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绣娘收藏7000多件彝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该如何传承
一位59岁的绣娘收藏了7000多件彝绣,这无疑是让彝绣可以使更多人看到,但是面对这一非物质文化该怎么保护是一个问题;非物质文化是指由群体或者是团体,甚至是个人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还有就是有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41项了,其中就有昆曲、凤阳花鼓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华刺绣、藏医药浴法等等,可是对于这些文化传承有很大难题,就是现在很少人会愿意去学习,还有就是这些文化可能只有很少的人才了解,就是文化宣传没有到位。
面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要国家政府在一旁不断努力,而是中国十四亿人一起努力将这些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并且这事光靠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相关部门就能够完成;如果我们不有所行动,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知道或者是真实感受到这些非物质文化,可是下一辈、下下辈人呢,他们就不能够像我们一样真实感受到了,就比如昆戏,我们现在还能坐在戏园子里面听,可是他们就不行了;所以为了能够让文化更好传承下去,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
②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文化遗产包括:
(一)彝族、苗族等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及具有代表性的口传文学;
(二)三台山摩崖雕像、镌字岩彝文石刻、凤家城、蒋家大院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刻、雕塑、壁画、碑碣、楹联;
(三)彝族祭祖大典、彝族火把节、彝历年节庆日、苗族花山节等各民族的祭祀、节日、礼仪、庆典;
(四)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谱牒、图书、图片等;
(五)民族民间传统医药及医学;
(六)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民居、服饰、饮食、器具和传统手工艺;
(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诗歌、音乐、舞蹈、书画、体育等;
(八)金沙江皎平渡口、石板河阻击战遗址、普渡河铁索桥及红军烈士墓、九龙红军洞、木克红军壁画等重要史迹、实物和代表性建筑;
(九)其他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第四条文化遗产保护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资金主要来源:
(一)自治县每年公共财政安排的资金;
(二)捐赠;
(三)其他资金。第七条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主要用于:
(一)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
(二)濒危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抢救;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
(四)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与实物的征集;
(五)手稿、经卷、典籍、文献、图书资料等民族历史文化书籍的研究、复制、翻译、出版,以及相关记忆工程的开展;
(六)民俗馆、传习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七)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八)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九)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制定,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八条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开展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调查、抢救、认定、登记、研究等工作,并建立健全档案数据库;
(三)制定县级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审标准,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按照不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并对濒危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辖区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第九条自治县发展和改革、民族宗教、财政、教育、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二章保护与传承第十条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三台山摩崖雕像、镌字岩彝文石刻、凤家城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设置标志说明,并向社会公布。
在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活动的,有关部门在审批时,应当书面征求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并支持其将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捐赠给自治县文物保护管理单位收藏或者出借给有关单位展览和研究。受赠单位应当根据资料和实物的价值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征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时,应当以自愿为原则,合理作价,并发给证书。
③ 传统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国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喜气洋洋过春节、张灯结彩过元宵、怀乡祭祖过清明、纪念屈原过端午等各种节庆纪念活动。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净街、锦鸡源庙会、纪念文天祥诞辰节、乡村皮影戏、民间剪纸;粤港地区的舞狮、舞龙灯、逛花市;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节、跳虎等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在今天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新理念。
要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时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队伍。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俗文化的专业工作队伍,在加强配备、合理使用、精心培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民俗文化发掘的行家里手。
三、巩固阵地。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文化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对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褒扬新风尚,鞭挞假、丑、恶。
四、发展经济。
当今社会,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最高层次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要提升地区的品位,提高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通过创意因子,把发展文化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突破口。比如说香包,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时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现在则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寓意也拓展为给小孩祈福、给老人祝寿、替男女传情等,可以按不同对象、不同节令、不同场合制作出不同的香包。这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④ 如何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1,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主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一些高尚品质。但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2,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
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但也不能一味否决,而在于能否取其精华。
3,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的支持下,朝鲜族农乐舞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要研究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与方法,
否则会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损失。实施整体保护原则,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间两个层面实施全方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