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西安饮食传统文化有哪些

西安饮食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10 00:36:46

Ⅰ 西安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隋唐时期尚未出现炒锅,因此也没有炒菜,烹饪方法以水煮、清蒸、烧烤为主。当时稻米主要产在江南地区,关中长安的人们不以稻米为主食,而是吃用小麦做成的饼。饼食也分汤饼、蒸饼、烧饼三种,其中汤饼的吃法就可能是后来羊肉泡馍的雏形。此时,鸡鸭鱼肉不被认作是肉,猪也未有大规模养殖,人们吃羊肉甚盛。于是他们以汤饼的做法,将所食的羊肉及其他辅料,与切好的面饼一同下锅亨煮,撮合出了羊肉泡馍这道美食。泡馍讲究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分开煮,肉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常见煮泡馍汤,一口近1米口径的大锅,下的调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装满满一袋,投到锅里煮。讲究的卖家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7点开门,下午1点左右就关门了。

1葫芦头泡馍

Ⅱ 西安的饮食传统文化有哪些

西安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与其历史悠久有很大关系。西安饮食文化更多表现为皇室文化、帝王文化、宫廷文化和地域文化。全国很多地方的一些传统吃食、民族小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了。而西安的大多数吃食都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比如“羊肉泡”,有人说秦代就有,是秦朝的礼馔,也有人说是唐代伊斯兰教传入长安后才有;西安的“凉皮”早在秦朝就有;“锅盔”馍则在周代就有,称为“文王锅盔”。这些吃食现今在城市和乡村依然十分普遍,依旧很受人们欢迎;宋朝的“水晶饼”如今不但在卖,而且市场越做越大;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樊记肉夹馍”如今更是陕西的一大名吃。
西安饮食文化还体现在很多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或者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西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水盆羊肉,要和一种饼同吃,这种饼叫月牙烧饼,它的来历和月宫里的嫦娥有关。黄桂柿子饼是西安人最喜食的小吃之一,相传1644年李自成称王西安后,进军北京。当时,关中正逢灾荒之年,临潼县的老百姓就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伴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并让他们带在路上当干粮吃,义军在百姓的支持下,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北京。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成熟,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而关于西安人最爱吃的锅盔馍,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修乾陵时,因民工在头盔中烙制而成,所以称锅盔;也有人说早在周朝就有了锅盔,所以锅盔又被称为“文王锅盔”。总之,吃西安的饮食和小吃,实际上也是在品读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西安的饮食与外地饮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庞杂性。在西安,不论大菜、小吃、糕点都是品种繁多,各式各样。中国的菜系一般都有很强的地域性,更有很强的物质属性。比如粤菜的海鲜、川菜的肉、鲁菜的河鲜、新疆菜的牛羊肉、云南菜的山珍和菌类,但西安的大菜(即陕菜),古代、现代加起来有上千种,它们山珍海味肉禽,无所不包。据统计,西安的小吃有几百种(这还不包括民间的一些小吃),风味独特,一品一味。西安回民小吃,更是陕西小吃一绝。不仅品种多,而且做工精致、风味独特、营养卫生,已经成为中国民族菜、清真菜中很重要的一支;西安的糕点更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在西安被称为名贵小吃的就有几十种,如“黄桂柿子饼”、“粉蒸羊肉”、“酸汤水饺”等等。前几年,西安旅游界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到西安旅游的老外是“住在宾馆、吃在外”。所谓的“吃在外”,就是指老外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品尝各式各样、风味独特的西安小吃。西安的几条小吃街,规模之大、品种之多、经营时间之长,在全国都不多见。
西安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一座旅游城市,作为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其文化的包容性由来已久,是历史形成的。唐时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一百多万人,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人、中国人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外国人,特别是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日本、朝鲜人则又纷纷进入长安,同时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饮食及其文化。早在唐代,西安的饮食市场就十分开放,西安的许多食品、小吃,如“羊肉泡”、“胡麻饼”、“饦饦馍”、“羊肉串”等都有很强的外域特征;当时,长安城中的酒肆、饭庄里的陪酒、陪歌女大都是从外域来的女子。
如今的西安,更是传承了古代长安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在西安,你可以吃到粤菜、川菜、鲁菜、湘菜、淮扬菜、云南菜、新疆菜、贵州菜、东北菜等全国几十个菜系的佳肴,各地的上万种小吃,而且还能品尝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各色美食。同时,也能吃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餐点,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韩国、日本料理,巴西烧烤,新加坡快餐,法国大餐和印度菜等等。西安餐饮市场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外地、外国的一些餐饮形式、菜系、小吃,一旦进入西安就能火起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安城市的包容、西安人的宽容以及西安文化的多元,从而引发了西安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有人说,西安人具有多重性格,所以,西安人的味蕾也同样具有多重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西安人都能接受。如今,在西安,吃西餐也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总之,在世界的三大菜系中,不论是法国大菜、土耳其菜还是中国的诸多菜系,在西安,你都能看到、吃到。西安无愧于一个美食王国的称号。这是西安城市的光荣,也是西安人的自豪。

Ⅲ 每到春节乡村就会有很多奇葩的宴席,说说你遇到过的

大荔九品十三花,远赴人间惊鸿宴,盘点陕西五大名宴

宴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宴会的形式、其中的礼仪和宴会上的游乐方式等不同程度了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而在中国 历史 上,载入史册的宴会也不在少数。 历史 文化厚重的陕西,着名的宴会有很多,也催生出不少盛宴标准。

从时间上看,分为古代名宴和现代名宴,古代名宴中大部分是宫廷宴,像烧尾宴、探春宴、新进士曲江游宴等等,现代最负盛名的是以下五大名宴。

一、仿唐宴

宴会在唐宫中进行,顾客据案而坐,菜单做成卷轴状。餐具、杯具均仿唐制。服务员均穿唐装,发髻高高挽起,伺候在旁。宴会开始, 由一名宦官手持拂尘,宣读“圣旨”,说明宴会名目、性质。乐队奏起丝竹,大家举杯相敬。每上一道菜,都有“官家”出面宣读菜名,解释菜品富含的文化韵味。席间还表演唐乐舞,吟诵唐诗。喝的酒是李白、杨贵妃喝过的“黄桂稠酒”,吃的菜、面点、羹汤以《烧尾宴食单》中给唐中宗进献的食品为主,共数十道。包括:惘川小样、五生盘、三皮丝、驼蹄羹等。其突出特点是选料精细、造型古朴、品种名贵,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二、九品十三花

陕西国学风水师严峻:九品十三花是陕西省大荔县宴席大菜一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九品十三花”非常讲究,从上菜的程序来说,先上九盘茶点、四盘干果、四盘水果、中间一盘甜点。甜点上必须点上红点,寓意喜庆高官的意思。再上十三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海菜、四个素菜,中间一个正主子。十三道凉菜与之前的九盘茶点拼成的图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四方形。

撤下这一桌,再上九个热菜, 这些都是大荔的名菜:洪福齐天、柜中缘、烩金门、升官图、酸汤小酥肉、银耳粥、生氽丸子、酸辣肚丝、蜜汁轱辘。撤下九个热菜,再上九碗。其间还有手工花卷、千层锅盔夹辣子、燕麦面皮和野菜窝窝头等。

九品也称作大荔水席,之所以被称为水席,因席中汤菜较多而得名。传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奔长安,途经同州府,品尝到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后,赞誉到“民间竟有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养人”。而最正宗的莫属大荔朝邑镇永恒九品十三花。

三、饺子宴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常小吃登上宴会的“大雅之堂”,是西安饺子宴饭店近年的独创,它与着名的仿唐菜点和牛羊肉泡馍,一并被誉为“西安饮食三绝”。

西安饺子宴之绝,首先在于用料多样,味型各异,造型美观。馅料既有时令鲜菜和一般鸡、鸭、鱼、肉,还有猴头、海参、鱼翅、发菜等山珍海味。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很荣幸能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也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再次表示感谢。

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乡亲都会回家,人多了,各种宴席也就多起来了,很多都是家里有喜事:娶媳妇,嫁女儿,生了小孩或者买了房子,无非是大家聚一聚分享一下喜悦。

不过我参加过一场比较奇葩的宴席,那就是有个亲戚考了两年终于拿到驾照了。哈哈哈……宴席上他无比兴奋,大家也替他开心,当时宴席上的氛围还是蛮好的。

Ⅳ 陕西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

下面这些内容都是抄袭的,请你参考一下,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Ⅳ 陕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十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Ⅵ 陕西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关中皮影

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

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关中皮影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汉调二簧

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Ⅶ 西安有哪些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安的着名景观,

不仅有传统关中八景,也有明代城墙、西安碑林、大雁塔、小雁塔等标志性人文遗迹。还有秦皇陵兵马俑遗址、大明宫遗址等举世着名的历史遗迹。

着名的陵寝主要有华夏始祖的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

此外,关中秦腔、长安画风、西安景泰蓝、唐三彩、蓝田玉雕等都是西安传统文化的代表。

西安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也有为数众多的宗教名胜。西安的宗教名胜包括佛教寺院、道院、伊斯兰斋堂。

西安着名的寺院有西安大慈恩寺、西安青龙寺、周至仙游寺、法门寺等。道院有西安八仙庵等,伊斯兰斋堂西安清真大寺等。这些宗教名胜,无疑是古都西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以及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秦腔是最能够代表古都西安气质的一种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既有关中古都火爆、豪放的一面,又有它朴素、柔和的一面。

Ⅷ 西安饮食文化

西安有许多风味食品,原产地本来并不在西安,但西安人现在随时都能吃到,这是市场经济的功劳。闻名中外的西安,有古色古香的饮食街。
饮食街经营着潼关的鸡蛋饼,华阴的脂卷,渭南的时辰包子、炉齿面、牛舌头烧饼,大荔的带把肘子、枣肉模糊,韩城的羊肉臊子饸饹,蒲城椽头蒸馍,白水的红烧肘子,富平的太后饼、石子馍、酥饺子,周至的藕粉,蓝田的粽子,礼泉的桩顶石馍,户县的大米面皮子、汤面疙瘩,武功的烧鸡、油酥饼,乾县的锅盔,陇县的插酥,三原的白封肉、甜浆、油塔、笼笼肉、水盆大肉,岐山的臊子面、油炸豆腐,宝鸡的茶酥、甜浆,品种够丰富的吧。就这样还不算西安自身久负盛名的“八景宴”、“囫囵鸡”、“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牛羊肉泡馍”、“黄桂柿子饼”、“甑糕”、“海味葫芦头”、“樊记腊汁肉”、“徐记黄桂稠酒”等等。
几乎每种食品都是一个故事。
外地人在西安见到“锅盔”,无不大吃一惊。锅盔形似菊花,直径8寸,厚6分。虽然叫不出名字,但都知道这是大饼。察其形思其状,都以为不熟。其实这是多虑。上好的乾州锅盔,使用特质面粉制作,是用麦草软火慢慢烘熟的,所以水分极少,它肉瓤起层、质酥味香。乾州适值陕甘大道,是旧时官、商、军队往来必经之处,锅盔(圬)即使在大热天里也不馊不变质,是旅人携带的最好食品,所以很快名声在外了。锅盔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公元624年至705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锅盔因而得名。后几经改进,才有了如今的风味。
西安人夸锅盔,故事层出不穷。话说“文革”期间西安出了一位“首长”,人京后,其母携锅盔馍去看儿子。保健医生见了锅盔皱眉头,说:“老太太,这东西首长不能吃!”老太太问为啥就不能吃了?医生说首长吃了这个城砖一样厚的饼子会不消化的!老太太生气了,说:“俺娃就吃这个吃大的,如今怎么就不消化了?你把他给我叫来!”首长来了,一眼盯见锅盔,还未叫妈哩就掰下一块塞到嘴里去了。医生吓坏了,说首长快吐,这要出政治事故的。首长说:“你知道什么!”
西哈努克到陕西,一软一硬只喜欢两样东西,软的是临潼火晶柿子,硬的就是西安锅盔馍!
再说说石子馍。石子馍是最能令人联想的了。你的思维穿过时间隧道,越过清、明、元、宋、唐一直追溯到石器时代,那时氏族还未使用铁器,刀是“石刀”(现在江苏省睢宁县仍把菜刀叫“石刀”),斧是“石斧”,锅呢?没有。容器只有“陶”。后来氏族人发现,火堆中的石头是很烫的,于是他们便把猎取的食物放在石头上烙烤,然后再进食。这些石头,如今就摆放在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展柜中。
石子馍的具体做法是:用上等白面粉,和入油和盐(糖),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制成馍坯。选取小而光滑的小鹅卵青石子,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植物油涂过,放人深边平底锅内,置火上加热,用手勺不断翻搅,使石子受热均匀至烫手,再将石子放在馍坯上然后压平,用中火加热,使之下烙上烫而成。烙好的石馍干脆清香,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石子馍历史悠久,是由远古的“燔黍”(以黍米放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石子馍在唐代叫“石鏊饼”,唐宪宗元和年间已成了民间普遍食品。清代随着秦人宦游江南,石子馍传到金陵。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称石子馍为“天然饼”,同时叙述了泾阳张荷塘府家做天然饼的方法。
关于黄桂柿子饼,民间流传着李闯王这样一段轶事。相传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带大军攻打北京。时值灾荒之年,临潼百姓就用当地所产的火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让士兵在路上食用。由于这种饼抗饥耐饿,义军官兵食后,个个精神饱满,没用多长时间就攻下了北京城。
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色泽红润,气味香美,肉质酥松,咸烂可口。它的出名和慈禧太后还有关联呢?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仓皇出走逃到西安。有次她乘坐御辇途经西大街桥梓口,那时这里是个很陡的坡,车子正在上坡,慈禧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就问什么东西这么香?当时陕西巡抚回答说,是一家卖牛羊肉的正在煮肉,主人姓童,叫老童家的。太后闻听,喝令停车,派人买来一尝,大为赞赏。王公大臣们为了博取慈禧的欢心,遂由兵部尚书赵福桥的老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金字招牌一面,悬挂门口,现此店此牌仍在。
葫芦头是西安传统风味。相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来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猪肚的小店吃“杂糕”,发现腥味大,油腻多,问及店主才知制作不得法。他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告知店主烹制肠肚的方法,并将他一个药葫芦留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传授的方法,先后通过十二道手续处理肠肚,然后从葫芦里倒出花椒、大香、上元、肉桂等调味品入汤烹制,使杂糕香气四溢,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特别好吃。西安今天的“海味葫芦头”是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调整了原料,加入海参、鱿鱼、鸡肉等。

阅读全文

与西安饮食传统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