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贵州中医药文化有哪些

贵州中医药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10 06:46:08

⑴ 中华传统医药都有什么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三者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
●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项目众多。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高速消失、过度开发、瞬息变异的危险,保护任务极其繁重。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很大进展,文化部门正在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包括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标准在内。对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传统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根据我国存在医药文化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为基本经典的传统医药,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流医学。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经过30年的发掘整理,已有近40个少数民族发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传统医药的代表性着作。
民间医药有两个概念,一是在体制上以公私来分,民间医药是指非公有制的民营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二是在学术上以朝野来分,民间医药是指当代中医教育体系之外不属于《黄帝内经》一脉的流散于民间的草医草药。如云南的“黄家医圈”、陕西的“太白七药”、某些道家医学和佛家医学,以及一些既不属于主流医学,又无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古代有一种“为国医所不道”的“走方医”、“草泽医”,或叫“铃医”、“串雅”,就属于这一类(见清·赵学敏着《串雅内外编》)。传统医药中的民间医药,指的就是第二种概念的民间医药。有的学者曾经把这一类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的初级阶段,但后来发现他们纵使“上升”一格,也并不属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主流一脉,而且自成体系,自称“另类”,仍然“为国医所不道”。于是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在传统医药内给它留下位置,称它为“民间医药”。
例如“黄家医圈”是以“中生万物”“人命乃万命之首命”为哲学基础的一种医学理论,以“万物有圈圈为界,万物有网网相联”揭示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内在联系。黄氏家族从唐五代延续至今,祖籍福建邵武(王国维先生有考据),世代传承。其一支转辗迁徙,后在云南昭通巧家落户,今于云南昆明行医。有《黄氏医圈》(黄传贵编着)一书传世。
“太白七药”又称“秦岭七药”,是以“七”字命名(如桃儿七、红毛七)的一类草药,约有115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山脉,以“四梁八柱”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另一处土着的医学宅第。今人已出版《秦岭七药》(毛水龙主编)、《太白七医研究与应用》(宋小妹、刘海静主编)等着作。
其他的民间医药包括民间的一技之长,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非遗”角度看传统医药的内容
中医药和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其他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尽可以各展其美,各美其美;相互之间,更应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各医种的基本内容大致分总纲、医养、药物、节庆四个部分:一是总纲,或称总题。如传统医药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方法。二是养生及医疗。包括养生、诊法、疗法(或合称诊疗法)。三是药物。如药材,饮片炮制技艺、成药制作技艺;老字号企业文化。四是习俗和节庆,如清明辟瘟习俗、除夕饮屠苏酒之类和传统药市。中医药分这四部分,民族医药也分这四部分。为了留有余地,还可以加“其他”一类,如藏医是和天文历算连在一起的。医学和天文连在一起,甚为普遍。中医有五运六气,彝医和太阳历关系密切。这是各类文化互相交叉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中医的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与传统体育,药膳与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烹饪),养生文化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都有交叉。
“传统医药对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有人认为失之于虚、言之于玄,令人难以理解。事实上,各民族、各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各不相同,每一种认知都是打开生命奥秘的一扇窗户和一把钥匙。苗族有苗医生成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已故老苗医龙老六曾口述《事物生成共根源》一书,公认是苗医药的哲学基础。傣文经书《嘎牙山哈雅》(意译为《人体解说》),就是一本讲“生命起源和人体生长发育的书”。彝医有《娃娃生成书》,是从彝族毕摩经《作祭献药供牲经》中摘录的,描绘了人体生长的全过程。以西医和中医来说,西医将人体分为运动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系统等九大系统即九大生理解剖功能,这是对人体生命的一种微观观察和精确认识。中医将人体分为阴阳、脏腑(五脏六腑)、经络(十四经脉)、气血几大功能部门,是对人体生命的一种宏观认知和动态把握。传统医药从不同角度、不同信仰、不同层面认识人的生命,并引申出不同的养生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各有所见,各有所长,为人类的医疗保健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在传统药部分,一般都重视饮片和成药的制作技艺,因为手工技艺是“非遗”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商言商者过分重视形而下的“物”和“术”,容易忽视制作技艺的原创精神、思维特点、无形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古代,民族地区商品化程度极低,无古老的民族药药店,谈不上什么经营思想。但中药店古代就有,于是形成一种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蕴含着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如北京同仁堂的“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前一个“必不敢”,是“不减料”;后一个“必不敢”,是“不偷工”,合起来是“不敢偷工减料”。上面还有一层,叫“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冥冥中由老天在监督着人们如何做。这就涉及到中国人的信仰形式。这信仰形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此外如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堂匾)店规,“药业关系生命,尤为万不可欺”。广州陈李济的股份合作,“同心济世”。原文是“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还有许多老字号药店在制作名贵中成药时有意在稠人广众之中公开投料,招摇过市,以昭信誉。如做全鹿丸时抬着大鹿游街,做人参再造丸时晚上点着黄金大蜡烛在众目睽睽之下投料配料,其目的都是为了袒露诚意,取信于民。
药品是救死扶伤的特殊商品,同样一个“货真价实”,其责任,其权重,其作用,其后果,在药店和在别的商店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中药老字号的企业文化。
当然,其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最终得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所以,以老字号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老字号的企业精神,二是传统中药(多为名牌)的制作技艺。在数字化处理的时候,“企业精神”比较虚泛,难以表现;特别是老字号基本上都经过技术改造,传统手工艺很少保留。于是传统名药制作技艺中的若干关键环节,若干“绝招”,成了传统中药“非遗”保护的重点。
前几年评审“非遗”项目时,出现过“某某某中医药文化”等项目。后来有专家指出,这种“某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命名方式,内容过分笼统宽泛,逻辑上有循环往复之嫌,应该换一种项目名称来表述。这个意见颇有道理。但并不是说中药老字号的中医药文化就不存在了。相反,这正是一种值得珍惜的企业精神,是现代社会缺失或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发掘并加以发扬广大。
传统医药作为“非遗”的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口头传统与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我国加入了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邹启山主编,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中的“安第斯卡拉瓦亚的宇宙信仰形式”即属此类。其实,世界上的传统医药都可以包括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之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文化。按照当代社会的语境和一般认识,文化属于社会人文科学,而中医归于自然科学。但中医有丰富的哲学思维和人文精神,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是“两栖”的人类生命科学。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门类资源对象,主要有生命与疾病认知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和表现空间,代表性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代表性的诊法和疗法(或合称诊疗法);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传统配本和手工制剂技艺;传统饮片炮制技艺和成药制作技艺;有关传统医药的习俗和节庆;传统医药传承人的生平、业绩及技艺表演等等。如此梳理下来,传统医药类的“非遗”项目,无论申报和保护,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要做。传统医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的非遗项目共分十个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传统舞蹈(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我国在2005年后非遗申报和评审初期,原则上是申报什么,评审什么;谁先申报,谁占先机。申报项目是无序的,整个工作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近10年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对深化改革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要求,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规划性,减少随意性;加强主动性,减少拉动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正在制订采集方案编写规范、数字资源采集实施规范和数字资源着录规则,为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了条件。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订,可以分三种情况:一是应该标准化而且可以标准化的,二是应该标准化但一时难以标准化的,三是不能够或不应该或不必要标准化的。因为其中有许多模糊的、感性的、瞬息万变的内容,为模糊数学认可的东西。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标准化以后,也可能成为一块板结的土地,一个“闲人莫入”的篱笆。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文以载道”应有的担当,是“厚德载物”题中的含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⑵ 贵州省中医药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振兴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中医药产业促进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持和发挥本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传承和发展以苗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侗族医药等为代表的本省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中医药管理工作,承担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医药卫生服务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及人员管理、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卫生健康、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医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履行中医药管理职责,采取措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的具体职责。

市州、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中医药相关政策时,应当听取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中医药服务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

(二)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配备中药房和中医床位;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配备中医医师,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和完成时限,提供中医药服务。第九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各类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级评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鼓励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以品牌、技术、人才等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

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不作布局和数量限制。第十条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举办中医诊所,按照规定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一条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中医执业医师可以在医疗机构中,按照注册执业范围开展医疗活动。

依法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可以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执业,按照所注册专业开展诊疗活动。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上位法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促进和规范本地方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办法。

⑶ 苗族先民是怎样创立苗族医药文化的

在传统医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对它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苗族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支,不仅以它独具特色的民风闻名于世,更因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巨大影响而在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传统医学最早大概可追溯到神农时期,而苗族远古医药文化起源于九黎蚩尤,“三苗”和“荆蛮”氏族部落时期,它们最初大多是通过原始神话、传说、古歌等“口碑”形式而传承下来。在苗族浩瀚的“口碑”文献的遗迹中,“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授按摩强身术”、“药王传医方”等将神话时代的苗族远古医药文化与中医紧密相连,形成了苗族医药文化与中医联系的原始形态。 中国苗族医药学,是我国历史上最久远的民族传统医药学之一。苗族医药学萌芽于炎黄、蚩尤时代,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明清,复兴于近现代,约经历了五六千年的曲折发展历史,才有今天的苗族医药学。说其悠久,因为苗族始祖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我国上古尊称的“三皇”。有关苗医神话传说“蚩尤传神药”与“神农尝百草”和“歧黄论医道”是在同一时代,苗族医药是远古原始神话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经历了苗族原始鬼神教与巫教文化相互兼融后,孕育出以“巫医一家,神药两解”特殊巫医文化形态而后传衍出来的苗族医药学。 苗族医药学随着历史的尘封而被湮灭了许多文化精粹,苗族民间远古神话传说在逐渐解冰中显露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医药文化现象,再现古老的苗族医药的辉煌,诠释着其对中医传承的影响。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千古颂扬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采百药,开创医药”的传说故事。神农氏,何许人也?与苗族医药有什么关系?史上记载,早在5 ooo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神农氏之名,始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云:“古者仓牺氏之王天下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搡木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尽管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贷,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瞌。”《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作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传说中的炎帝原是极慈爱的大神,当“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作‘神农’。传说他是牛首人身,大约因为他若牛般造福百姓吧。”传说炎帝是太阳神又兼农业之神,还是医药神。据说神农有一种神鞭,叫做“赭鞭”,是用来识药的,这些草药只要神农用赭鞭一打,就能识别药物是否有毒,识别药物的或寒或热,知其药物赋性,给人民治病。这就是历史上神农“鞭药”的传说。传统医学就在这神话的奇幻色彩中产生。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神农氏“尝百草”,行医治病的传说有如下: 《淮南子.修务篇》:“古者民茹草饮木,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插种五谷,相土地之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 《五帝本纪》: “赫鞭鞭草,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搜神记》:“神农以赫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插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尝药疗疾,救死伤之命。”

历代有关医药文献记载神农氏创医药的有: 《本草古今论》载:“本草始仿于神农,药上三百六十品,此乃开天圣人也,与天地为一体;实能探造化之精,穷万物之理,字字精解,非若后人推测而知之者。” 《医学渊源诠》曰: “医书之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歧黄也。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淮南子》云:“神农播五谷也,囚苗以为教。”日本学者认为,中国稻米最早是苗族发明的,后来传到日本和东南亚。神农与苗族医药,亦即中医与苗族医药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有学者认为: “苗族之所以称为苗,与其先民最早学会种植水稻有关,说明苗族先民属农业氏族或部落,神农氏‘尝百草’、‘播五谷’是农业、医药的始祖。”考证苗族与神农氏的渊源,“有关史实证明苗族的‘苗’与神农有着渊源关系,苗族的农、医又源于神农。苗族的老家正是神农的活动地域,这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十分渊源的关系。古有‘民不祭非类’之说,苗族不是祭祀至高无尚的黄帝,而隆重祭祀神农及其后裔蚩尤,充分说明神农是苗族的农医始祖。” 通过历史考证结合民间传说,神农与苗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苗医始于神农或者说是神农是苗医的始祖也是可信的。由此可知,苗族原始医药文化可说是中医的雏形。 在此不能不提另一个苗族崇敬的祖先----蚩尤。九黎蚩尤是生活在公元前大约2500古代氏族部落联盟。与黄帝部落联盟是同一时代,黄帝部落与九黎蚩尤冲突,在涿鹿之野打败九黎,蚩尤被擒杀,其九黎部落被迫离开黄河流域,向南方迁徙,他们来到长江中游,这是苗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徒。他们在长江中游定居了400多年,形成了一新兴的部落联盟一一即“三苗”或“三苗国”。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关于阪泉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曰:“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女为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 相传蚩尤从小聪明伶俐,九岁时离家到黄河边的高山峻岭向生翁爷爷拜师学艺。九年后,蚩尤懂得一百二十种礼规,能应变天下大事;掌握一百二十种药,成了能治百病、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神医;精通十二道神符,成为能呼风唤雨,明阴晓阳的大神。”传说蚩尤学艺回来后,生了九个儿子,长大后都学会了蚩尤的本领,一个儿子管九个寨,九个儿子共管八十一个寨。蚩尤就成为八十一个寨的大首领。“由于蚩尤懂得一百二十种药,人病了服药能治好,死了服药能复生,老了服药还能还童。数十年后,苗寨人丁发展起来。”这就是苗族历史上“蚩尤传神药”的故事。蚩尤是苗族先民一个传奇式的英雄,苗族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贵州省黔东南称老祖宗为榜香尤,湖南省湘西一带苗族称自己的祖先为剖尤或绞黎够尤(即九黎蚩尤),在川、黔、滇边的苗族人民直接称蚩尤。几千年来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是长生不老,这一理想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祝融是古代传说中天上的一个大神,是南方天帝炎帝的后代。在太上老君开天经的故事中记载了有关炎帝与祝融的关系,“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太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以代禽兽之命也。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出炎,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燧人没后有祝融。祝融之时,老君下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据传说广寿子传给祝融《按摩通精经》九十卷。祝融在南方将书中内容传授给黎民百姓,从此,黎民百姓掌据了防病强身养生的按摩术以后,病痛减少,身体等越练越强壮,延年益寿。祝融还发明了钻石取火,他将人工取火用于黎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熟食,用火防蚊虫、瘴气。这两大功绩为南方三苗之民的生息繁衍作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较早出现的预防医学思想和中医养生思想的萌芽。 在湘黔边区的苗族民间,相传有一位苗族药王,常年奔走苗族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 “一个药王,身在四方,行走如常,餐风宿露寻找药方。” “三千苗药,八百单方”。据湘西凤凰县老苗医石福山介绍: “苗医的始祖是药王爷爷。”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

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岔锐岔嘎)。据说苗王爷爷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一尝,药气在体内或周身串行,气串在人体哪个部位就能治疗那个部位的疾病。传说有一天:“他尝了味蝶形兰花的草根,顿时满口麻辣味,急忙用水吞下,一时间,大脑如昏如麻,失去知觉。醒后回忆说:这草好生厉害,刚才我‘大比农耿’ (苗语即脑壳像烂),便给这草取名‘比耿’,同行的一看,惊道:‘药王,你全身都黑了!’药王一看果然全身不再透明,将这草取名‘草乌’。”在湘黔边境还流传有关药王的歌谣: “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这个药王爷爷神话传说,就是讲巫师精于采药和治病的故事。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单方就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药王”到底是什么人呢? 在中医史学界,因为神农“首创医药,世称药王,后遂以药王为颂神农之称”,将“药王”、神农视为一人也。苗族人民所敬颂的药王爷爷,是否与中医史学上称神农为药王有关?苗医“药王”与神农是否出于一人?其理在于苗族的农医源于神农,苗族的祖先之地是神农氏的活动地域,苗族的祭祀是隆重纪念神农及其后裔蚩尤有关,这些历史说明神农是苗族的医药始祖。所以说,苗族药王爷爷是否就是神农,值得探讨? 凤凰县欧志安苗医的师傅给他传了一首关于药王的诗:“通古亘今求岐黄,石破天惊数药王。风雨耕耘几千代,日月积汇融一章。无文书载理论短,有口皆碑源远长。接骨续筋华陀水,堪叹苗医世栋梁。” 药王爷爷是苗族民间世代相传的苗医始祖。这个药王爷爷不管是谁?他都为中国医药的创立着有不朽之功。药王爷爷创立苗医,与歧黄论医而创制《内经》的功名一样流芳千古,共为祖国传统医药的基石。不管是苗族的药王爷爷还是中医的“歧黄”,他们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代表和医药文化的象征。 原始苗医药文化是从神农尝百草、辨百药,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尝药疗疾,救死之伤;蚩尤传神药,医治百病,起死回生,返老还童,明晓阴阳的大神医;祝融传熟食,传按摩强身健体术,再到药王爷爷餐风露宿寻找药方,出现“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苗医远古医方这一原始医药文化形成过程。苗族原始医药文化的特征为神药兼融的文化形态,具有神秘性、神奇性和神话性。原始苗族医药文化是从传说、神话到药物识别,临床应用的初级医药知识的积累过程。与其同步的过程中,中医从萌芽到形成再到快速发展。 中医与苗族原始医药文化均产生于远古神话时代,充满神秘,在原始的医疗活动中时而彰显神奇作用,才有后来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至今。它们本为一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相互渗透,兼收并蓄。它们的神奇令人困惑,我们要不断地探寻,使之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⑷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

培养目标: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具备较为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中医养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以及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自然科学素养;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国医堂馆)的治未病、预防保健等科室,以及医养综合体、疗养院、养生保健机构、运动保健中心、健康管理部门、健康咨询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健康保险机构等单位,从事各种中医养生工作,如运动养生、辨体施养、针推养生、药物养生、四时养生、心理疏导、养生咨询、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的中医养生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内科学;中医养生学专业导读、中医食疗养生学、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中医养生各家学说、中医运动养生学、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中医养生康复学等。
本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⑸ 苗药的历史文化

1.1 上世纪80年代
80年代初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成立,1984年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会议后,贵州在全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苗族医药调研。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手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苗医理法方药资料,为苗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
1.2 上世纪90年代
苗医药研究整理取得可喜成果,出版了《苗族医药学》等苗医药专着。苗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步入黄金期,开发了近200个民族药成方制剂,同时产生了一批苗药企业。到现在贵州省具有苗药企业70多家。苗药产业开始起步,产值以每年20%递增。
1.3 2007年以前
2002年贵州苗药制剂154个品种上升为国家品种,2002年由于苗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苗药产业列为省重要支柱产业,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中药、民族药产业的研究。2004年苗医药理论系统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 2006年我校特色学科苗医药本科教育开始招生,
1.4 2011年前
苗医专科建设及医院得到较大发展,建立了10个苗医专科,一个公办的苗医院。2008年苗医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获省科持成果二等奖),2009教育部 中药、民族药研发中心立项建设(贵阳医学院)。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进行。

⑹ 传统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传统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九项:

1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2 中医诊法
3中药炮制技术
4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5 针灸
6中医正骨疗法
7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8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9 藏医药

阅读全文

与贵州中医药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