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文化断层”是指什么.
中国的“文化断层”是指文化断层是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无法学习传统文化。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一群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文言文原是古人口语的摘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到西汉,封建统治者独尊儒家学派,记载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也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万古楷模。越到后世,文言文同实际口语的距离越远。
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的。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发出提倡科学和民主、打倒孔家店的号召。思想的解放带来文体的解放,觉醒了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民主主义的浪潮,为白话文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后来对国学的忽视,国学开始衰落。以至于现在的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现代人在阅读和学习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时必须借助专业人员的翻译才能了解一些。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断层。
(1)什么叫文化中断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断层的问题,两岸都存在,但也有所不同。大家可能知道,大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过“文革”的“破四旧”,这个“破四旧”指的是所谓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实际上,当年的“文革”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是大革文化的命,造成文物古迹、书画古籍的大破坏,造成中华文化的大浩劫。
可以说,“破四旧”在大陆对中华文化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导致出现中华文化断层的问题,教训深刻,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陆进行了大力度的“拨乱反正”。比如全民阅读活动。从十多年前,大陆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现在,有四百多个省区和城市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阅读活动,产生了深圳读书月、北京阅读季、苏州阅读节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再比如,2007年开始实行的农家书屋工程初步解决了8亿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多年来,大陆特别重视对青少年加强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中小学生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在普及中华文化的活动中还出现了“国学热”现象。
② 为什么说自1949中华文化中断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我们永远的告别了过去,而一同告别的,还有文化。其实硬说中华文化从那一天中断有些不合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文化的中断自新文化运动,全民的探索即开始一点点的斩断了。在中国最内忧外患的时候,中国的饱学之士也在探索着救国之路。他们开始接受国外的思潮,开始寻求创新的方式,希望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然而那是国将不国之时,人们的一切做法皆为了中国走出困境。他们在学习,被逼着成长与思考。是的,他们找到了,发现了方法。他们一心扑到了救国上,努力地去吸纳新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无法考虑周全。许许多多的东西,也许阻碍了新文化的传播,或者使得国民能由此而想到更多。。。总之,被抛弃了。就如白话文的诞生,那是划时代的创举,却也使得在中国盛行千年的古言而被顶替,走向了衰落。也许古文并非适于时代的发展,却也是中华文化,他的衰落亦是文化的一种中断。当然,这只是中断的其中一种,还有数不清的文化也被中断了。有的是因为被共同抛弃,太多的学者致力于新文化,创新救国,没有一个新旧文化的很好过度,使得这些古老文化骤然丢失,却也无力顾及,这是悲哀却也无可奈何的。另有一些却是为了给未来让步。并不见得那些文化就不好,却是适于和平时期而不适于动荡的年代,也许并不是糟粕,却为了政治而被抹杀。。。。。。。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是无奈还是故意为之,在那段动荡不安,寻求出路,奋勇抗争的时期,我们的确迎来了新生,告别了千年的封建,却也丢失了太多文化。非常过度时期文化必然遭到了破坏,被逼着成长的学者也不得不无奈弃之。。。。。。。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内,文化出现断层。而说成自1949年,则是新中国成立了,标志着过渡期的结束,而因国家动荡导致的文化的中断也至此告一段落。所以1949年是一个节点,之前是中断过程中,至1949中华文化可称为中断。