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
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
即可当亩之息矣;米甚贵丝甚贱,尚足与田相准。”桐乡知县胡舜允于万历四十四年说:“地
收桑豆,每四倍于田。”所以每当养蚕之前或丰收之后,他们都要举行一些欢庆活动,或祈求
蚕宝宝安全,能结出好茧来,或庆祝丰收分享劳动的成果。
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唱蚕花
,点蚕花灯,谢蚕花等活动。
点蚕花灯:除夕,乡村中举行提灯娱乐活动,纸灯以马头灯为多。
在田头蚕室嬉闹一直
到天亮。
接蚕花:海宁还有接蚕花活动,他们拿着蚕花纸和蚕马幛?有蚕花娘娘神象的纸做神位
?,边唱边把上述二物交给蚕妇。
蚕妇把它收藏起来一直到茧成丝售后举行“谢蚕花”供祭蚕
神,然后焚烧。
竞渡、宜田蚕:乌程一带于“清明日,居民各挠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谓宜田蚕。”
谢蚕花:端午节前后蚕事已忙过,茧已缫成丝出售了,蚕农们就准备了祭品去酬谢蚕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们还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庆贺丰收。
其它娱乐活动也很多,大都以蚕的神化形象为中心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祈求和庆贺之
意。
龙蚕会:嘉兴、桐乡一带有龙蚕会。
在芝村设有龙蚕庙,即祀蚕神处。
每届清明,把蚕
神塑象请出来安放在二只并排的农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蚕农划船来祭祀,此时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体育娱乐活动,有“摇快船”的比赛竞渡,有“标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杂技,河面
上热闹非常。
三五日才结束请回蚕神,男女各插戴蚕花回乡。
这种活动是蚕月之前,带有祈求
蚕神佑蚕丰收,又有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
唱蚕花:是蚕区善唱者挑着一担子,上供马头娘塑象或木印纸象,在蚕乡各村游唱蚕花
词。
大都是唱些祈求蚕宝宝生长旺盛,多出茧丝的赞词。
边唱边围蚕室旋转,以求蚕丝丰收。
放贺者应赠给歌者一些食物。
轧蚕花:清明前后蚕农到蚕神庙或别的庙宇中祭祀蚕神的活动。
但是蚕妇们必须是戴红
彩纸做的纸蚕花。
也有的蚕妇身背红布做的蚕种袋进山进庙礼拜蚕神,大家喜气洋洋,熙熙攘
攘,挤来挤去,不避忌讳,以为这样才可把喜气吉瑞之气带回家去,然后专心于养茧。
这种特
殊的装饰,至今在新春时仍见,成群结队来到抗城等处。
五、蚕饮食
蚕三眠后蚕事稍可歇口气,也为了酬谢蚕神的福佑,蚕农用米粉制成粉团以祭蚕神,并
分赠邻里亲友,这叫做食蚕团。
如嘉兴梅里镇,“养蚕之家于清明前一日磨米粉杂叶作椭圆形
粉团,青白相间,名曰茧圆,以祀蚕神。”
吃蚕花饭?蚕丝丰收后就行祭蚕神,吃—餐丰盛的饭,这叫做吃蚕花饭。
还给家人分赠
礼物,以享蚕丝丰收的喜悦。
有些地方是分赠糕点水果给亲友,也属吃蚕花饭后的活动。
食螺蛳: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云验其枯瘁尽速,而占桑叶贵贱
”这一天,蚕农家“食螺谓之挑青,以壳撒屋上,谓之赶白虎。
爆竹之声略如除夕。”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
兆。”所谓挑青,《乌青文献》记:“挑青,盖蚕病渭之青娘,故深恶之。”
六、蚕衣饰
蚕妇在蚕月蚕禁时不盥不栉,一心一意养好蚕,可是在蚕月前后他们还是注意修饰衣着
的,蚕妇有轧蚕花戴蚕花的修饰装扮的风俗。
戴蚕花:是最简单最变通的打扮,用红彩色纸扎成“蚕花”戴在头上。
据说戴蚕花是始
于美人西施,当年西施离越赴吴,临别无以为赠,亲扎纸花赠给十二个女友装戴。
千古流传,
习以为常,风行于蚕乡各地。
于是就在江南蚕区农村妇女中普遍都有戴红彩纸花的习俗,相袭
至今。
然其初衷则含有祈求吉利之意,当然也简朴装扮之举,表现了妇女爱美的心理。
茧子花?它是蚕妇喜欢的装饰。
“以同功茧剪花极纤细谓茧子花,亦有以纤蛤簇蝶缀鬟
花者。”朱昆田的诗对茧子花有所描绘,他写道:“短鬓低鬟黑似鸦,爱他总不御铅华;自从
四月收蚕后,头上惟簪茧子花。”
插柳·带荠花:清明早一晚,各家于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谚云:清明不插柳,
红颜成皓首。”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带荠花,谚云: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C. 蚕文化的传播
蚕文化的传播首先要抓住两个点:一,它是怎样产生的?二、它是怎样繁荣的(即传播的过程和方式)?
以下文章史料传说仅供参考:一、蚕文化的诞生
我国养蚕历史已很悠久,据说是黄帝轩辕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养蚕,后人即奉
她为神。杭州湖州一带称为嫘祖娘娘,并建有蚕神庙。丝织也有神,奉轩辕氏黄帝。杭州有三
处机神庙,明代建于庆春纺东园巷称中机神庙,涌金门又建一所,称上机神庙,艮山门石弄口
又建一所,称下机神庙。每年春秋,机户用隆重仪式祭祀机神。厉鹗《城东杂记》中收有《机
神庙碑》。详记兴革事,碑曰:“物创于臣,功归于帝,然则机有神,非伯余莫属矣。”按伯
余何许人也?有人认为即黄帝,亦有认为是黄帝的臣属,按碑文则记机神为黄帝之臣伯余。乾
隆六十年觉罗吉庆撰文,仁和县事邓云龙渤石于机神庙的《秩祀轩辕庙先蚕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蚕事之利侔于力田。……得机神庙于城东北隅,乃躬癸�祭 矣。……因考先
蚕之说不一,惟疏仡纪黄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蚕。则先蚕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马头娘为蚕神,亦称马头神、马鸣王菩萨。该传说原出于宝《搜神记》。记曰;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
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
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
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当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
,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
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即招此屠剥,为
何自苦。言末及竟,马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迫不敢聚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
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结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
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卷十四,四库全书版
二、蚕文化延续的过程
烧田蚕·点蚕花火:除夕烧田蚕,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农村中举行烧田蚕活动,或叫
照田蚕。田汝成说;“杭俗正月十五,乡间有祈蚕之祭。”王道隆则说:“除夕田间燃长炬,
名照田蚕。”照田蚕的仪式,据《西吴里语》:“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谓宜耕种育蚕二事。”嘉兴地区是“
村落间束薪木,末飚以绯帛,夜则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赞词,群聚而焚之,曰烧田蚕,盖祈年
也。”湖州乌程在元旦之夜举行“庆田蚕”。“至晚乡村以竿束草于上烧之,锣鼓相暄,名庆
田蚕。”各书记载大致相似。故鲁迅在《古小说钩沉·齐诣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
,云:我是蚕神,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实际上这是农民蚕户祈求丰年活动,仍保留着
刀耕火褥的遗习。也有热闹欢乐的预祝一年丰收的愿望,并不纯为迷信活动。还有在马桶或粪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蚕不会掉进,用柳枝挡住了。
点蚕花火:除夕蚕户在土地菩萨前点着灯或烛,也有祈求蚕丰收的意思。
送蚕花:蚕乡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憎亦以五色纸花施
送,谓之送蚕花。”�《吴兴蚕书》 嘉兴梅里一带,“春日沿村问卜,谓之送蚕花。”
送白虎:蚕最怕病,蚕农认为有一种祟怪是蚕之克星,这克星想象中是一只白虎,于是
有“怯蚕祟”的活动。清明日有驱白虎之举,《鲍𨱅亚谷丛书》:“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兆。”亦有在清明日,“
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
门窗上印上一个个白手印以做驱祟。在嘉兴一些乡村,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以怯祟。
海宁县则在蚕室门口栋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驱祟。也有蚕农以“旧书败卷,云可辟邪。”�《
遗闲琐记》 “寒食节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蚕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毕弃之。”(《西吴蚕
略》
三、蚕文化以娱乐流行传播开来的过程
养蚕是很艰辛的劳动,收益却高于男子种稻谷一倍或数倍。徐献忠说:“大约良地一亩
,可得桑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张履祥说:“蚕桑
利厚”,“叶盛者一亩可养�蚕 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
即可当亩之息矣;米甚贵丝甚贱,尚足与田相准。”桐乡知县胡舜允于万历四十四年说:“地
收桑豆,每四倍于田。”所以每当养蚕之前或丰收之后,他们都要举行一些欢庆活动,或祈求
蚕宝宝安全,能结出好茧来,或庆祝丰收分享劳动的成果。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唱蚕花
,点蚕花灯,谢蚕花等活动。
点蚕花灯:除夕,乡村中举行提灯娱乐活动,纸灯以马头灯为多。在田头蚕室嬉闹一直
到天亮。
接蚕花:海宁还有接蚕花活动,他们拿着蚕花纸和蚕马幛�有蚕花娘娘神象的纸做神位
,边唱边把上述二物交给蚕妇。蚕妇把它收藏起来一直到茧成丝售后举行“谢蚕花”供祭蚕
神,然后焚烧。
竞渡、宜田蚕:乌程一带于“清明日,居民各挠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谓宜田蚕。
”
谢蚕花:端午节前后蚕事已忙过,茧已缫成丝出售了,蚕农们就准备了祭品去酬谢蚕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们还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庆贺丰收。
其它娱乐活动也很多,大都以蚕的神化形象为中心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祈求和庆贺之
意。
龙蚕会:嘉兴、桐乡一带有龙蚕会。在芝村设有龙蚕庙,即祀蚕神处。每届清明,把蚕
神塑象请出来安放在二只并排的农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蚕农划船来祭祀,此时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体育娱乐活动,有“摇快船”的比赛竞渡,有“标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杂技,河面
上热闹非常。三五日才结束请回蚕神,男女各插戴蚕花回乡。这种活动是蚕月之前,带有祈求
蚕神佑蚕丰收,又有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
唱蚕花:是蚕区善唱者挑着一担子,上供马头娘塑象或木印纸象,在蚕乡各村游唱蚕花
词。大都是唱些祈求蚕宝宝生长旺盛,多出茧丝的赞词。边唱边围蚕室旋转,以求蚕丝丰收。
放贺者应赠给歌者一些食物。
轧蚕花:清明前后蚕农到蚕神庙或别的庙宇中祭祀蚕神的活动。但是蚕妇们必须是戴红
彩纸做的纸蚕花。也有的蚕妇身背红布做的蚕种袋进山进庙礼拜蚕神,大家喜气洋洋,熙熙攘
攘,挤来挤去,不避忌讳,以为这样才可把喜气吉瑞之气带回家去,然后专心于养茧。这种特
殊的装饰,至今在新春时仍见,成群结队来到抗城等处。
四、推行蚕饮食的传统
蚕三眠后蚕事稍可歇口气,也为了酬谢蚕神的福佑,蚕农用米粉制成粉团以祭蚕神,并
分赠邻里亲友,这叫做食蚕团。如嘉兴梅里镇,“养蚕之家于清明前一日磨米粉杂叶作椭圆形
粉团,青白相间,名曰茧圆,以祀蚕神。”
吃蚕花饭�蚕丝丰收后就行祭蚕神,吃—餐丰盛的饭,这叫做吃蚕花饭。还给家人分赠
礼物,以享蚕丝丰收的喜悦。有些地方是分赠糕点水果给亲友,也属吃蚕花饭后的活动。
食螺蛳: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云验其枯瘁尽速,而占桑叶贵贱
。”这一天,蚕农家“食螺谓之挑青,以壳撒屋上,谓之赶白虎。爆竹之声略如除夕。”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
兆。”所谓挑青,《乌青文献》记:“挑青,盖蚕病渭之青娘,故深恶之。”
五、流传下来的蚕服饰
蚕妇在蚕月蚕禁时不盥不栉,一心一意养好蚕,可是在蚕月前后他们还是注意修饰衣着
的,蚕妇有轧蚕花戴蚕花的修饰装扮的风俗。
戴蚕花:是最简单最变通的打扮,用红彩色纸扎成“蚕花”戴在头上。据说戴蚕花是始
于美人西施,当年西施离越赴吴,临别无以为赠,亲扎纸花赠给十二个女友装戴。千古流传,
习以为常,风行于蚕乡各地。于是就在江南蚕区农村妇女中普遍都有戴红彩纸花的习俗,相袭
至今。然其初衷则含有祈求吉利之意,当然也简朴装扮之举,表现了妇女爱美的心理。
茧子花�它是蚕妇喜欢的装饰。“以同功茧剪花极纤细谓茧子花,亦有以纤蛤簇蝶缀鬟
花者。”朱昆田的诗对茧子花有所描绘,他写道:“短鬓低鬟黑似鸦,爱他总不御铅华;自从
四月收蚕后,头上惟簪茧子花。”
插柳·带荠花:清明早一晚,各家于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谚云:清明不插柳,
红颜成皓首。”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带荠花,谚云: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总之,蚕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劳劳动人民与自然搏斗的结果,更是智慧的结晶,三言两语不能尽述齐全,但望逼人借鉴之文能有所帮助。
D. 蚕文化的历史
蚕崇拜、蚕信仰
祀蚕神;我国养蚕历史已很悠久,据说是黄帝轩辕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养蚕,后人即奉
她为神。杭州湖州一带称为嫘祖娘娘,并建有蚕神庙。丝织也有神,奉轩辕氏黄帝。杭州有三
处机神庙,明代建于庆春纺东园巷称中机神庙,涌金门又建一所,称上机神庙,艮山门石弄口
又建一所,称下机神庙。每年春秋,机户用隆重仪式祭祀机神。厉鹗《城东杂记》中收有《机
神庙碑》。详记兴革事,碑曰:“物创于臣,功归于帝,然则机有神,非伯余莫属矣。”按伯
余何许人也?有人认为即黄帝,亦有认为是黄帝的臣属,按碑文则记机神为黄帝之臣伯余。乾
隆六十年觉罗吉庆撰文,仁和县事邓云龙渤石于机神庙的《秩祀轩辕庙先蚕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蚕事之利侔于力田。……得机神庙于城东北隅,乃躬癸�祭 矣。……因考先
蚕之说不一,惟疏仡纪黄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蚕。则先蚕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马头娘为蚕神,亦称马头神、马鸣王菩萨。该传说原出于宝《搜神记》。记曰;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
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
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
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当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
,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
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即招此屠剥,为
何自苦。言末及竟,马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迫不敢聚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
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结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
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卷十四,四库全书版
蚕花娘娘祭祀定于12月12日,传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用纸扎成一马,上骑一
蚕花娘娘或三个蚕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还有桑
叶、丝束形状以供膜拜。按照人们审美观念与对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树基色为色调,
青色象征充满着生机。白色可能是象征着茧丝的基色,表示蚕宝宝健旺。红色与蚕桑无直接关
系,一般民间凡逢喜事总用红色来庆贸。红色象征吉祥如意。所以米粉团的三色调配既含有审
美观念,又含有象征的色彩。
烧田蚕·点蚕花火:除夕烧田蚕,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农村中举行烧田蚕活动,或叫
照田蚕。田汝成说;“杭俗正月十五,乡间有祈蚕之祭。”王道隆则说:“除夕田间燃长炬,
名照田蚕。”照田蚕的仪式,据《西吴里语》:“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谓宜耕种育蚕二事。”嘉兴地区是“
村落间束薪木,末飚以绯帛,夜则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赞词,群聚而焚之,曰烧田蚕,盖祈年
也。”湖州乌程在元旦之夜举行“庆田蚕”。“至晚乡村以竿束草于上烧之,锣鼓相暄,名庆
田蚕。”各书记载大致相似。故鲁迅在《古小说钩沉·齐诣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
,云:我是蚕神,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实际上这是农民蚕户祈求丰年活动,仍保留着
刀耕火褥的遗习。也有热闹欢乐的预祝一年丰收的愿望,并不纯为迷信活动。还有在马桶或粪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蚕不会掉进,用柳枝挡住了。
点蚕花火:除夕蚕户在土地菩萨前点着灯或烛,也有祈求蚕丰收的意思。
送蚕花:蚕乡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憎亦以五色纸花施
送,谓之送蚕花。”�《吴兴蚕书》 嘉兴梅里一带,“春日沿村问卜,谓之送蚕花。”
送白虎:蚕最怕病,蚕农认为有一种祟怪是蚕之克星,这克星想象中是一只白虎,于是
有“怯蚕祟”的活动。清明日有驱白虎之举,《鲍𨱅亚谷丛书》:“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兆。”亦有在清明日,“
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
门窗上印上一个个白手印以做驱祟。在嘉兴一些乡村,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以怯祟。
海宁县则在蚕室门口栋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驱祟。也有蚕农以“旧书败卷,云可辟邪。”�《
遗闲琐记》 “寒食节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蚕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毕弃之。”(《西吴蚕
略》
四、蚕娱乐
养蚕是很艰辛的劳动,收益却高于男子种稻谷一倍或数倍。徐献忠说:“大约良地一亩
,可得桑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张履祥说:“蚕桑
利厚”,“叶盛者一亩可养�蚕 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
即可当亩之息矣;米甚贵丝甚贱,尚足与田相准。”桐乡知县胡舜允于万历四十四年说:“地
收桑豆,每四倍于田。”所以每当养蚕之前或丰收之后,他们都要举行一些欢庆活动,或祈求
蚕宝宝安全,能结出好茧来,或庆祝丰收分享劳动的成果。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唱蚕花
,点蚕花灯,谢蚕花等活动。
点蚕花灯:除夕,乡村中举行提灯娱乐活动,纸灯以马头灯为多。在田头蚕室嬉闹一直
到天亮。
接蚕花:海宁还有接蚕花活动,他们拿着蚕花纸和蚕马幛�有蚕花娘娘神象的纸做神位
,边唱边把上述二物交给蚕妇。蚕妇把它收藏起来一直到茧成丝售后举行“谢蚕花”供祭蚕
神,然后焚烧。
竞渡、宜田蚕:乌程一带于“清明日,居民各挠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谓宜田蚕。
”
谢蚕花:端午节前后蚕事已忙过,茧已缫成丝出售了,蚕农们就准备了祭品去酬谢蚕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们还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庆贺丰收。
其它娱乐活动也很多,大都以蚕的神化形象为中心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祈求和庆贺之
意。
龙蚕会:嘉兴、桐乡一带有龙蚕会。在芝村设有龙蚕庙,即祀蚕神处。每届清明,把蚕
神塑象请出来安放在二只并排的农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蚕农划船来祭祀,此时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体育娱乐活动,有“摇快船”的比赛竞渡,有“标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杂技,河面
上热闹非常。三五日才结束请回蚕神,男女各插戴蚕花回乡。这种活动是蚕月之前,带有祈求
蚕神佑蚕丰收,又有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
唱蚕花:是蚕区善唱者挑着一担子,上供马头娘塑象或木印纸象,在蚕乡各村游唱蚕花
词。大都是唱些祈求蚕宝宝生长旺盛,多出茧丝的赞词。边唱边围蚕室旋转,以求蚕丝丰收。
放贺者应赠给歌者一些食物。
轧蚕花:清明前后蚕农到蚕神庙或别的庙宇中祭祀蚕神的活动。但是蚕妇们必须是戴红
彩纸做的纸蚕花。也有的蚕妇身背红布做的蚕种袋进山进庙礼拜蚕神,大家喜气洋洋,熙熙攘
攘,挤来挤去,不避忌讳,以为这样才可把喜气吉瑞之气带回家去,然后专心于养茧。这种特
殊的装饰,至今在新春时仍见,成群结队来到抗城等处。
五、蚕饮食
蚕三眠后蚕事稍可歇口气,也为了酬谢蚕神的福佑,蚕农用米粉制成粉团以祭蚕神,并
分赠邻里亲友,这叫做食蚕团。如嘉兴梅里镇,“养蚕之家于清明前一日磨米粉杂叶作椭圆形
粉团,青白相间,名曰茧圆,以祀蚕神。”
吃蚕花饭�蚕丝丰收后就行祭蚕神,吃—餐丰盛的饭,这叫做吃蚕花饭。还给家人分赠
礼物,以享蚕丝丰收的喜悦。有些地方是分赠糕点水果给亲友,也属吃蚕花饭后的活动。
食螺蛳: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云验其枯瘁尽速,而占桑叶贵贱
。”这一天,蚕农家“食螺谓之挑青,以壳撒屋上,谓之赶白虎。爆竹之声略如除夕。”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
兆。”所谓挑青,《乌青文献》记:“挑青,盖蚕病渭之青娘,故深恶之。”
六、蚕衣饰
蚕妇在蚕月蚕禁时不盥不栉,一心一意养好蚕,可是在蚕月前后他们还是注意修饰衣着
的,蚕妇有轧蚕花戴蚕花的修饰装扮的风俗。
戴蚕花:是最简单最变通的打扮,用红彩色纸扎成“蚕花”戴在头上。据说戴蚕花是始
于美人西施,当年西施离越赴吴,临别无以为赠,亲扎纸花赠给十二个女友装戴。千古流传,
习以为常,风行于蚕乡各地。于是就在江南蚕区农村妇女中普遍都有戴红彩纸花的习俗,相袭
至今。然其初衷则含有祈求吉利之意,当然也简朴装扮之举,表现了妇女爱美的心理。
茧子花�它是蚕妇喜欢的装饰。“以同功茧剪花极纤细谓茧子花,亦有以纤蛤簇蝶缀鬟
花者。”朱昆田的诗对茧子花有所描绘,他写道:“短鬓低鬟黑似鸦,爱他总不御铅华;自从
四月收蚕后,头上惟簪茧子花。”
插柳·带荠花:清明早一晚,各家于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谚云:清明不插柳,
红颜成皓首。”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带荠花,谚云: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E. 关于湖州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全国着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湖丝、湖州宋锦、双林绫绢闻名中外。湖州,具有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其自然景观以“山水清远”见长。“苍山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亭皎彻,山水映发,冲和修集”,概括地说明了湖州山水特色。湖州人文荟萃,历代闻士贤达与湖州结缘者,难以举数,在他们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行踪胜迹。众多的资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南太湖风情游、莫干山风景游、中国竹乡游等3条旅游线路。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有着丰富的工艺产品:1.双林绫绢 有1800多年历史,素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着称,被誉为丝织品中的奇葩。双林绫绢主要用于装裱书画,具有装裱平挺 ,不皱不翘的特点。名贵书画一经装裱,更显得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身价大增。国内着名书画社荣宝斋、朵云轩、西泠印社等十分赞誉和推崇双林绫绢。
2.善琏湖笔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发源于湖州善琏。据传秦代大将军蒙恬始创湖笔,善琏有笔祖蒙恬庙。善琏湖笔选料精细,制作精湛,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称湖颖四德,誉为笔颖之冠。湖笔种类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200多个品种,深受政界和书画名人、广大书法爱好者青睐。
3.湖州羽毛扇 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几千年历史。湖州羽毛扇选料名贵、制作精细,种类达100多种,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国扇子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蜚声海内外。由于羽毛扇片平薄,质软而风柔,适宜于老、弱、孕妇和病人使用,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4.长兴紫砂壶 长兴紫砂陶土储量大,色泽丰富,制陶者众多,能工巧匠辈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壶产地。长兴紫砂壶手工成型,造型优雅,雕刻得体,结构严密,色泽古朴,美观典雅,是独特的旅游佳品。制作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公斤的世界最大紫砂东坡提梁壶,堪称中华一绝。
5.安吉竹扇 安吉鄣吴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故里,素有“书画之乡”和“扇子之乡”美称。安吉竹扇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是理想的馈赠佳品。安吉现有竹扇工艺厂30多家,各类工艺扇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
F. 历史文化湖州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全国着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湖丝、湖州宋锦、双林绫绢闻名中外。湖州,具有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其自然景观以“山水清远”见长。“苍山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亭皎彻,山水映发,冲和修集”,概括地说明了湖州山水特色。湖州人文荟萃,历代闻士贤达与湖州结缘者,难以举数,在他们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行踪胜迹。众多的资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南太湖风情游、莫干山风景游、中国竹乡游等3条旅游线路。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
点击率:5066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某。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他为某的发展呕心沥血,抛乡离土;从湖北省的天门市(原竟陵),爬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浙江省的湖州市长岭县境,精选了一片风景优兄的群山叠峙、云雾轻薄,微风习习、气候宜人的净土上,开垦种茶。从此中国开始有了某道。
茶道,是中国历史文化人的由于长期饮茶,可以健身爽体,修心养神,为了表示对茶的信任种敬养,根据茶的特征,配用适应的茶具,掌握茶的本质,控制茶的冲泡火候和浓度,然后进行品、尝。茶人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一套套的礼法和茶的冲、泡、饮规矩,这种统一而严格的茶规叫“茶道”。茶道是比较严肃的,在一定的场合代表东遭道主对客人的一种恳亲、交谊、敬宾的庄重礼仪,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茶道慢慢走向社会,为交往及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日本圣武天皇于天平元年(729年)召集僧侣进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皆感荣幸。当即有高僧行基,一生曾兴建不少寺院,并在寺院中种茶.由于佛教是“戒酒”的,茶就成了僧人们的重要饮料了,茶能提神、消滞之功能,对座禅谈禅,清心修行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僧人饮某特别盛行。日本人勘劳好学,善于创造发挥,逐渐把我国的饮茶和日本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再提高创新,形成为日本茶道。
某道之起,在正元中筑道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这位高憎于南宋理宗开秋元年来中国,后拜径山寺长老虚堂和尚为师。回日本后不但把径山寺的茶台子、茶具一起带回崇福寺,而且把“茶宴”的精神也带了回去,对日本的茶道兴起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开始是富豪之家作为家庭娱乐及亲朋好友一种联谊聚欢形式。以后经僧侣们布道弘法,也以茶会做法事,发扬创新茶道。以我所见,某逝局限于庭堂、寺院等小场合,采用严紧地饮茶规矩,向本庭、院的饮茶人展示,这种形式叫“茶道”表演。
“茶道”表演,局限于庭堂宽畅,富裕之家以饮茶为焕乐.以饮茶为欢。另一种是僧侣们在本寺院为本寺僧徒们作法事,以“轻”配“茶道”供全院僧侣学习、娱乐、表演.还有的是与外寺院僧侣交流,联谊而表演。只供少量人参加,不宜拉向社会。如向社会群众表演,则失“茶道”之大札、表演者之人格。
“茶艺”,是茶人根据茶道规矩,把茶道的俭、清、和、静,通过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向广大饮某人和宾客展视茶的冲、泡、饮等饮茶技艺.这种展视,大大地超出了“茶道”表演场面、范围、规矩,增设了景置、灯光,配乐、伴舞菩戏剧舞台土的东西.导演根据舞台实况及表演场面、范围,采取舞台调度,对表演者身、型、容、动,结合景、灯、乐周密配合处理.以动、静感的美,给饮茶人以高尚、美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这样使饮茶人既学到了饮茶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美的享受。中国的“茶道”及茶文化已停滞多年,没有多大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有了初潮,极少部分茶专家在精心研究茶文化,挖掘古“茶道“。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茶商们借“茶道''与“茶艺',表演、广告式的宣传,推销自己的茶。把“茶道”表演扩大化.利用机关布景,现代灯光照明、适应性道具、配器、茶皿;结合茶的产地及特征,给予配乐。把身型描条,脸型 端正美丽女士,配带民间服饰,根据情况添加伴舞。导演精心策划舞台画面和调度,利用中国当代“茶道”廉、美、和、敬.在舞台上展示。这种大场面的“茶道”表演,叫“茶艺”表演。我认为:“茶艺”是根据“茶道''进行艺术加工,扩大表演场面和阵容,不严紧的茶规,以形象化和抽象地去表演展示,这是两种“理意”及“形”的根本区别。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份在湖州纪念中国茶圣陆羽诞辰1260周年会议土几场表演所得到的是非常大的。日本丹下明月女士的表演,是非常成功的“茶道”表演形式.中国湖州的茶艺表演,大大地开拓了“茶道”.利用舞蹈及戏剧手法,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载歌栽舞地表演,这就是现代“茶艺”表演。所以说,在茶乡——中国,更要深一步研究,不能把“道”和“艺”混淆一团,茶馆也成了“茶艺”馆,“茶艺”误说成“茶道”。
为了进一步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我仅提出对“茶道”与“茶艺”的一点不成熟得看法,请同仁指正。
湖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湖州古桥为例 摘要:湖州,“天堂中央”的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闻名。
古桥,作为水乡泽国的湖州的文化遗产,其历史非常久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古桥的地位日趋下降,造成其严重的破坏,古桥传承的文化及以此为代表的湖州文化也渐趋衰落。
湖州文化的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将如何去继承这些文化等给我们留下艰巨的任务与历史使命。本文从湖州古桥出发、阐释古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古桥文化的继承情况,并对湖州的古桥文化及湖州历史的文化继承、保护、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湖州古桥,古桥文化,文化继承 湖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几万年以前。距今6000多年前的丘城遗址和4700年的钱三漾遗址可以证明早在原始社会,勤劳勇敢的湖州人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灿烂文化。
从这以后几千年,在天目山麓,太湖之滨,苕溪运河两岸孕育了无数名人英才,积淀了许多人文,防风氏曾在下渚湖畔建国,“茶圣”陆羽曾徜徉于顾渚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不朽的《茶经》,张志和曾寄情于西塞山前,留向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口述传说“笔祖”蒙恬到善琏,演绎了今天的湖笔文化节。“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的历史的升华,累积成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湖笔之都,茶竹之地,文化之邦”之悠久文明。
罗开富先生曾这样描述过湖州人文的价值:一个城市找出几件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湖州这样丰富而厚重的人文景观则不容易;一个城市找出几个有价值的人文观念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湖州这样深邃而博大的人文思想体系则不易;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要找出几件昨天的人文并不难,但是要找出能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人文,就更不易了。[1]但他只是从正面论及湖州的人文价值笔者认为历史在岁月中逝去,饱经历史沧桑的湖州现已一步步沉沦,除了举办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节来温故一下,还有何种方法能让历史定格积淀下来呢。
南浔古镇遗址的修复是现代化的杰作,历史的原貌荡然无存;湖剧的濒临灭绝;古代园林的破坏等都让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消逝的如此之快,笔者通过对湖州文化的代表――古桥文化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湖州古桥及古桥文化介绍 中国有句古民谚:“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行,”在民间流传甚广。只是人们常常丢掉这谚语的后两句:“乡不在穷有桥则通、人不在涩有文则光……”在太湖流域的江南,人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桥,古香古色的木桥,精制玲珑的石桥,现代化的高架桥……。
缓缓的细流,湍急的河水阻隔了人们的相互往来。五、六千年前祖先们在多河多渠道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求利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作为太湖流域的水乡泽国之一,湖州的桥自然也是如蛛网密布,素有“十步一桥”之说。据一九九三年编撰的《湖州市志》记载,一九九○年湖州有各种桥梁8200余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3座,比世界水城威尼斯多一倍以上。
但这个统计数据是将现代化的桥梁与古桥统计在一起的。其实在湖州,古桥在河流纵横的江南更是值得一提的。
在江南,没有哪座城市有像湖州这样数量多、品类多的古桥。目前,仅湖州市区范围内登记在册的古桥就有248座,有11座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跨越南宋至解放前。
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乌程、归安二县的桥共有1417座。湖州的古桥有气势磅礴的大作,如双林三桥、湖州潘公桥、菱湖安澜桥、南浔通津桥,永丰塘桥、洪济桥等;也有轻盈灵巧的小品,如菱湖五圣桥、双林紧缩桥、履泰桥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座匠心独具、个性鲜明的古桥,勘称天下古桥绝品,有潮音桥、双林三姐妹桥,寺前桥等。历史悠久的古桥,积淀了湖州浓浓的桥文化。
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且文人墨迹,楹联诗词,给湖州的桥文化增添了不少风韵。笔者对湖州的古桥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采录,下面就对湖州的古桥极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介绍一下。
(一)湖州古桥 湖州的古桥如天上的繁星一样,不胜枚举,下面就举两座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来看一下。 1、湖州潮音桥 湖州潮音桥为湖州城内三大着名古建筑,为湖州桥里桥(潮音桥)、塔里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三绝”之一。
在湖州南街南侧,东西向横架于东苕溪。潮音桥是浙江省八座立交模式的古桥之一。
该桥西岸河街商店林立,为避免割断沿河街道,建桥时在西侧次孔跨西岸河街,桥上桥下均能行人,在中国古代建筑上实属罕见。据主书法家谭建丞所着《谈湖州的桥》记载,此桥桥脚盖桩密排极深,可千年不动摇,且离桥墩数大,便有皮木桩和石垛。
桥堍四角建桥时必放果核四种,桥成数年后萌芽成树。据说有香樟、松柏、枸杞、石榴。
现桥体上生有枸杞、石榴树。关于桥名“潮音”的 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天目之水浩荡而下,至湖州碧浪湖,途穿城南入市,水流湍急入海潮,此为一种说法。
二是现桥址为古潮音渡,两岸皆有渡亭,以蔽风雨。儆炌有《潮音桥两亭记》记其事。
万历三十年(1602)桥圮,次年湖州知府陈。
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于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
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着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着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隋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于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
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镠纳土归宋。
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
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
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
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
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狱”案发。庄廷 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
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
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着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
G. 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乡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浙江省旅游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乡村旅游活动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乡村旅游活动,是指依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的游览、度假、休闲、康养、研学、体验等。第三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协调机制,定期研究乡村旅游工作,组织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市、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本辖区内乡村旅游的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秩序管理、纠纷处理等工作。依法设立的乡村旅游工作机构,负责做好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第四条市、区县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旅游监督管理。
市、区县发展和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体育、统计、综合行政执法、大数据发展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乡村旅游相关工作。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引导村民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依法建设和管理本村的旅游公共设施;加强自治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监督管理、纠纷处理等工作。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村集体所有或者使用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村民会议可以将文明经营、秩序维护纳入村规民约。
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当支持和配合村民委员会等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依法对乡村旅游中的有关工作进行监督。第六条市、区县文化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促进其发挥作用。
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应当提升服务能力,开展教育宣传、业务咨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参与行业政策制定、诚信体系建设、市场信息发布、旅游产品推介等活动。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以环太湖滨湖休闲、西部自然生态、东部水乡民俗乡村旅游为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品质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促进乡村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原则,依法组织编制和实施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并做到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新建、改建、扩建乡村旅游项目应当符合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要求。第八条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文化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依法制定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地方标准,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按照标准提供服务。
鼓励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经营者依法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托世界乡村旅游大会等平台,开展交流研讨、形象宣传、产品推介等活动,提升本市乡村旅游品质和影响力。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第十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支持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鼓励依托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丝绸、茶、瓷、湖笔、酒、竹等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
鼓励挖掘和利用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农事民俗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第十一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本行政区域内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引导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和经营者设计、开发、推广乡村旅游线路。
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加强跨区域、跨业态合作,共同开发、推介乡村旅游线路,组织相关旅游活动。第十二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促进乡村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引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投资乡村旅游项目。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共同开发和经营当地的旅游资源。
H. 湖州民风民俗
传统风俗
轧蚕花 湖州的广大乡村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人们视含山为“蚕花圣地”。每年清明节,四乡蚕农必蚁涌含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俗称“轧蚕花”。“轧蚕花“是江南蚕乡崇拜蚕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浙北蚕乡的“白马化蚕”这一传说流传最广。民间传说把含山比附为蚕神的发祥地或降临地,含山清明“轧蚕花”民间习俗便由此产生。 传统的含山“轧蚕花”活动主要有:背“蚕种包”、上山踏青、买、卖蚕花,戴蚕花、祭祀蚕神、水上竞技类表演等活动。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保留了杭嘉湖蚕乡地方人文风情,具有社会学、民俗学价值。2007年5月,浙江省文化厅推荐含山轧蚕花(包括德清新市轧蚕花)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防风氏神话 防风氏神话是由中华民族上古文明延续至今的一脉珍贵文化遗产。嘉靖《武康县志序》:“古防风氏国于封隅,为今武康之地”。“封、隅”,即指座落于今德清县三合乡的防风山。防风氏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中,孔子答客问的一番谈话中: “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又说:“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当客问“防风何守”时,孔子答“守封嵎之山者也”。历代文人引用也据于此。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德清三合乡一带收集发现的防风神话,填补了防风氏神话的历史空缺,内容之广泛,想象之丰富,远远超出文人窠臼,对比中国上古神话,更具演绎性。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厅公示“防风神话”“防风庙会”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月,被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防风氏庙会 防风山南麓的秋祭防风活动,在旧历八月廿五前后各一天(即廿四、廿五、廿六)举行, 历代官民都十分重视。秋祭防风,先由官祭,经过“埋眚”、“起眚”、致祭等仪式后,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庙会广场;老龙在前,青龙在后,台阁、高跷、马灯,摆开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执事;钢叉开道,鸣锣放铳;巡行队伍中还有各种龙灯、渔灯、马灯,称为“龙灯会”。街上三处拳会,表演钢叉、顶缸与各路武术。巡行至桂花厅,则用当地土产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还要搭浮桥而过。连演三台社戏,乡民也在这几天走村串户,“做客人”喝“烘豆茶”。街上各地商贩货摆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整个庙会,乡亲们“做客人”
古代民居特点
湖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有一段湿热的梅雨季节。所以,民居都是坐落北朝南,临水而筑。 霅溪两岸有湖州着名的四个民居建筑群。
城北潘公桥堍的“米行街”,在宋代是全国有名的粮食交易市场,民居聚集。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河畔居”住宅小区。
马军巷,因太平天国在这里驻扎过军队,养过军马而得名。新的住宅小区,沿袭着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民居特色。
拥有众多的做衣铺而得名的衣裳街,早在唐代就是一个民居非常集中的地方,汇集了许多家境富裕的大宅门。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华,沿河的馆驿是历代管家投宿的地方。
小西街的民宅群,面街石门,临河楼阁,傍水河端口,黛瓦粉墙,历来是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
中华游子文化节 德清是唐代着名诗人孟郊的故里,其《游子吟》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以“弘扬游子文化,共叙天下游子情”为主题的中华游子文化节,成为德清独特的人文资源。
时间:每年4月
乾龙灯会 乾元镇民间舞龙习俗古已有之,自南宋起就极为盛行。至今活跃在德清境内的民间龙灯队有数十支之多,保留了淳朴丰厚的传统民间文化。自2001年起,乾元镇每年在元宵节举办乾龙灯会,影响越来越大。
时间:每年元宵节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此后,方圆百里的当地蚕农为纪念西施,每到清明时节,都要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游客可以体验到独特的蚕乡民俗文化。
时间:每年清明节
I. 如何促进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
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特征湖泊型旅游度假区在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以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康体需求为目的,利用湖泊资源、通过选择优越区位和营造良好环境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设施和服务的一种旅游度假区。湖泊和湖泊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特性,除具备度假区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开发与发展模式上与其它类型的旅游度假区相比还有着自身的特色。首先,湖泊拥有丰富的淡水和水产资源,湖泊周围则有着宝贵的土地资源;整个湖区不仅水体景观优美宜人,而且文化旅游资源富于地方特色。其次,与其它类型的度假区相比,湖泊型旅游度假区更注重生态意识的培养,其生态旅游容量比其它旅游度假区小很多。第三,湖泊型旅游度假区具有多重功能,多数将生产功能与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并使二者相互促进,从而集度假、观光、生产、居住、生态与游憩于一体。第四,湖泊是一个封闭性的水域综合体,因此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多以湖泊的自然景观为核心,呈现出绕湖而建的中心环核式布局。最后,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大都严重依赖当地社区,周围有大量湖区居民,他们是度假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以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为例
(一)区域概况
太湖区域是规划区依赖的主要区域。太湖是中国五大湖泊之一,平均水面超过3000平方公里,湖区流域约为35000平方公里。该湖有48岛,并被72个低山及丘陵所环绕,水面被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及浙江省的湖州市所共享,该湖的行政管理权由上述两省4主要城市的政府所共享。该湖湖岸线约为370公里,其中230公里在江苏省境内,其余140公里在浙江省境内。苏州湖岸线约占整个湖岸线的50%,而最短的湖岸线在常州,不到2%。
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最显着的特征是水资源丰富,水系众多,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带。区域位于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客源消费基础。
(二)市场分析与定位
1、市场分析
根据2002年统计和调查资料显示:
98%国内游客——其中包括60%江苏;30-35%上海;5-10%其他;
市场分割——20%商务/公司;10%度假/休闲;50%观光;20%娱乐。
2%国际游客——80%常州外企(75%来自亚洲,10%来自欧洲,10%来自美洲);10%居住和工作在长江三角洲的外国人;10%来自于国外的外国人;
市场分割——80%商务/公司;10%度假/休闲;10%观光。
2、市场定位
市场分析与沿太湖地区的湖滨目的地的比较分析和SWOT分析,对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定位为中国首创的、在开发和管理上达到国际标准的、一流的,集度假、娱乐、观光的综合型湖滨旅游度假区,服务对象为长三角地区的中、高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和商务人员。
(三)产品开发
1、休闲——乡村家园
基于常州市民的收入以及目前为数较少的娱乐设施和区域,城市附近急需开发一个娱乐区域。规划推荐在太湖湾地区开发一个乡村家园。乡村家园一般为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团提供不同的娱乐点和设施。
目标市场:常州居民,江苏有车族。
2、观光——盘古中心、太湖
如果把商务旅游排除在外,常州市目前旅游产品的比例是以观光旅游为基础。计划中把盘古中心建成关键项目以及太湖湾观光旅游的旗帜性景点,作为观光旅游和教育旅游的主要形式。其周围可作为观光和部分休闲的旅游资源是太湖本身、常州主要景点和大运河。
目标市场:长三角游客、来自亚洲的生态学者和环境专家、学生教育群体。
3、度假与休闲——龙湾和船坞
休闲度假旅游主要集中在龙湾地区,包括一个高尔夫球场,山顶别墅村落和六星级宾馆,会议中心和船坞。酒店类型的分布和不同设施允许中高级市场游客从三到六星级酒店中选择其住宿方式。酒店提供多种健身项目,如SPA、瑜伽、水疗等。船坞和商铺为购物和进餐提供了休闲散步的氛围。
目标市场:来自长三角的有车族、国内商务游客
4、奖励旅游——会议中心、龙湾和船坞
奖励旅游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它是公司为奖励雇员和代理商的业务出色或是为加强和顾客之间的联系而组织的。如今奖励旅游越来越多地把培训研讨会和各种会议结合起来,这样人们就能利用会议之便来参加旅游休闲活动。
5、商务会展旅游:会议中心、龙湾和船坞
基于市场分析和长三角地区会展市场的发展趋势,太湖湾可以为当地和该区域的国内外企业提供会展设施和服务。会议市场也平衡了旅游市场受季节影响的问题,由于通常会议都是在工作日进行的,因此在旅游淡季也能带来收益。
湖泊型度假区的定义及特点
湖泊型度假区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定位,但在我国度假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它是利用湖泊资源,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和选择优越区位,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康体为目的,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服务和设施的一种旅游度假区。
由湖泊特点和湖泊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特性,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发展,除了具备度假区一般的特征外,与其他旅游度假区相比有着自身的特色。
1、资源特征
湖泊型度假区内各种资源的丰富性,湖泊及周围蕴涵丰富的资源,他们是在地质、地貌、水文、化学、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资源,一是有对人们最有用途的湖泊淡水资源;二是丰富的水产资源;三是湖泊周围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四是湖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宜人的水体自然景观,还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多文化底蕴深厚。总之,富饶的湖泊是只要开发得当,可持久地为人们提供财富。
2、生态系统特征
湖泊型度假区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湖泊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度假区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假区开发后,各种度假旅游活动和度假设施融入到湖泊的整个生态循环系统中,使原本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生态旅游容量也相对其他旅游度假区小很多。旅游业的发展严重依赖生态环境,因此,湖泊型旅游度假区比其他类型的度假区更注重生态意识的培养。
3、功能特征
湖泊型度假区具有多功能性。一般而言,休闲度假是湖泊型度假区最主要的功能;由于湖泊一般有良好自然景观,或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湖泊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游览观光成为多数湖泊型度假区另一个主要功能;湖区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农业基地,湖泊型度假区在担当旅游度假区功能的同时会依然存在农业的生产功能,但多数是将生产功能与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开展与旅游产品有关的参与型旅游活动,如垂钓、种植、采摘等农业旅游形式,这样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所以,通常湖泊型度假区是集度假、观光、生产、居住、生态与游憩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是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景观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与游憩系统的复合。
4、空间布局特征
湖泊型度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具有多重性。湖泊是一个封闭性水域综合体,这决定了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应绕湖而建,以湖泊自然景观为核心,饭店、商店、娱乐设施等环绕自然景观分布,形成围绕景观为中心环核式布局结构。由于湖泊型度假区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度假区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结构。如太湖周围度假区的开发就符合这种特点,环太湖有四个地区开发了旅游度假区,分别是无锡太湖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他们都是绕湖而建,同时他们都是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自身的布局又呈现离散性。
5、社区特征
湖泊型旅游度假区发展会严重依赖当地的社区,具有明显的社区性特征。这是由于湖泊是生产的集中区,所以周围会有大量的湖区居民。在度假区的开发与发展中,对它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他们是度假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相比,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社区性更明显,社区对度假区的发展影响更深。
6、空间竞争特征
湖泊型度假区的空间竞争特点:湖泊属于遍在性旅游资源,具有共性大、独特性小、空间竞争替代性强的特点。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和东部地区湖泊较多,这样,中西部地区的湖泊很难吸引到东部地区的观光游客,主要吸引了本地的观光游客。长江中下游和东部地区虽然具有发展度假旅游的经济基础,但东部地区海岸线较长,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海南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滩等着名滨海旅游度假区。湖泊度假区和滨海度假区的相似性较多,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湖泊度假区容易被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滨海度假区所替代。最终,长江中下游和东部地区湖泊形成了吸引较多观光游客、少量度假游客的状况。
7、开发特征
在开发中,湖泊型旅游度假区有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要求高、客源市场针对性强、对定位要求高和更多关注开发带来的影响的特点。在功能和项目设计上,湖滨度假区项目于海湾度假区相比,其居住、商业等设施的规模稍小,标准也会有所降低。滨水的环境特点也决定了水上运动是主要的游憩方式。除了各种水上运动设施外,滨水区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及野营、垂钓区既能保证开敞空间的存在,又增加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