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传播道教文化有什么功德

传播道教文化有什么功德

发布时间:2023-02-07 15:53:54

A.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它不、以各种道团组织在民间流传,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几代道教学者的宣传和改造,道教教义逐步地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扶持,从民间走向官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之一。作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产生着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社会作用。它与儒教、佛教两家鼎足而立,互相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由于它的诞生是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所以道教必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产生影响。道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鲁迅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多方面的,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学艺术领域: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发生的重要影响,在西方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均可以发现。同样,中国的宗教文化也曾经对中国的文学发生过重要影响。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6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盘古真人等等传说还有道教本身所创造的神仙故事,如关于八仙的传说,以及有关泰山、华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的神话故事,也盛传于民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的平等社会。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产生了一批类似《桃花源记》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还有,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如《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吕仙飞剑记》、《七真传》等。并且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题材方面,还反映在文体上。再者就是在艺术领域中,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如音乐上,由于道教音乐是为道教宗教活动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又蕴藏着浓厚的道教哲理,与群众的习俗关系密切,为人们所欢迎,不仅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也保留了不少历代已经失传的宫廷音乐曲调和各地民间音乐的曲调,是今天人们发掘和研究中国古典音乐重要方面。建筑上,如武当山现存的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

2.科学技术:一提到道教,必然会联想到一个词——长生不老。没错,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丹术。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从客观上来看,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如当时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且在道教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修炼各种方术,在客观上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与经验。同时,许多道教的人往往兼通药物学和医学,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养生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孙思邈将道教方术与中医药学结合,在导引、服气、金丹、服饵、按摩、饮食起居等方面对养生学作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道家和道教经典文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了古代许多数学与物理成果,对中国古代数学
与物理也有着独特的贡献。最后还有,至今我们仍然引以为傲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火药的发明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总之,道教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技方面的宝贵遗产。
3.民间习俗: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 深刻, 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例如,对城隍、土地、灶君之崇拜和祭祀, 几乎便及全国各个地区、 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 中国的老百姓,不管信仰道教与否,对这些神灵大都很恭敬。每逢年末岁首,道教对于民俗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传统节日里,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如贴门神、灶马,画桃符,十分热闹。这些习俗,有些甚至延续至今。其中门神、灶马、桃符等,均出自道教。
4.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人生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传统,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道,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甘于恬淡素朴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炼,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同时,道教文化中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通过修炼得以延长,此种热爱现世、人定胜天的观点,既与佛教悲观厌世思想不同,又与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听天由命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它是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不能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此外,道教思想主张宽容、谦让,虚怀若谷,反对自矜、自足、自大、自伐,反对骄傲自满,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兼收并蓄态度,融摄百家,像海纳百川一样,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怀,容易吸收各种先进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5、政治领域: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上层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因而长期以来,道教均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并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武器。由此可见,道教与过去中国上层和下层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6.道德伦理领域:道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宗教,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包括功过格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内容不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各种劝善书,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其根本宗旨在于劝人行善积德,去恶从善,因此在中国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这对于社会的安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对我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其实其影响除了体现在上述的领域外,道教还对民族的凝聚力,民间的信仰,中国学术思想领域有着影响。道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是人类的一种伟大的创造,它属于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继续传承下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B. 道教文化的作用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
“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益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显着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因此,建设充满活力型的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充满活力,就是要开创一种优秀的工作局面,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绩得到肯定” 。而道教经典《度人经》中“仙道贵生”“仙道贵度”所体现的利人利己、利世利国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于建设充
满活力型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道教本身就是“以重视个体生命(贵己重生) 的价值观为本,探讨如何使个人精神快乐和生命永恒的问题” 。它不但高扬“出世”的精神,要求道教徒们“度己”,而且也以“入世”的情怀要求道教徒们“度人”。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是要养我德行、扬我薄力、济世利人,促进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等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搭建激发全社会
创造精神的和谐平台。无须讳言,当前社会中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人们创造活力的充分发挥。诸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比如,农民工权益保障、煤矿工作业安全、弱势群体救助、城镇改建与居民安置以及反腐倡廉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不能尽快尽好地形成全社会成员认可的共同价值观,从而迸发出人们主动的创新热忱,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道教主张“既入大道, 身为得道, 虽为得道, 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即不论自己的修行有多高,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那么也不能算得“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自己全力去“为化众生”,那么充满活力型的和谐社会定会生机勃勃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在道教内丹学中“, 性”指心性、理性,又谓之“真性”“真心”“真神”等;“命”指生命、形体, 又谓之“元精”“元气”等。主张“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学,是迥异于中国儒学、佛教及西方传统的养生学而为道教养生学所独有的。中国儒学、佛教的养生学只重视心性的修养而忽略炼精气的命修,西方传统的养生学只重视身体的健康长寿而忽略炼心神的修持;而道教内丹术则践行“性命双修”,既主张通过身体锻炼升华人的生理功能,又主张通过心性修养净化人的心灵,并认为两者不可分离,二合为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这种“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对于我们保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大有借鉴价值。放眼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尽管社会组织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亟待健全之处,社会管理上也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这让许多人产生了紧张焦虑、心浮气躁等亚健康心态,心理病人亦在不断增加,这一切无疑是我们构建安定有序型和谐社会的隐性杀手。如果我们能适当借鉴道教“性命双修”的炼养方法,去主动疏导紧张焦虑的情绪,去积极平顺浮躁的心态,那么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居乐业的居民生活必将指日可待。 作为一个综合有序的体系,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型和谐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而道教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其理想的人格是一种自然人格”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即“道”是万物的本源与规律,研究“道”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全面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今天,为了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本性,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因为“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矣;万物归之而不知主,可名于大矣。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自然之道不可违, 因而制之”。即我们要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遵守生态规则,按自然规律办事。我国的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双高”(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增多以及国民环保意识淡薄等现象无不在昭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是和谐社会的自然物质基础。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有增无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高瞻远瞩地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追求,那些只顾眼前利益逆“道”而行的短视政策势必危害人类自身。因此“, 反者道之动” ,我们应该通过民主法制的推进和完善,遵循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资源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 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儒释道,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讲对社会的好处,无穷无尽,简单而粗略地说有以下几点:

  1. 道教和佛教,都提倡积德行善,孝敬父母。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

  2. 道教和佛教,历史上都在音乐、书画、诗词、雕塑、文学等方面有辉煌成就,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

  3. 道教和佛教,都讲究养生,对养生学有重要贡献,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

  4. 道教和佛教,都讲究修行,主张宽容,随缘,知足,忍让。这些主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家庭和睦。

  5. 道教和佛教,都讲因果报应,提倡持戒断恶,遵纪守法,这种主张有利于法制建设

  6. 道教和佛教,都反对贪污,反对受贿,有利于社会反腐事业。

  7. 道教和佛教,都反对邪淫,反对赌博,反对毒品,有利于清除社会上的黄赌毒。

  8. 道教和佛教,都讲轮回,这种死后再生的理论,可以消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将来升起希望,快乐地生活,有利于人民群众心理健康。

  9. 道教和佛教,都提倡和平,反对战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

    ……

D. 道教的教义是什么在世界上的传播发展如何给人们带来哪些福祉

道教的基本教义:天人合一,借假修真,清静无为,积德成道。
传播发展:在中国唐代是发展鼎盛时期,对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有传入.目前处于发展低潮。
道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福祉:有利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心灵的平静与和谐,清净无为,与人无争的思想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E. 道教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道教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在21世纪里,世界经济将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相互往来必将日益频繁,在文化发展方面,也将走向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对话和相互交流的局面,虽然彼此之间的相互矛盾和斗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会存在彼此之间的相互吸取和相互补充,而且由于西方文化的日趋腐朽和没落,东方文化必将日趋活跃,逐渐发挥其更大的重要影响。在东方文化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这一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的道教文化,也必然会受到愈来愈多的人们的关注,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其中的许多合理思想,可以纠正当前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严重失误,值得西方文化借鉴和吸取,为全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这里不准备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述,仅就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 ,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鼓励人们为个人名利而拼命竞争,导致人们为了金钱和享受,可以不顾一切,终于使整个社会道德沦丧,歪风邪气蔓延滋长。相反,道教文化则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名利,而在于尊道贵德,唯道是求。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归真返朴的思想,不为个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的私欲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导的人生准则,整个社会风气就将大大好转,人们的思想素质也会大大提高,并从金钱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人的真正价值,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 ,在对待人际关系方面,由于西方文化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作祟,总是企图统治别人,奴役别人,认为只要凭借自己军事技术的优势,便可以任意地侵犯别人的权益,夺取别人的生命财产,甚至包括别国的领土主权。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弱肉强食”,“强权就是公理”,不能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人和弱小民族,这样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息,使整个世界永远不得安宁。相反,道教文化则主张济世度人,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37〕。反对“智者”欺负“愚者”,“强者”欺负“弱者”,“少者”欺负“老者”,认为这是与“天心不同,故后必凶也”。〔38〕它还认为“天道助弱”〔39〕,“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40〕,主张实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这些思想办事,就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也可以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富国和穷国均能和平共处,整个世界自然也会得到安宁。

第三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总是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带着征服者役使万物的思想,把大自然看作可以供人类任意掠夺的对象,尽情地榨取。其结果,却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相反,道教文化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41〕,“自然之道不可违”〔42〕,因而主张人应当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协调相处,顺应大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否则就将作茧自缚,必然危害人类自身,最终将被大自然把整个人类都从“地球村”开除出去。

由此可见 ,道教文化中确有不少救世良方,可以医治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弊病,拯救西方文化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灾难,其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展望未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在弘道的征途上应当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两岸学者乃至世界华人能够携起手来,团结一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使我们的道教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http://www.taoist.org.cn/xueshulunzhu/lunwen/qxt1.htm

F. 道教对我国的文化有什么影响

一方面,道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便一直是道儒释三教一方面彼此互相对抗、互相斗争;另一方面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三教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斗争是表面的、次要的,而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则是实质性的、主要的。因此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马端临称它是“杂而多端”。唯其如此,所以许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留存下来,得以流传至今。 另一方面,在道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中国学术思想的领域来看,道教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着名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元代的俞琰、杜道坚、张雨、雷思齐,明代的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代的王常月、李西月,当代的陈撄宁等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儒释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内在融合与发展。 第二 ,从文学艺术领域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有非常深刻而突出的影响。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题材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文体上。此外,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 第三 ,从科学技术的领域来看,道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道教为了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从其开创时起,便十分重视修炼方术,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客观上却在中国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 ,从政治领域来看,道教的社会影响更为广泛。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上层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因而长期以来,道教均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并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武器。由此可见,道教与过去中国上层和下层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五 ,从道德伦理的领域来看,道教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很突出。道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宗教,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包括功过格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内容不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各种劝善书,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第六 ,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这些领域来看,道教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人生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传统,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道,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甘于恬淡素朴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炼,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同时,道教文化中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通过修炼得以延长,此种热爱现世、人定胜天的观点,既与佛教悲观厌世思想不同,又与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听天由命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它是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不能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此外,道教思想主张宽容、谦让,虚怀若谷,反对自矜、自足、自大、自伐,反对骄傲自满,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兼收并蓄态度,融摄百家,像海纳百川一样,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怀,容易吸收各种先进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第七 ,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方面来看,道家和道教文化所起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例如,我们大家都承认自己是黄帝子孙,这个思想的渊源,就和道家与道教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以黄帝为祖宗,这是家喻户晓的事。这个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它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越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除以上所讲七个领域之外 ,道教对民间的风俗习俗和民间信仰,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崇拜三官、灶神、城隍神、土地神、财神、雷神、八仙、妈祖等,都和道教有密切关系。

G. 道教有功德吗

道教当然是有功德的,只不过道教一直以来很低调务实,所以不会修功德,立功德碑。
1。大德所问具体是指何功德?
解脱烦恼功德?修行圆满功德?利益众生功德?
2。功德一词源于佛教,与“福德”不同
福德是指善业善报
就如同道教所主张“得道飞升”
因修善业而享天人(仙)福报果位
待福报尽时又会堕入下界(即非天界)轮回
3。而禅宗认为所谓的功德,是指“修行所成”,明心见性才有功德
六祖慧能和尚:“功德需自性内见,而非布施供养之所求。”
所以说,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功德:
一、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此为佛心“真诚清净正觉慈悲、平等”
超凡入圣,了去生死,真正觉悟大道
二、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即为法身
三、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
即为佛陀境界
总上述所说,所谓功德其实就是达到“成佛”的境界,因此道教没有功德之说,顶多有福德而已。

H. 什么是道教 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着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I. 道教有功德吗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
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原文出自桑楚道人《道教知识一百问》

阅读全文

与传播道教文化有什么功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