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苗族的踩刀山什么原理
“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被割伤。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药方不得而知,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现实中有一种杂技表演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
(1)什么是刀梯文化扩展阅读
“上刀山”也称“上刀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苗族众多的传统体育中最为惊心动魄,最令人不可思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的活动。每当赶年场、或是重大的节日,都有勇士表演。表演者身着民族服装,赤脚、光膀,双手抓住银光闪闪、寒气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
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铁柱,三十六组锋利无比的钢刀和顶端上边3把寒光逼人的钢叉组成。在整个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脚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金鸡独立”、“顶天立地”、“单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种高难度,惊险刺激的空中动作。观众惊呼声不断,一个个勇士却神态自然,若走平梯。
② 凤凰县的文化风俗
截至2012年,凤凰县拥有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4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344个。全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00余件(幅),其中书法美术作品86幅,摄影作品65幅,音乐作品27首,戏曲2个,舞蹈作品12个;参加州以上展示展演31个,在州级以上获奖的有7个,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的有4个。共组织和参与的演出场次达299场,其中政府接待演出10场,大小型文艺活动演出15场,县外文艺展演4场,送戏下乡演出60场,文化旅游演出210场,总场次比2011年多出了19场,创下了历年来的最高纪录。
苗族银饰
苗族人佩带银饰有四种作用:一是便于迁徙时“人走家随”;二是“避邪”;三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睛雨表”;四是装饰打扮自己。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戒指、手圈及披肩、腰带等。
苗族婚俗
凤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爬刀梯
爬刀梯是苗族还傩愿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程序之一,充分表现苗族人民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苗族人民向祖先祈祷时感情的真挚,具有十分神秘的苗族巫文化色彩。
踩火犁
踩火犁,同爬刀梯一样,原来都是苗族还傩愿过程中向祖先表明心迹,祈求保佑的祭祀活动,因其惊险刺激且自成体系,久而久之便逐渐从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形成苗族独特的高难度的传统表演艺术。
拦路歌
拦路歌往往和卡鼓连在一起。苗家走亲、婚嫁,仍保留“拦路”和“卡鼓”的风俗。客散时,主家寨子的少男少女早已在寨边路口等着,男的三五个手挽着手,女的六七个肩挨着肩,拦住出寨的路口,唱着苗歌,要客方的少男少女留下来。他们既可互相用歌声表达真情,也可互相用鼓舞传达深意。
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家老的一种习俗,一些地方直呼“识友酒”。相传古时候苗族的祖先生活在平原、湖滨,生活幸福。后历尽峰烟,被迫迁徙至深山老林间。无情的岁月养成了苗家人豪爽狂放、爱憎分明的个性,但凡有人来访,入门前主人以酒一碗敬之。饮者为友,就会受到苗家人的热情款待。时代变迁,如今的拦门酒已成苗家欢迎贵客光临的一种礼节。
文武茶灯
凤凰县的文武茶灯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它从水打田乡产生到今天,虽然只有几百年时间,但经历了由双人表演到多人表演的发展历程。茶灯最初只有男女双角,男为小丑,女为小旦,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通过民间艺人不断创新,发展成四人、六人、八人甚至更多人的群体表演。茶灯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凤凰县城和县境东南汉族、土家族居住的乡镇,以水打田乡的茶灯最有名。
茶灯不管是双人或是多人表演,仍保留原本的艺术结构,表演套路。其套路主要有30多种,如燕子衔泥、雪花盖顶、隔帘相望、边鱼上滩、美女梳头、黄龙缠腰、鸳鸯踩莲、种茶、谢茶、盘茶、内荷花、外荷花、上荷花、下荷花、正反云手等。表演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动作和身段,不能更改。套路虽然多,但有着密切联系,表演时一气呵成,形成一个艺术整体。
③ 上刀山,下火海。古今中外有什么由来,怎样科学性理解这句话
引申义为了完成一种使命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同义的有【万死不辞】。现实中有一种杂技表演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德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黎世洪说,“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被割伤。“下火海”关键在那一口水,水喷洒上去的瞬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脚迅速划过可保无恙。傩戏专家李觉序说,过去他还见过尖刀刺身的表演,傩师同样安然无恙。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祈福、驱邪的仪式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赤足爬刀梯、下火海就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装锋利的刀子作为梯级,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脚底的肌肤竟丝毫无损。过火海有几种形式:一是将若干个铁犁头烧得通红,赤足一步一步踏在上面疾行而过;一是走过燃烧木炭的“火海”;再有就是“走足灯”,即用竹筒做成的灯排成行,一步踏一灯地走过,灯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了!
④ 上刀梯的节庆简介
苗族人每当重要节日,都有一次别开生面的大会——苗家上刀梯。
刀梯会这天,苗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佩戴金银首饰,气宇轩昂,从四面八方涌来。上刀梯的场所选择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平地中间一根四五丈高的木杆,木杆粗且直,木杆顶上竖一面深黄色的旗,木杆上横插36把长马刀,刀刃向上,寒光闪闪。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纸条紧封,以表示神秘和庄严。表演者穿一条短裤用赤脚采着锋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顶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等节目以显示高超的武动和过人的技巧。历史上吴八月利用“刀梯会”聚众起义。过去上刀梯者均属酬神还愿,有的是家里有人凶死,为死者谢罪而上刀梯;有的是家里添了贵子,为贵子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而上刀梯。现在上刀梯者,多为对美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个跛子后生叫张二郎,父母双亡,兄妹惨死,孤身一人,因饥饿倒在路旁奄奄一息,后被一个姓赵的救起并抚养,因此改名为张赵二郎,以此表示对救命恩人的感谢。后来有一天,一场巨风袭击了山寨,寨子里所有的人被风沙吹瞎了眼睛,人说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以洗这眼睛。为救父老乡亲,张赵二郎决心上月亮取到露水,于是他背一把黄伞,来到高耸入云的大树上,将刀一把一把插在树杆上,然后沿着刀梯攀上云天,36天后,只见一把黄伞从天空慢慢落下,伞上沾满露水,苗家人用露水洗亮了眼睛,重见天日。而张赵二郎却永远没有回到人间。为了纪念张赵二郎,上刀梯便成了苗家人流传至今而且有新发展的文化习俗。
流传至今的苗家刀梯会的壮观场面,不得不让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⑤ 湖南的民俗有哪些
湖南的民俗有:
罗汉帽 狗头帽
罗汉帽为侗族地区儿童传统的帽饰。帽之前沿有两层银饰,上层为小型18被罗汉银像,沿帽沿排成一横排,下一排列为18朵小型梅花,取“十八罗汉护身,一切鬼神莫近”之意,两髻各佩一弯月型银饰,下面各有一银狮,仰头望月,足踏银球,帽后系有6~11条银链,长约10cm不等,末端悬吊着银铃、四方印、葫芦、仙桃、鱼和鹰爪等,孩童行走或摇头时,银铃清脆悦耳。狗头帽,土家、苗族地区传统的儿童帽饰,帽两边有狗耳朵,帽前刻有八仙图案或“长命富贵”字样,意为孩童可得到神人护佑,易养成人。此帽有图腾崇拜之意。
哭嫁歌
是土家族姑娘出嫁前边哭边唱的歌,出嫁前夕,连续哭3~5个夜晚,哭嫁内容十分丰富,有告别姐妹的,有敬爱父母的,有留恋乡土的等等。
四月八
为土家族又一大节。过节那天,家家作谷米,杀生猪,掺入糯米混合,然后祭祖先,之后与其他人一起吃。把亲朋好友邀请过来,十分隆重。
苗歌剧
行于花垣县及湘西苗族地区,是新兴的剧种。它是由苗语、苗剧、苗戏发展而来的。苗剧是以古歌的“高腔”“平腔”及“苗老师”(巫师)音乐为主要唱腔,在运用上按人物分腔,或以情绪分睦,或一腔多用。演出以清唱为主。器乐伴奏,主要靠苗家常用的木叶、笛子、唢呐。音乐单调而自然,平淡而亲切。演员表演不分行当,道白用生活古语和古语快板,并从苗族舞蹈、武术以及现实生活中提炼了一套表演程式。苗歌剧是湖南戏剧舞台上的一朵新花。
上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以防摇动。33cm一梯,共36梯。桩杆四周拉线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上刀梯是惊心动魄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刀梯上有血、有汗,也有美和甜。 转贴于:导游资格考试_考试大
⑥ 上刀梯的习俗介绍
由法事主持人带领所有参加法事的老司,围绕木柱吟咒语,做法事。法事结束后,就由迁阶的年青苗老司开始上刀梯。从第一把刀开始,一节一节往上爬,一直上到最顶端,然后在上面表演一些绝技功夫,并吹动三番牛角号。表示法事成功,考验结束,主持法师承认上刀梯的技术过关。上刀梯虽然是苗族苗民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苗族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这项活动做为一项民俗传统文化,在民俗表演活动中是最精彩的人留节目。
上刀梯活动,苗家人每年要举行三次。分别定于农历的正月、“四月八”与“赶秋节”举行。并且各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举行,是为送旧迎新,求得来年大吉大利;“四月八”,这是苗家人祭祀英雄、激励斗志;“赶秋节”,是为欢度丰收,表达内心的喜悦。 人们早早起了床,无论是男女老少,个个都穿着最考究的衣服,特别是苗家的妙龄姑娘,身着红红绿绿的盛装,头戴最新最美的首饰。她们打着红伞,背起背篓,扶老牵幼。表演技艺的男子汉,携儿带女,嘻嘻哈哈,满脸春风,吹吹打打,争先恐后地朝上刀梯场地涌去。
未到晌午,草坪周围已是人山人海。一到中午,苗家的“三连铳”大炮在各个山头冲天而起,上刀梯表演开始了。德高望重的大师,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近木柱,舒臂踢腿,合掌指天,光脚赤手,耍舞一阵后,慢慢揭去封在刀口上的麻布,一级级踏刃朝上攀登。上到顶端,便从腰间拿出一只牛角号,仰天鸣鸣只响。雄浑激越的号音在人们耳际萦绕,在山山岭岭回荡。草坪四周的千百万双眼睛,跟着牛角和黄旗转动。正在这时,倏然“三连铳”又跟着锣鼓、唢呐、爆竹一道,震天动地的轰响,人们雀跃、欢呼,场面壮观、热烈。大师下完刀梯,再登上刀架,用脚心踩着刀尖,旋转一匝,悠然自得,如履平地,博得一阵阵喝彩声。伴随而来的是,小伙子和姑娘们也争先恐后,一个个上刀梯,踩刀尖,场面热烈壮观,充分体现苗家的儿女的英雄虎胆。妙龄少女身姿轻盈,登上刀梯进行各种优美造型,浑身玉器在半空碰击作响,不仅是红妆英气,俨然天外飞仙。 选择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平地中间一根高十米的木杆,杆上凿开三十六节孔眼,安插上三十六把钢刀,钢刀长一尺五寸,刀背厚零点五到一厘米,刀刃锋利,刀刃向上,寒光闪闪,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闩固紧,以防摇动,一尺一梯,共三十六梯。木杆粗且直,木杆顶上竖一面深黄色的旗。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纸条紧封,以表示神秘和庄严。桩杆四周拉张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表演者穿一条短裤用赤脚采着锋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顶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等节目以显示高超的武动和过人的技巧。历史上吴八月利用“刀梯会”聚众起义。过去上刀梯者均属酬神还愿,有的是家里有人凶死,为死者谢罪而上刀梯;有的是家里添了贵子,为贵子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而上刀梯。现在上刀梯者,多为对美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表演者赤脚,着民族服装,双手抓住刀刃,双脚踩着刀刃一梯一梯往上爬至顶上,吹响牛角,然后一梯一梯地下来。上刀梯者须有深厚的武功基础,上刀梯前运气“涌泉”和“劳宫”穴,1986年5月首届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上刀梯被列为表演项目。 流传至今的苗家刀梯会的壮观场面,不得不让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⑦ 麻章区特色文化
麻章区特色文化有湛江人龙舞、麒麟村爬刀梯、关公磨刀节。1、湛江人龙舞: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2、麒麟村爬刀梯:在平地上竖起高18米的对称木梯,36把锋利闪亮的钢刀分别斜绑在木梯二侧,谓之“刀梯”。
麻章区特色文化有湛江人龙舞、麒麟村爬刀梯、关公磨刀节。
1、湛江人龙舞: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显现出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2、麒麟村爬刀梯:在平地上竖起高18米的对称木梯,36把锋利闪亮的钢刀分别斜绑在木梯二侧,谓之“刀梯”。光脚裸掌的表演者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手抓刀刃,脚踩青锋,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顶部。
3、关公磨刀节:东岸村“关公磨刀节”是东岸村民为纪念关公忠勇仁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