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侯官村有什么文化遗产

侯官村有什么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3-02-21 03:01:50

Ⅰ 中国福建传统文化有哪些

1、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006年5月20日,闽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45。

2、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

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打城戏又以新的面貌出现,梨园戏因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班社日益减少,范围日渐缩小,连厦门的梨园戏也改唱歌仔戏。十九世纪40年代末,梨园戏已濒临消亡。

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

宋时,行省称为路,闽南泉、漳一带人称上头的省份为上路,故“上路”戏系指由浙江传入的戏曲。

其剧目较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戏脚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买臣》、《刘文龙》、《孙荣》、《朱文》(即《朱文太平钱》,存有《赠绣箧》、《认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苏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高甲戏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

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高甲戏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弋阳腔、徽戏和京剧。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和民间小调;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8。

4、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福州十番

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乐。清干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

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其乐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

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荣、福鼎、宁德、古田以及南平等县市,还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地,深受群众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甲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梨园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闽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州评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州福州十番

Ⅱ 侯官村有什么鸟

小天鹅,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等。侯官村,隶属于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侯官作为古县和今村,其管属区域和名称的不断改变,令人眼花缭乱。侯官村有小天鹅,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等鸟类,侯官除镇国宝塔外,还保存着与侯官县治同期建筑的城隍庙等文物古迹。

Ⅲ 三将军庙是哪三位将军

侯官村祖殿将军庙(右)紧邻城隍庙。 记者 林双伟 摄

在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城隍庙附近,分布着3座“汉镇闽将军庙”。它们与这座古村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唐朝分闽县地复置侯官县,侯官村作为县治繁荣一时,村名也由此而来。唐代在侯官村设县治达170年之久,加快了如今闽侯江北诸平原乡镇的开发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侯官县城迁走后,侯官村虽然失去了县域政治上的超然地位,但它毕竟还是周遭各地的交通和集贸中心,商旅往来依旧络绎不绝,被村民和来往商旅称为“侯官市”。侯官市这个地名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的侯官村还被分为上市、中市、下市3个自然村。现在的乌龙江边,依稀可观赏到些许古代街市的余韵,汉镇闽将军庙正是这余韵中的一抹靓丽风光。

汉镇闽将军庙的建造,源于一次意外的挖掘。闽侯县法院退休干部赵志英介绍说,在古代,依照惯例,县城所在地都要修建城隍庙。唐武德六年,在官府的组织下,侯官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准备兴建城隍庙。清理地基时,意外发掘出3尊将军塑像。有人考证说,塑像人物正是西汉时入闽平定叛乱的韩说、杨仆、王温舒3位将军。

鉴于3位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给闽地带来了安定和繁荣,百姓在建造城隍庙的同时,在东侧修建了一座将军庙,将3位将军奉入其中予以祭祀。庙内留存一副对联“麒阁威灵安福省,虎堂显赫镇闽疆”,麒阁是汉未央宫阁楼名,专门供奉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功臣,而虎堂应该是指持节将军的幕府。这副对联,一方面称赞镇闽将军平定福建的大功可以登临麒阁,一方面又生动地描绘出将军幕府威震闽地的赫赫威风。

始建于唐代的这座将军庙几经后世修整,一直存留至今。“到了20世纪末,当地百姓和海外侨胞集资3万余元,再次对将军庙进行保护性修缮,基本保留了这座古建筑的原貌,以及清代的浮雕、铜锣、皮鼓等老物件,成为周边群众探幽揽胜的好去处。”将军庙理事会负责人赵国登说。

除了城隍庙东侧的祖殿将军庙,还有位于其西侧的新将军庙(建于2009年)和旧汉镇闽将军庙(1997年修建)。新旧3座庙宇都奉祀着3位将军:铁将军(红面)、亥将军(金面)、石将军(白面)。赵国登告诉记者,旧时每逢节庆,侯官的百姓都要抬着3位将军塑像巡游。后来各自然村分开巡游,上市迎的是铁将军,中市和下市迎的是亥将军和石将军。

Ⅳ 中国四大古文化遗址是什么

1、《殷墟甲骨》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王都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以殷都区小屯村为中心,横跨洹河(今安阳河,注入卫河),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公元前14世纪,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即位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直至帝辛纣灭亡的273年间,殷地一直是商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从这里迁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察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安阳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领导下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将部分明清档案约40万件运到了台湾。在那儿,档案受到了良好保护,并有专人整理研究。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直接归属档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档案馆将遗存各地的明清档案全部接收回北京。我国现存明清各种档案约计1000万件。

Ⅳ 2008年2月1日,首届 福建十大名片 评选活动揭晓,分别是谁

“福建十大名片”最终花落谁家?广大读者翘首以盼。昨日,首届“福建十大名片”评选结果终于揭晓,分别是海峡西岸、武夷山水、古田会址、海上女神妈祖、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八闽人杰(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寿山石雕、福建土楼、鼓浪屿、福州温泉。

昨日上午,组委会召开推委会会议,投出占总票数40%的推委会得票,而此前读者来信的网络、电话、短信的投票占总票数的60%,经换算累加后,最后决出上述这十大名片。

推委会认为,此次所评出的十大名片不仅均能代表福建的形象,而且很有高度。

海峡西岸、武夷山水得票数均上10万

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福建又好又快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说:“快”有抓手,就是项目带动;“好”也要有抓手,就是品牌带动。这个品牌不仅是名牌产品的概念,也包括对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对所有的建设提出的要求,就是都应该讲品牌和质量,讲提升,总起来讲就是要“好”。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品牌带动战略,1月15日开始,本报发起“福建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活动举办的半个月时间里,省内外广大读者参与热情始终高涨,连省外的闽商、海外的闽籍华人都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和书面信件投票,这些读者绝大多数都投满10个。这段时间里,本报热线968111时常出现阻塞情况,最多的一天,读者电话投票量超过8000个,短信投票最多的一天超过3万条。据统计,读者通过网络、电话与短信投出的总票数超过百万张。其中海峡西岸的得票数最高,达到118791票;武夷山水以102256票居次席。

半个月的时间里,海峡都市报共推出17篇大篇幅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要求当地全力宣传,发动广大市民投票。其中,泉州市安溪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县有关领导大会,县委书记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票。三明市尤溪县委县政府也召开大会,并以县委的名义专门发文件,要求全县广大干部,全力为朱熹投票,以倾力打造该县的“朱子文化城”。许多读者、社会团体也来电来函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建议,其中省经贸委的退休干部老黄,还给推委会写长篇建议书。省烹饪协会也来专函,大力推介佛跳墙。

来自省人民出版社的刘进社读者说,去年“福州十大名片”评选后,组委会推出一本图书《福州十大名片》,市场反响很好,福州籍华侨及海外侨胞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福建十大名片评出后,也推出一本书,宣传福建、宣传海西,凝聚人心,知我福建,爱我海西。

“八闽人杰”体现闽人精神特质

此次评选中,包括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在内“八闽人杰”作为整体的一张名片即“八闽人杰”,入选福建“十大名片”。在昨日推委会会议中,有委员提出,闽商可与“闽中人杰”合并为“八闽人杰”一并推介。

说到八闽人杰,谁具有代表性?有的委员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禁烟壮举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民族英雄精神,很能代表闽人精神。

也有其他委员指出,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立下不朽的历史功勋,台湾人称他为“开台祖”,知名度也非常高。同样,朱熹理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学术界素有“南朱北孔”的说法,朱熹将福建的思想文化推向了历史高峰,这样重量级的历史人物不应落选。而陈嘉庚不仅是以商界巨

擘出现,更是以爱国侨领、教育家身份出现,在国内及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望。

有委员提出林则徐、朱熹等这些历史名人构成了福建人整体的精神特质,不仅涵盖了政治方面,也涵盖了文化及其他方面。最终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以“八闽人杰”的统一称号入选“福建十大名片”。

铁观音和大红袍取得双赢

在对地理标志·铁观音和大红袍评选中,铁观音和大红袍的群众得票数都很高。有的委员认为,说到茶文化,大红袍的茶文化比铁观音更深厚,它的制作工艺当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铁观音制作技艺是第二批全国非遗,但铁观音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又比大红袍高,如果二选一,还真的很难选。

这时有委员提出,目前我国申报的世界非遗中,是以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申报项目的。从这方面考虑,两者应同时入选,并冠以“福建乌龙茶”的名称。

最终,综合考虑群众的投票数和推委会委员们的投票,最终确定“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入选福建十大名片。

对海滨厦门的评选中,有的委员认为,厦门作为一座城市而言,是我省知名度最高的,而以旅游的身份出现参与评选,应该要有具体内容,其中海上花园鼓浪屿最能体现厦门的旅游魅力,如果“海滨厦门”能当选,应该要有具体的代表,那就是鼓浪屿,这意见得到推委会委员认同。

部分推委会委员心声

“福建十大名片”展现福建形象

评选过程中,推委会委员对海都报所发起的“福建十大名片”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张帆(省政协副主席、福建十大名片推委会主任委员):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品牌带动战略非常重要,海都报所发起的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品牌战略的具体体现。这次活动组织得很好,社会反响很好,说明了大家对福建形象很重视。“福建十大名片”是福建人心目中的福建形象的代表,也是全体福建人的骄傲,相信通过对这十大名片的宣传,省内外的群众对福建形象都会有更全面、更深地了解。

蔡小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福建十大名片推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委、省政府提出品牌带动战略,体现了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海峡都市报所发起的“福建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对于宣传贯彻品牌带动战略,在全社会营造讲品牌、学品牌、树品牌的良好氛围,效果很好。对于这次评选,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激起了广大群众关注海西、热爱海西的热情。评选程序公正,不但注重民间推荐,还注重了名片的导向性,所评出的名片有高度、有代表性。

陈朱(省文化厅副厅长、推委会委员):这次活动对提升福建的形象、凝聚八闽民心很有意义。评选活动留下遗憾是很正常的,海都报还可以举行第二届、第三届“福建十大名片”评选,相信以后的评选会更加完美。

李豫闽(福建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推委会委员):福建省是非遗大省、我省的对台关系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候选名单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

张天水(温州市发改委综合处长、专门负责温州经济与海西接轨,推委会委员):海都报在温州有2000份的发行量,近期当地市民、闽商也都在关注着评选活动,最终产生的十张福建名片,绝大部分是温州人民所熟悉的,这些名片也会为与海西相承接的浙江、广东、江西的人们所熟知、传播。

黄祖仕(融汇集团董事长、推委会委员):海峡都市报作为福建主流媒体,发起这场评选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十大名片不单单是给我省人看的,更重要的是给全国各地的人看的,既要体现民意,又要体现媒体的导向,只有这样,福建名片递出去,才是有福建特色的。这次活动达到了这一目的。(记者关永辉林海峰王浩志)

福建十大名片全解读

-海峡西岸

当选理由: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刚开始的区域战略,到后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是福建的最大名片。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凸显福建的重要性、知名度至关重要。国家四十多个部委纷纷与福建签订合作协议,就是对海西这个品牌价值的认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形成祖国统一大业广阔的前沿平台。

“海西”战略与过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变过去二十多年主要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把福建放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既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发展,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将为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夷山水

当选理由:武夷山水灵秀,是福建生态质量居全国之首的集中体现,而且武夷山的水又是闽江的源头之一,闽江水质之好是全国流经大城市河流中少有的,武夷山水入选福建十大名片,将在更大程度上展示福建生态优良特色、展示闽江水质优良特色,它浓缩了福山福水精华。

武夷山水,碧水丹山,千回百转的九曲溪,每一处都是奇幻的天然画卷,于是有了“奇秀甲东南”之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山上看水、水中观山”是武夷山的游览特色。

-古田会址

当选理由:古田会址是锦绣八闽与红土地文化精神的代表。

我省是着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仅龙岩市就有革命旧址一百余处。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是其中最响的名片,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来瞻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田会议精神,也是革命先辈给福建留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海上女神妈祖

当选理由:海上女神妈祖体现了闽台渊源之深,这是福建独有的名片。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这“五缘”是闽台自古一家亲的见证。妈祖,原名林默娘,出生于北宋时期。平素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当地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被尊为“海上女神”。一千多年来,历经传播,数千座妈祖宫庙、近2亿妈祖信众已遍布世界各地。妈祖文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

-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

当选理由:福建地理标志数量全国第二,这是福建人的骄傲,目前我省已有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4件,都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溪县,历史悠久。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铁观音的品饮,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海内外无数茶商、茶客,在经营、品茗的同时,也大大传播了铁观音茶文化。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大红袍产量极少,每年出产的茶业都拍卖出天价,其传统制作技艺也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闽人杰(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

当选理由:他们体现了福建人的精神特质。

林则徐,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鸦片战争时期,他的禁烟壮举,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斗争的第一页,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熹是南宋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福建尤溪。八闽大地,是朱熹生长终老之乡和闽学(朱子学)的发源地。在福建文化史上,朱熹占据首位,被奉为闽地圣人。一生近70年都在福建各地学习、讲学、着述、从政等。

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安石井人。他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斗争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为历代人们所赞颂。

陈嘉庚则是闽商的灵魂。作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毛主席曾评价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寿山石雕

当选理由: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方言、戏曲、建筑、民俗、能工巧匠绚烂多彩。木石文化、南音、莆仙戏、闽剧、高甲戏、寿山石雕都极富文化内涵,折射出福建这个非物质文化大省的神韵。中央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曾说过,福建才是文化大省。

寿山石温润脂腻、晶莹璀璨,盛产于福州寿山村。寿山石柔而易攻,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寿山石是福建省的“省石”,并冲刺评审国石。寿山石雕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福建地域物产与传统艺术相得益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福建土楼

当选理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分布除了闽西永定的客家土楼外,还包括闽南的南靖、华安等地的土楼。作为福建这个非遗大省的代表杰作之一,福建土楼已作为我国今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

-鼓浪屿

当选理由: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厦门,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经过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厦门已成为一个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而鼓浪屿则代表着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的生态美,白鹭翱翔、天风海涛、“城在海中,海在城中”。

-福州温泉

当选理由:省会福州的一张名片。“五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福州人喻温泉为“金汤”、“金泉”。明、清时期,城内澡堂业一片兴旺。温泉,福州的一大品牌,发展旅游的重要载体。人们洗腻了市区的温泉浴,就把兴趣转向山间温泉。

福州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列全国前茅,永泰、闽清等地均在大力发展与温泉相关的产业。但就整个城市的温泉产业而言,福州还有许多事要做,推选其为十大名片,是为了宣传这个难得的资源,促进福州温泉产业潜力的挖掘和水平的提高。

选我吧~!

Ⅵ 福州闽侯:文创赋能 打造千年“侯官文化”新名片

寒露时节,夕阳西斜, 福州市 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1000余米长的闽江沙滩上,灯光点点、乐声袅袅。沙滩、天幕、集市、江鲜店,与月色朦胧下的侯官古街、城隍庙、田螺姑娘、千年镇国宝塔等,交织辉映成我省新晋的一个“网红”文旅品牌——夜泊侯官。

在江边沙滩支起帐篷,烧烤、露营,淘几样潮流单品,唤醒几缕童年记忆;亲手做一个星空流沙瓶,喝一杯现磨的咖啡,看一场露天电影;约几家好友,来一场期待已久的篝火晚会,听一场小众音乐会……氛围感瞬间拉满。借助无人机的视角从空中俯瞰,露营经济激活下的侯官之夜,呈现出别样迷人的景观。

由于这里紧邻市区和福州大学城,每到夏、秋季,来侯官夜游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网站上,都能看到不少关于侯官的“旅游攻略”“打卡推荐”。

侯官村的发展潜质,很快也吸引了同在大学城的福建江夏学院的一众师生。

“我们要找准文化定位,让这里的旅游元素更加完整,提升旅游消费能力。”“挖掘历史典故,用音乐创作等形式对外讲述侯官文化故事。”近日,福建江夏学院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科研团队到侯官村开展文旅调研结对子活动。师生们和村干部面对面坐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就如何推进文创赋能乡村振兴,打造特色“侯官文化”名片展开研讨交流。

侯官村地处闽江西岸,是1300多年前侯官县的行政中心,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现有城隍庙、汉镇闽将军庙、镇国宝塔、龙台石塔遗址等文物,涌现出林则徐、沈葆祯、严复、林觉民等历史名人。2019年,侯官村入列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古村落)”名单,成为福州市唯一上榜的古村落。

“夜泊侯官是我们探索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尝试。”侯官村党委书记王国志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近年来福州周边游、近郊游日趋红火。拥有千年“侯官文化”的侯官村距离福州市区仅半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这里还处于永辉、朴朴等半小时配送业务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游客在餐饮、休闲业态方面的多样性需求。

参与活动的江夏学院师生们分组实地调研了侯官村廉政教育基地、城隍庙、镇国宝塔、螺女庙、露营产业基地和滨江沙滩公园等,详细了解侯官村乡村文旅规划和“侯官文化”保护现状。

在侯官村沙滩对岸,一条近千米长的侯官古街已经完成立面改造与内部整修,集文创、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侯官版“南后街”呼之欲出。街中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让周边的上市、中市、下市多了一份清净和古韵;沿着滨江而建的侯官北路一路走去,江畔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次第铺陈在远山秀水间。侯官村内,街巷狭长幽深、恬静安然,蜿蜒闽江从村旁缓缓流过,擦拭着千年古村岁月的留痕。

“厚植‘侯官文化’根脉,推动文创赋能乡村振兴,这是我们与侯官古村共同的目标。我们依托动画、艺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工业设计、风景园林等五大专业的优势,携手侯官村共同挖掘千年侯官文化,梳理文化脉络,开发文创产品,塑造文旅品牌,开拓数字化传播实践,为乡村特色文化的转化、传播、营销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高校服务乡村文旅发展模式。”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党委书记潘旭君表示。

近几个月来,随着福州市打造“两江四岸”和闽侯县“大学城品质提升行动”的推进,侯官村作为“两江四岸”科技创新段和文化展示段的重要节点,“侯官文化”名片正熠熠发光。“我们也希望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挖掘重塑千年侯官文化,积极推进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当地民宿、旅游和休闲购物发展,吸引更多市民到侯官体验‘露营+景区’‘露营+研学’‘露营+户外拓展’。”王国志说。

据了解,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教师科研团队已经以“侯官文化”资源为核心,以“千年古村”侯官村为直接载体,展开课程设计、文旅规划、遗产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相关课题规划研究。围绕“快”字出实效,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与实践,设计推出一批历史名人IP形象、农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动画、插画等文化产品;同时,在“慢”字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侯官文化”的特点,重点围绕侯官名人和历史遗迹、古津渡文化、非遗等开展连续性创作,通过视频、墙绘等进行“侯官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共同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

带队调研的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敏辉表示,“侯官文化”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资源禀赋,希望通过“校地共建”,将侯官文化引入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学生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集中力量推进千年侯官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校地融合互惠共赢。(记者 郭斌 文/图)

Ⅶ 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的历史渊源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着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由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份,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春报秋实,悦神庆丰。我国春秋时期,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的日子叫“社日”,以后凡在春季社日祭祀时扮演的杂戏、杂耍就叫“社火”。自先秦时起,社火已成为民间最为主要的民俗活动。
六朝时期,这种报赛形式与佛教行象仪式结合,发展为社火游行表演。
宋以后,民间杂神淫祠广为兴起,社火与庙会联系更为密切,而且与戏文混为一体。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就有过详细的记载。但大多以走社火为主。
“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
侯官寨历史悠久,《咸宁县志》、《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西安通览》都有记载。
《西安通览》记:相传唐代已有此村。明设侯官社,清置侯官仓。少陵原一带从西周樊侯开始,至汉唐侯爵官员近五十人,而侯官寨之“侯官”却是当地百姓自己塑造的心目中的侯官。侯官庙中的侯官塑像,左肩穿朝服,右肩披蓑衣;左脚穿官靴,右脚着草鞋;乌纱帽只有一根帽翅,亦官亦民。每年正月十五大会,游人上万,村中社火最前者即扮侯官,他发表一些反对贪官污吏欺压人民的言词,博得观众高声喝彩。
在侯官寨的村民当中还留传着这样的歌谣:“农家要得乐,祈水耍社火”。“锣鼓不响,庄稼不长。”
侯官寨“牛老爷”社火方圆百里堪称一绝,长安区副高级研究员崔皓着《长安社火艺术》一书也对其作了详尽的描述。
据当地老人刘平安讲:当地“牛老爷”社火是逐步演化过来的。在清朝时有个县令到了立春的时候,结同僚、衙役,自己扶犁,吆着牛在全县走一圈,表示倡导农业,当时影响很大,大家的劲被鼓起来了,以后村子在祭奠先农(后谡)时扮装这个形象。

阅读全文

与侯官村有什么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