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熙如何吸收汉文化,这几件御窑瓷器反应的满清心态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满清某些程度还是保留了社会生活中的汉人文化因素。从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里的内政外交来看,满族人展现了十分高超的政治技巧。在2015年首都博物馆的“盛世风华——大清御窑瓷器展”,小编看到了几尊制作精美的瓷器,上面画的青花纹样是典型的传统汉人故事题材。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撇口碗
据史书记载,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文士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号为十八学士。清初统治者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出于对汉文化的融合及其长治久安的需要,因而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清代许多青花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如青花十八学士图折沿碗、观音尊、笔筒都是据此描绘。
从这些典型的瓷器可以看出,清朝人在吸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努力。用最开始保留女性服装的明人传统,保留道士、丧事的明代传统,到最后被中原文化完全吸纳,这个过程展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尽管清朝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满族传统,使用满族文字,保留满族风俗,但到了晚晴最后几年,幼年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已经不大能认识满文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民族大融合经过两百年的时间,到了了新一轮的高峰~
❷ 满清是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的,对待此事清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满清统治了中国以后,虽然统治了国家,也统治了人民,可是汉族人民的一颗汉人的心是不会被征服的,相反,汉族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满清。汉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汉族人口众多,汉族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满清。清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积极融入汉族文化,虽然汉人做大官的可能性很小,不过满汉一家亲,汉人和满人也相处得不错。
不过清帝对于汉化还是有所控制的,早期一直严禁满汉通婚,而且要求汉族梳满族人的发型,穿满族的衣服,在官吏的任命上,早期也是对汉人排斥的。
❸ 定鼎中原时清朝统治者将满语定为母语,为何后来都说汉语
因为被汉化了,满族人很快学会了说汉语,却一点点忘记了满语,直到清晚期,很多官员基本不擅长满语。清军入关的时候,对汉族来说,是一件耻辱。很多汉族人都不肯认同清朝的政权。而清朝统治者更知道,如果不尽快得到汉族人的认可,他们很可能会再次被赶出去。于是清朝统治者注重起满汉文化的融合,然而满族文化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抛弃和遗忘。
3.注重满语学习,却还是无法保护满语。清朝统治者自然不能让满语被遗忘,于是便采取了很多保护满语的政策。比如将满人聚集在一个区域居住,想要让他们与汉人隔离,互相用满语交流。不过,这个政策并没有达到效果,因为满人又不是只和满人交流,在其他地方还是会用汉语,就像移民外国的家庭,只要经过一代或者多年后,在家里也是用当地语言交流,他们会被当地文化同化。
这种政策没有用,干隆帝就想到了用满语来考核官员,还要求满人后代必须学习满语。满语一旦成为了考核的重点,虽然是得到了普及,但是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应对的。因为满语实际上的用处并不大,能用汉语解决的,为什么还要用心去学习满语。于是汉语到后来,已经逐渐被满人所放弃了。
总的来说,因为满人逐渐融入汉文化,不再使用满语,也不重视满语的学习,满语才逐渐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