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融入乡土文化内容
一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们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 发掘资源 活跃课堂
美丽的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材安排了中国古代最着名的一些建筑欣赏,如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正规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些建筑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可爱的荆门》电视教学,以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荆门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以及灿烂文化,拓展了原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荆门的风景名胜、古建筑进行欣赏、讨论、尝试线描绘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小画家联谊活动;参观地方美术展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去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写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创造性的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三 寻觅资源 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这一年四季的节日里,民间美术作品记载着人们的生活,丰富和娱悦着老百姓的文化业余生活。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拍下了一组照片,有舞龙灯、敲锣鼓、捏面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灯,这些照片运用在《民间美术》这一课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资源 合理利用
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我们围绕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美术展览、六一联欢、“爱祖国”演讲比赛、学生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以上是我们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资源文化
(一)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探究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做出界定,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文化涉及的门类很多,这就需要美术老师结合其他的科,模糊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很愉快的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有的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美价值的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例如:我在上《悠悠北山街》这一课中,由于北山街是在杭州,很多学生可能去过西湖,但没有真正欣赏过北山街,因此对于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不知道,对于它的历史也不是很了解。由于条件时间限制,不可能带学生去杭州北山街一一目睹其建筑。因此,整节课的安排是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其历史建筑物的特色,教师对一些历史建筑物进行讲解。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原先的作业设计是用速写及绘画的表现手法,画画北山街的景物,我选择学生结合刚才欣赏过的作品表现技法,表现家乡的景,我们的家乡龙游也有许多的美景,溪口也有老街,,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的文化。带学生走出校门去校园附近的老街走走,感受身边的文化,再尝试着去画画。在本课中,我将地方文化巧妙地与课本内容结合在一起,联系生活实际,师生共同挖掘身边的美术文化。
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在美术课堂教学时,选择合适的课题、恰当的切入点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美术,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之一。
( 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时可应用的美术教材,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潜在的文化优势,都存在着具有名族特色的艺术遗存。古老的民间年画、民间建筑、民间家具等都是机器具艺术价值的艺术遗存。地方美术资源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是一切其他美术的渊源和基础。如:我们家乡的畲乡风情,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都是特有的文化特色。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去观摩、了解当地具有名族特色的艺术遗存,更好地拓展美术学习内容,同样也起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知识,美术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寻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来获得需要的学科知识。在美术课堂上遇有一些学科交叉的探究活动时,可让学生主动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
2.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标》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而地方文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现实的东西、人物、事例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于学、乐于接受,有现实的教育效益。就如龙游民居苑,当地学生都很熟悉,当我们把民居苑开发为教材时,他们就会去关注,而且还会积极去收集有关民居苑过去的点点滴滴…他们懂得祠堂的意义,了解了古围墙曾经的作用,明白了读书人的礼仪和追求……从而知道了古民居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去保护。这就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了他们的环境、审美以及学习生活之中,相比书本上的外国优秀艺术作品、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等,更显得实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让我们的学生“和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对话,共同感受生命的快乐与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因而,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从学生所在的本土做起。而这方面农村又有它独特的地方,农村还保留有它传统节日独特的庆典方式(例如元宵节的“灯会”猜谜、农历十月十五的“五谷丰登”等)。
3.学校的美术课要注重从农村就地取材,发挥地方资源的工艺性。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各地域各名族的生活理想,地域特色的形成,丰富的物产以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孕育了绚丽多彩,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文化。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哲学观念、情感气质、文化意识和心理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
充分利用物质材料和自然美的工艺性。植物的花、叶、杆,动物的皮、毛、壳,农村随处可见的石头、稻草....
3. 如何提高美术课的生动性
郊区育英小学 段晓荣[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如何提高美术课生动性的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生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生动性。[关键词]生动性;主体;主导;方法;原则;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主要途径。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美术教学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加强了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美术课的生动性更好的发挥美术课的作用呢?一、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我国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21世纪,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美术课教学更是如此,广大教师首先应跟上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1、在美术课中确立自主性。自主性是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和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动,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自主性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学生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选择和自我决定。任何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培训学生的能力放在与传授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不只关心学生在校时的成绩,而更关心学生离校后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话,我们不否认,决定一个人成长质量与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不光是知识,而更重要是态度与能力。“我们的美术课教学必须围绕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如何使学生会学,如何使学生学的好来进行。我们应该给学生自己发展选择的权利,改变单一的课程和课堂结构,采取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并推动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有机整合”。[1]2、在美术教学中体现能动性。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受,不应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主动的思考、理解和记忆,所教知识才能成为学生认识的一个部分。“什么时候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仍然是一种补充教育,教师看到的是一些学生这门功课不好或那门功课不好,哪门不好就补哪门,这违背了心理学的原理,造成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失败的心理中,形成一种‘越学不好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学不好’的恶性循环。在当前从教育观念、教学过程的转变来讲,就要从补充教育转向扬长教育,教师应更多地看到学生的长处,使学生有学的兴趣、有成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绩都作为激发他们前进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越学越想学’的良性循环过程”。[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和选择,也取决于他们以什么样的情绪进行学习。学生要获得全面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主动发展的素质,才是真正的素质。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激励教学是以学生主导性、主动性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通过激励获得成功,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3、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创造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过程无不包含着创造因素,学生总是有探索新知,追求新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要和意向,具有无限发展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法,采取科学的内容与合适的方法去激发学生构成创造力的因素,促进其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画,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学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民间画和工艺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2]二、备课是做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一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哪个环节不协调都会削弱教学的整体效果。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通过备课以加强教学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保证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备课不仅对于缺少经验的教师是必要的,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同样也要认真备课。教师备课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1、教材分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还要掌握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结构、各章节之间的贯联、重点、难点。从而确定本节课或本课题的基本内容、要求、方法、重点、难点。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过程,要把每一节课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认识、理解和知识体系,从而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来。美术课的教材钻研,自然也包括对课文中所规定的各技术门类的熟练掌握。教师在准备技术性课业时,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再从学生角度来体会掌握课本的要领。2、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了解他们习惯的做画方法。也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家庭状况等等。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才能正确的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在技术性课程中如果学生连怎样配色都不知道,也就不能讲水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有经验的老师可贵之处正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如指掌,从而有充分的预见性,能对症下药,事先给予恰当的指导。3、物质准备。包括欣赏课的图片、必要的示范画、参考图例等直观教具、还有绘画或工艺制作的用具、画室、画板、写生对象、纸张、颜料等。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方面,仍要对必要的物质条件做课前的检查和准备。需要学生自备的工具、材料等必须课前打招呼,严加督促,这样上课才能有保证。4、考虑教法。根据对教学目的、任务的理解及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教师要考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知识型内容用讲述法,技术型内容用练习法等。[3]总之,深钻教材是教学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基础,物质准备是必要的准备,教学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只有都认真做到才能让教师在授课时自如生动。三、良好的教学方法、原则、特点是使教学具有生动性的体现教学方法、原则的选择和运用主要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进行。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原则等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一)合理运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4]讲授法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从教师角度说是传授性方法,从学生角度说是一种接受性方法。所以也可以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在美术课一般理论性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练习的讲述中,都可采用讲授法。讲授法的缺点是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认识。例如光靠讲授法就无法解决怎样画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借助其它教学手段来弥补。2、“演示法”。[4]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的具体方法。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演示法可以分为当堂演示、同步演示、局部演示几种。总之,讲授是为了指导练习,而演示则是为了使讲述具体化,从而使课堂变的生动起来。(二)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各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因此,认真落实教学原则,有利于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教与学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各科教学的共同原则,尤其符合视觉造型艺术的特点。因为它有利于从直观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造型艺术就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感知、认识世界的。有许多美的问题,技术上的问题,往往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必须借助直观的手段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如工艺设计《视觉语言—标志设计》解释“标志”的概念为“作为一种视觉识别的符号,在生活中犹如语言,起着传递的作用”,讲了许多,但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关于“标志”的形象性的明确概念。如果能同时出示各种“标志”的直观范例或实物,并加以归类分析,学生就很容易明白其特点及用途。欣赏课的讲解则更离不开具体的图例。直观性原则既可以发展形象思维,也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理解和记忆,激发探索精神。美术课中直观性原则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首先,语言表述的形象性。因为美术是造型艺术,在美术范畴内的一切作品、理论、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而理论、语言的表述也都要形象化;其次,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制作。直观性教具包括图片、范图、过程图以及由帮助学生理解而做的辅助性教具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象、幻灯等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再次,当堂示范。这在技能课训练中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作画中知道一幅画创造的全过程,以及细节、技法,包括作画姿势、握笔方法等。2、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要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尤其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诱导。启发性原则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想象的各种思路和条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使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才能。3、精讲善练原则。美术课业中大部分是技能性的内容,而技能性的课业主要依靠练习。技能中的理论性讲述必须密切结合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并腾出大量时间给学生自己练习。教学必须遵循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精讲善练是关键。在精讲与善练这一对矛盾中,精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善练的关键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讲述的目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本身就是进一步落实教学要求的全过程。 4、以点带面原则。普通中学美术课的特点就是人多,水平参差不齐。然而作为全民文化基础课,却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教益,有所提高。因此,以点带面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基础好的多学一些,基础差的能达到教学的要求。贯彻以点带面的原则关键是:善于选择典型,以点带面的原则就是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以掌握全班同学在学习美术课中存在的问题,从中总结经验指导全班同学。[3](三)充分体现教学的特点美术课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其特点。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美术属于造型艺术,是既没有声音又不同于文字的艺术。不论是对作品的欣赏还是对美术语言的掌握,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和领悟,这样才能懂的作品的含义或某种技能的要领。2、技能教学的实践性。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是技能性教学。技能性教学的关键是能够掌握和巩固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例如知道美术的知识、技巧、方法并不难,但是要真正会画必须经常画,经常练,不断提高。3、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美术课教学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象,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 4、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的矛盾性。美术练习本身是个体性的,加之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天赋等都各不相同。而美术教学则是集体性的,对学生有统一的要求,这就产生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的矛盾。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到全班的情况,使他们都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使美术教学生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对于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贯彻哪一种教学原则,实施哪一种教学方法,采取哪一种教学手段,体现哪一种教学特点,都必须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生动、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浅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
可以从绘画、音乐、舞蹈、诗词、书法等艺术门类入手,向小孩子们慢慢渗透传统文化。 幼儿接触事物都是非常感性的,因此用艺术去熏陶他们,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传统艺术中感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