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象山的历史名人 名胜古迹 地理位置
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 象山海656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5公里,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北部象山港为着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二类开放口岸。全县辖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7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3.9平方公里,人口20.7万人。
旅游景点:4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松兰山休闲度假区、中国渔村和石浦渔港古城以及象山影视城
名人:元曲名家汤式、诗僧梵琦、柯受良、一代鸿儒、国学大师陈汉章、“东南一学者”姜炳璋、“国史院编修”俞述祖、“礼部侍郎”俞士吉、“刑部尚书”钱唐、“一代名士”倪象占、“浙东十四子”邵景尧、“着名政治家”杨王休
❷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有几年历史
象山县自立县以来,大约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因此,严格追溯象山县的历史,大概距今是2022-706=1316(年)。❸ 丁丹峰宁波象山什么地方人现在年龄多大了
您好,丁丹峰宁波象山是一个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山脉,其中有许多村庄和居民。目前,丁丹峰宁波象山的居民年龄分布比较广,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其中有些居民的年龄可能超过90岁,也有些居民的年龄可能只有几岁。因此,丁丹峰宁波象山的居民的年龄不能统一定义,可以说最小的年龄可能是几岁,最大的年龄可能超过90岁。
❹ 象山的文化特点或者其他什么的有什么特色
来这里让你探幽神雕之秘;
来这里让你领略金庸文化;
来这里让你品尝武林美食;
象山影视城,是你对历史的追溯,是你游乐的天堂,是你梦想的归宿!
——诠释宋代古建筑之城
坐落在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大塘港生态旅游区的影视城以灵岩山为大背景,整体建筑浓富宋代风格,巧妙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城中气势恢宏的襄阳城、神秘莫测的活死人墓、秀丽幽雅的归云山庄、迷离奇幻的绝情谷、蓊蓊郁郁的榕树林等主要特色景点都风格独特、创意新颖,城内有湖光山色,也有亭台楼榭;有沟谷洞天,也有宋时古街,让人情不自禁地融入武侠意境。《神雕侠侣》就便是在象山影视城拍摄的第一部影视剧。
‘景区节目演出’
1、《神雕侠侣英雄大会》 地点:襄阳城内
大宋年间,蒙古军侵犯中原,固有我大宋国镇守襄阳城城防将军郭靖郭大侠,所以蒙古军久攻不获,蒙古王子霍都施阴杀了丐帮帮主鲁有脚,夺取了丐帮镇帮之物——打狗棒。欲先一统丐帮在顺利入侵中原。郭靖、黄蓉召开英雄大会,由于前任帮主黄蓉要随夫守城,不能再任帮主之职,所以欲选武艺高强之人立为帮主。
各位侠士,哪位愿意上台一试,说不定身怀绝技的你还能过把帮主瘾!
2、《襄阳科举》 地点:襄阳城县衙
(万精开始鼓手鸣鼓,士兵敲锣开道,大帅紧跟至正中台上)
各位,今日乃我大宋襄阳城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普天下的有识之士均可报名参加,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不收报名费,中状元者有奖,落榜者也有奖。
3、《郭靖招贤》 地点:襄阳城内
襄阳城守卫责任重大,郭靖大将军三十年如一日的严守着襄阳城,而且为人宽宏大量、申明大意,为保大宋江山,在襄阳城内广纳护城贤良,为镇守襄阳城立下不朽功绩。
4、《锦绣襄阳》 地点:襄阳城怡春院
大型歌舞戏剧,由《襄阳情》、《满江红》、《玉女心经》、《护我襄阳》四部分组成。襄阳,中国北宋军事要地,蒙古大军曾对襄阳多达五十余次的攻打,历经十几年,因襄阳城内百姓和官兵以及武林好汉齐心协力,护我大宋江山,所以久攻不下。在此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景区最佳游览线路’
线路一:北大门→刀光剑影襄阳城→秀丽幽雅归云庄→蓊蓊郁郁榕树林→迷离奇幻绝情谷→神秘莫测活死人墓→田园风光陆家庄→北大门
线路二:北大门→村街作坊区→秀丽幽雅归云庄→蓊蓊郁郁榕树林→迷离奇幻绝情谷→神秘莫测活死人墓→刀光剑影襄阳城→北大门
* 游客可徒步游览,也可乘坐景区观光电瓶车或骑马游玩,全程约为两个小时。
〈注释〉:
刀光剑影襄阳城
进入影视城的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城墙,这座长400米、高10米、宽6米的城墙有造型各异的两座城门,这便是赫赫有名的襄阳城墙。两座城门中,右边跨在河上的是具有南国特色的廊桥式水栅城门,乘船由水门可直接入城至水街;左边是标准的宋代大城楼,前边有护城河,需放下吊桥才能进城。进入襄阳城大城门,是一条120米长的主街,东头正对大帅府,中间有南北两条大街贯通,两条大街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是襄阳城的中心地段,主要商家集中于此,且都是各具特色的楼房建筑,有玉海酒楼、碧云茶庄、同升鞋帽庄、广济堂药店、怡和祥绸布庄等等。向南约100米到南溪桥,这里是民众集居繁杂地段,沿街有恒吉客栈、宏仁商号、陶居酒家、怡春院,小巷之中有按照宋代格局营造并结合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民居特色的民居宅院,颇具南方水镇韵味,游客在此可以沽酒小饮,比武看戏,还可参加古箭射击、幸运套圈,令人留恋忘返。
迷离奇幻绝情谷
《神雕侠侣》男女主人公杨过和小龙女经过一番生离死别,十六年不曾见面,但有约在“绝情谷”,最终两人如约而会,幸福终老。在绝情谷的入口,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国最大的榕树林,不过是人工仿造的,耗资270万元,这片榕树林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骨架,然后用水泥灰沙塑形的,制作技艺之高超为国内所罕见。近观,古榕盘根错节,苍老古朴,树冠平伸而出,枝叶繁茂,树干白绿相间,绿色为地衣藓苔,寄生植物爬满树干,好像给古树穿起了高雅合身的绿色连衣裙。远看,隔河有神来灵岩,山奇洞巧,与古榕树林相映成趣。周围奇峰环列,翠桔婆娑,阡陌如织,一派南国山乡风情,宛如仙乡。出了榕树林,就到了绝情谷中的公孙府,公孙府共有大厅、书房、经房、丹房、剑房、芝房六大独立的建筑组成。
神秘莫测活死人墓
在《神雕》原着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小龙女”的主要生活场所。这座活死人墓虽号称坟墓,其实是一座极为宽敞宏大的地下仓库。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方始建成,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金兵来攻,墓中更是布下了无数巧妙机关。义兵失败后,他便在此隐居。影视城中的活死人墓是最具“神雕”特色的景点,它利用自然山洞与人工修凿相结合,建造出自然多变的出洞效果,营造出迷离奇幻之感。从墓门进入有一个可封闭墓道的石头机关。墓内结合剧情设计了起居室、主卧室、储藏室、练功房、墓中之墓、下层有六个空间。主卧室的石床上设有机关,可以使墙壁180度旋转,进入下一空间;下层空间内有两大巨型石案,四壁刻有《九阴真经》,一端与水道相连,有小船可划出秘密出口,驶入河道湖塘。真可谓“玄机一破天外天”,游人在此体验“小龙女”神秘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金庸大侠神奇浪漫的想象力。在这里你还可以领略到“有钱能使鬼推磨”、“水往高处流”、“万丈深渊”等奇景。
秀丽幽雅归云庄
在《神雕》中,归云庄是东邪徒弟陆乘风的府院,他原先是太湖边上的大户人家,为躲避仇家隐居于此,因此整个庄院处处透露处气派,但主人又是武林中人,建筑上又打破了一般有钱人家的规格。一进大门,大家从一字影壁的规格就可以看出。从风水学上讲,影壁墙是针对冲煞而设置的,无论河流还是马路,都忌讳直来直往,有了影壁墙,气流要绕影壁而行,这一绕,轨迹成了“S”形,气流减慢,气则不散,而且也接近人体气血运行速度,对人的健康和事业都大有裨益。气气相符,才是影壁存在的价值。
田园风光陆家庄
陆家庄在《神雕》中是陆展元、陆立鼎两兄弟的庄院,小说第一回中写道的故事情节就是在这府院发生的(可根据游客的兴趣介绍李莫愁来此寻仇的故事情节)。陆家庄是影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景点,主要由码头、风雨亭、路棚、陆家庄院和农户院组成。这里三面有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追求的是古代农村自然淳朴的风格和农家田园风光。在小说中,陆家庄的原址可是在嘉兴。
‘象山影视城温馨提示’
象山影视城共有160余个建筑单体,整个影视城由迎宾区、村街区、山景区、湖景区、襄阳区五大景区组成,另处还建有全国最大的室外人造榕树林和室内人造溶洞,襄阳古战场规模之大在全国众多影视城中屈指可数。
游�6�1探神雕之秘:
置身《神雕侠侣》拍摄场景,看杨过、小龙女长空翻飞比剑,或探幽活死人墓、绝情谷之玄机。影视城内主要有校场、擂台、驿站、点将台、衙署等公务机构设置,游人在此可以感受到当年襄阳城内金弋铁马的战事气息以及杨过、小龙女情真意切的爱情渊源。
行�6�1赏金庸文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武林大侠金庸先生的小说,伴随我们成长,可以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来这里,让我们感受金大侠笔下的至美爱情为何物!
吃�6�1品武林美食:
众所周知,武侠小说里的英雄、大侠所食的美食都是论斤称两,量大味好,还记得黄蓉用特制的“叫花鸡”来诱惑丐帮帮主洪七公以取得武功秘笈吗?想吃“叫花鸡”?来这里!
乐�6�1与明星同在:
剧组日夜演绎精彩剧情,影视城天天星光灿烂,景区就是拍摄现场:随时随地都可能得到你梦寐以求的偶像签名;不经意中与你崇拜的明星擦肩而过;还可在戏中戏里看到一些动人的幕后故事;不定期举办的影迷见面会专场,与心仪的明星面面相觑、亲密接触�6�1�6�1�6�1快来象山影视城,这里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位 置:位于“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的象山县新桥镇大塘港生态旅游区;
交 通:杭州→象山,象山→定山(中途站象山影视城下)。
*自驾车游*省内任何一个高速入口进入往同三线甬台温高速到宁海出口下高速,从宁海到象山定山方向直走76公里便可直达。途中经山庄道路,自驾车游客可边驾车边欣赏路边秀丽风景,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享受浪漫情缘之欢。(到达象山后一路上有“影视城”路标,为自驾车游提供了所具备的路线条件。)
注意事项:象山影视城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为全国建筑单体规模最大的人造影视城,一般游玩行程需2个小时左右,所以请前来游客准备一双较为舒适的鞋子出游;夏天的象山太阳直射强,游客出游可自备防晒霜、橄榄油等防晒品。
‘游影城经典行程安排’
象山影视城最适合行程安排为一天,早上8:00出发11:00到达象山影视城享用“武林美食”,中餐后欣赏城内宋代建筑艺术风格、游览金庸笔下的“神雕”之城、观看长编武侠巨着《神雕侠侣》的现场版花絮,其中,游客可以随意参加影城内各项自娱活动,获取奖品满载而归。而后,游客仅用一刻钟时间便可到达有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在那品味象山特色海鲜,住宿石浦滨海人家,身临其境去享受“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在枕边”!
❺ 谁能介绍一下象山的一些文化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被称作儒生,学校也就为儒学,可见儒家的开山老祖孔子的影响力之大了。半岛的儒学开张是在唐会昌六年(846),孔庙成了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地方。象山的孔庙于十年动乱中拆除,新建了象山宾馆,惟有那千年古柏,依然倔脑地耸着。只有她还记得当年吟咏之声和一方有识之士办学的良苦用心!
大海边的人懂得搏击风浪,更懂得读书报国。自宋至清在册可查的进士举人就有200余名。中国的书院在宋代盛极一时,而象山有书院始于唐代。半岛虽为海隅但继县学之后至民国,却有六大书院,可谓"桑田酝酿诗书气,风雨琴堂春色阑"。
唐大中四年(850),县令杨弘正选中当年陶弘景炼丹的栖霞观(又名蓬莱观),首开蓬莱书院,着实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材。清干隆进士姜炳璋在感慨蓬来书院的业绩时,想起了开创书院的创办人:"大中政治小贞观,守令堪入循史传,吾乡贤令推杨公。"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县令赵善晋主持将蓬莱书院修葺一新。此后历代知县乡贤均出钱、出田(名为学田)、出力修理增护,于讲堂后建观海楼7楹,并建有回廊。同时,造了座风格独特的濯缨亭,为学子创造苦读诗书的良好环境。光绪二十九年后,书院改称学堂。
斗转星移,这一方天地人增了地也阔了,蓬莱书院桌椅也就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宋嘉定十一年至十五年间(1218-1222),县令赵晋于县西一里栖霞观东,建丹山书院。清康熙六一年(1721),邑令马受曾慨然以育才为已任,发起扩建书院,立时得到各方响应。书院在原基础上向外拓展了四百步转方之地,新增舍三幢,引得"四境之员负笈而来者踵相接"。道光五年改名为营蒙养书院。光绪二年,知县邵正寅集资修建书院,"每日必徒行其地,迄九月,积劳而卒"。邑中士绅承其意,至冬事竣。此后,全县童子试也在举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丹山书院改为县立小学堂。
随着时代推进乡人求学呼声日趋高涨,县令周官顺应民心,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在原儒学基础上开始筹建聚奎书院,次年冬季大功告成。置田22亩,充作学田。昌国人榜眼邵景尧作《聚奎书院记》。
山陬海隅的渔人,虽祖辈以耕种渔鱼为生,却不乏有识之士,办学之风也盛行乡里。率先起步的是渔港石浦,先为崇德义塾。清道光八年(1828),石浦许超偕其昆季创建,计30余间,有供藏书之用的"藏经阁",院砌有"登瀛桥"。读历史存记,一个庭院式的校舍跃然脑海,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民国后,书院改为敬业高级小学校。着名历史学家吴晗小时随父入住渔港,也曾就学此校。
在县东乡着衣亭魁照墩,《创建珠山书院记》记载里人王旭林、俞鄂楼、萧陶甫、贺衡轩等纷纷解囊,购田15亩,创设文会。后禀县令沈钟瑞再次扩展,立志造福一方百姓,筹建书院。清光绪八年(1882)春动工,第二年冬落成。开课讲业,民国后改为珠山高级小学。
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廷命前云南盐法道会稽钟念祖驻防昌国卫城,士绅苏良彝、蔡兆鹏诸人请钟念祖申报巡抚,咨部立案创办书院。几位同僚,颇有几分"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种红薯"的气度,辟出原象山右营都司署为养正书院。特割助南田龙泉塘地50亩为日常开支费用,以解后顾之忧。光绪三十二年知县黄羡钦拨八百金,并批准将昌国卫城南门外校场田70亩田地划归书院所需。民国后,书院改为公立正谊小学。
世事悠悠如弹指一挥间,多数书院也是残迹难觅,办学者早已驾鹤西辞,但成材的学子,为国为民的功绩却有史可查。
藏书的多少历被认作是一大文明和财富的象征。象山古时的民间藏书多者逾万,少的也有数千。她的存在,给古时学子博览群书、苦读诗书提供一个保证!最早的铁砚堂藏书楼始起南宋。创建人丹城史氏家族的史师雄,是宋绍兴进士。史师雄一有所积,不图田地金银,倾其所有建楼名为"铁砚堂",多年的精心经营藏书达一万多卷。
较有规模的藏书楼还有:县城钱氏祖子孙三代所建的:畅余堂、嘉会堂、留耕堂藏书。祖父钱捷是顺治九年进士,曾任吏、礼、刑三部郎官、苏松督粮道。儿钱式庄例贡生任过三县知县。孙钱志朗是雍正年间贡生。三代人为建书院而相继相承,可贺可嘉。而颇有特色的是,书院里收藏了大批的古代名砚,着名的有:隶华阁联呤砚、龙凤蕉叶白端砚、紫石宋砚、兰亭宋大端砚等数十方。
尔后有县城邓怀圣和儿孙邓炳、邓亢宗所建的晚翠轩藏书楼。1881提,贡生林??安所建的蛾术斋藏书。道光年间,墙头欧孔章始建的藏书楼,至孙子欧仁衡进士及第,钦加三品,藏书量超过万卷。超万卷的还有东陈村陈得善首建的"约园藏书",昌国有"征古斋"、东溪的"德人藏书"、石浦的"佘氏藏书"、儒雅洋的"承志堂"、舫前的"王氏藏书"和"翠竹轩藏书"等。藏书中不乏珍品善本,虽历有散失,但有不少珍藏于省、县各级图书馆
❻ 宁波象山的名字起源,为什么叫象山
名字起源: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
象山县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
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
(6)象山有哪些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气候特征:
象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
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
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❼ 象山的由来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2]象山象山(9张)民国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南田县,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三门县,南田为其辖地。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❽ 象山大白象历史
相传北白象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镇西的小山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形若象鼻,故名象山。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在象山建白塔院,故又名白塔山。白塔山上有一座“白塔”,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将“白塔”改名“白象”并以此名镇,意取白塔之白,象山之象。镇内水网密布,乐琯运河东北段、乐琯运河西南段、樟河、南河及东河等5条大河呈辐射状汇集于白象大桥头,素有“五龙抢珠”之美称。 民国21年(1932)建立白象镇公所。1950年设白象区,1956年撤区称镇,1958年建立白象管理区。1961年与茗西管理区合并为白象公社。因与瓯海县白象公社重名,1982年10月改称为北白象公社。1983年建立北白象乡。1985年4月经省人民 *** 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撤扩拼,由原北白象镇、三山乡、茗屿乡、万家乡、洪渡桥乡合拼为现北白象镇。
象山的由来【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头大白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骑。大象总想到凡间去走走,只是天有天规,不能私自下凡。
这一天,大象在南天门口吃草,见守门金刚在打瞌睡,其就偷偷跑出南天门,向下一看,正好看到大海边上一个好看的小岛。其想:凡间有介好的地方,我要是能去游玩一下多好啊!一动心,也不顾啥天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小后生驾起祥云,一会儿就降落在岛上。
岛上一个老头看到这个陌生的人,便上前问道:“你从哪里来,叫啥名字?”大象脑筋一动,答道:“我叫阿祥,在海上抲鱼,让大风刮到这里来了。”老头看其衣服破旧,就讲:“侬住到我屋里去吧!我屋里只有阿拉两老,交关冷清。”阿祥说:“那我就做你的儿子吧!”老头蛮喜欢,高兴地把阿祥领回家。阿祥再也不想回天上去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凡间过了一年半,大象私自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龙颜大怒,下令天将去把大象捉回。一天黄昏,阿祥抲完鱼,打算回家。突然,天空响雷闪电像要塌掉一样,阿祥晓得不好,连忙奔跑回家。两老见其慌慌张张的跑来,问其出了啥事?阿祥眼泪汪汪,勿讲闲话。这时,天将已闯进院子,两位老人吓得昏倒在地。大象跑到海边,回头看了看两个亲人,叹了口气,纵身向海里跳去。只听“轰”的一声响,海面升起一座山,把大陆和小岛紧紧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半岛。
后来,这地方住的人多了起来,就把其称为“象山”。
丹城的由来【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山东人叫徐福,跑去跟秦始皇吹牛,他在海上遇到一位大仙,大仙把他带到东南方的蓬莱山。山上有一座非常好看的宫殿,他急忙跪在大仙脚下,请问大仙,秦始皇怎么样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大仙说:只要始皇能送来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就能得到。”
秦始皇听了竟然相信了,非常高兴。马上下旨全国,征收三千童男童女,三百技艺最好的能工巧匠和各种种子、家畜、农具等,一起让徐福带到蓬莱山,去取回长生不老的仙药。
徐福只好硬了头皮,从山东下船出海。只是他知道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和不老药呢?现在只得听天由命,让船在大海里漂。也不知漂了几天几夜,忽然看见海中有一高山,山上长满又高大的树,确实是个难得的地方。他就对船上的人说:“这就是蓬莱山。”
徐福把大家带到了山上,造了一座道观,又在山下挖了口水井,打算在这里长期隐居下来。不料第二年,秦始皇南游发现他在这里隐居,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大事,于是,徐福连夜带了童男童女、工匠,慌慌张张下船逃跑。据说,后来漂到现在的日本,才定居下来。蓬莱山留下了徐福建造的道观和水井。
后来,有个叫陶弘景的道士满世界云游,求仙炼丹。发现了蓬莱山和山上的道观,山下的水井。他就住了下来。取了井中泉水,到蓬莱观炼丹。还把自己的像,画在观内墙壁上。
到了唐朝,象山县建立了,县城就设在蓬莱山下的彭姥村。以后,有人在蓬莱山上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蓬莱观和水井的由来。人们根据碑文记载,把蓬莱山改称丹山,造了炼丹亭,重建了蓬莱观,塑了陶弘景的像,把陶弘景炼丹用的水井,取名为“丹井”,蓬莱山下的县城称为“丹城”,一直沿用到今天。
石浦的由来
石浦是古镇,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上已见此名。清《淤南志》称石浦为“视县诸镇,名最古亦最着名。”据现有资料考查,石浦成镇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从前,石浦不叫石浦,叫宋里,那为什么后来叫做石浦呢?原来,宋里镇上出了一个状元叫卫泾。卫泾小的时候是在宋里镇上的一家叫友顺堂的私塾里读书的。卫泾一考上状元,乡里的豪富士绅纷纷上门拜见,送礼贺喜,谁知卫泾谁都不见。大家眼见马屁拍不上,这些人急得团团转,其中有一个机灵的乡绅向卫泾身边的师爷打听,如何才能讨好卫泾状元?师爷说:“卫老爷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在友顺堂里读书,友顺堂的老师有恩于他,但是老师已故,无以为报,他想在这儿建一座衣冠冢,以表示勿忘之心。还说衣冠冢最好选用太湖之石叠成像小山一样。” 当地士绅得到了这一消息后,欢喜得不得了,立即把友顺堂对面的小石桥改名为状元桥,并纷纷出资疏通大华浦,安排了大批船队,日夜赶装太湖石,大华浦顿时一片繁忙景象。卫状元见此情景,高兴得哈哈大笑,连声说:“这地方分明是运石之浦。” 从此,大家开始称宋里镇为石浦镇。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头大白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骑。大象总想到凡间去走走,只是天有天规,不能私自下凡。
这一天,大象在南天门口吃草,见守门金刚在打瞌睡,其就偷偷跑出南天门,向下一看,正好看到大海边上一个好看的小岛。其想:凡间有介好的地方,我要是能去游玩一下多好啊!一动心,也不顾啥天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小后生驾起祥云,一会儿就降落在岛上。
岛上一个老头看到这个陌生的人,便上前问道:“你从哪里来,叫啥名字?”大象脑筋一动,答道:“我叫阿祥,在海上抲鱼,让大风刮到这里来了。”老头看其衣服破旧,就讲:“侬住到我屋里去吧!我屋里只有阿拉两老,交关冷清。”阿祥说:“那我就做你的儿子吧!”老头蛮喜欢,高兴地把阿祥领回家。阿祥再也不想回天上去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凡间过了一年半,大象私自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龙颜大怒,下令天将去把大象捉回。一天黄昏,阿祥抲完鱼,打算回家。突然,天空响雷闪电像要塌掉一样,阿祥晓得不好,连忙奔跑回家。两老见其慌慌张张的跑来,问其出了啥事?阿祥眼泪汪汪,勿讲闲话。这时,天将已闯进院子,两位老人吓得昏倒在地。大象跑到海边,回头看了看两个亲人,叹了口气,纵身向海里跳去。只听“轰”的一声响,海面升起一座山,把大陆和小岛紧紧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半岛。
后来,这地方住的人多了起来,就把其称为“象山”。
得名说法一说是这里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石象,恰好和南岸玄坛庙一对青石狮相对,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青狮白象锁大江”;另一种说法是,当地原有为白象洗沐的白象池,所以取名白象街。
历史沿革白象街上的很多事物和重庆的发展密切相关。史料记载,南宋淳佑年间(1241年—125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相当于南宋长江防线军区司令)兼重庆知府余王介曾在这里开设招贤馆,广纳人才商讨抗蒙方略。
1886年,这里成立了重庆最早的有线电报局。1891年重庆开端口后,英、美、日等家在这里开设洋行,形成“金融街”。
白象街15号是1897年宋育仁主办的《渝报》和1924年肖楚女任主笔的《新蜀报》报社旧址。1905年左右,卞小吾、杨沧白、朱叔痴等人集资在白象街上创办了东华火柴公司。
以前这里还有码头,人烟稠密,是重庆的闹市区之一。名人相关除了老舍,在白象街的路上还出现过很多“名人”:1922年,陈毅在重庆《新蜀报》任主笔,和报社同仁在白象街社址前合影;1938年《大公报》迁到重庆后,《大公报》第二任总编辑王芸生便居住在白象街的一个小寓所里;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白象街举行爱国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代表建筑开端口时期老建筑:白象街166号。
建于19世纪末,中西结合折衷主义特风格,重庆开端口时期的沿江街区建筑。重庆海关报关行(大清邮局)旧址:白象街154号。
建于19世纪末,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高三层,青砖外墙,立面简洁,门窗采用券式结构,木质门窗,细部有西式风格的装饰。美国大来公司旧址:白象街142号。
始建于1850年,整体呈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是白象街最具有特色的老建筑,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汪全泰号丝绸商铺。白象街吊脚楼民居:街沿白象街往东前行,穿小巷,至白象街街背面,可见典型吊脚楼结构。
继续下行可至长江滨江路。
俞士吉(1354~1430):象山人,历经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先后任监察御使、湖广巡按、侍郎右佥都御史等职,在石浦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侍郎府”。
纪子庚(1865~1933):石浦延昌人,早年营商,家道日裕。好施与,行善举,屡捐资建灯塔、桥梁、码头、学校等,曾资助蔡元培及马叙伦避难福州。
民国总统黎元洪赐“孝义可风”匾,世人称颂“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被誉为慈善家。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甫)(1879~1953):石浦东门岛人。
因家境贫寒,兄弟俩只读了两年书后,奉其母黄氏之命开始从商。先后在石浦、沈家门等地开设宝泰行、大皆春国药号、新协元运输船等。
慈母课子极严,兄弟事母至孝,乡里有难,不吝接济,数十年如一日,将辛勤积蓄付公益事业。先后募建灯塔于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等,又与纪子庚建仁义桥、五里桥、三湾路廊、筑路造凉亭修码头。
1927年1月,蔡元培、马叙伦先生避难来象山,任氏兄弟与纪子庚先生一起,用灯塔船、绿眉毛大帆船送至福州。民国33年(1944)筱和病故,乡里感其德,于东门天后宫前,塑立像纪念之。
柯受良:石浦沙塘湾人,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为纪念他,人们在老街专门建造了“亚洲第一飞人馆”。 渔文化: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端口、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石浦渔文化的富集性、典型性和历史性,是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以石浦为代表展现渔文化的共有三项: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象山晒盐技艺。
海鲜文化:石浦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国家中心渔港,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色、香、味俱全的石浦海鲜美食,作为中国新八大系列之一的甬菜石浦海鲜是主要组成部分。
海商文化:历史上明州(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证实,吴越大量的丝织品和越瓷通过明州港走向世界,而这支庞大的船队自唐朝以来即将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向东南亚、西亚和非洲。象山从北至南的200里航道,是这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桥头堡。
海防文化:元代起即称石浦为“浙洋中路重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处海防要冲,调昌国卫守御置前、后二千户所,筑堤捍守。石浦所城“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尺,周六百有七丈。
辟西、南、北三门。辟水门于(西)北、南二门之侧。
罗以月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六十,警铺二十九,敌台十三。”东南开“濠一百十丈。”
下辖石浦巡检司和大金山、后山、前山、下岙、松岙、土湾六烽堠。逢汛期,卫拨游哨兵船防守。
清顺治,改置石浦陆、海二汛。康熙二十三年,仍设官防守,重筑所城。
东、北面相接,长约700米。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
现仍存有金鸡山炮台、二湾摩崖、古城墙、古城门、古炮台、摩崖石刻等海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