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好处有哪些
电影,尽管自诞生起至今仅仅一百余年,但它却是现当代最普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门类之一。电影集商品性、娱乐性、传媒性于一身,也是众多艺术门类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种。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甚至创作现实中所无法达到的情境。每看场电影似乎随着主人公经历了各种不平凡的人生,体验丰富甚至传奇的人生经历。电影的内容影响着观众的思想和意识,它真实的反映现实的残酷,有时候似乎又超越现实给人震撼教育,它包含太多内容,承载各种社会上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暴力、犯罪、性爱……因为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就必须有相关的管理和约束条例,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制度。尽管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各自都有特定的政治内容,但所有电影审查也有相同的部分,它包括限制色情、限制暴力、维护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安定,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些基本内容。
中国电影诞生100多年,历经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电影似乎又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电影票房异常火爆,电影市场似乎逐渐复苏,观众看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热情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我们似乎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又有几部电影是真正得到专家和观众认可的呢?我们不需要震撼的特技场面,养眼的明星阵容,没有好的故事,这些看过就忘。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太夸张的情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简单的内容,缓缓的讲述,最后能让每一个人细细品味,触动内心,达到震撼效果。
中国电影需要好的剧本。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阻碍了电影工作者自由的艺术创作。我国电影审查制度产生的早,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变,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要振兴中国电影,必须建立分级制度,才能促进电影的繁荣发展。
一、电影审查制度概述
电影审查制度是指对具体影片所实行的检查与审定,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电影对何种人群产生负面影响程度的定义不同,却在电影创作中与社会道德保持了一致和平衡。
一些国家的审查分级有强制性法律效力,未经分级或拒绝分级的电影不得发行;而有的国家只是对社会公众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没有强制性法律效力,如美国的电影审查分级。或者也有一些地区对采用了强制执行与建议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我国香港地区的电影分级即属于这种模式。
每个国家的审查制度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审查内容也有相同的地方。包括限制色情和暴力、维护本国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安定,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些基本内容。
我国电影审查制度,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负责电影片的审查。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电影片审查》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凡包含以下内容的影片,都无法通过电影主管部门的审查: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违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诋毁民族优秀文化的;
(十)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我国的电影审查基本上属于电影内容上的审查,在政治、暴力、性审查上较为严厉,特别是色情镜头的审查上,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历史沿革与现状
1896年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以新鲜的表现方式和繁多的题材成为了上海民众间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间接地说明了我国存在的巨大的电影市场发展空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辰,影片在放映时摩电机突然爆炸,被慈禧认为不祥,禁止在清宫内放映电影。 但是电影在民间却迅速流行,京城各戏院纷纷在晚间时段增加电影的放映,在清朝宫廷内部引起了争论。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御史稗寿上书,认为“近日各戏院夜间增添电影,男女均准入座,而电影又非将灯光全行收暗不能开演,流弊尤不可问”,而且放电影所用“电锅等项极为危险”,请伤令各戏院禁卖女座,此事奉旨交民政部办理。而主管此事的外城巡警总厅却认为“男女座位分别于楼上楼下,又各有出入途径,临演之际,先将灯光熄灭,然后引用电灯公司的电力发电,为时不过一二秒钟,凡有伤风化之影片一律禁演,且有巡警往来执勤,开演数月,并无弊端,又可增益知识见闻,绝不可因无凭之毁誉而即行禁止电影放映”。后来,给事中王金溶又上奏:“外城戏院开演戏院,着民政部即行禁止”,外城巡警据理力争:京城上演电影,发起于洋商,推广于华商,与其听任洋商攫取国人的资财,不如使华商分外人之利益。至于“城外戏院所演电戏,本厅有规则取缔之,有警员监临之,有时间限制之,尚无妨碍之处,”但总厅的努力并未奏效,直到该年年底,电影仍在京城内被禁演。电影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娱乐习惯,官方对于电影放映的分歧在于电影夜场是否有碍于“雅观”和社会治安,而不是针对电影内容的关注。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提出,是在电影传入中国后不久的清朝末年。由于电影放映的普遍流行,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11年(清宣统三年)6月,上海的“自治公所”曾公布过类似于电影审查的七项规定《取缔影戏场条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包括:不得放映淫裹影片,男女座位必须分开;收场时刻,至迟以夜间十二点钟为限;如违犯,经查察属实者,将执照吊销,分别惩罚。民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厅”也沿用了这一条例,它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雏形。这个最初的电影审查形态不是针对电影本身来制定的,而是对电影院的管理提出了限制性的要求。当时电影内容均以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为主,所以电影审查的实际意义并未凸显。
民国时期的电影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娱乐方式,全国也建立了许多电影院,电影放映的商业模式壮大。故事片是当时电影的主要类型,比较真实的反映社会的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立电影审查制度成了很多人的心声。大量的有关犯罪与侦探的影片引起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同时,美国电影对华人形象有意的侮辱,加快了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1923年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的成立被看作电影审查制度的开端,并首次定出了电影检查的具体标准:一、确合教育原理,能于社会发生良好之影响者,得加入“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认可字样,以寓表扬之意;二、通常影片,但为营业关系,可无流弊者,本会不加可否;三、如确系有害风化,曾经本会劝告,未经改良者,本会当请官厅干涉。
抗战时期1929年6月5日国民党中宣部召开了全国宣传会议,通过了《确立本党之文艺政策案》,电影被纳入国民党文艺政策的总体框架中,对电影的统治主要体现在电影审查制度的创立,并施行由内政部与教育部合订《检查电影片规则》共16条。该规则实行的是地方分级检查制度,规定省级由民政厅与教育厅办理,县和市有社会、教育、公安局办理。
新中国时期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袁牧之提交的《关于电影事业报告》。向东北宣传局发出了《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对电影剧本审查方针和电影剧本故事的范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第一次明确了人民电影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到1969年,出现了中国电影界的“空白”,各电影制厂被停止拍摄新片,也不得放映旧片。从1970年起,八个样板戏完全占领全国的银幕,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的畸形电影现象,观看样板戏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政治任务。
当代中国,2001年国家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主要是指: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下属的电影事业管理局设立电影审查委员会及复审委员会,依据《电影审查规定》对已经成品的电影做内容和技术质量的全面审查。未经电影局审查通过的电影,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进口公映的影片,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指定的电影进口经营单位经营,在进口前应报电影审查机构审查。进口国外的供科学研究、教学参考的专题片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进口的电影资料片,不在审查范围内,上报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持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进口手续,并于进口之日起30日内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备案。可见,凡在中国境内公开放映的影片,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都必须首先通过电影审查。
三、中国现行审查制度实施及影响
(一)电影审查与电影创作
一些创作者为了迎合审查条例,符合党政机关和国家的总体思想。写出限制了自由表达与原创的能力,导致中国电影类型较单一的现象。电影市场并非一个大通铺,它应该是多元的,有喜欢看商业片的观众也有喜欢看艺术片的观众,多元的电影市场需要的是多元的电影创作。为适应内地的电影审查体制,有些电影不得不对故事情节大幅度删改,导演甚至不惜拍摄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在最新上映的电影《艋舺》中,导演为了能在内地播出,愿意删除一些原本符合剧情的场景,并且重新配音,因为该电影的题材,充斥大量暴力情节,几位主角脏话连片。我认为这个很真实的事件,当地的特色。如果上映,也不能删减成“老少皆宜”的模式,如果审核不通过,相信这是很多艺术创作者或者是爱好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曝光了阴暗的一面,但是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并不是怕很多人看了效仿,而是正面的教育和指导,引发大众的思考。这才是当下社会最真实的,而不是去掩藏或者无谓的消灭。生活本就是有许许多多善恶、真假、美丑所组成的画面,什么都要禁止,电影的“格调”必然就要“拔高”,这也未必就是所有电影导演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啊!
(二)电影审查与电影市场
不仅仅是国内的一些电影没办法上映,国外不少优秀的电影也是因为内容或者情节问题被拒之门外。例如《加勒比海盗2》因为涉及亡灵骷髅等内容在国内被禁播,而《加勒比海盗3》被删减了30分钟的内容。相信许多电影爱好者在电影院看不到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网上下载,或者买盗版碟,导致盗版更加猖獗。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看电影不是去电影院而是依靠网上下载,越来越多人尝到甜头,最新的电影上档也不会引起太大关注,而是等着网络的资源。我认为第一,电影的票价较高,网络上只需免费欣赏。第二,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更加原汁原味的电影。
在电影市场的萎靡,也与我国观众对艺术欣赏的程度有关系,一些拍小成本电影的新锐导演在国外得奖的影片拿到国内播放却得不到很好的票房,由于国内的电影审查,删除了一些敏感镜头,只能出售海外版权,从而收回成本。所以一些人提倡在大学开设影视欣赏的选修课程,我觉得很有必要。商业电影是市场的主流,一些小成本的新锐的导演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少有公司或者企业赞助。
电影市场的萎靡,我认为与中国观众对艺术欣赏的程度有关。一些拍小成本电影的新锐导演在国外得奖的影片,拿到国内播放却得不到很好的票房,最后只能出售海外版权,收回成本。在国内放映时,由于审查,删除了一些敏感并且重要的镜头。并且大多数观众都不愿意捧场,普遍反映电影内容看不懂,枯燥乏味。宣传的力度也不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电影上映的黄金时期都被国外赚钱的商业大片取代。所以一些人提倡在大学开设影视欣赏的选修课程,我觉得很有必要。商业电影是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一些小成本的新锐的导演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少有公司或者企业赞助,发展艰难。真正好的电影却得不到支持,挺悲哀的。
有些东西并不是靠电影不播放就能禁止的,它依然存在并且成为这个社会的长久滋生的陋习,甚至是特色。到了情感的某一程度,人都会做出出格的行为,或者是在某些人看来不堪入目的画面,并不是说这样才推进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或者说在整部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导演在拍片时只追求在思想上无过,艺术上却不求创新。在实行电影审查时,对那些有鲜明艺术倾向,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导演或影片似乎也要严厉得多。这也正是不少中国电影屡屡在世界电影节上获奖,而却无缘同国内观众见面的原因。公务员之家
四、中国电影实施分级制的思考
我国的电影审查却因此过度提倡“老少皆宜”的影视作品,从而忽视了电影可能给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带来不同的影响。我国的审查制度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对于涉及政治、禁忌、色情内容的尺度掌握得非常严格;但对于含有暴力成份的电影则明显要宽松许多,一些在国外并列入辅导级、甚至限制级的影片,在我国却能够毫无警示地公开放映,如《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甚至被视为华人武侠经典的《卧虎藏龙》,在我国已在电视黄金时段播出,而在海外却因其“功夫暴力”等因素而被列入限制级。 《霸王别姬》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远远超越了“同性恋”的主题,同时宣扬了中国国粹,京剧和京剧艺人的历史面貌和时代变迁中的悲欢,如此经典触动心灵的电影,竟然当年也在被禁电影的行列。
这个问题如需得到科学的解决,就必须得使用电影分级制度了。如今,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尽管中国现今并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但分级制度的建立已经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国外很多国家的分级制度都很值得借鉴,可以去其糟粕,毕竟不同国家的文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的国情。台湾和香港地区也都做了很好的示范,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认为比中国内地前进了很大一步。其次,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制定。当然不能听一些所谓的专家的判断,必须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尤其是电影艺术创作者和观众。同时,在建立起该制度后灵活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最重要的就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程度制定具体的分级,拟定具体的法律条文。在不受外来文化腐蚀的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这样的电影产品的产生,我国的电影产业文化发展才能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五、结论
当然中国电影不景气也不仅仅是审查制度这一方面造成的,存在着观众自身欣赏艺术的水平,以及电影票价高的问题等,审查制度的问题是长久以来大家争论的话题,不仅仅是那些电影发烧友,包括一些演员和导演对审查制度都有各自的看法,希望有关部门真的能慎重的考虑,让老百姓看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好电影,让中国电影繁荣,更多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国电影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宽松和公平的创作和制作环境,电影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电影迫在眉睫的要求。
‘贰’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正是抱着尊重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态度展开的。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非遗既是积累与沉淀,也具有开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积累而形成传统,传统因积累而产生巨大能量。一个民族的传统对本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财富和精神资源。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是非常有益并且必要的,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传统内部应该有反思和批判的声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会导致全民性的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我们承认,传统中也有糟粕和偏狭,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去伪存真,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
(2)如何评价中国当代的文化审查制度扩展阅读
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经由非遗传承保护,我们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发掘,立足现实实践,面向未来思考,把凝结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
同时,非遗传承保护也是正当其时、影响深远的文化建构,通过生动讲述中国非遗故事,充分展现中国非遗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非遗理论的独特贡献和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让世界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加深对中国非遗经验和道路的认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