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1)文化心理学要解决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 )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② 心理学有哪些流派
心理学有以下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日内瓦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反省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由铁钦纳于1898年正式创立。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该流派在20世纪初的近30年里占有统治地位,而随着铁钦纳的去世,影响急剧衰落。构造主义心理学虽然消失了,但是它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对感觉的研究以及该学派严谨的科学精神给心理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的心理流派,是美国第一个本土心理学流派。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包括早期机能主义思潮、芝加哥机能主义学派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的根本倾向;狭义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专指早期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学派。
该学派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且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领域。
(2)文化心理学要解决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③ 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哪些
应用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1]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④ 文化心理学的范畴
1.文化人类学:关注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运作。
2.跨文化心理学:以不同文化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异同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异同的文化背景及心理含 义。
3.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⑤ 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小的方面来说,它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大的方面来说,它还对整个人类的心理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并相互制约。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的基础,同时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发展。
心理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它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心理历程。外显的行为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内隐的心理历程是我们看不到的心理活动。
当然,心理学并不是仅仅研究这些,它还包括研究部分生理过程,如神经系统尤其是脑机制和内分泌。另外,心理学也对动物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⑥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研究文化与心理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涵义有:①用心理学的观点研究文化现象;②研究文化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包括文化与心理、文化与性格、文化与行为、文化与社会化等等之间的联系。
文化心理学在西方是随着对人及人的心理的研究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期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最早试图从原始民族的语言、道德、风俗、宗教、艺术、法律等文化解释人的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以说明人的社会文化性质。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出现了法国的G.塔尔德,美国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一批社会心理学家,他们试图从心理的角度研究社会文化的起源,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文化性质。特别是20世纪初期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C.H.库利和G.H.米德的着作,更深刻地研究了人性、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说明人的社会文化本质。
文化心理学另一个来源是人类学。在19世纪早期,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的生物进化,注重于体质人类学方面。这种研究并不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质,也不能真正形成人的科学,于是人类学转向了文化与心理的研究,产生了文化人类学。德国的A.巴斯蒂安在《历史上的人》(1860)一书中,研究了人类原始自发心理与文化的统一性。英国的E.B.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用万物有灵论的观点研究了宗教的起源和发展。20世纪初,英国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始从文化的功能方面解释人的心理,以说明人的社会文化性质。40~50年代,一些文化人类学家不满足于功能学派对人的文化心理的机械描述和解释,转向了个体心理的研究和分析,试图从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和模式的角度解释个人心理发展的历程,出现了美国的E.萨皮尔、R.F.本尼迪克特、A.卡迪涅尔、M.D.萨林斯、R.林顿等一大批民族心理学派的文化人类学家。他们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不同的生活目的和价值取向,个人的心理是由其文化环境决定的。他们从文化方面研究儿童教育与人格的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从个体心理的差异方面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征,从而说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类型和模式。
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都不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①进化论的文化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泰勒等文化人类学家,他们从人类的心理的进化研究文化的进化,求得二者的统一性;②功能论的文化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他们主要从文化的功能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的发展,说明人的社会文化本质;③民族心理论,冯特和美国民族心理学派属于这种观点。他们主要以民族文化的特征说明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
西方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的文化心理学理论虽然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但在具体阐明人在不同文化环境、情境下心理和意识发生、建构的过程方面,也给人以启示。
⑦ 文化心理主要指
文化心里主要指以文化为中心,强调文化的作用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取向。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突破,这对于我国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的调整、表达、传递以及渗透与影响人类心理生活方式的学科,它涉及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他人、心理和文化、个人与生活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内容。
文化心理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 动的结果。
⑧ 求文化心理学的用途
我个人认为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宽容的对待别人,为人疏导,解开心理的烦恼,邻悟生活的快乐,引导和帮助别人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走向正确的道路。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⑨ 文化心理学要解决哪些问题 a,理解本国文化 b,检验普适价值 c,理解外国文化
这是选择题,如果有必要可以追加给你后面的
以下为本次考试的主要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总结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A)
A.泰勒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该书出版于(C)
A.1923 B.1913年 C.1903年 D.1879年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獐认知发展处于(A)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C)
A.形式训练说了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C)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认知心理学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B)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B)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9、在技能形成过路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叫做(D)
A.顶峰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10、问题解决和第一个阶段是(C)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11、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A)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12、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A)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A)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型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B)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5、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C)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6、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A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7、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B)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18、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弗洛伊德
19、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B)
A.思维准备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 D.抽象思维
20、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C)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21、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C)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22、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23、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业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24、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C)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26、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解释 C.批判性解释 D.创造性理解
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D)
A.活动定向 B.内部盲语 C.无声的外部言语 D.有声的外部言语
29、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型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
A.文学 B.数学 C.化学部 D.物理
30、研究认知风格最着名的心理学家是 (B)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3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亲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
A.泰勒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3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
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3、皮亚杰认为,11至15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D)
A.思维准备 B.思维 C.感觉运动 D.抽象思维
34、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A.掌握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感学习 D.行为学习
35、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
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36、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C)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37、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D)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38、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B)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39、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B)
A.认同们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40、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41、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储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42、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借助的方法是(A)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43、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B)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44、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A)
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顶峰现象
45、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46、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4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D)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4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49、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50、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B)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奥苏贝尔
51、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A)
A.价值的性格化B.非言语交流C.理解 D.统合
52、研究发现,老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D)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龄较小的学生
53、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的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的需要
54、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C)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6、下列说法耍嘴皮子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B)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5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织块数是(C)
A.3到6 B.4到7 C.5到时9 D.6到时10
58、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B)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5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C)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60、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B)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不一定
61、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泉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B)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62、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C)
A.分析教学内容 B.设计教学策略 C.分析教学对象 D.设计学习目标
63、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评定是(B)
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论文式评定
添加内容:
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B】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2.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D】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3.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C】
A.认同们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⑩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的领域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Gould 和 Kolb(1964)最早定义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概念,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鲁克斯(Lukes 1973)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的主题,认为它包括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同时强调个体是社会的基础。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反,集体主义则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
何友晖(Hui)和垂安迪斯(1988)构建了一个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量表(Indivialism—Collectivism Scale 简称IC),从个体对待配偶、父母、亲戚、朋友、邻居及同事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他们还以此为工具证明了这一人格结构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
服从性
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较高的服从倾向。梁爵(Leung 1986)在研究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就发现,在他们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时,服从的倾向要远高于美国学生对导师的服从。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更愿意求助于来自上下级的帮助,而不象美国学生那样求助于同级的朋友。
自我概念
马库斯认为,东方文化中依赖型的自我结构使得自我的内容延伸到了与自我关系密切的他人。对中国人来说,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团体重合,因此在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时往往以内团体为准。中国人所谓的内团体包括父母兄弟以及朋友同事等诸多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
(2) 社会行为
在解决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时,集体主义者更倾向于用协商的方法,而不象个人主义者那样更多地求助于法律。在社会知觉与人际交往方面,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与和谐,而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独立型的自我(In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是西方文化中自我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自我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 关注个人的特点和目标,鼓励—个人的成就和实现,看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反对顺从一致, 如图(A)。图中大圈表示自我,小圈表示特定的他人,X表示自我和他人各自的属性。
依赖型的自我(Inter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
马库斯认为依赖型自我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集体的目标和团结,认为关系和责任是社会中最主要的东西,反对人的自私自利。这种自我结构常常出现在亚洲和一些第三世界的文化中。
(3)文化与归因
基本归因偏差:
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点、动机和价值观。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中,因为强调的是团体以及个体从所属社会团体中获得的自我感。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是否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的西方文化通过社会化,使其成员偏好内在归因而不是情境归因呢?研究证实了上述的猜测: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的确更偏好对他人做出内在归因,而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但是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不进行内在归因,则是错误的。
行动者和旁观者差异
发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韩国被试和美国被试并没有太大差异——都对自己的行为都做出了情境归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美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人格所引起的,而韩国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情境引起的。
自利偏差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谦逊和人际和谐,可以预期,中国学生会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人,比如他们的老师或父母,或者情境中的某些方面,如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正如所料,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更加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中国学生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情境中的某些方面,这正好反映了他们所属文化的价值观。
公正世界: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文化中,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会被看成“公正”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相信穷人和弱势群体之所以所得较少,是因为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就少。因此,公正世界归因可以被用来为不公正进行解释和辩护。一些研究显示:在贫富分化极端严重的文化中,公正世界归因比在财富分配比较公允的文化中更为常见。
(4)文化与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从世界的变化性出发,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统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来源
社会背景
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的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截然相反,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社会认知系统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中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生态背景
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与中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而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为了适应这种生态环境,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